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防蛇实战解读
初春转暖,蛇类也开始从冬眠状态逐步苏醒。而此时我们的户外活动也开始频繁起来。由于目前对毒蛇咬伤和神经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及时救治。由于我们开展户外活动都
初春转暖,蛇类也开始从冬眠状态逐步苏醒。而此时我们的户外活动也开始频繁起来。由于目前对毒蛇咬伤和神经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及时救治。由于我们开展户外活动都在远离城市的山野中,一旦在徒步中被毒蛇攻击咬伤,无法及时得到解毒血清,很难得到有效的救治,而一些毒蛇救治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减缓毒蛇毒素或者排减一些毒素,不能完全解毒。如果我们在偏远户外环境一旦被毒蛇攻击,生存的希望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掌握再多的毒蛇咬伤救治办法都无法在户外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预防被毒蛇攻击。了解毒蛇的习性和活动规律,规避被毒蛇攻击才是王道。
今天军哥就将自己在野外如何与蛇打交道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下。首先我们还是先了解下蛇的习性和活动规律
蛇的习性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根据地域不同,从初春到初冬,都是蛇类活动频繁的时期。其中尤其是夏季和秋季最为活跃。民间对蛇有"七横八吊九缠树"一说,说明7、8、9三个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
在夏季,蛇类喜欢盘踞在树荫、草丛、溪流等阴凉场所栖息。从晚秋到冬季,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蛇类的代谢也随之降低,逐渐进入冬眠期,相继进入洞穴开始冬眠。待到翌年春暖花开时就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一般情况下,蛇类活动适宜温度为10-35℃。
蛇类的栖息环境因生活习性不同而有差异。如金环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多在水田、塘边及低洼湿地活动,捕食鼠类、蜥蜴、蛙类、鱼类。蝮蛇多在颓墙、废墟及村落前后或菜地中活动。竹叶青多活动于丘陵山区溪边及草丛灌木中,早晚活动频繁。
蛇类的活动规律
第一类: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称为昼行性蛇类。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在十分炎热的夏天,也经常在夜间活动。
第二类:怕强光,喜欢在白天隐伏,夜间活动的,称为夜行性蛇类。如金环蛇、银环蛇、烙铁头等。
第三类:喜昏暗环境,多在晚上及阴雨天活动,耐寒能力强,称晨昏性蛇类。如五步蛇、蝮蛇等。在低温天气,也常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出没,而夜间活动得很少。
国内十种主要毒蛇特征、分布和习性
1、眼镜蛇 又名万蛇、吹风蛇、吹风鳖、扁头风、饭铲头等等。属眼镜蛇科毒蛇。头部呈椭圆形,头部可竖立前半身。体背呈黑色或黑褐色,有的还有若干细窄的白色横纹。身体有黄色横纹,背鳞平滑,腹面色较浅,颈部腹面有两个黑色点斑及一黑色横带。
眼镜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常栖息于丘陵山坡、坟堆、灌木林或山脚水边。食性杂,鱼类、蛙类、鼠类、蜥蜴、鸟类及鸟蛋、家禽蛋类等均吃。喜阳并常在白天活动,耐热性较强,被激怒时攻击性强。毒液为混合毒素。
2、五步蛇 又名尖吻腹、蕲蛇、白花蛇、棋盘蛇、百步蛇、翘鼻蛇及聋婆蛇等。头部明显呈三角形,吻端尖而向前上方翘起。在鼻鳞和眼前窝之间有3个小鳞片,体背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正中有一行20多个方形的大斑块,两侧有八字形暗褐色大斑纹,顶端在背中线相接。眼后到颈侧,有黑色带状条纹,腹部黄白色,有明显的念珠斑。
五步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常生活于山地、树木较多的落叶堆或岩隙间、山路边,草丛中亦有栖息。行动缓慢,很少活动,一旦受到惊动,则猛烈袭击。常于阴雨天气活动。捕食以鼠、蛇、鸟、蜥蝎、蛙类为主。毒液为溶血性毒。
3、蝮蛇 又名地扁蛇、土虺蛇、狗屎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头呈三角形,有颊窝,背鳞明显。背面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八字形斑,颞部有一镶黑色边的细白眉纹,躯干背面斑纹较大。有的有深浅相同的横斑或有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一列棕色斑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杂有黑斑。
蝮蛇分布很广,东南沿海、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山地,新疆及内蒙古草原都有它的踪迹。各种环境都可以生活。常栖息于草丛、乱石堆及田野上,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以蛙、鸟及鼠类为食,也能吃鱼类、蛇类及蜥蜴。毒液具混合毒。
4、烙铁头 又名龟壳花蛇、老鼠蛇、恶乌子、金钱豹、笋壳斑、吊树猫、蕲蛇盖、野猫种等。头部明显呈三角形,颈细,形如烙铁,故称烙铁头,头背都是小鳞片,体细长,尾长而末端细,有缠绕性。体背面为淡棕色或棕褐色,背脊上有一行暗紫色波状纹,腹面浅褐色,散以深棕色细点。
烙铁头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贵州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常生活于丘陵及山区的灌木、溪边、竹林或住宅区附近。以鸟及鼠类为食,常于夜间活动,卵生。毒液以血循毒为主。
5、竹叶青 别名刁竹青、小青虫、红眼睛、青竹蛇、青竹标、焦尾巴、绿牙蛇等。头部呈明显三角形,头背面被小鳞片,眼睛红色,体背和两侧都是鲜绿色,腹面为浅绿色,体侧各有一条黄色、白色或红白两色的纵线纹,尾背和尾端都为焦红色。尾巴较短,具有缠绕性。
竹叶青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活于低海拔山区溪边及草丛中,山区的竹丛、稻田及住宅旁的瓜棚杂草中也有发现。昼夜活动,夜间活动频繁,以捕食青蛙、蜥蜴、鸟类和鼠类为生。其毒液为血循毒。
6、眼镜王蛇 又名过山风、山万蛇、大眼镜蛇、过山乌、大扁颈蛇等。头部呈椭圆形,颈部能膨扁,前半身亦可竖立。与眼镜蛇亦有明显区别:眼镜王蛇躯体较大,颈背没有白色眼镜样斑纹、颈腹面也没有黑色点斑及横带。在头背顶鳞之后多了一对大形的枕鳞。在受惊时与眼镜蛇一样能竖起前身扁起的膨颈向前方攻击。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林木中、水旁或岩缝树洞内,能上树。白天活动,捕食蛇类、蜥蜴等。眼镜王蛇性凶猛,常主动攻击人畜,其毒液的毒性为混合毒,主要属于神经毒。
7、金环蛇 又名铁包金、金报应、金脚带、黄金甲、金蛇等,它是与银环蛇相近似的一种剧毒蛇。它与银环蛇的区别点是:体躯较粗大,一般长1米以上。通身呈黑黄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尾略呈三棱形,末端扁而圆钝。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有3-5环。
金环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常栖息于丘陵、山地和水域附近,为夜间活动,以鱼、蛙、蜥蜴、蛇、蛇卵及鼠为食饵。白天常盘着身体把头钻在身下。毒液为神经毒。
8、银环蛇 又称白花蛇、过基甲、白节蛇、银脚带、银包铁等,属爬行纲、蛇目、眼镜蛇科的一种剧毒蛇。头部呈圆形,稍大于颈,通身背面具有黑白相间的横纹,白色横纹较黄色横纹窄,腹部全为白色。尾端较尖细,这些特征可与其他具有黑白相间环纹的蛇相区别
银环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台湾、安徽和四川等省区。多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脚近水的地方,特别是长有稀疏树木或小草丛的低矮山坡、坟地、田埂、路旁、菜畦等处。昼伏夜出。食鱼、蛙、蜥蜴、蛇及鼠类。毒液神经毒为主。
9、蝰蛇 又名圆斑蝰、古钱窗、金钱豹、金钱斑等。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部有明显区别,体粗壮而尾较短,头背面被着起棱的小鳞片,体背棕灰色,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也有三个纵行大圆斑,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腹面灰白色。
蝰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常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区,活动场所是田野、或在龙舌兰和仙人掌等植物下盘卷成团,日夜都有活动,以鼠、鸟、蛇、蜥蜴及蛙类等动物为食。毒液以血循毒为主。
10、海蛇 海蛇科与眼镜蛇科一样,都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我国有15种。譬如青环海蛇、环纹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小头海蛇和海蝰等。海蛇生活于海水中,腹鳞退化,体圆柱形,尾侧扁,鼻孔朝上。
/
海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诸省区的海洋沿岸近海区。特别是半淡半咸水的河口带。海蛇的蛇毒均为神经毒。
注: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于百度文库。
关于防蛇
本人生活在毒蛇品种颇多的南方,在户外活动中应该说是“阅蛇无数”,还没有遇到过蛇主动攻击的情况。与蛇最“亲密”的一次遭遇是,早晨醒来,枕边盘踞着一条眼镜蛇。早些年在户外也曾捕捉过毒蛇食用(检讨下)。现在就将自己“与蛇共舞”的一些经验或者说遭遇和大家分享下:
“火眼金睛” 在户外行进中要提早发现蛇类及时规避,特别是在蛇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和时段。从个人经验来看,与蛇类的安全距离至少保持三米以上。蛇在短距离内攻击速度是非常迅猛的。因此,要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哦。
“打草惊蛇” 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户外活动中曾非常多的遇到过蛇在登山杖打草受惊扰后主动逃离的情况,这一招还是很实用的,事实证明蛇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惧怕人类的。当然,你手里必须有一支手杖或者竹木棍才行。
“互不干涉” 户外行进中发现盘踞在路边和缠绕在树杈上的蛇,如果蛇没有主动躲避、原地静止不动和有所警觉时,这时我们不要主动挑逗蛇,而是采取互不干涉的方式,保持安全距离不要犹豫快速绕行通过。
“谨慎通过” 近距离发现蛇并且蛇游离进旁边的草丛后,这时要继续“打草惊蛇”,防止还有其他的蛇隐藏在旁边,并根据蛇游离的方向反向行进谨慎绕行。
“冷静心细” 在行进休息和营地中发现蛇类,距离较远的可以用土石块丢掷的方式进行驱赶。近距离遭遇蛇类时千万要保持冷静,不要妄动,以便掌握时机快速处置。前面说过我曾经遭遇早上醒来,发现枕边帽子里盘踞的一条蝮蛇正眼睁睁的盯着我,虽然当时害怕的差点没岔过气去,但还是保持住了冷静,在经过近半个小时“和平相处”后,俺用右手极缓慢的抓牢一件衣服果断迅速的盖向枕边的帽子,来了个“帽中捉蛇”。
“针锋相对” 曾经在山野中和眼镜蛇狭路相逢过,当时由于已近黄昏,无法从原路返回。当时眼镜蛇竖起头部发出嘶吼准备向往我攻击。我保持冷静原地不动,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让蛇觉得我对它没有侵略性,同时让蛇熟悉我的气味,让它焦躁的情绪缓解下。僵持了一会后,慢慢的脱下外套挡在我的身体前面,如果眼镜蛇突然攻击时可以用外套盖住眼镜蛇。在眼镜蛇熟悉我气味并感觉我对它没有威胁后,接着用手杖慢慢的挑拨它,和它“玩”了起来。经过一番“玩耍”之后,眼镜蛇游离了狭隘的山路,我才得以快速通过。
致命的美丽 ——此组照片为本人摄于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