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zer Vor!—— 德意志水柜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一篇游记,看水柜动物的游记……
说到水柜,德国是一个绕不开的国家。不论是一战的移动吐司A7V,二战的元首动物园还是战后的欧洲标准豹都在水柜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再加上德国佬在历史上又以机械工业能力见长,其设计生产的水柜更具有独特的美感。
当年明斯克号载机巡洋舰刚拖回沙头角的时候有句宣传口号,叫"看航母,到深圳!"这口号改到今天大概应该是"看德国水柜,去蒙斯特!"然而讲道理德国境内有水柜的博物馆还有德累斯顿和科布伦茨,为何蒙斯特是德国水柜粉丝圣地? 究其原因,德累的战车陈列一是在室外,展品情况不是很完美(然而还是比某沙河大棚博物馆维护状态好太多),二是展品体系也比较单一,基本是冷战东西德车的堆砌,数量也不算太多。大概30台战车左右(当然爱国者1发射车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而科布伦茨WTS,它虽然有不少精品水柜,但是这间博物馆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水柜,毕竟9分殿堂级综合军事博物馆能拿来撑场子的东西太多太多(科布伦茨笔者慢点会再开篇长文唠唠)。
书归正传,我们来唠唠蒙斯特。Munster这个小镇在德国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并不是大家常见的德国旅游城市明斯特(Münster,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这地方是德国装甲兵的发源地,也是现在德国装甲兵学校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德军第九装甲教导旅的现驻地。所以时不时的就能遇到大兵开着乌尼莫克,运气好还能看到CH53在天上兜圈。镇子非常的小,差不多步行20分钟可以横穿那种,火车站寒碜得只有俩站台,站厅,售票窗口,工作人员一概不存在。但即便这么个小镇子一天还是有二三十趟车会经过,除了倒车麻烦点交通也算便利。
镇子偏也是非常的偏——不论是从不莱梅,汉堡,汉诺威还是柏林过来都非常麻烦。
笔者是从科隆-不莱梅-蒙斯特这条线转车过来,在不莱梅还得下来换成两节车厢的超小乡镇火车RB,感觉就比甩屁股公交车长一段的样子。这样一来路上差不多磨掉了4小时,可谓是非常折腾。不过好在4月份的欧洲沿路自然景色不错~时间充裕的话选择德铁一路晃悠晃悠其实也蛮有情调,毕竟车上人不多,也没有想一把掐死的熊孩子更没有手机外放看剧的傻逼。(笑)
因为前有科布伦茨博物馆外观不起眼,里面东西多得差点没看完的观展经验(苦笑),再加上这类博物馆本身的展品也会流动(比如从美国借的象式歼击车3月份就还回去了……)所以笔者保险起见头天晚上便赶到了蒙斯特,留出第二天整个白天观展。德国小镇果然名不虚传,6点收工就是6点收工完全不商量,笔者8点半抵达小酒店发现果然大门紧锁,瞄了眼邮箱发现酒店方发了封提醒邮件告知如何"自主入住",按提示绕去后院,按邮件提供的密码开了密码箱拿钥匙,按文化名人手绘头像找对应的房间(房间号这种玩意文艺派汉斯大概不屑用??)
第二天起床退房就拖着箱子赶往博物馆,博物馆大门外有非常显著的地标:一辆铁路运输状态的豹1,完全不会走错。
在售票大厅外还陈列着JPZ45二号原型车,豹1,黄鼠狼和猎狐犬的原型车。博物馆10点开门,坐在博物馆对门的小吃铺整了份德式早餐便刷卡买票杀进水柜库。
btw这家铺子的现炸薯条和咖喱炸香肠虽然贵了点但是非·常·好·吃!水准完全吊打科隆和柏林的香肠小吃摊!
售票大厅里摆着一只北约三色迷彩的山羊……奇怪的冷幽默。
票价目前是成人8欧,学生半价。买好票顺便瞄了眼售票大厅的导览图,展厅布置基本按照水柜科技时间线一路顺下来,德车为主,对于没有水柜科技树概念的普通观众也比较友好。
从走廊隐隐飘来的机油味提醒人们这里到底是干嘛的。博物馆很简朴,水泥地面,钢架大棚,颇有种进入坦克部队车库的感觉。第一辆车自然是德系水柜科技树的开天辟地A7V,不过是辆Replica。因为总共就造了22辆,除了袋鼠缴获的一台剩下基本被击毁了。找袋鼠买那辆唯一存世的一直谈不拢,只好让工程师重新测绘制造,得到了这辆"最像真货的假货"。
之后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二战时间线,一次性可以集齐I II III IV V~然而可怜的2号只剩个锈蚀的炮塔,据说还是从日本买回来的……。这么一说大概这炮塔的正主是果军运输队了?(笑) 战车旁边专门搞了个黄头盔形状的投币罐,号召大家筹款购买其他部件以恢复2号整车。笔者贡献了口袋里剩下的几个50cent,毕竟说不定哪天就拼出来了呢!
带潜渡排气管的3号M和4号G/L43都是非洲军团的沙漠色涂装,外观维护状况非常nice,看地面的履带痕迹应该是都还能开得起来(然而两辆的履带似乎都装反了……)。 忘记带大洗的Patch那就拿手机里的图凑合下好了!~Panzer Vor!军神牛逼!(破音)
该展区其他零碎还包含大众82桶车,大众166两栖车,二战后期的SWS半履带车,宽宽的履带看着比251舒服多了!而Sdkfz131半履带小摩托,38t坦克和毁天灭地Flak18都是二战博物馆正常操作,毕竟当年装备量在那摆着,不少博物馆都有。
有意思一个细节:131小摩托因为空间狭小怕驾驶员颠簸中磕碰膝盖,在膝盖位置装了两个橡胶防撞囊……也是非常可爱了。【15,19,23,34,35】
遥控爆破车方面收集了体积最大的博格瓦德IV B型和最小的Sdkfz303歌莉娅遥控自爆车(302是电驱版,303应该才是烧油的发动机版)。
早期的博格瓦德作为弹药运输车开发,后来发现实在不堪用就改为遥控爆破车载具。理论上讲应该是司机遥控博格瓦德前往大致爆破区域,释放歌莉娅后返回。但是奈何这体积这底盘实在是不争气,所以到后期基本就改作他用了。比较典型的是六联反坦克版。
是的,就是那个破产变国产的宝沃
目前存世的博格瓦德应该只有两辆,一辆是面前这辆,另一辆是前些年维也纳南站翻修时候拆楼刨出来的……隐隐有种大洗在学园舰里找战车的感觉(笑)
Flak38 20mm机关炮笔者应该是头一次见到实物(军博似乎也有,没太注意),环形的高低机架非常有特点。
看到这货总会想到一群德军推着它在某法国小镇暴揍101师空降兵的画面,然后不由自主脑补到洛杉矶之战的这个画面……
拐过半堵墙是一辆成色很新的T34/76 1942,比国内常见的大脑袋3485比例协调不少。
对面摆着它的死对头:大老虎。很可惜这辆321号虎式是辆空壳塑料虎,博物馆03年左右从索缪租过一辆221号虎式,租约到期后靠收集六只老虎的零件拼出来了231号,但前阵子被藏家要求送去索缪战车博物馆恢复动力组件,没能见到比较可惜,但是真心希望这辆六神合体雷霆王能重新上路!!!
隔壁的豹A除了堵住了并列机枪射口,外观方面非常nice,也算部分弥补了没见到科布伦茨那辆夜战豹G的遗憾。可不巧的是当天的停车位置和维修脚手架遮住了整个菊花,只能从右前侧看个大概。
不过毕竟是二战最优秀中坦,随便怎么拍都好看!而且观察地面的履带痕迹,这货应该也有自主动力~旁边摆着连炮盾拆下来的长75炮,非常好的观察豹豹EX咖喱棒结构的机会。
(早期薄炮盾真的是随便穿,笔者玩战雷时候没少被对面各种苏车一发一户口本带走……)
坦歼部分则凑齐了追猎者,黄鼠狼III,4号坦歼0系列,4号坦歼早期L48版,猎豹和超可爱的RSO Pak40运载车。追猎者和豹豹比想象中高大很多,完全不是做模型时候那种扁平爬虫的感觉。
这辆猎豹正面被美军76炮干了好几发,有明显的着弹痕迹(自动脑补语音"我们未能击穿敌军的装甲!")最后还是炮盾下方被AP干穿……
黄鼠狼边上扔着辆宝马的挎斗摩托,后面是一门缺炮盾和断驻锄的88mm Pak43/41坦克开罐器,这货14年笔者朋友去时就在筹钱修复,到19年了还是老样子(叹气)……
该区其他车辆还包括一辆251架桥和一辆251自走榴,Pak40反坦克炮。不禁想到西线某弱鸡双炮组400米面对四辆馒头,开了7炮只中了一发车体侧面还跳了……绝对是个假王牌炮组,难怪元首打不过盟军!!
炮车部分则是三秃子外形最漂亮的G型+黄蜂+野蜂+灰熊后期型+突击虎的豪华阵容。(虽然三秃子也能一定程度上打坦克但毕竟不叫Jagerpanzer…德国人布展时候还是比较讲究的)
黄蜂和犀牛摆在一起显得小了一整圈。可以直观感受2号底盘和4号底盘大小差多少。 后期型光板装甲灰熊也是来自索缪战车博物馆的馈赠,之前还在感慨髪国人慷慨,后来才知道老奸巨猾的法国人自己留了辆带防磁装甲品相更好的版本。
几辆车边上旁边还扔着辆Sdkfz11半履带卡车,不知是何用意。至于突击虎,只能用武部沙织同学这句来吐槽……炮弹太太太太太tm大了!说了多少次!车组不可以从炮管里面爬出去!!(很可惜突击虎的相机照片文件损坏无法修复,只能拿张手机拍的凑合下了……)
突击虎已经够粗壮的了,可是扔在虎王边上还是显小,站边上那位老哥大概175,可以看出喵王非常具有压迫力。美军步兵当年在阿登森林被这货冲的防线溃散实在是情有可原……
以及现实中看还是觉得亨舍尔虎王的方脑袋比较配……保时捷的圆炮盾总觉得和车体棱角不太搭。(还有个原因大概因为保时捷的炮短……)
该展厅其他东西还有二战德军的各类轮战, Sd.Kfz.234-4炮车旁边的玻璃柜里用模型简单易懂地介绍了整个德军轮战型号体系,非常不错的科普方式。
同期萌军线倒都是些老相识,SU100,铸造车体的M4A1(76W),彗星和装17磅炮的M10异国兄弟弓箭手坦克歼击车。 香港海防博物馆门口也有辆保养不错的彗星,空了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虽说75和76口径上只差了1mm,脑袋里养鱼的美国佬直到诺曼底登陆后才开始接受新型长76炮谢尔曼。(大概北非和3号4号互殴,太平洋暴揍鬼子铁皮车没感到太多压力?)换装的各型长管炮终于赋予了盟军面对虎豹正面一发入魂的能力,自此西线元首动物园就陷入了雪曼坦克的汪洋大海。
M4A1(76W)在少战和抗德神剧中都有出镜,桑达斯学园除了没有A3E8,其他配置和狂怒小队简直如出一辙, 连76W出场和在队内被打瘫的顺序都极为相似,怕不是有什么不可言说的PY交易哈哈哈哈哈
轻武器和军装展区由于赶上维护日并未开放,不过看了看之前朋友们去时候拍的图,轻武器部分都是在科布伦茨刚见过的熟面孔,数量上也不算太多,错过了也不太可惜。倒是没法看各种坦克弹药的功能展示绘板略遗憾。
冷战早期的东德苏车没太多亮点,除了一个水表值特别高的场景,还有些笔者不甚熟悉的轿车,摩托和越野车。教具版的T55AM在科布伦茨已经见过一遍,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虽然T55AM加装了各种附件后颜值爆表,但是笔者心中最经典的T55造型还得是下图……
西德部分则有趣些,除了M18底盘改出的M39多用途输送车,还有小巧的雪貂侦察车,M41和M47。沃克猛犬薄薄的装甲以笔者在WT里肉侦的经验基本就是碰着就跪,一发入魂。想了想右岸装甲骑兵单位至今好像还有不少同型车,一旦开战就要面对大陆铁王八一水的125……深感右岸车组勇气可嘉。
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里的休息座椅都是这种黄色的铁质连排凳,颇有种装甲运兵车座椅的架势,非常符合博物馆主题氛围了!(笔者之前去的一家航空博物馆里是拿麦道客机的座椅当休息椅,也是非常契合主题)
稍后部分则展示了58年北约大演习版的M48,英军的百夫长Mk12和一些冷战中期的西德陆军辅助车辆,轻型步战和自走迫击炮车。想想作为水柜发明国如今居然连条水柜生产线都没了,不禁唏嘘日不落帝国荣耀不再。M48旁边还扔着个炮塔训练器,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炮塔内各主要工件的位置及操作方式。
说起来这火控手柄怎么看怎都像捏了头鹅!
毕竟是汉斯自己的博物馆,所以豹1的各类型号搜集的比较齐全。除了加装附加甲的A1A4,A5,安装潜渡套件的A3。难能可贵的还收藏了一辆加装了激光模拟系统(车体信号接收器及炮口激光发射器)的演习豹,以及基于豹1制造的外观非常鬼畜的综合低探测特征试验车。
卡尔蔡司果然人类光学精华~~
其他车辆则包括狐式侦查车,猎狐犬轮战,某型忘记型号的四轮侦察车和两代黄鼠狼A1及A3。 狐式侦察车的中置驾驶方式蛮有趣,笔者小时候很长时间没法理解为什么民用车驾驶位置要安排在左侧而不是中间……
两代黄鼠狼停在一起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前后经历的升级,譬如增强的侧甲,炮塔尾甲和去掉的后射遥控机枪等。(其实后射遥控机枪挺魔性的…然而好像并不是很好用的样子)旁边还单独拆下了20mm炮和同轴机枪进行展示。
20mm炮塔机械结构委实漂亮,充分体现了德国工业精工细作的作逼传统。
同期苏车部分则搜集到了BMP1&2,BTR70全剖教具,T55AM2,PT76,T62和T72。 BMP的小炮塔还单独拆了一个下来进行展示,实在难以想象这么窄小的炮塔怎么挤进去一个成年人和一台自动装弹机……T72第一次见实车,直观感觉矮得吓人。
旁边站的鬼佬有差不多180,可以参考下……忽然明白当年修正主义招坦克手不要个子高的实在是无奈之举……
现役部分表现也不差,博物馆2018年在豹2A4的基础上又搜刮了一台KMW公司1989年用于测试的KVT试验车(Komponentenversuchstrager-component trial vehicle),车体编号20825,即所谓的豹2A4升级版。 注意其和A4相比增加的车体前脸甲和独特的炮塔侧甲,其他改进还包括增加的防剥落内衬装甲,驾驶员电驱舱盖, 升高EMES 15火控系统位置以解决A4炮塔右脸防护缺陷, 车长PERI-R17周视镜改到舱口后方。这些改进增加了5.5吨重量。
KVT经过IVT及TVM两阶段发展后由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巨变而停摆。但对于豹2A4的升级计划仍需继续。之后的KWS项目则分为三个子项目分别发展:KWS1注重于换装RH120/L55长管火炮;KWS2则继续发展装甲和电子系统,量产大货的炮塔侧甲变成了带铰链可开合的楔形装甲盒;KWS3则进行下一代140mm坦克炮换装试验。
KWS12项目的成果便是大家目前所熟悉的豹2A5/A6及Strv122~顺便一吐槽,早在KVT测试阶段就引入的炮塔顶甲德军自己到现在都没装,倒是瑞典的Strv122和希腊的豹2E先用上了(隐隐闻到了德国军警嫌贵不买PSG-1的味道XD)不过一想也正常,毕竟德国人自己的A5/A6连车体前脸附加甲都还没普遍装……大概也是和某地区大国的防弹衣一样,觉得打起来了再装也来得及?
两辆豹2旁边摆着一门RH120炮管的展示件和一枚装填在炮管里的DM23教学蛋,墙角还摆着辆KPZ70,诸位豹2们的爹,维护情况虽说不比科布伦茨那辆,但也算上乘。想想隔壁展厅还有群豹1……大概得算两辆豹2的爷爷辈了!三世同堂可还行!
同时馆方还搜刮了一辆现役的彪马,啊不,美洲狮步战车早期型号。这辆PUMA展示的是重达31。5吨的A级防护状态,小半米厚的侧甲看起来非常有安全感。德军同时还装备了全重高达43吨的C级防护版本,防御能力更加可怕。(要知道M2布雷德利加了TUSK城市战套件也就30吨出头…)车尾的全景摄像头代替了以往步战上的观察窗,相对而言提高了车体防御能力,但也更容易被搞瞎? 汉斯们还大方地打开了尾仓可以一览车内设备,可以看到该车车长战位的数字化程度不错。笔者记得这玩意近年采购价已经比艾布拉姆斯贵了…没想到9102年德国人造铁王八还这么舍得下料下血本。
出了展厅是个小广场,停了辆M48 AVLB架桥车和M548A1蝎式抛撒布雷车,可惜撒雷模块被帆布罩上了,没法看看细节。好在前两天笔者看到一个西德陆军关于蝎式布雷车的纪录片,很好地展示了抛洒器的装弹过程:由4管一盒的发射盒纵向安装进抛洒器锁死,4盒发射盒组成一个方形发射单元。远处还有辆M48底盘的工程车,但是也被盖着帆布,无法确认型号。
广场远角有辆搭了梯子的豹1A1A4,可以且仅可以进入装填手工位感受一下坦克兵的拥挤日常。通常说欧美坦克内部空间比较大,但是实际感受下来(笔者170,67)还是比较局促的,尤其是装填手,要在狭窄的空间里辗转腾挪把105蛋稳妥装填进炮膛,也是个需要本事的活。内部实在是难以施展就没拍图,不过感受下通过战车潜望镜观察周围也是蛮有趣的(2014年笔者朋友去的时候这位置还是一辆可以爬进去的M48……原来这玩意也会轮换??)
下一个展馆同样有东西被换掉,14年的时候是辆M44自行火炮,如今则变成了一辆M7自行榴弹炮,应该是刚拖来不久,馆方连展牌都还标注的coming soon。其他都是老熟人,M42除尘者防空炮,猎豹双联自行高炮(宣传语大概叫做一辆更比三辆贵?据说采购价购买三辆豹2了…),Roland2导弹发射车,M88A2GE和豹1底盘的獾式工程车。大概射速高了费管子,M42在车体侧面弹药箱下还携带了两根备用炮管。
亮眼的是德军现役的Pzh2000,除了背负现役最先进自行火炮的名号,也堪称现代自行火炮美学经典,52倍径的155炮非常具有力量感,方炮塔长炮管恍惚有一丝象式坦克歼击车的味道。 虽然Pzh2000项目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才开始服役,其间历经了冷战结束的剧烈变化,但其设计研发、测试到投产服役,充分显示了德国人在战车制造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务实态度。
另一个有趣的车型M109A3GE是作为PzH-2000自行火炮服役前的过渡型号,重点是其打开了尾仓大门,参观者可以一窥自行火炮内部到底什么样。其实看着炮塔高大,容纳了大口径火炮之后里面也是比较拥挤的。
M270 MLRS自行火箭炮也拆除了模块发射箱,方便观察发射箱顶部的装填导轨结构。
墙角还有辆鼬2型防空战车,两折式发射臂非常精巧。以及其实双联发射箱每箱是三发弹,并不是以往大家常认为的2发。
近代坦歼部分很有趣的加入了一辆奥地利产SK105A2轻坦,其实这货算奥国授权版AMX13……毕竟火炮和摇摆炮塔都是直接从AMX13技术移植过来加以改进的。部分观点来说AMX13那炮塔……除了能转真的不能算坦克炮塔,你看德国人都把她扔到坦歼展区了! (手动斜眼)其他几辆是酒瓶子底盘和豹1底盘的导弹坦克歼击车,陶式的发射架非常好看,镜头堆砌起来感觉比隔壁同型车的霍特发射架高级不少。
最后一个特别展厅展出了一些德军在科索沃和阿富汗行动中的车辆以及一些外国藏品。这张照片大概叫“驻阿德军昆都士基地内不忘传统心向dang”?
M88底盘的扫雷车因为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而刷成白色,展品旁边的小屏幕会显示扫雷车如何作业。因为介绍视频时间有点长(大概7分钟这样子),馆方还在屏幕前摆了俩凳子,笔者进入展厅时候俩五大三粗的毛子大叔聚精会神在凳子上坐的板直…。
鼬1式空降战车实在是可爱,20mm机关炮版本采用双向供蛋,方便随时切换弹种。鼬2比鼬1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车体加长,因此也才有了携带步兵的能力。国内早年不少资料其实并未仔细区分1型和2型,以至于笔者少年时期很难理解这么小的车除了双人车组怎么再塞三个步兵进去……
梅卡瓦Mk1这种有趣东西并不是每个战车博物馆都有的。品相非常不错,尾部工具盒还能顺畅打开。馆方专门摘除了坦克侧裙板方便游客观察悬挂细节,拆下的侧裙固定架和裙板整齐地码放在车体侧面和底部。 同时也观察到以色列人的防滑纹真是简单粗暴,直接在表面靠水泥类物质刷上小石子完事……而北约车辆上常见的长方块防滑纹则是光滑装甲表面贴的背胶防滑贴,仔细抠抠还能抠下来那种……
另一辆有趣的则是瑞典人的STRV103C无炮塔坦克。 小学时候校门口1块钱一盒的沙博士拆盒拆出来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它(捂脸)模型这里借用贴吧吧友@pjx1985625的图片。实车车体高度差不多175,可以方便观察到航向机枪等一系列有趣的细节。
以往很长时间笔者都觉得STRV103C的侧裙甲是爆反&装甲盒,直到今天摸了才知道,原来只是一排塑料的燃料罐……塑料的……塑料的……实在是够颠覆三观。
以及最后这辆展板上标注是M60的奇怪玩意……笔者实在有些迷惑——M60车身配M48(105)的蛋状炮塔,如果不是因为疏忽,馆方这是硬攒了一辆M48H/CM11勇虎出来???
至此观展结束,耗时约5小时。笔者匆匆拎着行李箱赶往火车站前往柏林,站台上还遇见好几个刚才在馆里一块看展的人, 甚至还有两个日本游客。一聊天发现基本都是专程过来朝圣的。想也是,这么个千人人口的德国小镇除了这博物馆实在是没什么理由绕路拜访。话说笔者严重怀疑那俩霓虹人是某模型厂&游戏厂技术人员或者军事杂志的编辑,因为俩人一人一台佳能无敌伞平均对着每台车按了不下七八十张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照片……认真得明显不正常hhhhh
一点后记和碎碎念:
关于观展质量,蒙斯特差不多能给到7.5分,受题材所限并不能达到科布伦茨的高度。科普讲解程度也没有科布伦茨那般详细,馆方也存在一定注释错误。但是胜在是专一品类的博物馆,喜欢战车的朋友可以一气看个爽。而且好在因为知名度高,馆方为大部分展品准备了英文展板,这对于德语不灵的同学来说(譬如笔者)是一种解脱。
其实有着优良军事传统传承的国家军事博物馆不会太差,瞅瞅毛子美帝红茶国一水顶尖水平的军事博物馆就可略知一二。
回头再瞅瞅咱的军博嘛……呵呵真的5分不能更多。楼是修的挺漂亮,装修了七八年内饰弄的也蛮高大上。而且现在参观免费倒是确实免费了,可是咋能这么瞎作啊???
新修的地下展厅是什么鬼?小区地库么? 大家是逛博物馆又不是吃完饭去地库取车, 一堆战车挤在长方形车位里只能看个正脸到底是糊弄领导呢还是糊弄观众呢? 小汤山航博更是不想吐槽,P-51D的襟翼掉下来直接拿铁皮敲上去?尾舵面丢了拿块木板凑合? 6挺12.7枪口居然没一个正的?这已经不是修复技术,修复资金到不到位而是明显的态度问题了。 出土文物那么多困难的修复技术难题都攻克了,近代工业流水线产品反而搞不定?鬼信? 至于沙河的大棚坦克博物馆,听说现在已经没啦!——谁知道馆里那些展品最后的命运会怎样。(摊手)
两相一比较,对于武器的敬畏,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科技文化的传承,我们这些差的还真不是一星半点,要走的路还很长呐!
最后:由于对装甲战车知识不甚了解,文中内容如有疏漏还请各位大佬多多指点,感激不尽!
[完, 201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