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作战装具
  1. 内容

寒光照铁衣 ——锁子甲简介及制作

寒光照铁衣——锁子甲简介及制作 制作/摄影/撰文 马宏斌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是皮甲问世以来

题图.jpg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是皮甲问世以来的一次重大革新。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挥砍类利器的攻击。

世界上最早使用锁子甲的,一种说法是公元前千年的凯尔特人,另一种说法是在公元前300年的波斯人。锁子甲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公元3世纪,见于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锁子甲在唐代已极为盛行,并被列为13种甲制之一,到了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

相比于普通的金属甲胄,锁子甲主要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锁子甲的独特结构使其像纺织物一样可以扭曲活动,贴合人体,尤其适合用于肩、肘等关节部位的防护;二是锁子甲的制造工艺独特,将铁环串连成甲衣的过程比较费时,但是相对于铸造其他金属甲胄所需要的冶炼、铸造技术来说,对制造者的技术要求低,如果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就可以很容易实现量产。

在漫长的人类战争历史中,金属鳞片甲与锁子甲并存,都没有将对方完全替代。到了罗马帝国时代,虽然有了后世金属板甲的雏形,但是部队还是大量装备锁子甲,或者与板甲结合,这种搭配方式在中世纪被普遍使用。现在各种绘画、模型、影视、游戏作品中见到他的身影。在前不久热映的影片《画皮》中,陈坤饰演的武将王生与其手下士兵都身穿锁子甲,只不过王生作为部队将领还拥有一身金属盔甲套在锁子甲之外。影片中的这一细节比较符合史实,我国古代军人的甲胄不仅是单纯的作战防护装备,也体现着封建社会军队森严的等级制度。一般普通士兵只配发便于大量生产的简单甲衣,甚至没有盔甲,而随着级别与职务的提升,所配盔甲的复杂程度与防护水平也呈线性提高。部队将领的金属盔甲质量较重,而且存在防护死角。如果贴身穿一件锁子甲制成的坎肩或者上衣,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金属盔甲的防护缺陷,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盔甲对身体受力点的压强,避免盔甲磨破身体。

    锁子甲最后一次应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当时的英国坦克兵通常在钢盔前沿下挂上一块锁子甲充当防护面具,这样既可以通过铁环之间的空隙向外观察,又能够有效地保护面部不被坦克内部飞溅的机枪弹壳烫伤。从此之后,锁子甲就正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它并没有就此灭绝,如防鲨手套、防割服等一些民用领域中使用的防护装备仍然在使用典型的锁子甲结构,古老锁子甲还在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

题图为笔者制作的1/6兵人用锁子甲,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制作方法:(接图7~18及图注)

 

 

图注:

 1.jpg

身穿锁子甲的古罗马军官

 2.jpg

我国明清时期的锁子甲

 

影片《画皮》中,陈坤饰演的武将王生与其手下士兵都身穿锁子甲

 

锁子甲制作方法:

第一种方法:

7.jpg

先将7个铁环连成一段短链;

 8.jpg

将两段短链的第2、4、6环用铁环连接在一起;

 9.jpg

再将两段短链的第3、5、7环用铁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3×7的小片段;

 

将多个3×7的小片段重复连结在一起,就能形成较大面积的片段了

 12.jpg

两种不同连结密度的锁子甲片段,在制作时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连接链与链、片段与片段之间环的数量来改变锁子甲的连结密度

 

第二种方法

13.JPG

先将铁环三个一组连成短链;

 14.JPG

将每链的第1、3环穿在竹签上;

 15.JPG

再将每链的第2环连接在一起;

 16.JPG17.JPG

依次将上一行相邻的两个环连接在一起,如此反复

 18.JPG

制作好的锁子甲片段

本文原载《轻兵器》杂志,本站授权转刊,禁止转载

微信底图.jpg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