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礼服常服
  1. 内容

德军制服发展的简要历程(1918-1945)

为和平作准备的军队是不存在的。他们是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生。——阿道夫·希特勒

德国作为一个在世界历史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其军队历来占据着重要

  为和平作准备的军队是不存在的。他们是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生。——阿道夫·希特勒

德国作为一个在世界历史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其军队历来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地位间接地反应在其制服的纷繁复杂和精致美观上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军队的建设,当然不可能在军队的制服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这么说,德国军队制服是近现代军队制服中体系最完备、穿着最广泛的一种。要对德军制服作一个完整的介绍是不可能的,此文也只是对其发展历程作一个最简单的介绍。

我们熟知的德国军队制服可以追溯到1915年9月15日帝国陆军新发放的军服式样。当时德国军队的制服被统一成野战灰色(Feldgrau)。但是军服的改革还是没有给德国带来好运。一战德国战败,进入了魏玛时期。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德军只能拥有十万陆军。1921年1月,新成立的防卫军(Reichswehr)[1]取代了德国皇家军队。这样一来,德军的标志也发生了变化。象征皇室的皇冠标志被废除,取代的是魏玛共和国的国徽。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德国军队中右翼保守势力仍然幸存,因此在式样上防卫军的制服保持了帝国时期的款式,甚至连一度被取消的肩章也在1921年恢复。

    魏玛时期德国被划分为7个军区,每个军区驻扎一个步兵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陆军各个部队名义上属于所在的各邦,因此德军钢盔侧面也涂着该部队所在邦的盾形徽章,这种徽章一共有13种。1934年3月14日,希特勒上台不久废除了德国的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于是这种盾形标志也全部统一为“黑白红”的国家色。

    魏玛防卫军的德军制服基本式样没有什么差别,主要区别在于军官的服装质地比较好,而且将军的裤子上镶有红黄相间的骑缝线,而且军官更喜欢身着马裤。另外,德国的肩章保持了其特殊性,它不仅是军衔的反映,而且还能够从中辨别出佩带者所属部队和军种。一般而言,部队番号用数字反映,军种由肩章边缘的军种色滚线反映。例如步兵为白色滚线、炮兵为红色、骑兵为黄色、工兵为黑色。另外,一些特殊的兵种在肩章上也有反映,例如军医在肩章上就有蛇与医杖的图案,军乐师在肩章上有一个竖琴。另外一些荣誉部队也允许将自己的特殊标志反映在肩章上面。这些传统被第三帝国的国防军(Wehrmacht)继承,并且发展到极致。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国的政权之后,德国军队公开走向扩军备战。但是防卫军军服在后来两三年继续使用,而且其基本式样被保持下来,但是也有不少改动。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除了新的雄鹰万字国徽取代了魏玛时期那个毫无生气的老鹰之外,黑白红三色国家色盾形徽章也在钢盔上使用。

1936年,新款式的制服开始分发。和平时期军队分发给人员的服装包括便服(Waffenrock)和常服(Dienstanzug),而后者也常常作为作战服(Feldanzug)。这两种军服式样都设计得很好,制作也非常精美,军队使用非常广泛。一些传统的标志在制服上保持了下来,甚至恢复了帝国时期的某些标志。当然,这些标志都是经过重新设计的,以便它们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

德国军队此后为装甲兵和山地兵配发了专门的制服,以符合他们特殊的作战环境。而由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此时的制服在质量上有所下降。德国的制服工厂在制服的面料里面加入了20%的人造纤维,羊毛含量为80%,因此这个时期的制服在保暖性和耐磨性上面远比不上魏玛时期的制服,但是由于德国工业的发达,这些制服仍然称得上质量上乘。

随着德奥合并,奥地利军队被吸收进德国军队里面。奥地利的野战灰色制服被修改了一下,配上德国国家标志和军衔徽章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直到最终被标准的德国军队制服取代。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这个时候一直到1942年,德国军队的制服都没有什么重大变化。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和经济状况的恶化,德军不得不简化制服的设计,并且采用质量更低的面料。到了1942年和1943年之间的冬天,作战服的羊毛含量下降到大约50%,有些甚至下降到35%。而羊毛的质量由于经过了一次再加工也大大下降。1943年,经济形势造成的压力使得德军不得不发放经过简化的制服,这就是M1943型常服,而到了1944年9月,德军又发放了全新的M1944型作战服。这两种作战服是用来取代已经用完了的M1936型制服的。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节约资源的因素,同时也能由那些相对不是那么熟练的工人缝制。

便服在战争爆发之后就不再配发给军队的人员了。而军种色则主要应用在已经拥有便服的军官、候补军官、后方的高级参谋、作战学校里面的常任教师和其他类似人员的制服上面。迷彩服尽管没有在军队里面广泛运用,但是它实际上早在1942年就生产出来了,而且配发的数量越来越多,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陆军的迷彩服式样采用了两种色彩体系,但是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些库存的意大利陆军迷彩服面料被德军用来制作迷彩服。由此德军的迷彩服又变得复杂起来。而实际上武装党卫军的迷彩服又比陆军的更复杂。为了帮助在东线作战的德国士兵抵御严寒的冬天,专门的冬季制服于1942年至1943年间的那个冬天被设计出来。这些冬季制服在春天的时候上交,进行一些清洗和缝补工作,在秋天的时候又分发给在东线作战的部队,同时也会补充一些新的制服。专门的野战灰色制服最初是为突击炮部队和坦克歼击车乘员设计的,早在1940年就配发下去了。但是由于其实用性很快就推广开来,成为陆军最常见的制服。到战争结束,很多德军部队都在使用这种制服。

与德国陆军一样,德国空军也有一套自己的制服体系。但是相对而言,海军的制服与前两者的区别更大。空军的制服体系在1935年至1938年间逐渐建立起来,因此这个时期是德国空军制服最复杂的时候。但实际上,空军制服的样式与陆军区别不大,主要在帽徽、领章、雄鹰等地方有所区别。而海军的制服在颜色、式样等方面差别都很大。武装党卫军的制服则跟陆军几乎一样,主要区别表现在领章等方面。

德军制服的肩章可以说是整个制服体系中最有趣的一个话题。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德军肩章不仅表明军衔——德军的军衔本身就很复杂——而且还可以从中读出其他的信息。例如部队番号、身份、兵种等。一些功勋卓著的部队还可以在肩章上嵌上自己的荣誉标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德意志师、元首掷弹兵团、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等部队。另外,德军还大量使用荣誉袖标,佩戴袖标的一般都属于某支荣誉部队,或者参加过某些战役。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武装党卫军是最喜欢使用袖标的军种,几乎每个师都有自己的袖标。德军的臂章使用也非常广泛,这些臂章被用来表明佩带者所从事的工作,例如信号兵、兽医、军火库保卫,甚至连蹄铁匠都有自己的臂章。

毫无疑问,二战前期以及二战当中德国军队制服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制造上都是领先于同时代的各个国家的。德军制服制作非常精美,但是却一直受到面料短缺问题的困扰。而且在战争后期,由于形势的恶化,德军制服质量也有所下降。盟军的宣传机构认为德军的制服是华而不实的,而且装饰过多。实际上,德军制服的实用性和雅致是内化的。二战以后,许多国家制服的设计都受到了德军制服的深刻影响。从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看出德军制服在世界军事史上所占据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