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仪技术的演变
夜视镜影像增幅管(一般称为光电管)的技术的开发并以“代“为一系列划分已逾50个年头。因为不同的夜视镜有者不同的用途并根据你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夜视镜产品。
夜视镜影像增幅管(一般称为光电管)的技术的开发并以“代“为一系列划分已逾50个年头。因为不同的夜视镜有者不同的用途并根据你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夜视镜产品。所以你必须了解夜视镜技术的发展。
每一代的影像增幅管技术均根据特定的先进技术来定义。至今已经经过了4个世代。
第零代 Gen.0
最早在1950年的夜视镜是架构于影像转换后再增强,它们必须仰赖附近的不可见光的光源照射目标区。
第1代 Gen.1
所谓的“星光夜视镜“出现在1960年并接3个影像增幅管来使用。此系统体积大并且笨重。 第1代的夜视镜中央的影像清晰但边缘的影像会产生扭曲。(廉价并不标示成较高的世代)
第2代 Gen.2
在1970年微通道板(MPC)电子增幅技术促成第2代光电管的开发。微通道板此种“强化“屏除了并接光电管进而改善了体积和影像品质。同时也促使了手持式和头戴式夜视镜的发展。
第3代 Gen.3
在1970年和1980年早期有两项先进的特性开发用于第3代影像增幅管上,即砷化镓(GaAs)阴极管和电离子障碍片。阴极管提供了在较好暗处物体距离的测定。电离子障碍片的使用使得影像增幅管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000小时(Gen.2)提升至10,000小时(Gen.3)。
第4代 Gen.4
ITT于1997年所开发的新一代光电管製造技术,应用光电薄膜和自动电闸两项技术于光电管上,提供夜视镜具备较佳环境亮度的反应能力,即使在遭遇突然的强光也可避免失去反应能力。不过目前美军并未宣称为第四代夜视镜,推测可能指是因为使用光电薄膜和自动电闸只是属于製造技术的改良,而非成像技术的革新。
当讨论夜视镜技术时常听到类似“Omnibus“或“OMNI“的术语。美国陆军以多年度/多产品的合约採购夜视镜装置称之为“Omnibus“简称 “OMNI“。每次成功的OMNI合约将提供第三代或效能更好的产品,所以未来的第3代装置将以 OMNI I, II, 等等方式来定义。
至2005为止合约以推至OMNI VII
以上翻译自ITT的Understanding Night Vision Technology, 其中部分专有名词将与实际有若干误差。如有正确资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