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测评——我们如何写测评,写什么样的测评
经常有朋友问,测评该怎么写?为什么我老觉的没什么可写?为什么这样的测试方式是不对的?今天就来谈一谈“测评”。首先,常服礼服,徽章刺刀啥的,不在谈的之列,哪些要写的是
经常有朋友问,测评该怎么写?为什么我老觉的没什么可写?为什么这样的测试方式是不对的?
今天就来谈一谈“测评”。
首先,常服礼服,徽章刺刀啥的,不在谈的之列,哪些要写的是介绍,不是测评,我们也没有资格去测评。不过可以写什么,有什么内容可以借鉴本文。
其次,开箱文不在讨论之例,前拍一张,后拍一张,左拍一张右拍一张,除了名称和做什么的没什么其他内容的“测评”是Show不是Share。
首先是写什么?
这是大多数刚开始测评的人第一个问题。其实对于军用装备来说,这是最容易一个问题。
首先是厂家可以写,很多军品生产厂家都有着足够的历史可以介绍,有的厂家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包括这个厂家的。还有这个厂家,以前做什么经典产品,都可以提一提。例如AI工厂名称的来源,LBT与海豹的缘分。
有的工厂,是因为一个人而起,可以就此人物进行介绍。或是工厂的灵魂人物有着特殊的经历。这些内容,很多可以在官方的品牌故事中找到。
然后是产品的研发背景,也可以介绍。是什么样的事件,故事,引发这件商品的研发?研发的目的是什么?研发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比如落水事件引发了第一代FSBE装备的产生。
再次是产品本身的故事,特别是一些特战,特种装备。这些装备哪些作战单位使用过?参加过些战争,在战斗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故事?是好评还是差评?这些都可以写。
有了以上三个点,不管是新装备,还是老装备,哪怕是生活中用不到的装备,都能写出很多可读的内容来。
以上都是围绕产品本身之外的展外,回到产品本身,写什么,就变成另一个新的问题:
怎么写?
对于非可日常用的产品来说,这个问题较简单,我们主要说说可以生活中使用的,包具,服装,鞋等。
对于此类物品,首先要了解的是产品的定位。 每个品牌在设计产品时,都会有一个产线,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玩摄影的都知道没有万能的镜头,军品中同样没有万能的装备。以一个标准去评定所有的产品,是无知无畏。用军靴的标准来测跑鞋,用跑鞋的舒适要求军靴,用硬壳的标准去测软壳,是在耍流氓。
首先是包具。
现在大家都知道包具好坏要看背负。其实根据包的定位,背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大包承重多,背负较负杂,小包承重小,背负较简单,腰封一般简化为腰带甚至没有。有的包是把承重转移到腰上,有的包是把承重转移到背上,不能一概而论。
一些更小的背包,20升或10升以下的小包,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背负。因为他们的定位轻便便携带,不用于长途背负。有的大包,只是用于类似自驾旅行,搬家的用途,不用于户外背负,也会相对简单。笔者手上一个塔虎的6L小包,背负简单到两跟织带,但此包名称中的折叠两字,以经说明此包的定位。笔者旅游时把此包叠成一团放入大背包之中,到了目的地入驻酒店后,取出折叠包,装入相机,钱包,水瓶,大包扔在酒店,就可以轻装去玩了。这就是此包的定位。
再如驼峰Linchpin背包,此包使用了神秘农场的背包的背负,在军包中算优秀的了。但我在使用两个月后抛弃了它。不是此包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我对他定错了位,我需要的是一个通勤包。而我日常出门都是驾车,农场的背负反到成了我的负担,因为我根本就不会背着走多远。到是在后来一次去长城玩时,包里装着防水软壳,许多水,吃的,此包到给我减轻不少负担。可见,错误的定位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使用体会。
对于背包的材料的介绍,一般简单提一下即可,现在品牌的军包品质都很相近,很多材料大家也比较了解。一些特殊的材料,可以介绍一下性能用途,比如现在背包上很多都在使用HYPALON纤维布,用于增强抗拉性和耐磨。常见的拉链和扣具什么的,实在没有值得的多讲的。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布料的D数,1000D还是500D的争之由来以外。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500D也足够你用个8年10年的,户外用户更不会选择给自己增加每一克无用重量的东西。具体选择,还是看品牌的需要和具体使用用途,没有什么500D一定好或1000D好,拿D数做衡量包的好坏也是很扯淡的。
延伸阅读:战甲科谱:面料上的数字——从丝袜谈1000D,500D是什么?
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8-28/3518.html
再由此继论,对于布料,在是真货前提之下,我也没有太多可以测评的资格,我们都不是实验室。不管是量厚度,还是数织度,还是看织线粗细,先不管测量方法是不是对的,都是扯淡没边,不明白还请看上面的科谱。
补充一下,很多人也问军包防不防水。个人主张防水用防水罩。
服装
普通服装,大多重在在剪裁和功能设计上。剪裁是不是好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做为军用战术类服装,个人认为一定要考虑是不是运动方便舒服。
功能上的设计,要体验是不是使用便捷,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一个看着好玩实际用的时候很少的鸡肋。还有就是要考虑是不是会带来一些反面作用,如结构上是不是带来强度的降低,一些功能部件的寿命或失效带来整体的服装无法使用。
问题较多的是在性能服装上,很多都是对服装定的位不清楚,带来的错误测评方法和结论。
关于服装定位的初步科普,参见本站:战甲科谱:从L1到L7——户外服装分层系统
明白了每层是做什么用的,就知道了每层服装的基本需求定位。
如果你想要一件万能的服装,又轻又防水又防火又耐磨又保暖,可以洗洗睡了。如果你不清楚服装分层,手上这件衣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也别做测评了,坑人呢。
我们以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软壳为例,如果认为软壳只有TAD背绒软壳一种,请先阅读本站:战甲科普——软壳与硬壳
软壳与硬壳的区别:
现在我们对什么是软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你会发现,原来软壳有这么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软壳的主要目标是耐磨与防风。
不知何时起,商家都在拿软壳防水做噱头,玩家买软壳也第一句是下雨行不行。
首先我们谈谈户外服装为什么要防水。防水的目的是防湿身,防湿身的原因是防失温。在户外故事中,失温是一个常见原因。
但湿身的原因不只有被淋湿,还有雪水,汗水。软壳是动态保暖服装,也就运动时时穿的服装,运动自然会大量出汗,这时如果追求防水而透湿性能差,汗水捂在里层衣服上,到了晚上,山下变成零下十几度,或零下二三十度,会有多销魂吧。
当然,技术在发展,就算防雪水打湿,有时软壳也是可以防水的,但个人认为喷涂层防水即可,不需要去做压膜。这一些都是玩家的无知,过度追求防水之下厂家做出的迎合,责任在我们自己身上。
对于防水透湿性能的测试,比较错误的常见两个。一个是烧一盆水,把衣服盖上面,可以看到蒸汽透出。方法本身没有错,错误在没有量化,只能说是透湿,但是好是坏,没有量化的标准。
第二个就是拿淋雨喷头对着衣服喷几分钟,来证明防水性能,错误还是标准问题,几分钟的喷淋说明不了什么。
关于防水与防泼水,战甲过一段会详细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纺织工艺的书看看,有专门讲防水的。
顺便说一下,防水不是追求荷叶效果,不要蛋痛。
性能服装的的材料,要比包具发展快很多(其实包具也很多,只不过迎合市场)。会经常遇到一些不熟习的新技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看吊牌,具体如何看吊牌,战甲以后会出文章。
我还是持包具材料中所讲的,我们没有实验室,没有资格对材料进行什么测试。对于熟悉的材料,我们告诉读者这是什么材料,对于大家不熟的材料,我们告知性能数据,这就可以了。
军靴
军靴篇笔者偷个懒,把以前写的《军靴测评,怎么写,写什么?》帖上来。当时仓猝,可能会有很多错误。
最近看到又为军靴测评吵上了。很多人认为是鞋的好坏而吵,我觉的不是。
其实,很早就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军靴测评,一是没哪财力,二是知识不行。而且我自己几乎不穿军靴,户外鞋也基本上都是麦乐,经验也谈不上。
在我看来,靴子是服装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决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不要认为材料多就是好,材料简单就是不好。鞋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使用定位也是不同的,市场定位也不同,需要根据设计目的来测试的。
哪么,该怎么样做军靴的测评呢?测评什么呢?只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是楦型,楦型直接决定了你穿上舒服不舒服,夹不夹脚,磨不磨脚。 楦型不适合你,走上2公里磨几个泡,什么也不用说了。以前吧里说的西班牙军靴磨脚,CQB 550ST不跟脚,都是这个问题。
然后是缓冲,这个一时半会感觉不出来,但缓冲不好,走路多了,会震的脚痛。现在的鞋都讲个大底中底,三层缓冲什么的。
然后是鞋的结构与材料,这个我认为是要围绕鞋的设计目标来测的。不能徒步鞋,登山鞋,跑步鞋,都一个标准去测。即便是军靴,也有军用和警用,也有美国工装靴路子和欧洲登山靴路子的不同。要从设计和使用的定位来出发。
就结构来说,对于军友要测评太难了,毕竟我们都不是专业设计师,搞明白每个结构原因很难,但可以了解一些设计规范,从这方面入手。
比如SFB,他的定位就是融入了赤足跑步鞋的概念,或许你觉的太轻薄,或许你觉的用料简单,但他就是一双符合赤足鞋设计规范的鞋。用料简单但也不是渣料,做工也不错,放在他预定的使用环境,他就是一双好鞋。
如果你都不懂,哪怕你买了20双顶级好鞋,你也不要在这方面多说话吧。
材料和设计定位与成本有关。象我以前写的军靴的防水与透气一文中说的,防水材料的使用,也要看定位的。带GTX的靴子在雨林中使用是要烂脚的节奏,在雪线上没有防水的靴子是要截肢的节奏。
价格也很关键,脱离价格空谈材料好坏就是在耍流氓,你让一双不到5百块钱的鞋又是V底又是头层皮还要带GTX,反正我是不信有这样的鞋的。
说太多得罪人,只简单说一说,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军友在测评军靴时,只要谈谈外型和个人使用感受(至少要操上一个月再谈感受)好了,设计,材料,还是不要轻易妄谈。
一个被大家经常忽视的地方,就是鞋底,大家通常一看是V底,就满意了。其实鞋底的花纹,也是针对不同定位功能和地形的。
科普:【砾石微讲堂】从户外鞋底的花纹看用途
军靴的防水,也是大家一个热议话题,笔者再次偷懒,上以前写的链接。
军靴的防水与透气,知识与误区
再谈军靴防水与透气——防水膜与上文
手电
手电对于我来说相对陌生,不过也不会违反为绕定位目标综合平衡设计的定理。
手电是用于照明的,一个最要指标就是流明,但也不是流明越大越好。还要考虑巡航时间,散热,甚至重量等问题,此外还有穿透性,显色性,光谱等,还要有围绕定位的成本控制。作为军用户外手电,还有牢固性,可靠性,防水性能,做为手中把玩之物,还有外观设计,做工细节。
为了单纯的大流明,带来重量成本猛加,持续时间只有10分钟是非常不划算的。更多细节后面会让我们的手电顾问来讲。
讲了4个,只是泛泛带过,以经近5千字了,再写下去真要没人看了。
说了以上这么多,可能认真仔细阅读的同学发现,我还是没有明确说测评的方法和标准。其实标准就是综合,平衡。
测评和设计生产一样,先找到产品的定位,然后从达到目标去分析设计,根据设计结构去选择材料。或是反过来,从材料入手去分析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材料,引出设计结构,再从设计入手分析引出产品的设计目标,进而得出产品的使用定位与适合环境。
我从玩军品开始到现在10年了。10年前我们写开箱文,10年后我们还要写开箱文么?玩总是要有追求的。我开始是为了帅,为了酷,10年之后,我们应该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手上的是怎么用的。战甲的创办,就是为了这个目标。
许多读者会注意到,战甲网除了单个军品的介绍,也有很多系统性知识,基础性知识,应用知识的文章,这个也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现在会,以后会做,还会一直做下去。
我们和Ospery的翻译作者达成初步协议,这件事会一直做下去。
我们在与国外的战术网站交通沟通,以后会有正式的授权转载翻译,或代表战甲参观一些业内展会。
我们有了科谱考杜拉,以后还会有科普Gore-Tex,更多材料的科普。
我们有了从L1-L7分层着装的指导,以后还会有安全腰带和鞍座的指导,甚至在战甲中有去国外机构学习专业技术的计划,研究战术绳索技术。
我们还会有手电战术的教程,技术登山的知识及军品的应用知识。
我们是军品收藏的资料库,军品用户的科普站,从来不只是一个测评站。
军品,原本不应是这样的,不应只是炫。
这是站甲网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或许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很难,但总要试一试,不死心,不甘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