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特战装备
  1. 内容

Party with the Lights Off——某国产品牌三合一枪灯测评

三合一枪灯目前推出两个版本——标准皮卡汀尼导轨版以及92版,手上收到的是导轨版,置于为什么没有要92版,一是我太信不过92了(最近拍的那个关于92的跌落视频好像流传的挺广,希望某厂不要派人暗杀我),二来导轨版的适配性更广,从国内常见的92G、NP22到国外常见手枪都可使用,三是导轨版还可以给装有皮轨的长枪使用(虽然不是很适合,不过不用着急,该来的会来的)。涵盖了三个基础功能——1.枪灯、2.可见绿激光照准、3.IR激光照准。最近战甲网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微光战术的文章,有人会问:纳丽德不是刚正式出版了一本《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突然收到一个电话让我去单位门口取一下快递。咦?没有记得买过什么东西啊。不会是邮包炸弹吧。匆匆跑过去,收到一个小盒子,一看发货地址——阳江。似乎知道了什么。抓紧拿出之前测评的迪克(纳丽德旗下的EDC工具品牌)拆开这个同样也是来自阳江的快递。

撕开珍珠棉包裹的东西,没有包装盒,也没有说明书,东西上也没有商标,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看这设计,有点眼熟。好像是个枪灯。

换个角度在看一下。

正面照,一个枪灯,左右上方各有一个激光发射孔,为什么是两个呢。

抽屉里取出一节CR123A塞了进去。先是扳了扳枪灯后面的杠杆开关,灯亮了。轻点是点亮,按下去是常亮。杠杆开关下方,左右两面分别有两个类似K3T尾部八瓣菊花型的按钮开关,面对尾部,按下右边的开关,是绿激光,按下左面的,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什么破玩意,这一定是坏了吧。随手丢到了一边。

拿起手机,习惯性地打开“战甲”网学习先进的装备、军事、警务实战、户外、两性知识,看到一篇翻译自外文的文献《无惧黑暗——夜视装备全面介绍》,突然想起来手头还有几个好玩的东西。

手头暂时没什么事,于是拉上办公室的帘子,关上灯,自娱自乐起来。

咦,桌子上怎么有一束光?原来是刚才随手丢在“那里的”那个枪灯……

好了,我编不下去。在今年9月初我院举办的“2017国际执法人员规范化武力使用培训班”上面基了好多人,其中不乏各专业领域的大咖,例如国内某著名微光、弱光战术器材厂商的M姓和Z型老湿,聊得那叫一个欢啊,恨不得晚上睡一起啊。M姓老师提到最近他有一个新儿子(这两哥们都喜欢把自己研发的产品叫儿子)要不要试试,是一款枪灯、可见光绿激光以及IR激光三合一的枪灯。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这款枪灯还再研发阶段,可是秉着战甲网总是搞大新闻的作风,还是要把这篇测评写出来,当然要经过厂家的同意。既然还在研发阶段,没有正式的名字,我们就用大家都称呼的“三合一”枪灯来称呼他吧,希望M老湿给他儿子起个好名字。

三合一枪灯目前推出两个版本——标准皮卡汀尼导轨版以及92版,手上收到的是导轨版,置于为什么没有要92版,一是我太信不过92了(最近拍的那个关于92的跌落视频好像流传的挺广,希望某厂不要派人暗杀我),二来导轨版的适配性更广,从国内常见的92G、NP22到国外常见手枪都可使用,三是导轨版还可以给装有皮轨的长枪使用(虽然不是很适合,不过不用着急,该来的会来的)。涵盖了三个基础功能——1.枪灯、2.可见绿激光照准、3.IR激光照准。最近战甲网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微光战术的文章,有人会问:纳丽德不是刚正式出版了一本《弱光战术导论》嘛,微光战术又是什么鬼。简单说来微光战术所涉及的光环境比弱光战术还要弱,常规弱光战术的技战术以及装备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微光战术所需的专门装备(一般来说是夜视仪及配套设备)及专门战术,当然也需要专门的训练。

记得战甲上很久之前发了一篇文章——《从<警察特训营>比赛浅谈微光夜视仪下的微光作战》,里面提到了一个问题——微光夜视仪的结构和相机差不多,所以也存在焦点和景深问题。当用微光夜视仪想要看远处的东西时,就要调焦到无限远,这个时候,枪上的瞄准具是一片模糊的。为了看清准星,需要调焦到近焦,但这时候看靶子又是模糊的。也就是是说哪怕是先进的自动变焦夜视仪,也不能解决直接在夜视仪下用机械瞄准具瞄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厂商推出了夜视瞄准镜或可串联瞄准镜的夜视设备,但是将夜视器材装在武器上在室内近距离作战或者将警察特种执法环境下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原因如下:

1.在近距离作战中,机动性绝对比稳定性重要,正如我一直给学生在CQB中强调忘记其他地方学来的三角形稳固跪姿一样,将夜视仪装在武器平台上只能是固定射击位的行径;

2.将夜视设备装在武器上会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有过射击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当准备射击(不管精度还是实用射击)时,隧视效应的范围会比一般徒手对抗还要小,哪怕使用红点瞄准镜之类的双目睁开瞄准设备也是一样,而夜视设备本身就有视野小的特点,且在微光的情况下,周边的环境一片漆黑,只有夜视仪中的景象更会让你陷入仿佛漂泊在太空中的隧视效应,这对于近距离作战是大忌。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使用夜视仪的课程上,所有人都保持一直边走边摇头的搞笑样子,那就是使用扫视(类似IKMF马伽术技术结束后的扫视周围环境的技术)技术来弥补夜视仪视场狭窄的不足。当然,你要是有GPNVG-18(当年报预算的时候申报了20具,被批评了)的话忽略这点,我一直说过装备决定你的战术和训练。

3.很实际的一个原因,夜视设备很重,装在武器系统上你端着走不了100米就歇了。

那么为了提高在室内近距离作战的机动性和战场感知力,一般将夜视设备带在头盔(或其他头戴方式)上,而为了解决和机械瞄以及光学瞄具不适配的问题,往往在武器系统上加挂IR激光照准设备(见得最多的就是PEQ系列)。

电视剧《海豹突击队》S01E02中潜入叙利亚境内疑似存放有化学武器的医院时就使用了PEQ系列的IR激光照准,同时可以看到右侧队员头盔上的IR识别灯。

在这里科普一下,IR激光照准系统发射波段在可见光波段以外的红外激光,并不是电影里常看到的一个红点点放到额头上那个,那个是可见光,也是为了在穿戴防毒面具或其他不便于采用传统射击姿势瞄准时辅助瞄准的设备(一般IR

激光照准设备都带有可见激光照准功能),但是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可以方便快速地瞄准,对方也可以提前预知你的方位。我们优秀的武警特战队员就知道用胶带把手电筒和枪管成一定夹角地绑在枪管上来迷惑敌人,这点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而IR激光为不可见光,只有在夜视仪中在可以看到,同理的是发射IR光的识别灯、IR补光系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IR手电筒)以及只对IR光照有反射的识别章。那么结合夜视设备的使用,形成战场的单向透明性,有玩过《使命召唤》现代战争部分的同学肯定特别清楚,在坑道或微光的建筑内,我能看见你瞄准你,你却是睁眼瞎。

置于另一个问题——关于IR照准系统是否应该保持常亮还是像弱光战术中提到的点亮模式(问题参见近期战甲网发布的文章《得夜晚者得天下:Telluric集团夜视仪操作课程经验总结》)。个人认为:不管是执法还是作战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情报到后勤支援缺一不可,那么对于对方的情况搜集和研判直接影响着作战装备和作战方法的不同,如果情报得知对方有可能也装备夜视设备,那么保持IR激光照准常亮无疑会暴露自己方位(此时甚至使用IR类识别设备也要谨慎)。另一方面,工作的性质决定这你的战术和装备,所以选择好你工作定位的装备是无比重要的,功能多、价格贵固然好,但不一定适合你,作为执法部门的特种作战部门(尤其是国内现状),遭遇对方使用夜视设备的可能性较低,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选择不是很便于随时控制开关的IR激光照准设备,比如这款“三合一”枪灯。但是,考虑到小队行动时,诸多IR激光在夜视仪里晃来晃去会让人眩晕,甚至无法判别自己激光照准点的具体位置这个问题(虽然通过训练可以适应),IR激光便于控制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一定要寻求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战术需求的解决方案,过于复杂或者不符合作战本能的控制系统会适得其反。

这款三合一枪灯定位主要面向执法部门,且设计主要加挂在手枪上,所有并不能很方便地控制IR激光或可见光激光的开关,但是对于手电功能的开关控制极其方便。

X.jpg

测试前先来一张测试中使用的设备——1.9616厂的消音器,夜间微光作战,微声岂不是更配,不过这个消音器真想好好地吐槽一下,完全只考虑了消音效果,却没有考虑火药气体和射击残留物的排放,连发射击或快速连续射击时,眼睛会被熏得睁不开,不是今天主题,不再赘述。2.HOLOSUN的红点瞄准镜,性价比极高的一款小镜子,战甲之前也做过专门的测试。3.纳丽德家的垂直握把,因为这款三合一枪灯设计主要加挂的是手枪,所以在加挂在冲锋枪或突击步枪上时使用垂直握把会更便于操作,但是还是类似PEQ系列的照准系统更适合长枪啊。4.纳丽德TA30战术手电,这个不用多介绍了吧,抱歉在这里加了个马赛克,有个还没出厂的东西现在还不方便公开。5.本次测评的主角——某厂家的三合一枪灯。6.ATN的单筒单目夜视仪,为了拍照好看所有放这一款,实际测试中也使用了双目夜视仪。

测试手枪使用了新华厂生产的外贸版NP22,笔者手中的是最早一批外贸版的,也就是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的那个版本,长枪使用了9616厂生产的9MM新型警用冲锋枪(还未列装)。

加挂NP22效果,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枪灯后侧开关的部分和扳机护圈的前沿有一定的间隙,如果操作人员的手指比较短(比如像我),就很难触碰到开关,更别提随意控制了,另一方面,这个缝隙简直逼死强迫症,太不美观了。

看看拜火神教和原厂P226的配合,这叫一个顺眼啊。

    NP22的皮轨有三个安装槽,本来可以通过向后安装一个安装槽来减小这个间隙甚至完全消除,但是由于枪灯后部靠下的位置有一个突出的设计,导致和扳机弧圈相冲突,无法安装。经过和厂家的沟通发现,在设计此款三合一枪灯时,使用的是国外的蓝枪模型,可能外形数据上出现了偏差,导致间隙的出现,在正式出厂前一进行修改。这其实暴露了我国军警设备,尤其是和武器相关设备设计生产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的枪支管理制度,民营公司无法像美国的公司一样,买来相应的武器进行研究开发,只能是使用蓝枪为蓝本来进行设计,相当于拿着倒模出来的模型来做模具,这一来二去的公差就大得多得多了,建议虽然是民营的企业,现在国家号召军民融合,完全可以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和武器厂商合作,开发更加适配我国武器装备的产品。该厂商已经和新华厂联系,争取在正式出厂前解决掉这个问题。

    此外,三合一枪灯为了增加可见光和IR激光照准,而将整体高度设计过高,突出扳机弧圈下沿,整体结构不够简洁,一来不甚美观,二来使武器系统丧失了整体性,在操作、携行上都会带来不便。尤其是后期设计生产适配的枪套时,利用扳机弧圈锁定类的枪套设计可能都会有影响,突出的一坨也对持枪有所影响。

实际进入靶场进行测试对手电、可见光激光照准、IR激光照准三个功能都做了测试,手电测试可以参见之前纳丽德家的枪灯测评,基本性能一致(我似乎说漏了什么)。

在10米左右的距离(再远用手枪做测试基本没什么意义),亮度足够,光斑大小除足够辨认嫌疑人,还能识别器手中所持物体,且兼顾周围环境。具体流明数没有专门测试,估计也是230流明。橘皮灯杯带来的是过度均匀的光斑,较大的泛光区也保证在弱光战术下对整个环境的感知。230流明用于光控制略显吃力(再强调一下,230流明是纳丽德92枪灯的数据,不是实测三合一枪灯的数据)。

枪灯的开关和纳丽德92枪灯一样采用拨杆开关,轻按点亮,按到底常亮。分别可以使用持枪手食指、辅助手拇指、辅助手食指进行控制,但正如上文所讲,由于前期设计数据出现问题,操控略显困难(有些时候会影响握枪),相信正式出厂改进间隙问题以后操控会更方便。此外,由于拨杆面积大、且带防滑纹,戴手套也不会影响操作。

锁紧机构使用类似棘轮的结构,在快锁紧的时候有咔嗒咔嗒的声音,锁紧旋钮外侧有菱形防滑纹,便于初级拧紧,中间有一字凹槽,手枪弹匣可以拧紧,拧至听到咔嗒声基本可以。连续射击120发以后,未发现松动情况,但枪灯出现烟圈。

太急于测试IR激光照准功能了,忘记拍可见光激光照准测试的照片,简单讲一下,两个激光发射孔各自带有调节系统,侧面和下面两个孔分别可以调整左右和高低,10米归零后(此处的归零是配合机械瞄具的归零),连续射击的保持性较好,未发现会影响命中率的照准点偏移现象。绿色的激光亮度充足,传统力也较强,再连续射击出现大量烟尘的情况下仍能投射清晰的照准指示到目标上。

开始测试IR激光照准功能前,在地下靶场,关上所有的等,锁闭唯一的出口(结果忘记这个门只能从外边打开,后来被自己锁在靶场里打电话求援才出来的),Party开始。温馨提示:为了安全,在进行微光或弱光射击训练时一定要佩戴识别灯,弱光推荐使用纳丽德推出的歌路途系列或新推出警版帽灯,微光建议纳丽德也尽快推出相关识别灯,现有情况下只能使用SS的Manta Strobe或其他类似产品,财政吃紧的话,IR功能的荧光棒也是不错的选择。

结果面临第一个问题,就是IR激光照准的归零问题。一般激光照准归零有两个方法:1.射击五发弹,确定弹着点,调整照准,直至重合;2.直接将照准点调整至已归零的机械或光学瞄具的瞄准点上。但当摒弃所有的光源,带上夜视仪时你会发现这两点都很难完成。采用方法一,要不断地带夜视仪、掀起夜视仪,走近靶子,打开头盔上的照明设备,看弹着,在低头调照准,往往复复极其麻烦。采用方法二更不现实,上文讲过,因为景深问题,机械瞄和不适配夜视仪的光学瞄具在夜视仪里是一片模糊。这里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先调好可见光照准,带上夜视仪,打开IR照准,调整,直至IR激光的瞄准点和可见光激光瞄准点重合就OK了。当然,我给厂家的建议是将IR激光和可见光激光集成成同一个模块,使用开关进行转换,也就免去了归零的麻烦,也能减小其体积。

三合一枪灯另外一个问题是其尾部IR工作指示灯的问题。在日常使用中有可能误触IR激光照准的开关,由于发射的是不可见光,可能不会注意,导致电量流失。三合一枪灯在尾部设计了一颗发射紫光的小灯,当IR功能开启时,紫等会亮,在常规光环境下几乎不会注意(在微光或弱光情况下这颗小灯也不会暴露方位),但强迫症患者肯定会经常用手捂住看一下是不是我不小心打开了IR。

但一旦将枪灯装在手枪上时,这个灯完全被遮挡住,成了一摆设。

这些照片拍起来那是一个困难,手机怼着夜视仪拍,经常跑焦。图片上可以看出,在夜视仪中,IR激光照准指示清晰,在目标上形成明显光斑。这里会有人问了,目标上的光斑这么大怎么准确射击呢?从两个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近距离作战,尤其是微光作战时,考虑更多的是命中目标而不是精准打击到某个点,当光斑的大小足以确定击中具体的区域(不管是胯骨学说、CNS学说还是胸腔学说)就足够了;第二,这里的标靶是带有荧光剂的靶纸,所以发射会较大,实际射击穿着衣物的目标时,光斑会小很多。

这张图光斑和靶子大小对比更清晰。连续射击后,照准点未发生偏移情况,且IR的激光由于波长更长,穿透力比可见光激光更强。用起来乐趣极高,印证了标题——Party with the Lights Off。

好了,下面测试微光作战利器——假装消音器和三合一枪灯的9mm新型警用冲锋枪,对,就是之前曝光极高的那款,等有空我在单开一篇来讲讲这款枪,它不是今天的主角。

可以看到,在护目下面加挂了纳丽德家的可见光激光照准,由于是已经归零过得(M老师亲自动手归零的哦),所以就先没拆,用于归零IR激光照准,归零之后就更换为纳丽德家的FH1垂直握把了。将三合一枪灯加挂在侧面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由于新警冲侧面和底面的皮轨安装在护木上,而护木本身弹性较大(也就是说导轨是可以用手扯着活动的),一切照准类设备都不适宜安装在此。而安装在正上方导轨上时,机械瞄具会干扰到枪灯的正常工作,过大的外形也会干扰机械瞄具和红点瞄具的瞄准。所以,这个厂家抓紧推出类似PEQ系列的四合一照准吧(我好像又说漏了什么)。那么自然而然,射击过程中,尤其是自动模式下射击照准点的偏移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鉴于三合一枪灯主要是用于手枪的,所以在长枪上的操作也略显不便。

总体来说,三合一枪灯填补了国内微光战术装备的空白,而且将枪灯、可见光激光照准和IR光激光照准集成在一个可以挂载在手枪导轨上的模块上,足以体现该厂家在微光弱光移动照明领域的建树。而且准确地把握住我国实际执法的需求,从手枪战术附件入手,开启了中国微光战术的篇章。三合一枪灯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用于武器上的可靠性、抗震性、复装后的一致性、操作的便捷性决定着其不俗的表现,在正式出厂前,解决掉诸如尺寸差异、外形臃肿等问题,相信会大放异彩。最后还要提醒的是,仅有先进的装备,没有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训练,一切都只能是空谈,人装合一、贴近实战是训练的不二法则。最后祝每一名执法人员都能平安回家。

w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