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品收藏须知
(一) 基本分类
一般来说,军用品都可以年代作为主要分类,大致上较为普遍的时期可分为下列几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年期由1914至1918年,主要参战国有英国、美国、法国、意
(一) 基本分类
一般来说,军用品都可以年代作为主要分类,大致上较为普遍的时期可分为下列几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年期由1914至1918年,主要参战国有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俄罗斯,其它国家大都是以有限度参战。﹙注:意大利当时是属于同盟国﹚基本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前的年代对一般近代收藏家来说都比较冷门,不过由于有部份一次大战装备到二次大战初期仍在使用中,故此有部份二次大战收藏家也会向这个年代「埋手」,作为次要收藏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年期由1939至1945年,主要参战国有英国、美国、法国、中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到现时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仍是世界军用品收藏界的主流,我敢肯定全世界的收藏家中以二次大战为主的人数最多(我也是其中之一)。今时今日许多装备的基础也是发展自二次大战,故其历史考究价值比较高(当然价钱也比较高)。
韩战年代 – 年期由1950至1953年,主要参战国有美国和南、北韩,有些人会把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数年也归纳到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美军方面的装备大部份都沿用自二次大战,而且战争年期短,故特色亦比较少。不过那时美国空军已经独立,所以一般以收集空军装备的人较多。
越战年代 – 一般都会以1955年美国军事介入作为起点,直到1975年越南统一为止。其实严格来说越战分为两个时期,由1945年至1954年属于前期,一般都称之为「第一次印支战争」,是法国与越盟战争,后期才是人所熟悉的「越战」。由于越战历时长,而且年代和地点比较接近,所以越战装备在香港、日本和台湾都成为主流。
后冷战年代 – 或称「八十年代」,一般都指越战后到苏联倒台之前。这段时间许多国家的军备以渐渐迈向简单化和统一化(尤其是美式装备),不过当中有不少过渡性产品,亦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现役 – 基本上很难界定甚么时间才属于现役,部份人会以91年波斯湾战争作为起点。其实原则上任何使用中的装备都是现役装备,所以其包括范围十分广。
除了年代之外,国家也是主要分类之一。直到现时为止美国仍是香港收藏界的主流,因为美军装备政策一向都是「超额生产」(当然也有例外),所以一般的服饰装备都比较容易买到。其次是英国,主要是因为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故对香港人来说较为熟悉。至于其它国家如法国、德国和澳洲等等也有一定的「支持者」,特别是二次大战的纳粹德国装备更是军品中的「奇珍异宝」,至于早年曾经掀起热潮的东德及苏联军服,因随着时间的过去及货源的减少在香港已经成为冷门国家。
另一种主要分类就是军种,一般都是海、陆、空三军,部份国家会有其它军种如海军陆战队等。最后便是个别部队,基本上个别部队的分类是军种分类的延展。例如:
陆军 – 一般都以特定的师、团等作为收集对象(如美军第82空降师),或者是特种部队、宪兵等特别部队。由于陆军的人数普遍比其它兵种多,所以陆军的装备较容易购买得到。
空军 – 通常收集空军的收藏家都会以特定机队或机种作为目标。空军常被人称为军队中的「天之骄子」,所以他们的装备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就是非常昂贵。事实上除了飞行员的装备外,其它的如地勤人员或日常服饰并不昂贵,而且往往乏人问津。
海军 – 以航空机队、机种及特定舰只、舰种分类较常见,亦有收集特别部队如著名的美国海豹部队等。相对来说,一般收藏家都爱搜集海军的礼服,因为比较好看。
海军陆战队 – 通常海军陆战队规模较小,类别亦相对较少。大多以种类区分,如步兵、航空队、装甲部队等。
严格来说,以上的分类并非甚么硬性规定,亦没有一定的标准,阁下大可以个人喜好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分类﹙例如我自己便爱以年代划分﹚。当有适当的分类之后,便可以开始进行收集的工作。
(二) 入门
谓「万事起头难」,很多有志成为收藏家的人都会面对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收集哪一类或哪一时期的军用品作为开始呢?」
其实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主要是看每个人的个人喜好而定。如果你还未肯定自己应该从哪一类别发展,那么大可从现役美军步兵着手,因为现役美军的作战服和装备比较容易找到,而且价钱不高,故可以较容易收集到第一套属于你的收藏品(如果不计头盔在内)。但如果阁下不喜爱美式装备,英军会是另一个好选择,原因之前已提过,不过价钱比较高及货源较少。
不过在购买时要相当小心,因为市面上充斥着许多民用版或仿制品(尤其是美式装备),很容易便会买错,浪费金钱。当然找到相熟而又可信赖的店铺是很有帮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充足的数据搜集例如看参考书藉、上网或是请教资深的收藏家。有了足够的数据后便可以减少出错的机会,我稍后也会教你们一些简单的分辨真伪的方法,不过要记着:多做资料搜集才是正确的不二法门。
如果决定了从那个军品类别着手,初期应集中火力向该类别发展。我并非反对多线发展,相反十分赞成,而且我自已也是多线发展。多线发展的好处是把收集的时间摊分,若其中一类的军品遍寻不获时便可以向另一种类埋手。不过作为入门者,因为数据及经验不足,实在不适宜同一时间有太多的收集目标,应该衡量一下自己的资源,始终军用品收藏是一项花费不轻的兴趣。当你对某一类别的军品有了一定的掌握时,便可开发新目标,让经验和数据慢慢虑积,然后逐渐把收集种类增加,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全面的收藏家。
(三) 应有态度
以笔者为例,不经不觉做了收藏家已经十五年。要维持得这么久,除了自己真的热爱这个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军用品收藏抱有正确的态度,以免兴趣减退,提不起劲去继续找寻。
常有友人问我到底收集齐全了没有,我永远只会答怎可能集得齐呢?这话并非谦虚之词,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部齐集,之前我已经说过军用品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就算要集齐是某个特定的部队也相当困难,更何况我是全面收集呢?而且像二次大战和越战这些战争时期经常会出现一些试验性质的装备,这些装备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要找寻它们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找寻难寻的军品正是「军用品收藏」最大的乐趣所在!享受寻找的过程才是收集军品的正确态度。有些人常常希望能够一次过收购到所有想要的军品,否则不买。结果多数是失望而回,到最后更意兴阑珊,放弃收集。在十多年的收藏生涯里,这一类人着实见过不少。
这些人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就是军服不是时装,不是你想要甚么就有甚么,而且不是长卖长有,特别是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军品,更加是买一件少一件。所以每当见到自己心目中要的军品时,那管是只得一件半件,只要能力许可的话就要买它下来,往后再继续找寻余下的对象,这样才能令到收集的兴趣「细水长流」。
不过,如果你看见一件梦寐以求的军服,但试穿之后不合身,又没有另一件,你应怎样做?让我告诉你:不要买。你也许会问刚才我不是说想要的有能力便要买下它吗?为甚么现在又叫你不要买呢?那岂不是自相矛盾?
其实我是想引申另一个问题,除非合下是博物馆馆主,买来纯粹为展示,否则不合身的军服还是不买为妙。须知道除了你以外还有许多收藏家,当中必定有人和你找寻同一件军服。如果你强行把它买下,岂不是剥削了其它人收集的权利?最令我反感的就是把不合身的服装改至合身,这不单剥削他人的权利,更是对那件军服一种极不尊重的行为,也破坏了它原有的历史价值,完全把收藏的精神澈底破坏。
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对收藏的尊重,不单是对自己尊重,更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些人会因为觉得自己已经收集了一段日子,可以自称为「权威」,于是便对其他人的收藏肆意批评,甚至干涉他们的收集目标,也有些「半桶水」的人仕也有如此的行为。我要再三强调,这个世界不止你一个收藏家,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就算你在某方面真的了如指掌,总会有人在另一方面比你认识为多,而且仍然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军品有待发现,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也要虚心学习,而且每一个人的兴趣和口味有别,断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收藏。相对来说身为「收藏家初哥」也不应太易受人影响,始终收集的方向、目标、种类完全是属个人喜好。听取意见是好的,不过也要保留自己的风格。
纵然让你收集了全世界的军用品,却没有人跟你分享和交流,那又有何益处呢?
(四)辨别真伪
在收集的过程之中,最痛苦的莫过如买错东西,而多数是买了仿制品或是年期不正确。要被免此等「悲剧」发生,事前的资料搜集工夫一定要做足。不过说来容易,要找到足够数据实非易事。有见及此,我综合了一些过往所虑积下来的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一般分辨真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检查军方标签。美军制服最早的官方标签大约在三十年代末开始出现,当时的军方标签都会清楚列明该件衣服的类形、尺寸、式样日期、出厂日期及制造厂等等,而这个标签通常都会缝在左边的口袋里或者内袋里。二次大战之后作战服的标签都改为直接印在衫裤上,直到五十年代末为止。自此之后标签开始回复缝上式,并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缝在衣背内衫领对下,上面印有衣服大小和制式编号。第二部份印有衣服的类形、合约编号和制造厂,不过衬衣方面直到现在仍然保留印上式。早期的标签没有任何日期,到1963年开始所有合约编号才加上年份,现时的标签亦沿用此为标准,注意:若标签上印有Made in USA的字样便一定是仿制品或民用版。至于个人装备方面早期都只是简单的印上制造年份和制造厂,一直到五十年代后期才印上与衣服卷标类似的数据。英军方面也有类似的军方标签,并有一个俗称「鸡爪」的箭咀型符号以资识别。
可是新一代的仿制品连标签也照样仿造出来,而造得十分象样,就算是我们这些资深的收藏家也未必可以一眼就分辨出来,所以单凭军方标签并非一定可靠,因此检查制造物料也是相当重要。
制造物料相信是最难仿制的一环,因为就算是同一款军品在不同时代所使用的物料都会有出入,而且有许多物料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不再出产。例如二次大战美军最常用的HBT布料到了今天已经很少生产,就算有,质料方面也有很大的出入,真品的布料比较厚和挺身,而纹理的间距也有出入,明眼人可以轻易的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制造的机器和原料无法完全仿冒。一般美军作战服都是以全绵或混绵制造,混绵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开始普遍,现在大部份的作战服都是混绵制。二次大战时则以羊毛制的军服较多,尤其是欧洲区,到了42、43年全绵的作战服才开始较为普遍。美军的个人装备早在一次大战时起已经开始使用帆布制造,可算是最早大量使用帆布装备的国家之一,直到六十年代后期才渐渐转用尼龙制品。
其实军章也可以从制造物料分辨出来。一次大战美军布章都是绒布制,到了二次大战之前数年间才出现线织章,不过在英国本土制的美军布章仍是以绒作主要材料。早期的线织章都比较厚,丝线仍全绵丝,质地比较柔软和顺滑。由于技术不断改良这些线织章渐渐比以往织得更细密和薄,到了越战时期开始多了一项「新设计」,就是所谓「包边」的防爆线设计。线的质料方面亦开始引入混绵丝,它比传统丝线更滑但缺乏质感。八十年代以后的布章大都在背面加了一层薄薄的蜡以防丝线爆裂,包边的设计亦改变了。如果阁下有紫外光灯的话,混绵丝与全绵丝的分别更是「无所遁形」,因为混绵丝在紫外光是会发光的,相反全绵丝便不会。小型的手提紫外光灯在一些家居用品店可以找到,大约二、三十港元左右。金属章方面,早期大都是全铜制或混入了金和银等贵金属,观感上的质感较佳。二次大战的美军章最常见的就是背后刻有「Sterling」,就是混入了20比1的银。后期则是一般合金制再电镀,光泽较强但质感较差,不过亦比较坚硬和耐用。
除了以上两个方法之外,还有一些较细微的分辨方法例如剪裁、手工、设计等等,不过这些都需要较多的经验才能够掌握,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详细介绍。
始终都是那一句:资料搜集最重要!
(五) 储存
既然辛辛苦苦的收集到「心仪」的军品,自然不希望它们有任何的损毁,尤其当你的收藏量日渐增加时,妥善的储存便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
储存的方法要视乎收藏品的种类而定,在香港这个「尺金寸土」的地方(对!是「尺」金「寸」土,香港的地价实在贵得不合常理),不像外国般可以有个仓库或车房去储存、展示。近年流行的万用胶箱着实造福了不少我们这些每日为储存的地方而烦恼的收藏家,一般的衣服和个人装备都可以分门别类放在这些胶箱内,既省地方又方便,但由于香港的天气潮湿,故有需要保持干燥以免发霉。至于礼服、大褛及较厚的军褛由于不宜曲折,所以必须存放在衣柜,礼服和羊毛衣物最好有独立衣袋,并用无味的防虫剂保护。皮褛、皮鞋等皮革制品更加要小心保存和保养,最好用一些皮革用的保护油作经常性护理。
军章这类细小的收藏品可以用一些独立的胶抽屉储存,或是组合式的小型抽屉也可以,如想展示的话大可考虑用画架装裱。印刷品等纸品类是最难保存,最好用一些文件盒或坚固的盒储存,切忌放在阴暗处,以免虫蛀及霉烂。
(六) 事实与谬误
所谓「人云亦云」,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把道听途说的当作真实看待,有时这些传言是真的,但大多数都是谣言或误解而已,更有些是店铺老板为促销而编出来的故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当中有真有假,敬请多加留意。
谬误
某某裝備是製造給某部隊
事实
这言论是近年我听得最多的一个,特别是一些「宣称」是美国特种部队的现役装备。事实上自从二次大战之后美军已经渐渐减少为特定部队研制装备服装,不过「试验性」的装备倒不少,而负责测试这些装备大都是特种部队等精锐单位,所以很多都误以为这些装备是为特种部队而设。记着:厂商是不会为寥寥可数的产量为某部队开一条生产线的。
-------------------------------------
谬误
年代越久远的军品价钱越高
事实
甚么?这也是谬误?请冷静一点,我并非否定这个理论,整体上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不过真正决定价格的条件并非单单在于年份,详细的资料稍后会再解释。
--------------------------------------
谬误
二手衣物和装备是从死尸取下
事实
很多人也有这个误解,更有人问过我怕不怕「物主」回来找我。请放心,从正常途径购得的军品绝对不会有这个可能,因为一般情况下阵亡的士兵的衣物都会给销毁,除非在尸体送回之前已经给脱掉。如果阁下仍有所担心的话,不明来历的军品最好不要买。
--------------------------
谬误
电影戏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途径
事实
近年战争片再起热潮,很多人都会被戏中角色穿着的军服所吸引,继而对军服产生兴趣。但请小心,戏中的戏服必定会和现实有出入,就算多像真,总会在某些地方找到错处。因为拍戏的并非每人都对军事有研究,资料搜集方面未必达水平,而且许多时为了增加戏剧性或法律上的问题都会作出适当的「调整」,所以电影不可尽信,参考是可以,但并不可靠。
(七) 价值评估
虽然中国人有句说话叫「千金难买心头好」,但是如果经常性「一掷千金」,只管喜爱而不理价钱的话,相信没多久你便要宣告破产了。为免花「冤枉钱」,懂得评估一件军品的价值是很重要。一般来说,厘定一件军品的价格主要是以生产年期作为标准,通常年代越久远价格越高,但这并不代表二次大战的同类型物品一定比现代的为贵,还有许多因素是直接影响一件军品的价钱。
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生产量,所谓「物以罕为贵」,像一些高级军官物品、试验品或服役年期甚短的物资都是产量很少,要找这些物品自然比较困难。另外设计与个别部队例如伞兵、山地师、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等等的物资,大都是产量少的物品,而这类特殊物资大多数只在二次大战出现,亦是这个原因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凡是二次大战的物品一定比近代的物品高价。其实一套普通的美国陆军HBT制服大约$1200-$1600港币左右,跟一套越战早期热带作战服差不多(以2004年计算)。
当然新旧程度也是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同全新的价钱是可以比旧或用过的高一倍以上,所以有部份不法商人会把接近全新的二手货当作新货卖,甚至更过份的把像真程度极高的仿制品当作全新的真品出售谋取暴利。
如果是属于战败国的物资,价格更会以倍数增加,特别是那些战败后被取缔而灭亡的政权(如纳粹德国及南越),它们的军用品价钱绝对是天文数字,因为这些军用物资大都会被新政权所销毁,所余的不多。
另外一些经常性消耗品亦会由于存量少而令价格上升,就算它本来的产量很多,如美军的M1941 Field Jacket的一般价格是其后继者M1943的1.5至两倍左右,因为当年美军是以「自然消耗」的方式替换,到了存仓的M1941派发完毕之后才派发M1943,所以要找寻全新的M1941几乎是没可能!
受欢迎程度也会影响价格,如特种部队、伞兵、海军陆战队、空军等「热门」部队的装备长久以来的价钱也位于高水平。
希望以上的少少资料能够对各位在搜集军用品时有一定帮助吧!
会长 Thomas Chan
(最后修订:2004年4月25日)
Copyright Regimentals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