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作战装具
  1. 内容

战甲讲堂:防弹衣发展方向与趋势

防弹衣的发展简史 战争促进装备的发展,防弹衣大发展的主要分为五个时段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上世纪90年底反恐战争 冷兵器时代,铠甲是最昂贵有效的防护工具,优秀的

本文为本站(战甲军品资料网)站长在公安部装备研究所某所的演讲稿的升级拓展版本,即2.0修订版:


防弹衣的发展简史

 战争促进装备的发展,防弹衣大发展的主要分为五个时段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上世纪90年代

反恐战争

 QQ图片20150517221158.png

冷兵器时代,铠甲是最昂贵有效的防护工具,优秀的重型铠甲面对冷兵器有着绝对的优势,比如中国的步人甲,西方的板甲。图中就是宋代的步人甲,可以有效的防御弓箭的攻击。甲胄,就是为了防御而诞生,直至今天,西方仍在用Body Armor(护甲)来称呼防弹衣。

 幻灯片4.JPG

后来火枪的出现,打破了铠甲的优势,甲胄一度在战争中几近消失。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伴随着战壕战的出现,胸甲作为防弹器材再次出现。图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使用的胸甲,俗称龙虾甲,主要用于突击工兵。

 幻灯片5.JPG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防弹衣,还是以金属板为主,上图就是苏联突击工兵使用的SN-42胸甲,直到二战末期,才出现了其他材料。

幻灯片6.JPG

1945年,美国陆军开始使用M12防破片衣,他的防弹材料使用铝板。

M51.jpg

blob.png

到了朝鲜战争,出现了新的防弹材料,上图是朝鲜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M51防破片衣,M51/M52防破片衣,防弹材料为玻璃纤维层压板

幻灯片8.JPG

越战中最有名的防弹衣是M69尼龙防破片衣,但在防弹材料上没有突破,但\最有意义的是俗称鸡肉片的空勤防弹衣和VBA防弹衣,防弹材料使用氧化铝陶瓷插板,从鸡肉片和VBA开始,防弹衣才真正具备防步枪弹的能力,相当于NIJ IV级。

另外,请注意VBA的右肩头。这是一个快拆解构,虽然只有一侧肩头快拆,但增加了穿脱速度。不过我见过一次士兵自己改装的两侧都可以快拆的VBA。

25d254e736d12f2e0f3cf4a54fc2d562843568fc.jpg

海湾战争中最有代表的就是PASGT防弹衣,但实际上装备于70年底,在黑鹰坠落中也有出镜。

[Immagine: BALCS.jpg]

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防弹衣与战术背心结合的趋势,比较有有代表性的是SPEAR系统里的BALCS防弹衣。

22F1656B-6D8E-47C3-802D-7C13E7D9CCA1.png

OTV,也就是IBA

反恐战争中早期的防弹衣代表就是OTV,也是早期防弹衣与战术背心和二为一的代表。OTV初期主要使用定位还是防弹衣,PALS织带挂点并不多。于是弹药物品的携行,还是要靠MOLLE FLC携行具,但士兵们并不喜欢这种方法,更喜欢把各种包具直接挂到OTV上。所以OTV后来的一个重要的改进就是增加织带,加强功能化,真正落实了携防一体。

30315_1697831_bd3c5.jpg

iotv gen III

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作战环境,作战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重点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后,为了适应新的变化,美军的防弹衣(战术背心)也在一路发生变化。从OTV到IOTV,SCPC,MBAV,RBAV,眼花缭乱,特种部队更是五花八门。主要方向一是增加快拆,方便救护,然后是减重,在防护和机动之间取得平衡。


单兵(单警)战术装具的现代特点和技术方向

  1. 人机结合

  2. 整合防护

  3. 轻量化,紧凑型

  4. 模块化

第一部分:人机结合

关于人机结合,主要的内容是穿戴体验和穿脱体验。因为世界各国的普通步兵都没有选择的权力,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两个方面的改善完全依赖于设计单位是否听取他们的反馈,以及上层设计是否同意落实这些要求。

一直以来护甲的应用是关注的重点。实际上从现有的工业水平来说,制作纯粹的携行具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BFG的畅销产品已经充分证明只需要一层布就能实现无防护携行。携防一体的装具,才是技术重点,也是大众目光的焦点。

比如BFG标志性产品:RACKminus

而携防一体的装具,需要整合考虑两个方面:连接结构和护甲核心。什么样的护甲内核,匹配什么样的连接结构,通过什么工艺和材料实现,是装具设计的基本思路。这里不得不要提一下CP——Crye Percision是众多厂家中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采用了“先做承重结构,后加防护模块”设计理念的厂家。而其他厂家的产品,基本就是“做两个能兜住护甲的口袋,然后给他们连起来”这样的思路。这就导致了本质的区别,当然也在价格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不像纯携行具,携防一体先天就结构复杂,自重很大,结构复杂。这就意味着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用户的体验,给他们一个穿脱方便又能长时间舒适穿戴的产品,否则就失去设计的意义了。但是在OTV时期,防护面积是不可妥协的核心,为了照顾防护面积,OTV甚至出现过全身护甲方案,好在这个疯狂的想法最后没有问世。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对OTV的防护面积和防护性能也并不买账,他们的解决方法是采购MTV。


鬼畜的解决方案MTV ,穿上整套之后基本上动不了了

在硬质防护成为主流之后的当下,防护面积不再是那么疯狂的执着了之后,各家终于又有精力来解决本源的问题——人机指标。也就是如何舒适穿戴,长时间穿戴,同时保有快速穿脱能力,还便宜。实际上如果不考虑最后一条,CP早就已经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就是被最后一条枪毙了。所以我们会看到最终美国陆军的技术方向选择了IOTV GEN III,这套快拆扣的应用也一直沿用到了准下一代护甲MSV上。

image.png

组织上已经决定了,换成激光切割就是他了——MSV

人机结合的指标

  • 穿戴人机:快上快下,穿脱方便,并且要有快拆

  • 任务人机:穿着舒适,不阻碍行动,适合长时间穿戴

快拆的历史和契机

armor&vest-aav%206.jpg

上图是世界上第一件快拆背心FSBE

快拆背心起因:1999年12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载着第一两栖侦察连((U.S.MARINE FORCERECONNAISSANCE),第5排士兵的CH-46E直升机,在圣地牙哥外海结束了一次的VBSS登船搜查演习回航途中,发生坠机意外事故。该意外造成7人死亡,(2名机员、5名士兵)。

后来的意外调查报告指出;2名机员因下坠时撞击,失去知觉不能逃离机舱,另5名士兵因不能及时解脱身上的装备,而随着机体下沉漩涡卷进水中溺毙。 其他生还者只有一人能解脱身上的装备,其余的背负着装备在水中等待救援。

所以水际任务的防弹衣,一定要具备快速解脱能力。不能跟OTV,MTV一样穿脱复杂浪费时间。快拆是救命设计,尽管诞生之初是为了防止溺水不能自救,但是也给急救提供方便,着火燃烧之后也能方便快速脱离。

现在的IMTV,IOTV也是快拆或半快拆,主要是为了受伤是方便急救。半快拆结构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普通步兵落水机会并不大。


快拆类别和原理

按联动能力分为:

全开结构,比如的CIRAS,RBAV;

美军FSBE两栖战术背心

万年经典CIRAS,长长长长长大钢丝

半开结构,比如6094,MTV/IMTV PC,JPC的E-Doff,AVS的快拆;

JPC和E-doff

CAGE底盘(CAC,CPC)的结构比较特殊,是背部左右两侧对称开启,可以两侧同开,也可以只开一侧就达到近似全开的效果

惊世骇俗的CAGE快拆


按固定和解锁结构分为:

钢索,可进一步分为单股,代表是CIRAS,一根快拆拉索;多股,代表是RBAV,一个把手伸出三个钢索。

image.png

经典设计,CIRAS的一条长蛇

image.png

这事一件RBAV战术背心,左下角团成一团的是他的特色三头钢索快拆

快拆扣,可以是IOTV的联动山字快拆扣,也可以是FS的TUBE,还可以是AA眼镜蛇扣,也能是最普通的山字扣

IOTV的特色四点快拆扣一直用到今天的MSV上,通过胸口的快开结构启动,但其实原理依旧是钢丝连接位移。

以及,拉链(1961G,AVS 胸挂)和魔术贴(E-Doff)。

快拆按联动能力分为全开结构(一键到底,CIRAS,STRIKE等),半开结构(JPC的E-Doff,6094,MTV的快拆,AVS和TUBE系统也是)。

全开:“一撸到底”,通过一个解锁动作达到肩带,腹带全部脱离锁定,彻底达到将装具从身上拆卸的状态。一般全开结构在装具全装状态下会于解锁后自动散落,时间非常短。但是全开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安装费时。

半开:只能打开两个肩带,两个腹带锁定点的任一,或者只能拆卸腹带。半开的优势是结构简单,没有多余装置,组装也简单。缺点也很明显,费时,需要更多时间(两步操作)来实现解脱。

而CAGE因为结构特殊,半开也能有全开效果。

IMG_6409_maritimecumberbunfloatation.jpg

上图是一件FS的strandhogg maritime,半开结构,扣具快拆使用的是专利的TUBE快拆扣,图中只是打开了腰腹部连接。

但现在美军陆航空勤人员的背心不是快拆的,因为空勤人员的背心上带有救生物品。空勤人员靠浮领、浮力内衬、腋下气囊安全漂浮,而不是追求背心快脱求生。

这是FirstSpear公司的First-On紧急响应用插板携行具。同样采用快拆扣的半快拆结构。结构简单快上快下,急救带了很大方便,相比全快拆又降低了成本。


关于任务人机

我的一个朋友,在给一个特警队推销他们的战术背心,回来和我说,对方反应不舒服,不喜欢,但又说不出具体为什么。他很奇怪,因为这个背心的原型是在国外军警很受欢迎的一款。

我说不喜欢的原因很简单,肩部背带又窄又厚,95抵肩射击不舒服。这就是任务人机的一个体现。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用没问题呢?很简单,AR步枪的枪托长度是可调节的,而95是不可调节的。在美国AR步枪的配件市场,在宣传枪托时都会强调自己的枪托是6段可调,比公发的4段可调,更加舒适。

但美国同样重视在背心设计上解决这个问题,上图是深受美国海豹特种部队欢迎的LBT6094防弹衣,肩带在前部采用了明显的倒梯形设计,让开抵肩区域。

blob.png

6094的设计经典之一把肩带前连接点往身体中线靠,卡脖子也要让出肩窝方便传统抵肩

IMG_6407_maritimestandhog (1).jpg

这个设计基本上就成为了惯例,图上这件FS的防弹衣也采用了明显的倒梯形设计。

image003.jpg

更为激进的VS SCARAB就是把肩带给弄窄了,同时增大了活动角度方便上肢活动

任务人机的建议标准:

如何能够让用户方便操作武器,方便机动,同时又能长时间穿戴?我们有如下建议——

  1. 防护核心符合人体数据。必须按照合适的身体投影来控制护甲形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穿戴不舒适,上肢活动困难这些问题。

  2. 必须考虑抵肩匹配。作为给步兵设计的护甲,怎么可以不考虑抵肩?

  3. 设计上保留设计冗余,必须考虑上肢和头部活动,以及头盔和附加护甲的兼容。比如肩带的活动角度,可以配合上肢活动,更能匹配不同人的不同肩膀形状。

  4. 要分尺码,整体结构允许微调。护甲应该分尺码,配套携行具也要分尺码。微调就是更好的适合不同身材的匹配,同时还要考虑呼吸时的身体扩张。

  5. 整体轮廓要能允许全装配置下车船和狭窄建筑物内通行。

  6. 最好有承重结构。

avs30.jpg

avs34.jpg

比如这套AVS背负,能优化背负能力和提升舒适度。

上图中的腰部结构,品名称为“Harness”(也有叫底盘的,比如CAGE Chassis),直译是挽具,我在没有更合适的名词前称为背负。良好的背负可以有效支撑背心,提升舒适度,提升作战人员作战效率和穿戴时间。


第二部分:结合防护

  • 传统做法是双层防护,软质贴身,硬板靠外(AC)

  • 现在主流是以硬板为主,软衬主要用于两侧

  • 插板的版型(主流是符合人体外形的SAPI cut剪裁)

  • 主流装具是插板携行具/PC(Plate Carrier)

4.jpg

现代防弹衣的防护能力主要是SAPI类硬质防弹插板,保护区域主要是心肺。

我的一位朋友,湖南衡阳刑警李江,在抓捕嫌疑犯时,在极近距离被身管长达1.03米的自制火枪发射的17毫米口径全钢尖头弹击穿防弹衣。这发子弹的穿透力远远超过了他身着的防弹衣的防护标准,虽然防弹衣被击穿,但是子弹在穿透防护层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子弹进入身体击穿胰腺,打坏肠系膜,继续打破下腔静脉总管(人体最粗的静脉血管),最后停在脊柱旁边。幸运的是受伤肿胀的胰腺和十二指肠压住了下腔静脉管,坚持到了医院。

如果没有防弹衣李江会被打断脊柱,击穿身体,当场牺牲,更本不可能坚持长达4小时从现场送到医院。

关于SAPI插板的如何正确使用的内容,还有SAPI的故事,我们以前写过《护心镜的学问——如何正确使用SAPI型防弹插板》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6-10/3283.html,在这里不多做讲述。

随着防护,装载合一,现在的潮流基本都是以PC为主要装具。



第三部分:轻量化,紧凑化

  • 低可视度

  • 轻量化

  • 外观平整整洁

  • 功能集成


第一点:低可视度

  1. 作战任务民事化和执法行动军事化

  2. 同时轻武器泛滥导致恐怖主义行为和有组织以及暴力犯罪的火力不断提升。而执法环境下,军用制式装备一不利于执法形象,二并不适用新形势的战斗环境

  3. 小巧简洁的外形容易隐蔽掩藏

  4. 方便穿戴者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和上下车

  5. 便于携带

低可视度的需求来自于战争环境的模糊化,执法环境的恶劣化。

模糊的战争环境导致了很多任务区域是平民生活区,为保障任务安全需要尽可能融入当地环境,使用制式装具只会给自己添麻烦增加风险。

执法环境的恶劣化来自于恐怖主义泛滥,进而导致的有组织恐怖袭击和个人主义反社会行为的增加。


24198a2397dda1445e296caab0b7d0a20df486d0.jpg

低可视度解决方案的领路人,D3CR

0.jpg

COMBAT2000 SFSS背包背心是一个隐蔽执法的解决方案,可以在10几秒内转化为一件带防护的战术背心

FirstSpear的NOC防弹衣,纯防护的低可视度防弹衣

DASDING腰部携行具,这个不是防弹衣,但很有想法,给大家看一下


第二点:轻量化

  1. 材料减重:

    尼龙纤维减旦数,从1000D转500D,甚至使用330D。 相对于传统观点,使用500D面料足够胜任目前一切战斗任务和生存任务,而且已经经过了实战检验。与1000D相比,500D并没有突出的性能劣势,相反,减重这一块上还有优势。

    另外就是广泛使用新型材料,有大概这么几个方向:无纺布类,比如海帕隆,Hellium Whisper,AirLite等。超混纺类,比如TYR独家的PV面料,采用芳纶和尼龙纤维混纺,比如Dyneema的混纺料。硬质塑料类,比如S&S的SMR,就是用塑料取代纤维。新材料可以带来超强性能、低密度、天然拒水等性能,但是也不是没有缺陷,需要针对性使用。

    取500D就是在找平衡点,这是一个轻量化和可靠性的一个平衡点,CP生产的330D的附包由美国军方小批量试用过,特种部队反馈是容易烂不经用,所以现在还是使用500D面料尼龙作为主材质。

    SS_Precision_Skeletonized_Magazine_Retention_SMR_Minimalist_Modular_Lightweight_Polymer_Rifle_Mag_Magazine_Carrier_Pouch_with_Dust_Eliminator_DefenseReview.com_DR_4.jpg

    上图就是S&S桑德斯公司的SMR极简背心,轻量化的极端代表,就是一个塑料框架,包住一块硬质防弹插板。因为密度低天然拒水,非常适合两栖装逼

  2. 结构减重

    减层数,既减少厚度由减少重量。例如JPC织带+表层+里层,一共就三层面料。一般一件PC最少要四层:织带层,最外层,插板固定口袋,贴身层。大多数情况下远超过4层面料厚度,比如CIRAS最少有5层1000D Cordura尼龙厚度,不含插板和附包的厚度就超过10mm,又大又沉。MTV更甚。据可靠数据,单单织带这一项,就占到战术背心自重的百分之三十。如果去掉这一项,就能很可观的减重。如何能把织带层融合到最外层,激光切割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除了减织带之外,还有配套的结构减重,见后面的模块化环节。

    激光切割,去掉常规的最外层重量还减轻了外层重量。例如FS的Strandhogg通过激光切割复合面料做到了极致的简单轻包。目前激光切割主要是以FS为代表的仿PALs段切,和以BFG为代表的一寸方块切割。方块切割的好处是更轻,坏处是少一半织带,调节位置不够灵活。AirLite是材料和结构减重的极致,自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方向——只用一层材料,使带防护装具总体尽可能接近于裸板的尺寸和重量。

    不遗余力”减负“的百夫长-FirstSpear Strandhogg SAPI Plate Carrier - Warfighter - WARFIGHTER

    左侧是First Spear的激光切割方案,切割织带和快脱扣是其特点。

    BFG的plateminus,特色方格切割。

    blob.png

    CP公司的AIRLite


第三点:外观平整

外表平整有利于隐蔽和移动,而且外表东西越多越乱越容易钩挂增加故障和意外发生率


第四点:功能集成

blob.png

blob.png

这是一件CP公司的CPC背心,Harness整合背负,快拆,电台包,StkSS支撑附件接口。腰封整合插板口袋,外层织带,前片除了覆盖锁定腰封之外,还是一个三联开放式快拔弹匣包。CPC侧面,侧面背负整合了电台包,注意后背拉链,这里是一个模块化设计,后面会讲。


第四部分:模块化

模块化其实有点虚,因为讲的过于微操层面了。在小队战术上都属于微末的重要性。但是在个人层面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把携行具的模块化分为两个层面来看。微观层面:携行附包模块化。宏观层面:装具本身的模块化设计。


微观:简单说就是通用附包连接系统

  • 传统可以追溯到一战

  • 历史上最成熟的是ALICE系统

  • 目前最成功的是PALs(即俗称的MOLLE)

  • 在PALs基础上衍生出很多商业产品(解决方案)不乏颇有创意的,但是基本没有突破

  • 未来的方向之一是使用硬质塑料件

附包一般模组划分是:弹药,器材,地图,医疗,杂物,回收袋。种类繁多的附包能够方便的按任务需要能灵活配置布局各种不同装备和武器弹药,最大限度便利使用者本人。

同类模组的设计趋向于同质化,也就是一个用途或用途接近的包长得会很像。比如回收袋总是大同小异的,一个双联手枪弹匣包就会跟一个双联步枪弹匣包长得很像,杂物包也无外乎就那么几类。

注意弹药附包的快拔潮流。快拔的优势是能提升单位时间内的火力输出。说白了就是争分夺秒抢时间。

美军早在一战就开始进行模块化,最早的是M1910 double hook,中文俗称双钩。通过铜丝,钢丝的钩子,挂在腰带的扣眼上。

当然DoubleHook只是一个雏形,当时还没有模块化的意识。因为没有多的附件可以选择,只是放变挂载到自己喜欢的位置,所以是否是模块化的雏形存在很大争议。

从DOUBLE HOOK到MOLLE的故事,我们以前写过一篇《百年印记:从ALICE/MOLLE转接板上的金属孔说开去》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2-06/2873.html

幻灯片41.JPG

真正的模块化是从越战开始的,Alice卡扣,从越战开始,至今还能见到身影。

这个是大家都熟悉的,也是现在常用的MOLLE结构,我军的06防弹衣,也使用此结构。

幻灯片43.JPG

MOLLE出现在1997年,但我们所指的MOLLE结构应该叫PALs,MOLLE指的图中这套单兵携行系统。MOLLE的出现,让士兵有了更多的副包和组件可以选择,也使得单兵装备更成体系化,应对不同的任务环境。

幻灯片44.JPG

特种部队试用的系统更加庞大,这是陆军特种部队使用的MLCS,铺满了整张双人床。其他特种部队使用的rlcs/SFLCS/FSBE II,与其类似。

幻灯片45.JPG

PALS并非完美,其他商业公司一直在寻找的MOLLE的改进方案,我们介绍几种。上面是黑鹰公司的CLIPS。

Tactical Tailor 战术裁缝公司的MALICE™(仇恨条)

用硬塑料条代替PALS织带,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毕竟用模具直接注塑,要比又要裁剪,又要缝纫的织带条成本低很多人力成本。

幻灯片47.JPG

Blue Force Gear “Helium Whisper™” ,(一片材料,省时省工序)通过新型材料的成体切割,即降低人力成本,有效达到减重效果。

幻灯片48.JPG

FirstSpear的6/12系统,通过魔术贴回折粘帖在一起,较Molle有较大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附包的尺寸和外观特点近几年有个明显趋同化同质化趋势,不再像以前那样专物专用。通过提高包具的兼容性,扩展性,一包多用,也是模块化,轻量化的思路。

AR500_armor_hsgi_pig_facebook.jpg

典型代表是TACO系列包具, 只用几个同结构的系列可以兼容市面上的弹匣可工具。通过弹力绳或织带组成的附包,可以兼容不同尺寸的弹匣货工具,或其他物品


宏观:装具的模块化设计

  • 前板(placard)、背板、腰封(cummerbund)全都是模块化组件。现在各家都有自己的产品体现,包括且不限于拉链背板(拉链背板和织带固定背板),袋鼠口袋(弹匣包或手台包)

  • 独立携行具的过渡融合。现在很多胸挂都采用SWIFT扣连接,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让这些携行具整合到护甲上变得格外容易。比如MCW,五月花LLC的UW系列胸挂是预装设计的任务附包,但是其具体使用有一定的灵活变通性。

  • 民间市场的繁荣催生了一系列模块玩具,比如HSP D3CR,SpiritusSystem MK3等能作为核心型的快反任务套装,除了能独立佩戴之外还能接挂在其他背心上。本身附包设计也有很高的通用性。

  1. 模块化任务套装案例,HSP D3CR。严格来说,D3CR不能成为战术背心或防弹衣,但他很好的体现了一个模块化的方向,模块化任务包。

    24198a2397dda1445e296caab0b7d0a20df486d0.jpg
    幻灯片51.JPG

    再次请出前面谈到的D3CR的极致紧凑型快反任务套装,可单独使用也能搭配PC,而且体积小巧方便携带。D3CR的模块化理念并非来自附件的可更换,相反,D3CR上的副包,是不可更换的。


  2. 整体结构组件模块化案例——CP AVS 

    blob.png

    CP公司的AVS模块化作战系统,注意这里是系统,System而不是背心。这是一整套的方案,可以像积木一样更换每一个部件。

    avs42.jpg

    腰封是一条织带,还是3条织带,是可以选择的。

    幻灯片54.JPG

    幻灯片55.JPG


    侧面要不要防护,可以选装

    为什么需要不同配置的同一款携行具?

    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装具,攻坚,渗透,丛林,平原,所用的装具都是不同的。攻坚就需要重型背心,防护好。长途渗透,就需要轻便的背心,以便于方便行动或逃命。例如在电影《最后的幸存者》中四名潜伏观察的海豹队员,就穿了轻型的RRV胸挂,现实中也是这样的。

    幻灯片56.JPG

    在这里强调,可更换拉链背板不是给自己准备的,是给队友使用的,而且可以针对任务进行预装,需要时直接取用,快上快下,省事省力省心。比如用来携带弹药,随时队友可以取下。而AVS系统的可更换附件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展示。


未来展望

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提升舒适度和活动性,方便各种战术动作和移动

更新的材料和结构——更轻更结实,能够组合更多功能属性:透气降温,耐磨,防刺防切割,防水,防弹,防火,耐腐蚀,耐潮湿,浮力等

更优化的附包驳接面板——拆装更为便捷,固定可靠性不低于PALs,灵活性更大,结构更简单

谢谢w

战甲军品资料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微信底图.jpg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