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附件工具
  1. 内容

最早的声响把戏:利用二次大战中的“蟋蟀哨”进行敌我识别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霸王行动,即法国诺曼底登陆“D日”期间,美国伞兵携带了一种称为“蟋蟀哨”的信号装置。“蟋蟀哨”(又叫“蟋蟀振动器”)仅有2英寸大小,同时相对按

Cricket_Clicker_01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霸王行动,即法国诺曼底登陆“D日”期间,美国伞兵携带了一种称为“蟋蟀哨”的信号装置。

“蟋蟀哨”(又叫“蟋蟀振动器”)仅有2英寸大小,同时相对按压其铜质外壳和钢制垫片就会发出独特的“咔哒”声。

cricket-02.gif

“蟋蟀哨”是一种早期的IFF(敌我识别)装置,伞兵们在分散降落在海滩并且偏离预定位置时,使用它在完全漆黑、敌人环伺的情形下进行相互联络。

使用方法是响一声表示要进行识别,回应两声表明是友军,否则就认为是敌人。

“我一只手拿着手枪,另一只手拿着我的蟋蟀哨……我沿着树篱爬行,寻找大门。就在我看到大门的时候,听到另一侧有响动。我举起枪做好准备。接着我听到一声蟋蟀哨。这是我在整个战争中听到过的最令人高兴的声音。”——101空降师指挥官Maxwell D. Taylor将军如是说。

“蟋蟀哨”的起源

General Dwight D. Eisenhower

早期的蟋蟀哨是由位于英格兰的J. Hudson制作,并在伯明翰有限公司作为乐队指挥的计时器。美国82和101空降师大量采购了型号为Acme No. 470的哨子,最初有些人把它认为是一种“杰出人物奖”,不过在登陆期间它无疑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你可能还记得ITS以前一篇文章“口令与应答”,一套口令和应答方法只有在保密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Cricket_Clicker_02

就我了解的有关D日的历史资料来看,“蟋蟀哨”是在登陆期间用作敌我识别的唯一方式,之后就弃用了,防止德国人了解这个装置用来对付我军。

Cricket_Clicker_03

“蟋蟀哨”的仿制

由于大部分蟋蟀哨在D日登陆之后即被丢弃,所以找到一枚二战期间的哨子原品极为困难。相当多的公司进行了仿制,本文中我手里拿的是从亚马逊花10美元买的。有一个系绳孔,可以发出清晰响亮的声音。

d-day-memorial-63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