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重演指南(一)——服装和装备介绍
文内蓝色字均为本站译注 Vietnam - Equipment and UniformA Reference Tool for Reenactors越战重演指南——服装和装备介绍Uniforms军服丛林作战服是基于二战时
文内蓝色字均为本站译注
Vietnam - Equipment and Uniform
A Reference Tool for Reenactors
越战重演指南——服装和装备介绍
Uniforms
军服
丛林作战服是基于二战时期的伞兵作战服(指的是M42)改进而来的,美军作战服里少有的将功能性和款式外观完美结合的产品。面料采用速干防撕裂的平纹布或防刮布,能够有效抵御阳光暴晒、蚊虫叮咬和其他热带恶劣环境。宽松的设计可以通风透湿。上衣设计上不扎进裤子,裤脚可以扎进靴子。经常可以看到上衣的袖子卷起来或者干脆剪成短袖。
Utility Fatigue Shirt
OG107工作服
这件衣服是纯棉贡缎料,OG107色。上衣带两个直的明扣胸部口袋,穿的时候需要扎进裤子。
Tropical Jungle Jackets
热带作战服上衣
热带作战服(TCU)有防风府绸和防刮布两种面料,OG107染色,版型改进自二战时期的M42伞兵作战服。上衣带两个倾斜的胸部口袋和两个下摆口袋。
TCU上衣按款式分为三版,每个版本款式上的特点如下:
第一版:府绸面料,四个口袋倾斜设计,明扣,带前襟挡风片、收腰绊和肩绊。袖口可调方便卷袖子。每个口袋底部带排水孔。
第二版:府绸面料,四个口袋改为暗扣(由于明扣会钩挂装具),其他设计同第一版。
第三版:有府绸和防刮格子布两种。取消了肩绊、收腰绊和前襟的挡风片。
第一版和第二版是最难找的,另外在第二版和第三版之间还有一种过渡版型,第三版TCU的外观特征但却是第二版的尺码。虽然这类TCU能找到不少,但这种改动的原因仍然没法理解。一般来说,第三版TCU最好找,而且尺码也齐全,重演必备。
第一版TCU
第二版TCU
第三版TCU
Jungle Trousers
热带作战服裤子
裤子也有府绸和防刮布两种,OG107染色。带有两个前口袋、两个屁股兜和两个大腿口袋。大腿口袋里还带有一个小口袋,一般用于容纳求生用品。裤脚带收口绳。
和上衣一样,裤子也分为三个版型:
第一版:明扣,收腰绊用扣子,面料只有府绸
第二版:改为按扣,其他不变
第三版:按扣,收腰绊改为BDU那样的款式,有府绸和防刮布两种。
ERDL迷彩的TCU只有三代版型。有的ERDL迷彩裤子前门用拉链代替扣子。大尺码的裤子比较难得找了。防刮布版本大概出现在1968年,但也有少量1967年份原型版本。TCU的裤子穿着舒适又凉爽,但是不太耐磨,尤其是膝盖部分。买的时候,注意一下左边大腿口袋里的小口袋,这是一个判断年份的标志,因为越战之后生产的不带这个口袋(难道不看合同号的么?译注),另外还要看眼屁股兜,应该只有一个扣子。如果是两个扣子的,那么是战后生产的复刻品(原文这里写的是a post war copy,我不知道指的是复刻品还是战后生产的公发品)。最后再看看裤脚的抽绳,应该是一条绳子而不是扁带,这也是一个区分年代很重要的细节。
第一版TCU裤子
第三版TCU裤子
First Aid Pocket - Inner Pocket in Front Pants Pocket
Hip Pocket
本站扩展阅读:
越战时期特战人员对TCU的改造: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6-17/2041.html
Combat Boots
作战靴
越战期间总共用过五种作战靴
1st Type
伞兵靴
这种靴子全皮的靴子其实并不适应越南的丛林环境(重、不透气、靴底打滑,用着问题很多)。但是空乘人员和直升机驾驶员很喜欢,因为一旦载具起火,皮革材质不会像尼龙那样会熔化粘在脚上引起更严重的烧伤。另外光面的鞋底踩踏板的时候也不会误操作。
2nd Type
冲绳靴
越战用的冲绳靴是早期尝试将皮革和帆布相结合的产物,原产年份大概在1950年代。外观很像二战时期的M43作战靴,MAAG时期的军事顾问经常使用。
3rd Type (AKA - 1st Pattern Jungle Boot)
第一版丛林靴
这种丛林靴的特征是黑色皮质脚尖和后跟,尼龙靴口,有两个排水孔可以透气排水。第一版丛林靴看着和现役的靴子在外观上已经没有很大区别了。它使用Vibram鞋底,靴靿上没有踝部保护带(靴靿上那条防止崴脚的带子),而且鞋底里没有防刺钢板。
4th Type (AKA - 2nd Pattern Jungle Boot)
第二版丛林靴
第二版丛林靴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了踝部保护带和防刺钢板,仍然使用Vibram底。
5th Type (AKA - 3rd Pattern Jungle Boot)
第三版丛林靴(越战巴拿马靴)
第三版丛林靴是将第二版丛林靴换成适合泥泞环境的巴拿马底,保留了防刺钢板。这种鞋底的纹路设计可以有效地将泥巴从缝隙中挤出,不会粘在鞋底。越战时期的巴拿马靴和越战之后的巴拿马靴子,在后跟处有个明显的区别:越战时期的有一道缝,而后来生产的则没有(特定年代的制鞋工艺,当时其他厂家生产的不同的靴子大多也有这个工艺)。如果越战巴拿马是在买不到合适尺码的,用后期版凑合一下也看不太出来。
几种丛林靴的特征以及年代
第一版丛林靴 |
1962年或者更早生产,皮革部分黑色,绿色帆布靴靿,靴口是皮质,后跟有从底到顶的皮质带,Vibram鞋底 |
第二版丛林靴 |
1965年左右,皮革部分黑色,绿色帆布靴靿,靴口尼龙材质,后跟那条带子换成尼龙,带防刺钢板,Vibram鞋底 |
第三版丛林靴(Vibram靴底) |
1965-1968年生产,和第二版相似,不过增加了尼龙的踝部保护带,带防刺钢板,Vibram鞋底 |
第三版丛林靴(巴拿马靴底) |
1967年之后生产,鞋底换成巴拿马底,其他和使用Vibram靴底的第三版一样。 |
所有的丛林靴配发的时候都会带一张说明书,主要内容如下:
穿这靴子的时候要穿配发的一种羊毛袜,多带几双袜子勤换洗
如何选择尺码
如何把靴子穿上,穿之前先看看里面有没有蛇或者虫子
不需要扎裤脚
如何清理保养
本站扩展阅读:
越战时期军靴简介:http://www.junpin360.com/html/
Soft Headgear
帽子
ERDL Boonie Tropical Hat
ERDL迷彩圆边帽
遮阳的圆边帽是越战美军参战部队的标配之一,有府绸和防刮布两种面料的。它配有可调长度的下颌带,顶部有插伪装物的织带圈和透气孔。圆边帽可配防蚊网,但用的不多。ERDL迷彩是美国陆军、陆战队和南越陆军共同研制的迷彩。注意下颌带上的皮质调节扣,越战期间生产的圆边帽是方角的,后来则改成圆角了。
OG - Green Boonie
绿色圆边帽
绿色版本的圆边帽,越战版本一侧带有两个透气孔
本站扩展阅读:
越战时期圆边帽集合: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5-02/1913.html
Boonie Insect Net
防蚊网
能够有效防止蚊虫叮咬。顶部有松紧带,可以装在奔尼帽或者头盔里(可以夹在M1盔的内外盔之间使用),当然也能单独使用。网部分缝有半刚性的环,能够使其保持形状。
Fatigue Cap
棒球帽(便帽)
这种棒球帽面料采用涤纶和华达呢,颜色是OG406(其实还有OG507、OG107等其他OG色)。这种帽子部队用得不是很多。可以从帽檐的车线可以很容易辨别是否是越战时期生产:越战时期的帽檐是两道车线,而后来生产的则是四道。
Steel Helmets
钢盔
M1 Helmet
M1头盔
六十年代的M1头盔比二战时期的浅了一点,其他变化不大(其实相对二战M1还有个特点就是前沿稍微宽了点)。下颌带经常扣在头盔后沿上。越战时期的M1盔很好找,买的时候注意一点,二战时期的M1盔接缝在前面,而韩战和越战的则在后面。下颌带的扣子上应该有一个很小的锚的标志。新人可能觉得它很重,但是会习惯的。
Earlier Pattern M1 Helmet Liner
早期型M1悬挂
越战早期的M1悬挂和二战时期的基本一样,只是将颜色从卡其换成OD色。
Later Pattern M1 Helmet Liner
后期型悬挂
后期型M1悬挂的三条带子改成可调的。汗圈固定在内盔里的一圈带子上,这条带子上还带有三个用来固定后枕带的三个日字扣。越战时期M1头盔的悬挂带是用铆钉固定到内盔上的,而后来生产的则采用可拆卸的悬挂系统。
Mitchell Pattern Helmet Cover
米歇尔迷彩M1盔罩
Green
Brown
Tight Weave Fabric
Twill Fabric
米歇尔迷彩图案是由有机染料和树脂染料印染而成,正反两面不同配色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绿色一面用在春夏季,棕色一面用在秋冬季。盔罩上有一些开缝,士兵可以就地取材使用当地植被插到盔罩的开缝里进行伪装,弹力盔带也可以捆绑一些伪装物在头盔外面。二手盔罩买回来的时候可能还带有原主在上面画的涂鸦。如果你打算自己在盔罩上画点什么东西,注意要画一些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东西(意思就是别画穿帮了)。另外要注意不要画一些让人反感的东西在上面。1970-1975年生产的盔罩很容易买到,但60年代的就得多找找了。不同年代的盔罩面料也不同,60年代生产的盔罩是斜纹布。早期版的盔罩上就带FSN油印和DSA开头的合同号。很多盔罩是由明尼阿波利斯盲人协会生产的(残疾人福利工厂)。
Headband
汗圈
汗圈是一个外表包覆皮革的织带环,带有六个用来固定在头盔里的金属卡子和一个调节长度的日字扣。安装的时候金属卡子的开口朝上。调节汗圈长度需要先把它从头盔里拆下来,放到头上调好长度后再装回去。
Helmet Band
弹力盔带
简而言之就是一条首尾相接的松紧带,箍在头盔外面用来固定盔罩和捆绑伪装物。不过在越战期间,很多士兵用它把一些个人零碎物品捆到头盔上,比如香烟、手纸、防蚊水甚至备用弹夹。(越战期间,头盔带只有陆军才有。陆战队没有发这东西,因此大多数陆战队员用剪成条的汽车内胎代替,这是一个用来区分陆战队和陆军的广为人知的特点)
1st Pattern Nape Strap or Neckband
早期型后枕带
一条简单的可调范围很小的带子,带有按扣公头,固定在内盔里
2nd Pattern Nape Strap
后期型后枕带
后期型后枕带带有两条长带子和一条短带子,适配第二版内盔。这种后枕带比第一版使用更加舒适,不会让头盔前倾。不过似乎并不受部队欢迎,很多人给拆掉了。
Helmet Chin-strap.
下颌带
安装在头盔两侧的帆布带,一边带钩,一边是个金属结,钩合使用。
一般来说下颌带不怎么用,都扣在一起收到头盔后沿上。这种锁扣的设计是为了在下颌带受到很大的拉力的时候不至伤到脖子(比如被爆炸的冲击波吹或者被人摸哨的时候拽住头盔狠拧)。而伞兵则使用另外一种四点式下颌带(下图所示),这种下颌带可以在高空气流环境里仍然保持稳固。(很多公发防护头盔都专门有伞降版。二战时期有M
本站扩展阅读:
美军头盔介绍(M1,PASGT,MICH):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02-04/221.html
美军 M
二战美军M1头盔工具书: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6-24/2068.html
揭秘美军M1钢盔:http://www.junpin360.com/material/book/2013-09-27/2395.html
M1956 Web Gear
M1956装具
M1956 Pistol Belt
M1956手枪腰带
手枪腰带是装具的核心,其他所有装备都要挂到这上面。包括背带、弹夹包、指北针包、水壶和屁股包等。M1956腰带分为横纹和竖纹两种,而腰带扣也分为铜搭扣和戴维斯快拆扣(Davis quick release buckle)两种。戴维斯扣是由两片铝片构成的腰带扣,一扯就可以打开。但是这种扣具在某些情况下容易自行脱开(比如趴着卧倒、匍匐前进或者松下来的时候),因此后来就没怎么使用了。(M1956腰带的制式名称就叫“Pistol Belt”,但实际上用它挂手枪并不是主要使用方式)
M1956 Universal Ammo Pouch
M1956弹夹包
标配弹夹包,两侧有挂手雷的结构。M1956弹夹包最早于1957年生产,为是M14步枪弹夹而非M16步枪弹夹设计的,没法通用。因此就有了那个广为人知的用法:用它装入20发M16弹夹的时候需要在弹夹包底部垫个净水片药瓶或者一卷绷带垫高。M1956弹夹包分为早期后期两种。早期版弹夹包外侧面里有一块硬质衬板,盖子的抽条上带个扣眼。这两个设计在1962年被取消掉了,即后期版。不过这样也使其没装弹夹的时候会皱起来。1968年专为M16步枪20发弹夹设计的M1956弹夹包开始生产。
1st Pattern M1956 Buttpack
M1956屁股包
一般也被称为屁股包。翻盖开口,里侧两边开口还带两片帆布盖。盖子上带一个塑料片透明窗用来装一张写有使用者名字的纸片。背面有两个挂H带的挂点和两个用来挂到腰带上的铁卡。一般来说比较好找。
M1956和M1961屁股包的区别:
1、长宽高:M1956是4.5*7.75*8,M1961是5.5*8.5*9(英寸)
2、盖子。M1956屁股包的盖子就是一块帆布,而M1961则是立体剪裁。
3、M1956屁股包不带防水喉,M1961有
2nd Pattern M1961 Buttpack
M1961屁股包
M1956屁股包的改进型,加大了容量,增设了防水喉。M1961屁股包比M1956屁股包更容易买到。(照片上这个盖子上没US油印,车线颜色也不对,应该是复刻的)
M1956 Buttpack Adaptor
M1956屁股包提升带
一般来说重演用不到的玩意,不过也并非毫无用处。用它可以把屁股包吊到背后较高的位置,当背包用。需要和M1956系统H带结合使用。因为这个玩意一般是腰带上后腰位置被占了才需要用到,这种情况一般很少碰到。不过不管咋说,这个玩意收一个也无妨。
M1956 Suspenders
M1956系统H带
用的时候前面钩在腰带上,后面钩在屁股包或者是腰带上。用来把腰部承载重量分摊到肩膀上的东西。分三个尺码:R、L和XL。如果你不是特别高R码一般就够用。身高超过
M1956 Compass Pouch
M1956指北针/急救包
用来装指北针或者绷带卷的小包,不过大多数时候是用来装绷带。
因为很小而且只用一个卡子,所以能挂到装具上很多位置。一般来说一套装具至少要带一个,不过多带几个也是可以的。用来装点个人物品很方便,不过注意装不下别硬塞。
M1956 1 Quart Canteen
M1956水壶套和M1961水壶
OD色一夸脱高分子塑料水壶,用以取代M1910铝壶和M1942不锈钢壶。要玩的话只能买越战年份的。一般来说至少要两个。底部印有年代。
(原文标题是M1956
M1956系统水壶套。以1967年为界可分为早期和后期型两种。区别很明显:早期水壶套的包边是棉布,而后期改成尼龙布。
M1956 E-Tool Cover
M1956铲套
背面带有两个铁卡,可挂到需要的地方。正面带有挂M
M1956 Sleeping Carrier
M1956睡袋携行具
一套组合起来的带子,有个叫“意大利面条带子”的外号。用来捆扎睡袋或者带保暖内衬的雨衣。捆起来挂在背带后背位置。(但是一般也很少有人用,越南热带丛林环境用不到睡袋,需要带雨衣的时候要么捆在屁股包上面要么用屁股包盖子固定,用这玩意的时候很少)
M1967 Web Gear
M1967装具
M1967单兵装具是M1956装具的现代化版本,专门为越南的热带环境所设计。M1967没有整套下发代替M1956,因此M1967基本都是和M1956混搭使用,两者可以互相兼容。M1956和M1967在设计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将帆布换成了耐腐蚀的尼龙,将金属扣具部分换成塑料。
M1967 Davis Belt
M1967戴维斯扣腰带
和使用戴维斯扣的M1956腰带一样,只是本体变成尼龙材质了(译注,图注这条实际上是竖纹的M1956戴维斯扣腰带,而非尼龙的M1967腰带。另外,并非所有的M1967腰带都使用戴维斯扣,也有使用铜搭扣的版本)。
M1967 Ammo Pouches
M1967弹夹包
M1967的20发弹夹包和M1956系统M16 20发弹夹包差不多,只是将面料换成尼龙,扣具换成塑料插扣了。
而M1967的三十发弹夹包只有M1969一年合同号的,但是从历史照片来看,在越战期间这种弹夹包见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越战后期出现)。
M1967 Suspenders
M1967系统H带
和M1956的H带很像,不过整合了M1956系统里H带和屁股包挂带的功能,肩垫上的钩子可以直接把屁股包挂在上面。
M1967 Compass Pouch
M1967指北针/急救包
和M1956系统指北针包一样,只不过面料换成尼龙,按扣改成塑料了(这个小包其实是M1967系统里最难找的东西,价格也非常贵,我见过有100刀成交的。和后来廉价的ALICE系统指北针包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按扣是塑料的)。
M1967 Canteen Cover
M1967系统水壶套
尼龙面料,带一个装净水片药瓶的小口袋。图示这种使用塑料按扣。
M1967系统水壶套大致可分为1968、1969、1972和1974四种合同号的,每种都有细微差别(以下表格由译者根据实物整理):
合同号年份 |
按扣 |
有无横向补强 |
有无收口缝合 |
背面织带材质 |
排水孔 |
其他特征 |
1968 |
塑料 |
无 |
有 |
硬质织带 |
无 |
背面织带是褐色(其他版本都是绿色),热切的。 |
1969、1971 |
塑料 |
无 |
有 |
硬质织带 |
无 |
背面织带两端向内折叠(1968年的则是直接缝的) |
1972 |
铜 |
无 |
有 |
硬质织带 |
无 |
除了按扣基本同1969年版本 |
1974、1975 |
铜 |
有 |
无 |
安全带 |
有 |
盖子里侧内衬织带补强 |
注:横向补强指的是水壶套本体中部里侧缝的一道织带,这个设计沿用到ALICE系统;收口缝合则指的是水壶套口部为了立体收口在中间缝的一道褶;而背面织带则指的是挂铁卡的那片织带。
M1967 Tri-folding E-Tool & Case
M1967三折铲套
这种工兵铲有三角形的把手,一边可以开刃。 可以折成三折,比两折铲更便于携带。而铲套则是尼龙面料,内衬一条塑料片防止铲子边缘割破铲套。但是我并没有在历史照片里见过有谁使用这种铲套。
M1967 Sleeping Carrier
M1967睡袋携行具
不同于M1956系统的睡袋携行具,M1967系统的是一片带有带子的方形尼龙布。带有一对D环,可以挂到M1967系统H带背面的钩子上。
其实原文这段是有M1967屁股包的介绍,但翻译的时候我给删掉了,这里说下原因:
M1967屁股包,如果大家见过油印,会发现印的是M1967 USMC——这是和上面介绍的M1967装具不同的地方。因为它是陆战队研制用以代替M1961和M1941的装具系统,和M1967不能算是一回事。M1967 USMC除了屁股包,还包括背包、带快拆的H带和尼龙的M14弹夹包等,和M1967其实属于两套不同的装具系统,放在一起介绍会让人混淆。而M1967 USMC配发和使用极少,我从没见过这套装具在越战时期的实际使用图(倒是见过一张1983年贝鲁特陆战队基地被炸事件中用M1967 USMC H带的照片)
本站扩展阅读:
越战时期公发装具(包括M1956、M1967和其他装备)图文介绍: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6-21/3321.html
越战M1956装具及其澳洲衍生版介绍: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05-25/803.html
Additional Equipment
其他装备
热带围脖
热带围脖是一块很能吸汗的棉布,尺寸是36寸*24寸(卧槽好大),和公发的T恤一个颜色。这玩意很好用,可以擦汗擦手擦脸擦枪擦弹药……总之擦什么都可以用它。也有人把它当做头带(KONAMI经典游戏角色Solid Snake的形象设计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也可以套在脖子上。
Field Towel
大毛巾
美式的
英式的
两种对比
宽大的绿色毛巾,经常围在士兵脖子上用来擦汗,或者背重物的时候垫在肩带背带下面。越战时期的毛巾是OG107色,而80年代生产的则是棕色。有很多国家都生产同样的毛巾,有个很简单的鉴别方法:美国产的是“Single Banded”,而其他国家生产的则是“Double Banded”(呃,实在是无法翻译出来banded在这里到底指的是什么,包边?还是指的是毛巾上面没有织毛带状区域?如果有谁知道这个banded指的是什么,请联系译者)。细节彰显态度,是否使用复刻品或者非越战时期的装具和细节道具参加越战重演,决定权在于玩家。但是投机取巧无疑是对越战以及当时参展老兵的一种不尊重。(译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Socks
袜子
袜子,军队的另一样必备品。干净,干爽的袜子是防止士兵罹患战壕足和丛林脚的关键所在。由足部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是一种无谓的浪费。上图所示的就是越战期间公发的羊毛袜。如果找不到原品,务必要买与之相似的,虽然穿着靴子看不到袜子。
Boxer Shorts
平角裤
这种类似拳击手穿的平角裤是用OG408色的平纹细布制成的,是越战期间的公发品。因为穿在里面看不到,所以还是那句话,用不用原品取决于你的态度。
M51 Field Jacket
M51野战夹克
由
M65 Field Jacket
M65野战夹克
一种带风帽的冬季夹克,面料是尼龙和棉混纺棉缎,OG107色。和M51夹克不同,M65是圆领,带魔术贴绊。其他特点和M51类似:腰部和下摆带抽绳,领子里有一个可收纳的风帽。夹克里侧有安装保暖内衬的扣子。M65有个选配的带毛圈的用扣子固定可拆卸的风帽,比原配的保暖性更好。
本站扩展阅读:
M65合同号大全: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04-25/686.html
如何选择M65尺码: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03-16/482.html
M65几个特点:http://www.junpin360.com/outdoors/xingneng/1323.html
Canteen Cup
水杯
不锈钢材料,可以和水壶一起装入水壶包携行。
1st Pattern 2 QT Canteen and Cover
第一版两夸脱 水壶和水壶套
实际上是个容量为
5 QT Canteen Bladder
5夸脱水袋
带尼龙套子的
M1951 E-Tool
M1943和M1951两折铲
M1945两折铲(上)和M1951两折铲(下)
大量公发的两折铲(他们的区别在于:M1951铲子带有锄头功能,而且铲子边缘是弧形。而M1943没有锄头,铲子边缘是直线)
Mess Kit & Utensils
饭盒和餐具
野战餐具(Mess kit),也叫mess tins, mess gear, cook kits, and shit tins(俚语,不知道对应中文要翻译成什么……),这个……好像没啥可说的。用来吃饭的家伙事儿,端着它跟在长得看不到头的队伍后面,就为等着那一勺冷肴落入盘子……用完洗净之后盖子和盘子挂到烘干机里烘干。如果你在一个脏池子里洗了饭盒,一定要到清水池里漂干净,不然再用的时候会让人拉肚子。饭盒的生产年份印在把手上,参加越战重演的时候务必使用越战年份的饭盒。(顺带一提,军用饭盒和一般使用的民用饭盒不同,一般日常使用的饭盒主要作用是携带食物,而军用饭盒主要功能是吃饭的时候当餐盘)
本站扩展阅读:
越战时期C口粮图文介绍: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7-21/2145.html
越战时期LRRP口粮介绍: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9-19/2364.html
Individual C-Ration Meal
C口粮
C口粮,或者叫单兵战斗口粮,由以下物品构成:主菜罐头(如豆子炖肉、意大利肉丸面,或者是最难吃的火腿蛋卷等)、B2配餐包(饼干、糖果、奶酪酱、果冻)、甜点包(水果罐头、磅饼(也叫重油蛋糕,现在一般大超市都有卖的)等)和附件包(内容如上图所示,包括固体饮料、口香糖、火柴、餐巾纸、盐包、糖包、塑料勺和一小包烟)。如果你手里有一份完整的C口粮,千!万!不!要!吃!!!把附件包里的香烟、火柴和餐巾纸拆出来,绑到头盔带上,罐头可以掏空了做成简易炉子,或者做成罐头展品:小心地把罐头盖切下来,倒掉里面的东西(几十年了完全不能吃了),刷干净后用蜡一类的东西填满(不填也行),然后把盖子用胶水或者环氧树脂一类粘合剂小心地粘回去。之后这个罐头就可以是一件C口粮展品或者重演道具,用的时候不必担心里面的东西把罐子腐蚀掉漏出来弄脏装具。
Poncho
雨衣
带帽兜的涂胶雨衣。OG207色。淋湿之后会变得非常重,而且会在雨后的阳光下反光。两件雨衣接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帐篷,也可以铺在地上当防潮垫,重演必备品之一。当雨衣穿着的时候很闷,披着淋雨,等雨停了之后经常是里面也湿了——不是因为渗水,而是闷了一身汗出来。
Poncho Liner
雨衣保暖内衬
用以代替又重又糙的羊毛毯,轻量化又速干的充棉雨衣内衬配发部队,面料则是尼龙防刮布。装到雨衣里可以当做睡袋使用,不过一般很少有人把它装到雨衣里。注意右图里中间的两道车线构成的中缝。如果标签没了或者看不清了,可以用这个特征判断是否是越战时期的,因为只有越战时期的雨衣内衬带有这个“中缝”。
Air Mattress
充气垫
空气地垫,或者叫充气地垫。OG207颜色。外形设计按照睡袋来的。泅渡的时候可以把怕水的东西放在上面飘过去。有个叫“充气娃娃”的外号(原文此处写的是“Rubber Bitch”……应该翻译成充气娃娃吧)
Shelter Half
帐篷布(半扇)
OG107颜色的防水防霉的涂胶帆布。每个士兵带一张帐篷布、一根拆成三节的帐篷杆和地钉,两张接起来才是一顶完整的帐篷。帐篷布的边缘带拼接用的按扣。用途很多的好东西。
Flashlight
MX-991/U手电
OD色的塑料外壳L型手电,开关三档:常亮、点亮和关。尾盖的尾顶弹簧里带一枚备用灯泡。此外尾盖里还有不同颜色的滤光片,拧下手电的滤光片固定环放进去再把固定环拧上即可。越战时期的L手电有个特征:开关两边没有防止误操作的护翼。另外手电的型号“MX-991/U”应该印在手电左侧,外面有个圈。
Protective Gear
防护装备
M17 & M17A 1 Field Protective Gas Mask
M17和M17A 1防毒面具
M17
M
M17:简而言之就是糊在脸上的橡胶罩子,保护面部、眼睛和呼吸道免受化学毒气的伤害。可抵御气态、气溶胶、飞沫和雾态等多种形态的毒剂。整套东西包括面具、携行包和洗消用品。M17没有饮水管。
M
1st Pattern 2nd Pattern
携行具是一个一边全开的帆布腿挂包,挂在左腿上。有三个外口袋,用来容纳NBC防护用品。面具包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版面具包印着防化兵的兵种标志,背面可以装铁卡挂到腰带上。第二版的油印取消了兵种符号。第三版则取消了背面装铁卡的带子。
本站扩展阅读:
大F的M17防毒面具鉴赏: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2-03/1682.html
M17防毒面具简介: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12-02/1541.html
Sun, Wind and Dust Goggles
SWDG风镜
带弹力头带的单镜片贴脸佩戴的风镜。1960年代产的风镜带子要从镜片两边的孔穿过(其实那不是SWDG,而是二战时期一直用到越战的M1944风镜,玩越战应该要搞的是M1944而不是SWDG)。图示这副年代是1974(这是另一个错误,因为即便是90年代甚至03年合同号的SWDG风镜,镜框上都印着1974。我怀疑风镜框的模具就没换过)
本站扩展阅读:
SWDG风镜简介: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1-19/1647.html
Fragmentation Vests
M52A 破片衣
M
M69破片衣是在M
本站扩展阅读:
M69破片衣简介: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02-11/249.html
VBA防弹衣简介: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1-10/1629.html
“鸡肉盘”机组人员防弹衣简介: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3-01-11/1631.html
尺码选择(按胸围):
36.5英寸以下:S码
36.5英寸到40.5英寸:M码
41英寸到44.5英寸:L码
45英寸以上:XL码
Rucksacks
背囊
Lightweight Tropical Rucksack
轻量化热带背囊(常说的下挂包)
轻量化下挂背包是从1965年作为M1956和M1961屁股包的代替品开始配发的。背包本体外侧带有三个口袋(中间口袋比两边的略大),主仓则是个简单的桶包结构。本体需要安装到铝制背架上。这种背包现在很难买到,EBAY的成交价通常很高而且成色不一定很好。由于使用的时候会让腰带后背部分没法挂东西,所以这部分装备可以挂到背包或者背架上(水壶等)。背包两侧有固定水壶使其不会晃动的带子。背架上部横向束带两端有挂装具的M1910孔眼,除此了水壶开山刀也经常挂在背架上。背包的腰带在历史照片上似乎很少见到。轻量化下挂包分很多版本,最后期的版本相对于早期版本多了背架上中部的一条横向束带,其他版本是没有的(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判断版本的最直观的标志。
Tropical Rucksack
热带背囊(常说的尼龙X架包)
这个背包比轻量化下挂背包更大,同样也带三个口袋。背架是钢制的,X型结构,用背包顶部的按扣固定。
Edged Weapons
冷兵器
M7 Bayonet
M7刺刀
M7刺刀是一种双刃武器,一边是全刃另一边是半刃。用挂环和尾部的卡榫固定到M16步枪上,手柄是电木材质,现在仍然很容易买到全新带包装的M7刺刀。不过要注意M5和M6刺刀外观和M7刺刀非常像,不要买错了(M5是M2卡宾枪使用的,而M6则是M14步枪使用的)。原品刺刀装不到BB枪上(这个也许有待证实)。
M8A 1 Scabbard
M8A 1刺刀鞘
M6和M7配用的刺刀鞘。原配应该带一条绑腿的绳子
Pilots Survival Knife with Sheath
飞行员求生刀以及刀鞘
不仅飞行员用,其他作战单位人员也很喜欢。
M1942 Machete
M1942开山刀
Older Non-Sharpening Sheath
早期型不带打磨功能的刀鞘
半柔性塑料材质,挂钩是固定的,不带打磨功能,在1966年停产。
M1967 Self Sharpening Sheath
M1967自打磨刀鞘
硬质塑料材质,里面带磨刀石。
ARMAMENT
火器
M14
美国
M16
COLT生产,M16是M16枪族的第一种。M16的上机匣没有辅助闭锁助推钮,枪口消焰器是三叉造型。(其他内容略,去枪炮世界看)
M16A 1
M16步枪的改进型,增加了辅助闭锁助推钮,枪口消焰器改为现在常见的鸟笼型。(其他内容略,去枪炮世界看)
XM177E2
M16步枪的缩短型,内部结构是一样的。枪托改为可伸缩的(技术诸元略,去枪炮世界看)。该枪并非普通步兵单位使用,主要由K9、海豹或者SFG等特战单位使用。
M79榴弹发射器
越战期间是用的
M203
可以挂在M16和M
柯尔特M1911A 1手枪
7发弹容量的经典老枪,无需介绍。(有个笑话:M
本站扩展阅读:
二战美军M1916牛皮枪套: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2-02-22/270.html
M60通用机枪
M3A 1冲锋枪
二战时期美军使用的M3冲锋枪的后续版本,在越战期间仍然在使用(实际上M
M72 LAW轻量化反装甲武器
M72 LAW (top half of picture) and M
收纳状态:M72(上)和M
使用状态:M72(上)和M
预装弹药的单兵反装甲火箭弹。但是越战期间主要用来对付地堡和躲在掩体后面的敌人。(操作使用、性能诸元和技术特点等详见枪炮世界)
Grenades
投掷类武器
M18烟雾弹
19盎司重,内含11.5盎司的彩色发烟剂。引信时间两秒,发烟时间持续50到90秒。烟雾的颜色名称用白字写在OD色的罐体上,顶盖也涂有对应的颜色。总共4种颜色:红绿黄紫。一般用来给空中单位做引导指示:空投地点、撤离地点、火力打击等,一般由无线电操作员携带。(M18主要用作指示,掩护行动、阻挡敌军视线使用的则是AN\M8白色烟幕弹)
Hand Grenades
手雷
M26A 1破片手雷
公发的破片手雷,外形很像柠檬。重
M67破片手雷
代替M
MK2破片手雷
二战一直用到越战的手雷,主要提供给南越军队使用。外壳是带预制破片槽的生铁铸造而成,重
Hand Held Rocket Propelled Signal Flares
手持发射信号弹
这种手持信号弹自带发射装置,无需使用步枪或者榴弹发射器发射。发射高度最低
型号和颜色对应关系
型号 |
颜色 |
类型 |
M125E1 |
绿色发光 |
集束 |
M126E1 |
红色发光 |
滞空 |
M127 |
白色发光 |
滞空 |
M128 |
绿色发光 |
滞空 |
M129 |
红色发光 |
滞空 |
M130 |
黄色 |
拉烟 |
T133 |
红色发光 |
集束 |
T134 |
红色 |
拉烟 |
T135 |
绿色 |
拉烟 |
T135 |
白色发光 |
滞空 |
T138 |
绿色发光 |
滞空 |
Claymore Mine
阔刀地雷
著名的反人员地雷,越战期间使用广泛。M
本站扩展阅读:
越战时期特战使用的小玩意: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7-09/3369.html
Organizing the Unit
资料来源
本页部分资料来自Vietnam Database网站上Graham Sherwood所著内容。中文翻译和资料补充:Beta-TNT。
原文:http://david.brubakers.us/Vietnam/Vietnam_Equipment_page_2.htm
下一篇:越战重演指南(二)——装具使用
www.junpin360.com/html/2014-09-04/3540.html
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9-15/3567.html
本站原创翻译整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