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M1936型伞兵盔
1936年1月29日,帝国元帅戈林建立了德国第一所伞兵训练学校,次年德国陆军也组建了第一个伞兵连,新诞生的德国伞兵部队需要一种新型的头盔来适应 当时来说还是非常危险的跳伞行
1936年1月29日,帝国元帅戈林建立了德国第一所伞兵训练学校,次年德国陆军也组建了第一个伞兵连,新诞生的德国伞兵部队需要一种新型的头盔来适应 当时来说还是非常危险的跳伞行动。刚为德军成功设计了M35头盔的艾森霍藤公司接下了这种新型头盔的初步原型设计工作,不久后,一种在M35钢盔外观上进 行了简化的钢盔出现了,它取消了十分有特色的向四周延展的边沿,变为几乎无边的样子。
新头盔在1936年研发成功后就立刻全面配发德国和其盟国的伞兵部队使用,虽然后来经过两次改进,但其外观设计却一直没有改变过,其伴随着精锐的伞兵部 队整个二战进程,并成为绿魔的典型标志之一。其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专门为伞兵设计的钢盔,对世界空降兵头盔设计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M1936型伞兵盔和德军标准的M35头盔材料相同,均为镍钢合金制造。其采用了开孔铆钉作为伞兵盔的通气孔,M35的皮带只是简单地从面颊垂落再绕过下 巴系紧。M36的一个重要识别特征是,在M36伞兵盔外壳上有4个倾斜的细长型椭圆孔,其作用是伞兵在跳伞的时候可以将步枪的带子勾在上面,以免武器在跳 伞时脱落。
M1937型伞兵盔是根据前期M36型伞兵盔使用后做出的有限改进型,其只是将M36型伞兵盔上的4个挂枪孔改为2个,且由倾斜改为水平,由于内衬悬挂系 统仍用三颗开脚铆钉与盔壳相连,造成衬圈强度不够,频繁使用后容易弯曲和断裂,这也就促成了M38型这款最常见、也是最有名的伞兵盔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