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战例与故事
  1. 内容

黄龙入海起波澜——大清新军军服

虽然清末的军事改革使得大清得以建立一支在外表和成绩上都可圈可点的部队,但不得不提到的是,正是这只部队一手葬送了缔造它的大清,1912年之后,所有新军部队尽数编入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陆海军之中,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句号,并随着时光流逝,现在已少有人知。

甲午战争后,被完全西化的日本军队打败的清朝军队开始审视自己在装备和练兵法之外方面的不足,一部分富有见识的官员逐渐意识到大清与日本的同时维新之所以结果不同,根本不在于单纯的引进工业设施,而在于引进工业设施的同时将目前低效而零散的农业文明转化为高效而击中的工业文明,然后建立近代化编制和制度的军队。所以在意识到这种问题之后,清政府开始更有针对性的派出考察团,并根据考察结果在各地进行小规模练兵并且按照西式要求征集并训练军队,具体要求为:

1,20-25岁

2,可平托五十公斤重物

3,身高160cm以上

4,每小时走路5公里

5,不抽大烟,没有案底,身心具全,不要软脚虾和药罐子

6,有家并明晰住址,且朋友可以作保

这批按照西式兵法训练的部队,就是后来新军的雏形,只存在了8年的新军作为清朝在历史长河中试图挣扎的最后一搏而成为了清末历史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在这8年之中为清朝取得了诸多荣耀,但因为历史大势的不可逆转,这一系列在国防方面进行的改革最终因为北洋的军阀割据而全面告吹,不过作为一个军队最为具象化的体现之一的军服,却因为开近代化之先而被后续的北洋/炮党乃至伪满军服的设计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今天平远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清末新建陆军和禁卫军军服。

 

设计初衷

在一开头我们说到,真正促成大清全面设立新式陆军和设计新式军服的原因在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学习西方、穿着西式军服的日本军队击败了仅仅在武器装备上学习西方的清朝军队,这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此战之后,日本为了缓和中日之间的紧张情绪而邀请中国留学生赴日学习。所以从1896年开始,留学东洋成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和清朝政府培养新政人才的快捷方式,仅1906年一年,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人。

在这些留日学生当中,报考军校者可谓极多,而这些在军校中学成归来的才子又多数被新式陆军吸收成为军队骨干,但随着这批学生留学归来,一个问题开始显现,那就是习惯了使用西式军服的留学生无法适应宽袍大袖、相对行动不便的号衣,纷纷将留学时期购买自学校的日本军服在简单的更换配件之后直接拿来使用,

image001.jpg

因为甲午战争结束不久,许多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兵和军官都对此种使用现成日军军服的行为感到不满,但在尝试过西式军服的简便之后又确实体会到旧式军服的不便,这种相互影响的连锁效应使得研发新式军服逐渐被练兵处提上日程。

但真正使得腐败僵化的清朝政府开始设计新式军服的原因,被记录在了在湖北官报第四册【练兵处 奏拟陆军官兵帽服章纪咨】中,奏折翻译为普通话之后大意为:

西方各国军服制度大致相同,但符号和章别有明显区别,以前闭关锁国的时候没啥,但现在门户洞开,中外往来,朝廷派遣官员出国参考西洋练兵,外国也来我国参观军队,但我国军服糅杂参次,版型宽大,缺少整肃的感觉,容易现眼,而且不适应近代长途跋涉,以前长江水师和北洋水师的军官都奏过本子改用短衣服来改头换面(但都被上面这群不知道腿只是装饰作用的老不死无视了),再一个问题就是【号衣】老外不认识,不知道怎么区分官兵,北京内外我们的士兵看到外国人军官知道是军官,要行礼,但老外士兵看见我们的军官以为是小兵,直接无视了,如果不能尽快搞出新军制服,恐怕对国体有损。

大官们在洋鬼子面前丢了面子,感到很不爽,再加上西式军服确实方便,所以经过“体察时事”,于1903年阴历八月初三由清朝练兵处牵头开始设计新式军服。经过数月设计参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正月24日由总理练兵处大臣上奏朝廷并审批通过付诸使用。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称呼的大清新军1905条例的新军制服改革的开始。

自此开始,使用时间长达两百年的旧式军服【号衣】正式退居二线,中国军队第一次全面的步入近代化。

 

分类及级别

新军军服条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1904年初创、和1909年改订条例,其中1909年改订条例并未对军服本身做出重大改变,只在配件上进行了增减和简化。

因为篇幅限制我们暂且只细说军官类。

新式军官军服大体分为军礼服,军常服两个种类,每个种类又分为夏服和冬服两种,但军官在朝觐时依然使用旧式顶戴吉服等。

同时,新军军服在袖章上首次引入了兵种色这个概念,如步、骑、炮、工和辎重兵,分别对应红、白、黄、蓝、紫五个颜色。

除设立兵种之外,大清还参考日本设立了类似相当官和军属的军队文职及辅助人员军衔,称为军官辅佐和军队所属匠人等,简称军佐和军属,其中军佐和军官一样,军衔级别分为三等九级(不过其实军佐是没机会做到上等官的,而日本相当官最高能到中将,就很迷),分别对应如下:

军官

上等第一级,正都统,总统

上等第二,副都统,统制

上等第三,协都统,统领,总参谋官,炮队协领官

中等第一级,正参领,统带,正参谋官,工兵队参领官,总军械官,护军官

中等第二,副参领,教练,一等参谋,正军械官,中军官

中等第三,协参领,管带,二等参谋,副军械官,参军官

下等第一级,正军校,督队官,队官,三等参谋,查马长,军械长,执事官

下等第二,副军校,排长,掌旗官

下等第三,协军校,司务长

军佐

中等第一级,总军需官,总军医官,总执法官

中等第二,正军需官,正军医官,正执法官,总马医,一等书记

中等第三,副军需官,副军医官,正马医,二等书记

下等第一级,军需长,军医长,稽查官,军乐队官,副马医,三等书记

下等第二,司事生,医生,军乐队长,马医长,书记长

下等第三,司号长,马医生,司书生

image002.jpg

顺带插句话,新军军官的待遇在当时可谓很高,这里给大家列一下一部分军官的月工资待遇:

总统600两白银,管带100两,司务长20两,正兵4两5钱。

根据不同军衔和不同军种,军礼服和军常服的军衔标志也不同。

首先说军礼服,军礼服等同于日军正装(大礼服),版型也做参考,但清新军军礼服标配仍为顶戴花翎,而非操帽,因国家横跨区域较大,各地气候温度不同,军礼服分为冬夏两款,冬季为呢料双排扣设计,夏季为棉布单排扣设计,相较于只有一款大礼服而不得不在炎热时采用各种折中方法解暑的日本来说,更加人性化。

军礼服区别军衔和军种的方法为:

礼服领章为彰显中华文化,采用游龙戏珠造型,以珠颜色分上中下三等,红珠上等,蓝珠中等,白珠或无珠为下等,领口绲边为粗金属丝砸边,以砸边数量分辨一二三级,

袖章参考欧洲军服,以蒂罗尔式(中国联通)盘花分上中下三等,以盘花下之横条分一二三三级,逐次递减。

肩章参考德日,采用多股缠丝造型,颜色用金辫红线,也分上中下三等,又以金色团龙纹扣分一二三级,另外一直到1909年宣统改制之前,陆军礼服和常服的肩章是通用的,宣统改制之后常服肩章改为沙俄式样的多边形平板肩章,但原肩章一直也留用,并在1910年左右采用六芒星标志代替盘龙扣。

除此之外,参谋作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礼服袖章另加金银红三色套环以示区别。而军佐则是将所有军官礼服的金色配件换为银色以示区别。

image003.jpg

军常服,军常服分夏秋两类,夏用土黄色或白色布料、冬用天蓝色布料,常服是新军变化最多、最纷繁的一类服饰,但条例中只记载了两款,分别是:

1,制式冬季常服,采用立领设计,胸前缀6枚扣子(不过历史上有很多五枚扣子和七枚扣子的衣服),样式接近德国m1895式常服,两肩缀礼服常服通用肩章,袖口在大礼服袖章的基础上,将蒂罗尔盘花改为团龙扣以表示上中下级,该型常服在1909年进行了改良,取消袖口军衔,领部除陆军部采用五角型领章外,都改为集成在领口的矩形领章,原袖口部分参考日本明治38年式条例,代之以一条绲边。

image004.jpg

2,制式夏常服,也采用立领设计,胸前采用隐扣,内缀5-6枚扣子不等,军衔表示同冬季常服,1909年之后也一并进行了改良。

image005.jpg

在条例中,无论夏冬,大清对常服的版型和裁剪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以保持得体的造型:

上衣以常至齐膝盖以上五寸处为度,军官常服及士兵礼常各服饰上衣以齐两胯原轴骨为度,腰身以左右宽余寸半为度,垂手时齐手掌为度,袖口宽以能握拳出入为度,袴裆以高贴腿根为度,两袴腿脚以随人体质,不松不紧,正好合适为度。

除制式常服,因“人是铁,逼是钢,一天不装心里慌”的刚需铁则所在,一部分新军军官,乃至大到镇一级(对应日本师团级)的部队,都出现过为了显示出独特或者纯粹就是装逼而无视条例进行的DIY。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彰德秋操隐扣。

彰德秋操隐扣,简称彰德排骨或者彰德六扣,最早出现时间不可考,大量出现于彰德秋操之中,穿戴人数极多。其设计版型在保留条例军衔表示方法的同时,还参考了号衣和日本明治33年式和海军第一种制服,使得其造型非常特立独行,是晚清最有特色,也可以说是最丑的军服之一。

image006.jpg

除了这种大量装逼行为,还有一些个例。比如采用夏季常服的料子制作冬季版型,或者在夏季常服上挂肩章,或者将冬季常服的领子做成纯黑色,透露出一股蛋蛋的普鲁士风格等等。

讲完衣服我们来讲一下帽子,大清新军对大盖帽的称呼为操帽,意为操……操练的时候戴的帽子。以帽徽珠子颜色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红色,中等蓝色,下等白色,以帽墙横线分一二三级,竖线分上中下等,操帽分为礼服用和常服用两种,礼服级别线为金色,常服级别线为暗色,1904年刚刚创立之时,礼服操帽的顶部安装有凉帽用的蒜头状红色绳结以做装饰,后被取消,1909年宣统改制后,复杂的军衔线被取消,代之以帽墙上方一条金色、银色或者红色金属线表示军官、军佐或士官/军校生。

image007.jpg

从条例上讲,清末新编陆军的军服介绍就是这些,经此整编后,练兵处认为这种新条例使得军队品式明晰,识别较为方便,可以在视觉上使军队更为整肃,带来新气象,自然可以统一号令和指挥,社交场合也很提气,使得军威散发出来,一扫宽袍大袖懒散造型,给老百姓以大青果天下无敌之感觉。

同时为了确保这个逼只有军人能装,练兵处特地说明新军军服条例必须全国一致,不得DIY,只有新订时可以改动,而且军人以外不得仿用。


禁军呢?禁军往哪里摆?

总之,新式军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尤其1906年彰德秋季陆军大演习时,整备一新,装备一新,操练一新,风气一新的清朝新军对前来观察的各国武官造成巨大冲击,一时间在西欧各国甚至形成了【东方人整备结束,必将寻求对西方的军事入侵】的既有流氓式恐慌感。而且清朝新军内确实龙盘虎踞,在国内外华人群体中囊括了一批富有才华之人,其中就包括有效控制住了1910年东北大鼠疫的伍连德和后来一众叱咤北洋军政两圈的人物,在此不多做赘述。

讲完陆军我们再来讲一下禁卫军,虽然禁卫军属于八旗子弟,无论经费还是地位都比陆军高得多,但直到宣统元年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装备新式军服。

在眼红陆军军服多年之后,以载沣为首的禁卫军统帅们,终于趁着陆军改制的机会,在宣统元年正月二十四日上奏了禁卫军军服色章纪条例。

禁卫军的奏折字里行间表述了禁卫军的特殊性,所以“一切服装应与陆军稍微显示出不同“(傲娇,傲娇)所以禁卫军军服大体设计和宣统改制后的陆军军服高度相似,只在衣服颜色、衣领分色和军衔配件上有所区别。

image008.jpg

首先军帽:帽徽采用紫铜为材质,造型类似英国嘉德勋章,为椭圆形星芒散射状,中间有椭圆形厘金十字格,分嵌黄白红蓝四色珐琅,寓意八旗。帽子本体采用瓦灰色呢子,顶部边为红色,帽墙除上等用红边外,都按照兵种色来分别加边。夏季在帽子上再加个土黄色帽罩,帽檐是黑色漆皮,除上等红边外,其余依照兵种色加边,风带分三种,军官为金线皮里,官佐为银线皮里,目兵为黒漆皮带。

然后是领章:不同于宣统陆军的军衔领章,禁卫军领章仅用来表示身份,其和帽徽一样采用紫铜材料,造型为满族最喜爱的动物之一——海东青振翅飞翔,取其尚武鹰扬之意,也是部分级别兵种都用一种。

再然后禁卫军的肩章造型和宣统改制后的陆军大致相同,采用金片金辫分上中下三等,用紫铜团龙扣分一二三级,肩章四周稍微露出底板色。上等官肩章全金色无辫,中等三道,下等两道。兵科同普通陆军,所属都在软质肩章上用大字表示。

最后是常服及裤子,禁卫军和陆军一样也采用冬夏服制胸前,缀6枚扣子(但和陆军一样7枚扣子的比比皆是),两套军服版型基本一致,只不过冬用瓦灰呢且领子和衣服颜色不一致,夏用土黄布,且不像陆军夏季服装,为显扣设计,两色于当季接近土色,具备一定伪装效果。袖面及军裤和陆军一样,都有一条细红色绲边。

禁卫军常服在投入使用四个月之后就提交了修改意见,具体为:

1, 军官中等以下,领章添列标营号,查原定领章的海东青领章,官佐目兵戴在衣领左右。现在凡在队官佐中等以下各官左边还是海东青,右边改成紫铜拉丁数字字母标注营号,以便识别。

2, 雨衣,官佐雨衣冬天用瓦灰呢,夏天用黄胶布,找斗篷式样制作,开襟,暗牛角扣六个,没肩章,长度在膝盖到过膝其它和大衣一样。

3, 帽子,原来夏季时使用呢子帽子套土黄色帽罩,改为单独土黄布帽子,参数同冬季帽子

4, 肩章,原定护号正医各目一等带兵,肩章尾端横缀黑色呢条三道,副目护兵号兵医兵二等乐兵的肩章尾端横缀黑呢条二道,正兵副兵三等乐兵肩章尾端一条呢子条,改为:正目一等乐兵三道,副目护目号目匠目二等乐兵均二道,正兵护兵号兵及各匠三等乐兵均一道。医兵学习乐兵等肩章没有条。 原定目兵肩章钉紫铜标号或者工兵等的营号,准备改为各种军中的目兵肩章均刺紫铜色丝线拉丁字母标号或者工兵营号。

5, 衣领宽度,原来搞打算二寸四分,改为随着脖子长短修改

6, 皮靴,原定副官管带以上长靴,马炮队官之下短靴,改为凡骑马的都是长靴,炮队辎重等短靴子。

但是这个改动因为时间太晚,只有一小部分军官按照这个改订条例进行了换装,未能全面执行。

大体上来说,禁卫军军服和改制陆军军服相比差别并不大,但泱泱大清国,军服设计总体相对朴素,即便是礼服也不够骚,和同时期列强军队,尤其是老欧洲的各式礼服比起来,几乎和民服无异。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禁卫军统帅们打起了军乐队的主意,作为帝国脸面第一线,禁卫军军乐队经常要执行迎接外宾的活动,而从古至今,无论是最早创立军乐队的奥斯曼还是现在仅存军服逼格的大英帝国,其军乐队无论常服还是礼服都可以说是该国审美的代言词,所以集中骚气元素给军乐队设计了一套骚到爆炸的衣服的任务就被提上了日程,基于这种目的,军乐队服在同年便设计完成并生产使用,其整体造型类似欧洲的骠骑兵式排骨服,无论冬夏,军乐队都是红色上衣、蓝色裤子,只在材料上不同,裤子有一道红色绲边,衣服袖子上有一条灰色绲边,排骨装饰为灰色,上宽下窄,虽然取消了欧洲常见的军乐队装饰——燕巢,但效果依然非常惊艳。

虽然清末的军事改革使得大清得以建立一支在外表和成绩上都可圈可点的部队,但不得不提到的是,正是这只部队一手葬送了缔造它的大清,1912年之后,所有新军部队尽数编入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陆海军之中,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句号,并随着时光流逝,现在已少有人知。

但是!

作为新军的识别标志的新军军服,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传奇,新军军服几乎每一个配件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继承者。


后来

因为辛亥革命来的突然,各地起义军并没有来得及设计自己的军服,于是索性将原有的新军军服直接拿来使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北洋政府成立并发布统一的军衔标志为止。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陆军部并没有随大流采用板块式领章,而是使用了非常独特的、参考了日本明治38年式领章的五角型领章,这种领章直接影响了后续北洋陆军的军服设计,以至于北洋陆军在设计军服时,直接将之进行简化,作为制式领章使用。而北洋军条例中所使用的制式军服颜色【茶青】,也是在原大清军服的【天蓝】色上进行调色而成,军服版型尤其是胸前纽扣数量也是六枚,除口袋造型外,大体继承新军军服,仅将肩章改为类似日军明治45年式的竖条肩章。

继承新军军服要素的北洋条例军服一直到东北易帜,后1932年伪满洲国建国,在溥仪和郑孝胥等一干大清遗老遗少推动下,伪满陆军军服大体继承了北洋军服条例,而作为溥仪近身的护军,也就是伪满禁卫军的服装,则几乎直接照搬大清禁卫军,只在部分细节上有所区别。

最后的最后,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灭亡,东北各地伪军接受整编。至此,六扣立领的大清新军军服版型正式走完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之路,正式离开舞台。w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