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贼船五年整,回顾这些年折腾的装备——餐具
首先声明,在我看来,生存注意应该是在田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过得更好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请绕行,别在我这儿乱喷喷。
还有,收工之前请勿插楼。谢谢合作
内容转载自8264前言:其实
首先声明,在我看来,生存注意应该是在田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过得更好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请绕行,别在我这儿乱喷喷。
还有,收工之前请勿插楼。谢谢合作
内容转载自8264
前言:其实要说参加户外活动最早是从1999年就开始了,不过很多年间都是周边香巴拉之类的小山坡单日的小打小闹,对装备没有任何认识与了解。
至于之后登上8264这条“贼船”的起因有些可笑——2008年7月份因为商场打折买了一件探路者冲锋衣,到手后想到网上查查探路者冲锋衣到底怎样,于是在百度里搜索“户外论坛”,排在前列的就是8264~~。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了8264这条“贼船”。在逐渐参加了更加丰富的户外活动的同时也踏上折腾装备的这条不归路。这就是一件探路者冲锋衣引起的惨案~~。
如今5年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这些年折腾过的装备吧,这是第二篇——餐具篇,其余装备的回顾篇会陆续上映。
首先还是将这次点评的各类餐具类装备拍个合影。
因为这五年来的所有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与闺蜜一起出行,所以以下餐具装备基本都是一起混用的,无彼此之分。所以这回将两人装备一起点评。
列表如下:
Primus Eta Power EF(老款)
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一体炉套锅
MSR Reactor Stove System 反应堆
Primus Gravity EF Stove炉头
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 套锅
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钛炉头 x2
Backcountry Titanium Cookset 1.65L 钛套锅
Snow Peak Titanium Multi Compact 钛套锅
GSI Pressuer Cooker 户外高压锅
Primus Eta Power EF(新款)
GSI Tea Kettle HAE 茶壶
Primus Litech Tea Kettle茶壶
Snow Peak Solo Cutting Board多用途便携砧菜板
Gerber 8445 半刃半齿骨架刀
Jetboil JETSET UTENSIL SET 户外餐具刀叉铲套装
Kailas、Backcountry 、Snow Peak等品牌钛叉勺
Brunton、火枫、布林等品牌气罐支架
其中除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一体炉三年前被我出掉外,其余所有装备都尚在囊中,皆在此张合影中出现。
这个Primus Eta Power EF是闺蜜的,大概是08年时候收入的,当时的价格?呵呵!说出来估计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比白菜还要白菜。
这是我们这一撮人第一个炉具套锅,也是当时我们这撮人出行时唯一的指望,完全能应付我们三四个人伙食是需要。那时候的我也是刚刚上贼船不久,所有装备都还不齐全,所以也是“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饭。
.
.
Primus Eta Power EF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够大、够重。主要由2.lL的主锅+做为煎锅的锅盖组成,加上硕大的底座和热反射圈(兼做防风罩),体积着实不小。而全套携行重量达到了有些骇人的826G。但是如果是三四个人一起分担这个重量的话,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
Primus Eta Power EF为了收纳方便,将核心炉头、支架底座、热反射圈都设计成可组合的卡口设计,可以很方便的拆卸。虽然这样的设计做到了很好的易收纳性,但是因为可活动部件太多,且多为卡口固定,使得此Primus Eta Power EF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显得有些“松散”,易用性受到一定影响。Primus有自带电打火的传统,Primus Eta Power EF也不例外,但是众所周知电打火通常来说并不靠谱,尤其是Primus的,接触过不少Primus的炉具通常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打火都会坏掉。
还是说说Primus Eta Power EF的重量,因为设计时就是以四人使用而设计的,所以估计Primus对于轻量化未做过多考虑。但是咱也不能这么不考虑吧,收纳套的用料非常厚实,重量竟然达到了奇葩的283G,已经顶的上一套钛锅、超轻一体炉的重量了。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在出行时通常都另找轻一些的收纳袋代替使用。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Primus Eta Power EF 因为有不错的热效率,且有预热管设计,又是分体炉气罐使用方式较随意,所以使得其在低温下也有不错的表现。
“蹭”了很长一段时间饭后,渐渐觉得特别腐败时单独一个Primus Eta Power EF有些倒腾不开,而若是参加强度较大活动时其重量还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的。并且这么长时间了,是应该有个自己的炉具了。
正在思索间,突然得知这段时间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国外折扣价格不错,于是淘了一个回来。
几周之后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到手,拆箱后觉得很漂亮,桔红与黑色搭配有些亮骚。
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由一个带集热环的1.5L的主锅、可以当做餐盘的塑料锅盖及底盖(用于携行时保护锅底集热环使用)、炉头、锅底支架、气罐支架等几部分组成,官方总重为560G。
560G这个重量相对于Primus Eta Power EF来说确实是轻了不少,但是后来仔细想想其实对于一个1.5L容量的炉头套锅来说并不是那么和谐的。
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为一体炉结构,其炉头与Jetboil FLASH carbon(变色龙集热杯)所用的应该是一个型号,这个炉头用在Jetboil FLASH carbon上时是比较经典的,其外圈尺寸与集热杯同口径可以完美匹配,符合集热杯高热效率的结构需要。但是这个炉头放在1.5L的大锅下面就不是那么合时宜了,首先锅底更大尺寸的集热环并没有与炉头外围尺寸产生匹配,热效率与Jetboil FLASH carbon集热杯无法相提并论。其次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炉头因复杂结构造成的高重量大体积,对于这个小火盘炉头来说就完全成了累赘,完全的一坨“死重”,完全的不合理。并且最重要的是为了能支撑其这个1.5L的大锅需要安放一个可拆卸的支架,但这个支架与炉头间就是浮摆着的,没有任何锁扣、卡榫等固定机构,仅仅是松松夸夸的“摆放”在炉头金属盘上,以至于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挪动套锅时候要十分小心,否则那个支架很容易移位或者掉落,造成翻锅事故。
个人认为这样生拉硬套的设计理念实在是很无趣,非常的失败。如果Jetboil是想做什么模块化组合理念的话,实在是太牵强了。
而最奇葩的就是那个兼做餐盘的塑料锅盖。原以为这个塑料锅盖的材质比较特殊,不怕高温引起变形。实际是我错了,第一次煮食物那个锅盖就因受热向内严重变型成了“U”型,完全无法再盖到锅上,最后只得对其重新加热烘烤趁其变软后趁热扣在锅口上,才勉强恢复原状。这说明这个塑料餐盘只能当做携行时候的锅盖,而在烹制加热时却不能使用。真是奇葩到家了,难道Jetboil设计师认为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的用户使用这个1.5L大锅时永远都是敞着锅烹制食物的吗?对于这种大口径浅深度锅用的也是集热杯的使用思路吗?热效率问题在这里完全无视了吗?后来想给其单独配个金属锅盖,但是找了很久就是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各种无奈啊~~
Jetboil的电打火还是比较给力的,可靠性比Primus的要高很多,几次使用中从来没有掉链子的倾向。
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的主锅底部也有集热环设计,虽然多少能提高一定的热效率,但因为尺寸与炉头不能完美匹配且没有热反射板设计,相对Jetboil FLASH carbon来说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基本没有防风设计,防风性非常差,风略大一点的时候还是需要使用挡风板的。
通过下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其炉头总体直径已经与MSR Reactor无异。
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主锅周围有一圈橘红色的弹性面料外圈,具体是什么材质搞不清楚,但是有些类似于弹性织物面料质感,比较厚,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虽然貌似是有一定的阻燃性但是还是在一次炒制过程中将其烧焦了一大块~~
因为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这一些列的奇葩设计实在是让人头疼,所以在使用了几次后低价出掉了,这也是到现在为止我唯一出掉的一套炉具。
MSR Reactor Stove System 反应堆
MSR Reactor——MSR的明星产品,骚货的代名词,很多人眼中的神器。
其实MSR Reactor能来到我手里完全是个意外。起因是三年前我从一个倒爷手里收了一个SD闪电2帐篷,香港行货。到手后发现有内帐发粘,压胶条脱落现象(后来才知道是老化了),但是我手欠又确实想留下此帐,自作主张试着用熨斗低温熨烫压胶条试着能不能复位,结果越熨烫越糟糕,无奈之下只好联系倒爷,倒爷听到后一声叹息,只好去香港找代理协商解决。最后代理的意见是退货不可能,但是可以等价换购其他装备。想想也可以接受,左挑右选后以猎奇的心里换了个MSR Reactor回来。
MSR Reactor到手后很是兴奋, 能收到传说中的神物完全是在计划之外的。
其实对于MSR Reactor的特点不用做太多介绍了,坛子里有关这神物的帖子满天飞,尤其是那个烧水效率更是被捧上了天。
MSR Reactor的重量对于一般驴友来说可不算是和谐~~
MSR Reactor炉头的燃烧原理并不复杂,其实就是将燃气经过导气管与从阀门两侧进气管吸入的空气混合,然后均匀导入炉头钢丝网下的那个看上去像是"海绵"的火盘中,使可燃气体均匀分散,以达成充分燃烧的目的。后来MSR Reactor被我拆解过,发现炉头钢丝网下的火盘其实并不是"海绵",而是疑似为石棉的物质,非常的坚硬且脆弱。
MSR Reactor锅体下半部分的复杂结构起到了集热器的作用,但是其原理和效率远非普通集热圈可比。MSR Reactor锅体的下半部分实际是双层结构,两层锅体中间有一定的空隙,锅底外侧发散状的“叶片”起到了类似导流板的作用,将辐射热流均匀导入到了两层锅体之间的空隙中,使锅体下半部分的受热面积很大。
以上设计为MSR Reactor的超强热效率提供了坚实保障。
MSR Reactor点燃时橘红色的火盘及中心燃烧的MSR LOGO非常醒目,在空烧时强烈的热辐射让人感到窒息,类似喷气机的呼啸声响确实让人感到澎湃。
但是众所周知,MSR Reactor是为高海拔使用设计的,功能性较为单一,普通驴友在低海拔使用并不太适合。
实际使用中确实也是这样的,煎炒烹炸等都不要去奢望,MSR Reactor的超强火力会让这一切变成噩梦。MSR Reactor唯一拿手的就是煮面和涮锅,但是如果是为了煮面想必一定是非腐败活动,我会选择去携带一套超轻炉具,而不是沉甸甸反应堆。如果是腐败涮锅,谁会用类似集热杯样式的MSR Reactor呢,锅口太小锅又太深完全折腾不开。
所以MSR Reactor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豪华“的大玩具,一个鸡肋。带其出席的几次腐败活动中唯一的用途就是烧水、做汤,完全的打酱油,而且一没注意就会溢锅。
因为几次溢锅使得MSR Reactor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以前还发帖询问过:关于MSR反应堆使用异常问题及低温下使用问题——爆燃,低温不给力!!
就这样MSR Reactor浑浑噩噩的混过了几年,终于在今年初的一次烧水运动中毫无征兆的彻底挂掉了,结束了打酱油般的一生。分析挂掉的原因估计是气管堵了或者是过热保险熔断锁死。本想自己拆开试着修理一下,可结果无果。也懒得去联系老美维修了,现在MSR Reactor剩下的只是一具尸体~~
Primus GravityEF Stove分体炉。
Primus Gravity EF Stove分体炉是在我出掉Jetboil Group Cooking System后收入的。之所以收较巨大的大炉盘分体炉,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还是以多人一起出行为主,二是因为分体炉一般有预热管设计,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更方便些,还有就是当时还没有UL意识。
在Primus Gravity EF Stove之前还考虑过MSR WindPro,但是因为价格原因还是选择了Primus Gravity EF Stove,这两款的差价通常在一倍以上。
Primus Gravity EF Stove到手后发现有些失望,其做工有些不敢恭维,甚至不比有些国产品牌炉具。其全套配件主要由主炉头、热反射板、维修工具、收纳袋组成。
Primus Gravity EF Stove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所配套的热反射板是很重要的,热反射板除了热反射的作用外还起着防风作用。做过实验,在无风低温情况下配合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 2L铝锅,不使用热反射板烧开1L水需要约6分钟,而使用热反射板后只需3分钟左右。这套热反射板以铝薄板制成,收纳时需要折叠,但是其耐用度并不佳,多次使用后在折痕处已经出现断裂现象。
这个配套的修理工具不知道怎么使用,希望也不要用上~~~
Primus Gravity EF Stove采用大火盘分体设计,功率达到了3000W,预热管设计,配备了电打火装置,而这个电打火创造了Primus电打火可靠性的奇迹,使用到现在一直十分可靠耐用。炉头背面支架为可收缩式,为收纳提高了便利性。而炉体上部支架(支锅用的)却为固定形式。上部支架并不是很平整,锅支在上面后总是略有晃动,不知道是不是个别现象。
Primus Gravity EF Stove虽然火盘很大,但是有个遗憾,为了降低重心将进气口设计成了侧入式,难以避免的造成了偏火现象,在实际点燃时可以发现火焰很明显的偏向进气管相对面的一方,这样的偏火从理论上讲容易造成锅底受热不均匀,但是实际使用中感觉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Primus Gravity EF Stove燃烧效率不错,蓝色火焰很漂亮。大火盘对于火力的细微控制更为方便,对复杂伙食的制作有一定改善。
Primus Gravity EF Stove炉头+热反射板+收纳袋的重量达到了378G(不含修理工具),属于较正常范围。虽然MSR WindPro II Stove的官方重量只有193G,但那是不包含热反射板(防风板)的。
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 套锅
收这款套锅完全是为了配合Primus Gravity EF Stove使用。收此款套锅时曾在Primus自家的套锅中斟酌了一下,之后还是在性价比的影响下收了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 套锅。
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 套锅为子母锅设计,由2L主锅与1.5L子锅组成,共用一个锅盖,其锅盖不能作为煎锅使用。全锅为铝合金材质,锅壁较厚,大概相当于一角钱硬币2/3的厚度。这样的大厚度锅体对于热效率是有一定的损失的,但是又因为导热相对较均匀,为食物的复杂加工提供了便利条件。不过其包含锅钳及收纳袋的携行重量达到了557G,实在是不慎和谐。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不知漆料是否有问题,在受热情况下,漆面变的发软,用指甲就能按出凹痕,但是在冷却后又重新变得坚硬。
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锅底有密集的同心圆浅凹槽状防滑纹。且按照官方的说法其锅底造型做了加大的圆弧有助于热量从锅底扩散到锅边,可提高热效达5%,但具体是否真的有帮助在实际使用中就不得而知了,基本感觉不到。
MSR BlackLite Classic Cookset的厚锅壁设计配合Primus Gravity EF Stove的大火盘在制作精细食物时候还是非常给力的,尤其是处理蒸米饭这类精细活更是游刃有余。但是这套组合378G+557G的重量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超过了Primus Eta Power EF 。
随着近年来活动强度的逐步增加,之前收的炉具锅具等已显得不合时宜。并且逐渐对全套装备做了轻量化升级,所以对于炉具的轻量化要求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有段时间在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Brunton Flex Portable Canister Stove、MSR PocketRocket Stove做过考察挑选。
最先看到的是Brunton Flex Portable Canister Stove,使用大火盘的一体炉并不多见,且功率超过了3500w,重量仅为96G,这些数据非常耀眼,好几次差点就要下手了。不过在三夫看到实物后却被我坚决的PASS掉了,原因在于那个松散的支架,在展开时候松松垮垮的完全没有固定感,这样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不安全,担心在使用过程锅会因支架原因打翻。
之后又看了MSR PocketRocket Stove,轻巧的收纳体积,功率2400W,85G的重量,且据说炉头上方的三个小金属板能提供一定的防风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因为支架尺寸太小最后放弃了。
最后选择了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功率同样为2400W,官方重量83G,且配带有电打火,最吸引我的地方为超大支架,展开后完全可以稳固架住1.5L级别的锅,非常有安全感,这在超轻一体炉中是不多见的。
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三个支架可以向下折叠,收纳体积同样非常小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厂家说是钛炉头,但其实只有三个支架是钛合金的,其余部位的金属还是由钢和黄铜制成。
之前说过Primus的电打火一向不靠谱,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也没有逃脱这个厄运。先是闺蜜的那个电打火被他人为硌坏,而我的那个最近也出现了电打火失灵的问题,不过在把电打火探针掰弯之后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说一下,我们经常出行的几个人基本同时购买了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现在成了小团队里的”标配“炉头。
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做为一体炉,对防风性没有进行特殊设计,所以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单独配置挡风板,经过一番挑选后最后选定了火枫FMW-502超轻挡风板,为铝薄板材质,高度达到了270CM非常适合一体炉使用。实测重量为96G,尚且能够接受。
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带收纳袋的携行重量仅为91G,相当的给力。
对于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除了电打火可靠性问题外,个人对其综合性能感到相当满意
Backcountry Titanium Cookset钛套锅主要是为配合Primus Micron TI 2.5 Stove钛炉头使用而收入的,以适度轻量化为目的。Backcountry 自有品牌的东西做工其实说来多少有些马马虎虎,相对于真正的“大牌”来说还是多少有些差距,这个Backcountry Titanium Cookset也不例外。Backcountry Titanium Cookset官方注明容量为1.65L,实际是由1300ML的主锅,及350ML可用做锅盖的煎锅组成,这个容量的钛锅算是比较大的了,不讲究的话应付两人的伙食没有问题。
可收缩的锅把展开固定好后,还是比较牢固的,只是长时间加热后会有微微烫手的感觉。
带收纳袋的携行重量为206G,尚算理想。
Snow Peak Titanium Multi Compact 这个钛套锅是闺蜜的,和我的Backcountry Titanium Cookset 基本是同时收入的,平常出行也都是混着用,所以这回也拿来凑凑热闹。
Snow Peak Titanium Multi Compact 为典型的子母锅结构,大锅1000ml+大煎盘500ml,小锅780ml+小煎盘350ml,分别组成两套独立的套锅系统。可以套在一起携带,也可以按照需求单独携带,非常灵活。
Snow Peak的做工要比Backcountry 好上一些,尤其是锅体表面处理及细节做工方面做的很不错,很养眼。但是感觉煎锅的锅把固定不如Backcountry Titanium Cookset牢固,展开时候稍微有些晃动的感觉。
有一个小不满就是随锅配套的收纳袋,感觉就是一个网兜,不如Backcountry 的“合身”,显得松松垮垮的。
看看这个身穿大象骚软手握Snow Peak Titanium Multi Compact的骚淫~~~
这个应该能算是户外腐败的极品了(车载类不算),这是我送闺蜜的生日礼物~~
GSI Pressuer Cooker 户外高压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身材“巨大”,在户外炉具里面绝对算的上是巨无霸了,官方三维尺寸为29.5 x 19 x 24.5 厘米,容量为3.282L,这样一个体积对于装包有一定挑战性,对于打包技术更是有一定要求。按照官方的说法此锅拥有三重安全系统,额定压力可至12.67 psi (88 kpa),虽然搞不太明白,但是感觉好像是很安全的样子。~
其实从主要结构上来说与家用高压锅差别不大,就是小了几号。锅盖的开启方式比较特殊,拧动锅顶的黑色旋钮可以上下移动锅盖上部那个电镀亮色的“横撑”,当“横撑”升到高处并与两侧同样为电镀亮色的卡榫卡死时高压锅为封闭状态,可以进行食物烹煮。反之当“横撑”下降到底部时候可以打开锅盖。
锅体的材质为硬质阳极氧化铝,因为其用料非常厚实,所以造成了GSI Pressuer Cooker 的重量着实不轻,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高压锅玩轻量化可能就没谁敢用了。估计是因为高压锅通常只用做煮、炖、煲汤等热加工,所以GSI Pressuer Cooker 并没有在锅体内部使用户外铝锅常见的不粘锅涂层。
锅盖内部结构与常见的家用高压锅无明显区别,在锅盖周围设置有一圈橡胶密封环,这对高压锅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如果若干年后这圈橡胶密封环老化了,在国内去寻找替换品想必不是太容易。
GSI Pressuer Cooker全重状态下的实测重量达到了1908g,相当的惊人。已经相当于一顶MSR HUBAA HUBAA双人帐的重量。如此高重量主要还是因为其厚实的锅壁造成的,但谁也不想高压锅因为锅壁太薄变成“炸弹”,所以对重量只能忍了。这么个大家伙高强度活动时真心带不起~~
GSI Pressuer Cooker架在Primus Eta Power EF的底座上完美搭配,非常匹配。但是这两套大家伙如果同时携带重量实在是太恐怖了,差不多要将近3KG了~~~。
MSR Reactor在年初挂掉没多久后,看到Primus Eta Power EF折扣不错,便又烧了一个回来。
这个Primus Eta Power EF和之前闺蜜的那个同属一个型号,但是有新老款的差别,在这里主要说说这些差别吧。
首先说Primus Eta Power EF新老款在结构上大体相同的,只是在一些细节设计上做了改进,对于这些改进还是很赞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易用性。
其中最明显也是最人性化的改进就是煎锅部分。前面说过这个煎锅可以兼做锅盖使用,老款的煎锅当锅盖使用时只能口向下扣在主锅锅口上,这时想要再打开锅盖就有些麻烦了,所配套的锅钳无处下手,而且正在加热时锅盖的温度也会很高不能用手去触碰,所以只能用钛叉烧柄之类的东西将锅盖挑开,通常都会出现挑翻在地的情况~~
新款做了不错的改进,在煎锅锅底部分向内做了圈小凹槽,使煎锅截面成为了类似凸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煎锅做锅盖时可以口向上放在主锅锅口上,而那个凹槽部分正好嵌在主锅锅口里,很稳妥。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一是在加热情况下需要打开锅盖时可以方便的用锅钳操作,不用再去“挑”,二是口向上的煎锅里可以放一些食物同时进行加热。
下图中左为老款,右为新款
另一项改进措施就是炉头与支架底座之间不再用可拆卸的卡扣结构固定,而是用铆钉彻底将这两部分固定死。这样做使得这两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牢固程度大幅增加,使用过程中不再显得那么松散。而在黄铜炉头与炉头支架间,新版Primus Eta Power EF多设计了一个卡榫结构的装置,估计是为了在维修保养时方便将炉头单独拆下来。
下图中左为老款,右为新款
左为老款,右为新款
下图为老款
下图为新款
绿色塑料叉勺,做工及强度感觉并不怎么样,基本无视。
不过红色塑料餐盆确实值得一提,其直径与2.1L主锅内径基本相同,做工用料均不错,提高了腐败时候的便利性。除了可以盛食物外,另一个作用就是在携行状态中可以将塑料餐盆先放在主锅内,再将炉头、支架等配件放在塑料餐盆中,这样就起到了一个隔离保护作用,使得主锅内侧涂层不会被刮伤。
这个塑料餐盆的单独重量为116g,不算轻。
不算塑料餐盆和塑料叉勺及BT收纳套,新版Primus Eta Power EF的携行总重为853g,相对老款略重27g。
GSI Tea Kettle HAE 茶壶是我最近刚刚收到的,现只在手里把玩过,还没有真正实战过。对其的印象只是做工不错,配色很漂亮,属于“萌”系感觉。
顺便把闺蜜的Primus Litech Tea Kettle茶壶一起拿来对比一下。
GSI Tea Kettle HAE的容量为1.0L,Primus Litech Tea Kettle的容量为0.9L,两者均为超轻硬质阳极氧化合金材质。外观上GSI Tea Kettle HAE显得更丰满,配色及造型有些小清新,壶嘴直径更大一些,出水时更痛快。Primus Litech Tea Kettle则显得有几分老气,但是细节处理上显得相对更好一些。
下图左为Primus,右为GSI
Primus Litech Tea Kettle茶壶内侧竟然有与Primus普通铝锅相同材质的不粘锅涂层,颇为意外,难道Primus Litech Tea Kettle还有客串炒菜锅的功能?
下图左为Primus,右为GSI
Primus Litech Tea Kettle茶壶实测重量为164g
GSI Tea Kettle HAE 茶壶实测重量为178g,比Primus 来说重了14g,但是考虑到比Primus更大一些的容量,这点重量的增加就不算什么了。
Primus Litech Tea Kettle自带收纳袋,而GSI Tea Kettle HAE 啥都没有只能“裸奔”。这里要表扬一下Primus,Primus不管是什么产品基本都会佩戴一个质量很不错的收纳袋的,这点很厚道。
适度腐败时带上小茶壶及便携功夫茶具,饱食战饭之后喝口功夫茶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去后河这类地方,泉水+香茶很是享受。不过下面这几张照片拍的时候有些早了,用的既不是GSI也不是Primus,而是一个火枫的茶壶 ,现在已被淘汰。
Snow Peak Solo Cutting Board多用途便携砧菜板使用的是食用级聚乙烯材料,非常安全、并且很坚固。 这个菜板其实是两用的,正面为非常平整的磨砂材质,可做为菜板使用。而背面设计成三个同心圆凹槽,可以放置不同规格的气罐,可当做气罐支架使用。
其尺寸为
110 × 178 ×05mm,实际使用中感觉相对偏小,切菜时有些使用不便,但这是对便携性做出的妥协。
实测重量为77G
这把小折dao的用途主要是充作菜刀使用,当然这不是它的实际设计用途,只是客串。
此刀刃长7.65cm,不属于管制dao具范围。硬度为58-60HRC。
折叠后总长只有10cm左右,而实测重量仅为82g,非常便于携带。
其实如果是Gerber 8444 Paraframe I 全刃骨架刀会更适用一些,但是可惜当时没有找到好价格~
这套户外餐具刀叉铲套装是贝蒂基送的,由可伸缩的叉、勺、锅铲三样组成,继承了Jetboil鲜艳色彩搭配的风格。这三样工具中最喜欢的是那个锅铲,实用性很强,收缩后长度为130mm,实测重量仅有13G,非常便于携带。而较宽的铲面方便操作,且塑料材质不用担心刮伤锅内涂层。
其实各品牌的钛叉勺用起来差别并不是很大,至于材料含钛量之类的不是我等能够鉴别的,重量也就是相差几克的事,不用太计较。唯一能看出的就是外观做工的差别,实际来说还是Snow Peak的更胜一筹。
呃~~这些钛叉勺等着慢慢用吧,反正没听说谁能把钛叉勺咬坏的~~
Brunton的气罐支架是最早收的,一共收了两个,貌似价格对于气罐支架来讲着实不算便宜,但贵在做工、用料不错。支架展开后有两个卡槽,230G扁罐及320G长罐均可使用。
下面要吐一下槽了——火枫!
大家都知道火枫早已推出了110g的G3小气罐,这个规格的小气罐在国内除了火枫外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我觉得意义重大,在单人或者双人对伙食不讲究的情况下这个气罐更实用一些,不至于像230G扁罐那样通常用不完又要带着大半罐气背回来,无故增加重量。通常这种类型的出行携带轻量化一体小炉头的概率比较大,而110g的G3小气罐的底面积要小很多,装上炉头和套锅后会严重头重脚轻,非常需要一个气罐支架来加强支撑。
之前收的Brunton气罐支架并不支持这种110G气罐规格,所以需要重新购买。看到火枫有自家的气罐支架所幸顺手买了一个回来,本以为既然你火枫自己出的支架怎么也能兼容自家的G3气罐吧。到手后傻眼了,这火枫气罐支架完全是山寨Brunton支架嘛,尺寸、结构、卡槽规格都一般无二,连螺丝都一摸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Brunton商标,G3完全用不了~。
有些郁闷,今年初参加ISPO,见到火枫厂家的参展人员聊了这事。火枫厂家人员明确透露:“适用G3的气罐支架公司已经予以考虑,正在研发中,可能过一段时间会上市~~~。” 真是受不了了!一个气罐支架有科技含量吗?还研发?火枫G3气罐已经推出好几年了吧,研发到现在都已经2013年7月份了,还是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就这研发效率?
被逼无奈,差点就要花100大米+的价格去收GSI或者MSR的气罐支架了。却在无意中发现了布林的三角形支架,看图貌似有三个卡扣,有可能会兼容110G气罐。布林支架到手后试验一下果然兼容G3气罐,并且对110G、230G扁罐及320G长罐都可兼容。虽然其布林做工粗糙一些,但至少G3是有的用了。
火枫啊!火枫!你自家出的G3气罐自家支架不兼容,最后却是布林支架给你兼容了!你情以何堪啊!情以何堪!慢慢研发去吧!!!
下图支架从左至右依次为:Brunton、Brunton、火枫山寨、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