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上的伏击——海豹在越战中的伏击战
前言:这篇文章是从某死人手上的一本叫《Weapons of Navy SEALs》的书里翻译的,描述的是海豹队一次典型的伏击任务。故事不复杂也不曲折,但是真实感很不错。插图是某死人自己找
前言:这篇文章是从某死人手上的一本叫《Weapons of Navy SEALs》的书里翻译的,描述的是海豹队一次典型的伏击任务。故事不复杂也不曲折,但是真实感很不错。插图是某死人自己找的,原书里这一段没有配图。
构成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两条河流都是湄公河在越南和柬埔寨边境处分叉产生的支流。经过多年的泥沙沉积,湄公河及其支流在南越最南端形成了一片植被茂密的肥沃土地,遍布着沼泽、丛林和湿地。
这片地区水网密布,有些宽如河流,有些则只是一步就能跨过的小溪。在两条河流之间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沟渠和天然形成的水路可供小舢板通行,有些甚至宽阔到可供较大的机动船行驶。
这就是海军的海豹突击队执行任务最成功的区域。水陆两栖的作战能力使得海豹队可以渗透到除越共以外没有其他部队可以渗透的区域。在丛林小道和水网上,海豹队执行着猎杀越共的任务。越共再也不能趁着夜色掩护,肆无忌惮的穿越那些他们认为是属于自己的区域了。无论何时,那些脸上涂满绿色油彩、伪装完美的海豹队员都可能穿过周围的夜幕,把越共打个措手不及。
海豹队发现他们对付越共最有效的战术就是伏击。和越共自己惯常的做法一样,所谓的伏击就是从隐蔽之处向着敌人突然投射猛烈的火力。在这片地区,越共和其他一些势力已经使用了这种伎俩很多年,甚至可能是几十年了。他们在二战时就用这招对付日本人,然后是在印度支那对付法国人,接着是南越人,现在轮到了美国人。而越共没想到的是,伏击这一招用来对付他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有效。
午后不久,海豹队的一个分遣队收到了他们今晚有任务的通知。他们是在从上一次夜间任务返回后的补觉期间收到通知的。由于越共喜欢晚上在越南活动,海豹队自然也就喜欢趁着夜色猎杀他们。
经过一番洗漱再填饱了肚子,海豹队员们聚集到他们用作总部的半圆形铁皮房(某死人:Quonset hut,就是越战影片和照片里非常非常常见的那种半圆形的波纹铁皮房子,像是半个巨大的铁皮罐头扣在地上)里听取任务简报。他们每个人在越南都有几个月的作战经验。当一支海豹分遣队在6个月期满调回美国轮休时,一些老手会留下,向新来的单位介绍在自己这个区域作战时需要注意的特点。
任务本身很简单:一场针对越共信使的伏击。报告称越共大约有五到六人,分乘至多三艘舢板。他们会在当晚通过桢沙特别区(Rung Sat Special Zone)的Rach La Gia水道。这条水道是Song Vam Sat河的支流之一。(某死人认输了,这些越南地名实在不知道哪是哪……orz)
由于海豹分遣队的一个班要去执行其它任务,所以剩下的那个班负责这次伏击。这个班共有6人,包括5名士兵和1名军官。其中两名士兵携带加装了XM148 40mm榴弹发射器的M16A1步枪。另外两名士兵是自动武器射手。其中一人装备斯通纳63A轻机枪,备弹450发。另一人则携带他那挺截短的M60轻机枪和600发备弹。这四名士兵可以投射的火力已经达到了二战时期一整个步兵班的火力总和。
(XM148 40mm枪挂榴弹发射器由于自身的设计问题,在常规部队里名声不是很好,但是在海豹队里颇受欢迎。注意M16A1步枪使用的还是20发短弹匣)
(在越战时期,能搞到的最好的弹链供弹的小口径机枪大概就是LMG状态的斯通纳63了。注意图中的不是弹鼓,而是鼓形弹链盒,可以把150发的弹链卷着塞在里面。想更多的了解这种有趣的武器系统,请移步叫兽的网站)
(这种自行截短的M60机枪连瞄具都没有,完全靠曳光弹来修正。不过在越南这种鬼地方,轻便短小带来的便携性优势比打的准更重要)
军官的装备是CAR-15,一种由M16A1步枪缩短的衍生型。无线电员除了要携带用于呼叫支援或者撤离的PRC-77型电台以外,还会装备一种在海豹队的武器库中也非常特殊的武器。
(越战中试用了很多种短AR,可以统称为CAR-15。照片中这哥们儿枪上装的“大香蕉”显然是找哪位钣金手艺高超的兄弟做的,容量估计至少有50发)
几个月前,海豹队收到了一堆五花八门的额外装备。其中最特殊的是雷明顿7188型霰弹枪——一种能全自动射击的12号口径霰弹枪。海豹队在一年前就对这种武器进行了测试,然后发现他们需要一些特殊的维护工具才能保证它正常工作。现在他们收到了这些特殊工具,可以再给这种全自动霰弹枪一次表现的机会。
(Remington 7188全自动霰弹枪,真正的近距离大杀器)
在当天下午1600时,海豹小队备妥了他们的武器,准备接受行动指挥官的检查。带队军官并不指望能从他任何一个手下的任何一件装备上挑出毛病来,但鉴于他要对整个行动负责,再次复查还是有必要的。
所有的海豹队员都非常清楚在这种任务中应该携带哪些武器和弹药。唯一的不同是这次多带了4枚M18A1“阔剑”地雷。两枚原装没动的地雷准备用于伏击,一枚安装了雷管、拉发火管和30秒的延时信管。另外还带了一支延时1分钟的引信组件备用。剩下的那枚地雷则是作为其它三枚的备份。
(M18A1 Claymore,一种乃绝对不想走到它“面前”的东西)
1830时,海豹队全员在当地的食堂吃了饭。1900时,他们登上了两艘内河巡逻艇(river-patrol boat,PBR)前往任务的出发点。由于PBR在整个越南南部的水道上都非常常见,所以它们不会让海豹队的活动引起太多不必要的关注。同时,每艘快艇上的三挺.50口径机枪、两挺M60机枪和一挺Mark 18霍尼韦尔手摇式40mm榴弹发射器(Mk18 Honeywell Grenade Launcher,详细介绍还是参见叫兽的网站),也让海豹队员们觉得有这种31英尺长的小快艇参与行动挺不错。这些PBR会把海豹们送达战区,然后在附近等候,随时准备撤离或者在必要时前出提供火力支援。
(PBR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但都是这种很小的快艇。不过船虽然很小,火力可不弱,数数前后加起来有多少机枪?)
(PBR船尾的武器,近处是.50的M2HB,远处是Mk 18手摇式榴弹发射器,注意右侧面的摇柄)
海豹们都缩在PBR的玻璃钢船体中部,显然没人愿意挡在船头转塔那两挺.50机枪的枪口前面。这趟旅程要持续好几个小时,所以有一些海豹趁机打起了盹。他们已经这样执行任务了好几个月,初上战场时那种让人无法入睡的焦虑情绪早已不复存在。
在前往桢沙的路上PBR并没有碰到什么麻烦。位于西贡和南中国海之间的被称为“刺客丛林”的桢沙特别区是一大片极为茂密的丛林地带,遍布着湿地、沼泽、小河、溪流和沟渠。这片地区几百年来都是走私贩和海盗们的天堂,越共则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他们的游击活动。只有海豹队才能对自诩为桢沙地区主人的越共发起挑战。
接近出发点以后,载着海豹的PBR驶近河岸并略微减速。而海豹们则穿着充好气的UDT救生衣,在船行驶的过程中从船身侧面直接滚入河中。这种称为“行进间出发”(Underway Insertion)的战术是海豹队用于隐蔽自身的出发点,避免被敌军观察哨发现而发明的。
在接近午夜时分最黑暗的几个小时里,PBR发出的轰鸣声是最先引起越共注意的。越共会对普通的PBR巡逻保持隐蔽,因为他们已经学到了不能低估这种小船的旺盛火力。但是,如果越共发现快艇的引擎声有变化,比如靠岸让海豹队登陆,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警觉——甚至干脆撤离这一地区。
所以PBR继续进行巡逻,看起来跟桢沙地区河面上的其它快艇没什么两样。而海豹队则在一段短距离游泳之后爬上了泥泞的河岸。他们现在已经身处敌占区,而且暂时只能靠自己了。海豹们在无线电的另一端有PBR的火力支援,而“海狼”炮艇直升机提供的空中支援也是随时待命。但是在PBR和海狼赶到之前,他们还是只能靠自己。
所以当这支巡逻队登陆以后,他们趴伏在泥浆里,注意聆听周围的动静,保持了足有10分钟。一个人的耳朵只有在他停下来仔细听的时候才能告诉他很多附近附近丛林里正在发生的情况。海豹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小心的聆听,寻找着是否有由于他们的潜入而引起的活动。
当领队决定继续行动的时候,海豹们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准备出发。他们拉动枪机,以排出在潜入过程中可能灌入M16枪管中的积水。而对斯通纳63A和截短的M60机枪来说,由于它们是开膛待击的,所以向后拉动枪机就等于是使枪进入了待发状态。
(出任务的海豹队典型的装备和装束,真的是全副武装。不过最左面的哪位,乃想“养牛”也不要穿到战场上啊喂,专业一点好不好……)
推弹上膛,万事俱备,海豹们开始前往他们的伏击地点。他们的出发点在预定进行伏击的那条沟渠上游大约400米。进入内陆50米以后,海豹们让一名装备XM148的士兵走在最前面作为尖兵。跟在尖兵后面的是斯通纳机枪手,他的枪上挂着的150发鼓形弹链盒能提供强大的火力。
队形再往后是领队,那名装备CAR-15的军官。无线电员紧跟在领队身后,以便他能随时使用携带的通讯设备。另一名装备着截短的M60机枪的自动武器射手跟在无线电员之后。他提供的重火力射程比队伍中任何其他人的都远——即使他只能靠弹链中的曳光弹来瞄准也是如此。弹链中每4发普通弹之后装1发曳光弹。
走在队伍末尾的是另一名榴弹手。他的40mm XM148榴弹发射器中装填的是一发霰弹,让他有更大的几率击中在黑夜中闪现的目标。正在行进的海豹们身处的就是一个黑暗的热带夜晚。
(M576 40mm Buckshot,内含20枚总重24g的鹿弹。在正式定型前有20枚弹丸的XM576E1和26枚弹丸的XM576E2两种实验型,最终选择的是效果比较好的XM576E1)
天气凉爽而又晴朗,没有月光,而海豹们渗透的时间正好是在高潮之后。地表有一部分没有植被覆盖,只有一簇一簇的棕榈树和灌木散布其间。大部分时间海豹们都走在烂泥里,有些地方稀薄,有些地方深厚。这也是桢沙地区最常见的地表环境,而海豹们对如何穿越这种糟糕的地形已经非常熟悉。
在连续行进了几个小时后,队伍终于到达了他们的伏击地点,期间尖兵轮换了数次。在高举拳头示意队伍停下之后,领队再一次仔细聆听整个区域的动静。没有任何额外的声音,只有正常的丛林和沼泽中动物和虫子发出的声音——只是不能说这些动物本身就不会带来什么麻烦。
不到三周之前,在桢沙地区的另一支海豹队就让他们的尖兵在潜伏期间跟一条鳄鱼亲密接触了一把。那名海豹一开始以为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个巨大而又疙疙瘩瘩的东西是一根半沉在水中的木头。但是当他发现这根“木头”正在逆流而上朝他靠近时,这名海豹就开始警惕了。当一条8英尺长的咸水鳄朝着正潜伏在河岸上的海豹直扑过去的时候,这种警惕也就达到了顶峰。
(想象一下潜伏到一半时突然发现这么一条笑眯眯的鳄鱼在瞅着自己是啥感觉?)
从M16A1步枪中喷射而出的一大串5.56mm弹头很快就让鳄鱼在桢沙浑浊的泥水里翻滚挣扎。海豹们不得不放弃行动并立即撤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返回之后跟队友们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会不会跟一条大到足够惹麻烦的爬虫近距离接触并不是今晚在伏击地点的海豹们优先考虑的事情。当然,一部分人还是在长久的等待期间对周围的水面多瞄了一两眼。领队把伏击安排在河岸转角处的背面,沟渠在此与河流成90度连接。当领队让人把带来的M18A1阔剑地雷安装在岸边时,沟渠高高的堤岸变得十分有用。
(由于阔剑雷的钢珠是定向喷射的,所以安置时小心的瞄准目标区域十分必要)
当阔剑雷被引爆时,每枚地雷都能以60度角喷射出700颗钢珠,而堤岸厚厚的泥浆和土层能够保护海豹们免受自己地雷冲击波的伤害。在地雷后方一段距离的地方,海豹们布好了伏击圈。在最上游的位置是装备XM148的尖兵。尖兵旁边是斯通纳机枪手。他把装着弹链的铝制弹链盒从枪上取下,留着等到撤退时使用。他铺开一块自己带来的塑料布,把用游击队风格缠在身上的一条弹链取下来,摊放在塑料布上,然后把弹链装在枪上。至此,他做好了进行伏击的准备。
装备雷明顿7188霰弹枪的无线电员位于队形的中部,领队紧挨着他。这两人都在沟渠和河流的交汇处。
在沟渠上游一点,但是依然能覆盖住河流的位置的,是装备M60的另一名自动武器射手。在他旁边覆盖沟渠位置的是另一名XM148榴弹手。他已经把原本装填的霰弹换成了M406破片榴弹。这种高爆破片榴弹在摧毁舢板上比霰弹要有效得多。
(M406高爆破片榴弹,看起来很浪费空间的球形战斗部能保证破片均匀飞散)
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海豹们保持着警惕、静止和沉默,而丛林在他们周围活跃依旧。他们听到的噪音都只是正常的声音,偶尔发出的水声让海豹们更加专注于周围的环境。他们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他们正身处越共控制区的中心,任何一点失误都能轻易地让他们搭上性命。
从他们潜入开始已经经过了三个半小时,海豹们开始听到从他们左侧的沟渠传来缓慢但是有节奏的击水声。这声音来自船桨划水的动作。只是这声音对于这样一种轻缓的动作来说显得有些太吵了。当目标沿着沟渠进入伏击区之后,海豹们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划桨的声音会如此之大。
这不是一条由一两个越共划着的舢板,也不是两条舢板,而是足足6条小船,几乎每艘上都载着三个人。海豹们处于严重的人数劣势,差不多到了三比一。每名海豹队员都必须在伏击中彻底消灭一艘舢板。虽然有着出其不意的优势,要一次性对付6艘舢板还是有点碰运气。
(小舢板在越南的水网上是非常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当然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在舢板上如此”满载“的)
在国内出发前的训练中,海豹们已经无数次的演练过了伏击的技术。在面对像眼前这种情况时,伏击有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每名海豹都应该朝杀伤区域中正对自己的部分集中火力。每名步枪手都要用全自动打完两个弹匣,每个装18发子弹(某死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是18发,原文如此)。两名机枪手每人都应该发射一整条弹链,覆盖整个杀伤区,榴弹手每人要发射一枚榴弹,然后打完一个弹匣。
火力必须极为集中,尤其是在狭小的杀伤区域内。但是不管你怎么小心的计划一次伏击,不管你多么小心的去执行,经验告诉海豹们总是有敌人会逃脱。鉴于水面上有如此众多的舢板,显然附近很可能有大量敌人,甚至可能是一个越共基地。
领队引爆阔剑地雷是伏击开始的信号。带队军官握着M57起爆器,保险片已经扳开,手指也已经放在了起爆握片上。考虑到这批越共的人数对一小队海豹来说有点太多了,领队考虑放他们过去然后呼叫空中打击来对付这些舢板。但这个计划也没能够实现。
那个越共到底看到了什么,海豹们已经无从得知。可能是某个人的脸在汗水冲掉了伪装涂料以后产生了反光。也可能是堤岸上隐藏阔剑地雷的坑洞。无论如何,第二艘舢板上的一个越共突然扔下船桨,抓起了一件武器。
领队只观察了这个越共很短一点时间。他在按下M57起爆器之前实际上并没有认出那个越共从舢板底部拿起的AK-47步枪。
(M18阔剑地雷通常安装电雷管然后搭配M57电起爆器使用。这东西实际上是个手压的小发电机,快速按下两三次就能产生引爆电雷管所需的电压。实际使用时为了发火可靠一般都是连按数下,直到爆炸为止)
M57起爆器发出的响亮的喀拉声被两枚M18A1阔剑地雷的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吞没了。河堤上的泥浆和土层吸收了两块1.5磅重的C4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大部分冲击力,但是朝向河面一侧就没有这种保护了。钢珠如同致命的瀑布倾泻而出,横扫了六艘舢板中的四艘。
剩下的两艘没有被阔剑地雷覆盖到的舢板,在海豹们的伏击之下下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40mm榴弹刚刚飞出枪管,不等它落地,海豹队员就已经转为发射M16A1步枪了。5支自动武器一起发出了咆哮。短管M60机枪刺耳的噪音伴随着雷明顿7188霰弹枪全自动发射时低沉的“嘭……嘭……嘭”声。
雷明顿霰弹枪的自动循环速度很慢,管状弹仓容量也只有7发。加上弹膛里的1发,使得这种武器在装弹前可以进行8连发射击。但是8发装填#4号鹿弹的XM257霰弹意味着每发都包含27枚1/4英寸的硬质铅弹。而总计216枚弹丸扫过一片区域所产生的火力密度只有弹链供弹的全自动武器才能媲美。即使是它们,在覆盖一片区域的速度上也无法赶上雷明顿7188。
(某死人:可以算算按上面那个伏击标准操作流程,这个海豹队六人组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朝目标区投射了多少弹丸。M18A1阔剑地雷2枚,合计投射1/8英寸钢珠1400枚。CAR-15发射两个弹匣,两支M16A1各一个弹匣,按每个弹匣18发计算,合计72发。斯通纳63轻机枪一个弹链,估计是150发。M60机枪也是一个弹链,估计是100发。雷明顿7188霰弹枪发射8发,每发含27枚1/4英寸铅弹丸,合计216枚。40mm高爆破片榴弹2枚,每枚能产生大约300枚破片,合计600枚。全部加起来就是2538枚。好吧,如果哪个家伙在超过2500枚的弹丸和破片的横飞之下还能幸存,那真的就是狗屎运大爆发了。)
不到半分钟时间,海豹队的射击停止了。现在他们必须尽快从正在迅速下沉的舢板上收集任何情报部门可能感兴趣的材料。两名海豹下水搜索,剩下的开始装弹。几个口袋和背包被找到了,还有两只金属弹药箱。这种既轻又防水的弹药箱经常被越共用来运送文件和资料。它们也可能被设了陷阱,因此找到它们的海豹并没有尝试去打开它们。
当他们离开伏击地点时,从沟渠上游传来了叫喊声和零星的枪声。附近有一大股越共存在,而且他们显然听到了海豹们的伏击。
领队迅速把队伍聚集到一起,并让无线电员呼叫紧急撤离。海豹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很快就会被一大群敌人占领,因此撤离地点订在当前位置的河道上游。在撤退时,海豹们能听到身后的敌人发出的叫喊声。
由于越共正在接近,领队命令携带地雷的海豹取出那枚装有30秒延迟引信的地雷,然后把它快速的架设好,瞄准沟渠上游方向。在小分队撤离时,后卫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拉着延期引信。
海豹们迅速的撤离,即使已经能听到身后敌人穿越灌木丛发出的劈啪声也没有减慢脚步。仿佛只过了几秒钟时间,从海豹们身后就传来了留在那的阔剑地雷巨大的爆炸声。而紧随着爆炸声传来的惨叫声表明他们留下的“小惊喜”没有白费。现在,在敌人聚集力量重新开始追击之前,海豹们又多了一点点跑路的时间。
在河上游几十米处,海豹领队命令布下装有1分钟的延迟发火组件的第二枚阔剑地雷。从弹药袋中取出M18A1阔剑地雷并面向后方布设好只用了不到10秒钟。这枚阔剑的瞄准方向与河岸稍有夹角。越共总是知道海豹们脱离的方向,因为他们留下的痕迹并不难追踪。在拉着引信以后,海豹们针对追击者的又一个拖延战术开始了。
一分钟后的爆炸并没有伴随着受伤者的惨叫。但是爆炸本身已经足以进一步拖慢越共的追击。海豹们尽可能快的撤退,同时尽量保持安静。他们的小花招已经用完了,所以必须在赶往撤离点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躲避敌人。
撤退到河流的一个拐弯处,海豹们建立起了防线。这里就是他们和PBR预定汇合的地方。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这里和等待。没几分钟时间,第一个越共就从灌木丛里出现了,他胡乱开火来寻找海豹们的位置。
(对PBR来说,这种交火简直是家常便饭。不过要靠轻武器跟一堆.50机枪对着干还是太作死了一点)
在海豹们开始还击之前,两艘PBR就咆哮着在河面上出现了,船上的武器都在猛烈开火。每艘船上的三挺.50机枪横扫了河岸上的杂草和灌木丛,以及它们后面的越共。PBR上的射手们瞄准的是敌人的枪口焰。其中一艘PBR沿着河岸持续扫射,另一艘则对准撤离点来了个急停。
海豹们争先恐后的爬上PBR,然后小船就迅速倒车脱离了河岸。海豹们也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和船上的机枪一起朝追击的敌人开火。通过无线电,领队呼叫“海狼”炮艇直升机攻击海豹们刚刚撤离的位置。
呼叫过后不到10分钟,三架全副武装的“休伊”炮艇直升机彻底扫荡了海豹们刚才活动过的区域。它们的多联装M60C机枪和2.75英寸高爆火箭弹撕碎了越共的据点。事后的侦查显示海豹们攻击的是越共一个营的指挥中枢,而他们正打算去参加一次会议。那些舢板在到达河流以后就会分散行动了。那一晚,海豹们对抗的是一群规模远大于自身的敌人,而且获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