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空军中正剑记录
空军中正剑诞生于抗战时期,主要是在空军学校毕业典礼时颁授,也有一部分作为礼物赠予当时协助中国抗击侵略的苏联、美国等飞行英雄。如今,不管其作为历史遗物还是收藏品,都有不
空军中正剑诞生于抗战时期,主要是在空军学校毕业典礼时颁授,也有一部分作为礼物赠予当时协助中国抗击侵略的苏联、美国等飞行英雄。如今,不管其作为历史遗物还是收藏品,都有不菲的价值……
很罕见的短款空军中正剑
“中正剑”一般是指民国时期黄埔 军校学生毕业典礼时颁授的短剑,由于 上面刻有“校长蒋中正赠”的字样因此 而得名。而空军中正剑,指的则是中央 航空学校毕业典礼时所颁授的短剑。
空军中正剑在收藏者之间常被口头 称为“ying wu 剑”,由于其剑柄上有 一只铜雕的鸟,粗看像是鹦鹉,因此人 们大多理解为“鹦鹉剑”,取“英武” 二字的谐音。但在相关历史资料中并未 查到“鹦鹉剑”。笔者曾携带该剑图片 请教了一位鸟类专家,专家认为剑上的 铜雕并非鹦鹉而是鹰,因鹦鹉为对趾型 足,二趾向前、二趾向后;而鹰足则为 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剑柄上所表现的 鸟足则与鹰足相同。而空军指挥学院教 授乔良少将亦认为,中国军人不太可能 将学舌鹦鹉作为其象征,而鹰作为空军 象征是较为自然的,而且民国空军的军 徽正是一对鹰翅的造型。由此推测,或 许空军中正剑本来的名称当为“鹰舞 剑”,寓意飞机在空中如雄鹰飞舞,这一推测未必正确,但权可作保留。本文在此则以“空军中正剑”称之。
空军中正剑诞生背景
谈到空军中正剑的出现,就要回顾一下国民党空军的历史。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军政部航空署。1929年11月,中央军校航空队开学,1931年改建成军政部航空学校,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简称中央航校)的前身。国民党军队空军组建之初对所征召学员的具体要求是,具有强健的体魄,且具备“正确的认识、清晰的头脑、丰富的学识、敏锐的反应、优越的技能、追求新知的热忱与勇敢活泼冒险犯难的精神”。苛刻的标准使国民党空军入选的淘汰率达到了 54%。设置如此之高的门槛不仅因为空军的特殊地位,还与当时亲任中央航校校长蒋介石的重视密不可分。少数学员被幸运录取后待遇极为优厚,见习期间的薪水为每人每月银洋75元,半年后见习期满,即加到银洋150元,在当时等值于黄金9两。学员们都订制最好的衣服,享用最佳的伙食,选购照相机、马靴等奢侈品,每人都有一辆自行车,拥有汽车的也不乏其人。
空军学员享有的物质条件良好,但缺少实战历练,遂使空军中弥漫着一种恃才傲物、军纪涣散的风气。对此蒋介石极为不满,曾亲自下达训示:“航校精神、管理、训练都很差,没有军人的精神、气概和德行,太差了,要培养他们的军人精神、军人生活和军人的思想。”在此背景下,旨在“恢复空军军人灵魂”的空军中正剑便诞生了。
国民党军队航空委员会招收飞行学员启事的影印件
国名党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宣传海报
制造工艺考究精良
相比制作粗陋、工艺简略、脱胎于刺刀的国民党军队其他各型佩剑,空军中正剑设计考究,制造精良。其从最初定型就参考了德国军官佩剑优良的设计,当然,这对直到抗战初期还按德国空军体制训练,甚至教官都直接聘自德国的国民党空军来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通过有限的资料及实物可以了解到:此剑分为标准版和特殊版,全剑长在30~40cm之间,剑柄长10.5cm、宽2.5~3cm、厚1.8~2cm,剑格长 6~6.5cm、宽1~1.3cm、厚1.5cm;剑身刃体宽(最宽处)1.8~2cm,刃体长 15~25cm、厚0.3cm;鞘长22~25cm,上宽下窄,最宽处2.2cm,最窄处 1.8cm。
空军中正剑的整体制造工艺体现了当时国民党军队同类佩剑的最高水准。剑柄由鹰造型的铜雕、木制柄身及固定的铜质缘口组成。铜雕的造型极富想象力,是整把剑的最大亮点。整只雕由黄铜精铸而成,翅膀羽毛层次分明,充满张力,具有浮雕的效果。铸造成型后经由手工打磨修整,使得每片羽毛上纤细的发丝都表露无遗。鹰的眼珠由红色玻璃制成。出于牢固的考虑,眼珠没有采用传统的镶嵌工艺,而是用一根金属丝在剑柄的内部连接两颗眼珠,使其固定,达到一种半嵌在眼窝中的立体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木制柄身配以鲛鱼皮、玳瑁、赛璐璐等不同材质的蒙皮,由凹槽处缠绕一主两辅的3股铜丝,再用带有5条加强筋的铜质缘口固定,简洁牢固,浑然一体。整个剑柄只用一根穿销固定,十分方便装配。
空军中正剑的梯形卷边护手明显具有古代或者中世纪的日耳曼风格,这在同时期的德国军队佩剑上亦普遍显现。和剑柄一样,护手的铸造也十分精细讲究。厚重的护手正反两面各有一只双翅展开作猎食状的鹰的图案,有的特殊版则是两翼平伸悬停于空中的姿态。绝大部分护手的纹饰是铸造而成的,但也有少量版本是纯手工錾刻的,图案纹饰则没有太大变化。
剑鞘鞘身为铁质,鞘膛用软木做内衬,以防擦碰。剑鞘表面则采用当时非常先进的复合镀层技术处理,即在鞘身表面先镀一层铜,然后再在其上镀一层亮镍,这种工艺有效地解决了镀层容易脱落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成功的,那些留存至今的空军中正剑稍加清理就熠熠生辉。剑鞘的鞘口和鞘尾用铜皮冲压出纹饰再焊接成形,鞘口可能是全剑惟一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配件,利用鱼子地加上如意卷草纹映衬着雄鹰与螺旋桨组成的国民党空军鹰徽。鞘口整体造型同陆军中正剑鞘口无异,表明了二者的传承关系。鞘尾是全剑的另一个亮点——一对合拢的鹰翅以不对称的姿态环抱着青天白日徽,实际就是双翼空军胸章的变体。空军中正剑的剑刃采用中国传统的宝剑造型,钢质一般,不开锋且略显单薄。少数剑身双面开单血槽,其实并不具有什么实战性。
空军中正剑的铭文, 一面铭文为国土未复军人之耻, 另一面的铭文应为蒋中正赠, 但蒋中正”三字可能是在极左年代被磨掉了
空军中正剑的生产与颁授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国民党空军飞行专科毕业的学员才授领空军中正剑,其他部门人员则没有资格,其实不然。空军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综合体系,除了一线作战飞行员外,还有诸多协同保障单位,他们都是空军序列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领航、机械、无线电通讯、气象等不同学科的空军学校都有佩剑。这些佩剑在整体设计原则不变的情况下,用一些细节变化来加以区分,最常见的就是剑体尺寸大小及剑柄蒙皮的颜色不同,有时也会改动剑身配纹饰和图案的某些部位,如鞘口的图案、鹰喙的长短与爪的造型等。
已知的空军中正剑产地几乎都在四川,再具体一点,应该是重庆及成都等地区。空军中正剑大多是在抗战时期所生产,而四川作为当时抗战的大后方,云集了众多的兵工厂及配套工厂,具有良好的加工制造条件。“成都新鉴金属工厂”就是当时生产空军中正剑中比较著名的一家,它所生产的空军中正剑在鞘口一侧标有厂名,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因此也显得格外珍贵。
空军中正剑的颁发比较正规,一种是空军学校毕业典礼颁授,另一种是当作礼物赠予。颁发的起始日期没有确切记载,但应该不晚于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原国民党抗日空军烈士任云阁的事迹中明确记载:“1934年秋任云阁在考入了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甲班轰炸飞行科学习,航校地址设在杭州笕桥。他于1936年10月 12日在航校毕业。毕业典礼上,校长黄光锐讲了话。总校长蒋介石亲自向毕业生颁发了中央航空学校毕业证书,接着每人赠送一把佩剑,剑的两面分别刻有‘国土未复,军人之耻’的阴刻字样。”由此可见当时的颁授仪式是非常隆重的。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到了1941年。国民党航空英雄、起义英雄吴其轺生平中记录到:“1941年 1月5日,吴其轺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毕业。毕业典礼在重庆歌乐山举行,蒋介石接见了他们,并亲自将佩剑授给他和同学们。”空军其他学科的颁授形式也应类似,只不过可能没有蒋介石亲自颁发这么隆重。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航校专科学员自12期之后就很少有人能受领到佩剑,因为12~16期的学员都在美国受训,毕业回国后马上参战,没有几人能回学校领剑,所以后期能领到佩剑的专科学员寥寥无几。
佩戴空军中正剑的国民党空军将领, 可见中正剑挂于美式武装带,
悬于左侧腰部以下
另一种空军中正剑的佩戴方式——类似于刺刀的佩戴方
式, 悬挂在右侧武装带上
相对于毕业颁授的正式,另一种情况就是当作荣誉礼物赠予。众所周知,国民党空军的外援先是苏联,后是美国,从1937年的“苏联援华飞行队”到后来名扬世界的“陈纳德飞虎队”,空军中正剑一直扮演着“抗战国际勋章” 的角色,两国的飞行英雄都把获得空军中正剑当作重要的荣誉和亲身帮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此外,还有来自加拿大、法国、印度、匈牙利等国家的空军援华志愿者也得到过该剑。因此,现在国际收藏品市场上偶尔也会看到国民党空军中正剑的身影,它们大多保存完好,价格不菲。
众多佩戴空军中正剑的国民党空军将领
名扬世界的“飞虎队”也以获得空军中正剑当作 重要的荣誉
空军中正剑属礼仪佩剑,从资料上看,其正规的佩剑方式应该有两种:一种为采用Y字形剑挂,配合空军制服和美式武装带时悬于左侧腰部以下,剑柄朝向身后;另一种则类似于刺刀的佩戴方式,直接悬挂在右侧武装带上,但是需要换用刺刀式剑挂。空军中正剑没有类似于中正剑的锁定装置,所以有的剑挂后部带有皮制挂环用以固定剑柄,但这似乎不是官方版本而属个人定制品。
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