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战术技术
  1. 内容

#TCCC#速成 (一) 战术急救中的止血处置

本文为原载于《轻兵器》的战地救援专题系列文章。这是第一篇,关于失血的装备和应用介绍。

随着现代武器效能的不断提升,杀伤力(对人体的波坏能力)也越来越高。军人在战场上负伤,无论是哪一类的创伤,或多或少都会伴随有失血的情况发生。健康的成年人全身血量占体重的7%~8%,一旦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时就会危及生命。致命性出血是战斗创伤中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约占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 85%,以至于中文专门形成了一个固定词汇叫作“流血牺牲”。

失血对于伤员生命的威胁最为急迫,因此也成为战术急救体系中必须优先予以处置的对象。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战术急救遵循的则是“MARCH”原则,即按照控制大量出血(Mass hemorrhage)、开放气道(Airway)、确保呼吸(Respirations)、血液循环(Circulation)、处置头部损伤/低温症(Head injury/Hypothermia)的顺序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置。

例如在TECC/TCCC战术急救体系之中,将整体战术救护流程分成了以下三个阶段:

1、火力下救护,即在敌方有效火力威胁下对伤员实施的救援;

2、战术区域救护,指脱离敌方有效火力威胁后对伤员实施的急救;

3、战术后送救护,指的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例如车辆、直升机等)将伤员后送至野战医院或其他具备进一步治疗条件的机构。

而在风险和威胁最高的火力下救护环节,优先要完成的将伤员从被敌方火力覆盖的高风险区域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区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置和后送。在这一环节,为伤员绑扎止血带是能够采取的急救技术中几乎仅有的一项救命技术。


C-A-T 旋压止血带

四肢外伤是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战斗创伤,在全部各种战伤中占30%左右。目前,现役美军部队在火力下救护环节实施四肢外伤止血处置时,通常使用的是由北美救援North American Rescue公司的C-A-T单手旋压止血带。

1.jpg


2.jpg

北美救援North American Rescue公司的C-A-T单手旋压止血带,白色标签用于记录绑扎时间

C-A-T旋压止血带的结构十分简单,由魔术贴固定的可调整周长的止血带环、旋转收紧手柄以及卡扣组成。绑扎止血带方法也十分简捷:先将止血带环调整至比负伤四肢略大,方便将其套在四肢伤口近心端,尽量高的位置,再旋转手柄收紧止血带环,并将手柄固定在“C”形卡扣中即可。C-A-T旋压止血带适用于四肢伤严重出血或肢体离断的伤员,而且就算是单手也可以操作,便于伤员自救。止血带隔衣袖或裤腿在伤口近心端快速绑扎好即可,不必刻意追求绑扎止血带位置的精准。

4.jpg

C-A-T单手旋压止血带需要绑扎在四肢根部

3.JPG

旋转手柄将止血带环收紧,再将手柄固定在卡扣中

8.JPG

美国陆军士官正在训练用的模拟人体假肢上练习固定C-A-T单手旋压止血带

9.jpg

9-2.jpg

美国空军士官正在练习为下肢离断的“伤员”绑扎C-A-T单手旋压止血带进行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在C-A-T旋压止血带卡扣固定有一块带有“Time:”字样的白色标签,其作用是记录绑扎止血带的具体时间,必须精确到分钟。例如在5日下午3时08分为伤员绑扎上止血带,操作者就要在标签上使用24小时制标准军用计时格式写下“051508”。

这一设计源自使用C-A-T旋压止血带所产生的风险——虽然止血带的止血效果较好,但是去除止血带的方法如果不得当,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美军通过战场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必须在第一时间准确记录绑扎止血带的时间节点,并且绑扎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2个小时(也就是说在2个小时之内必须将伤员转运至有进一步医治条件的机构),此后可尝试改用止血敷料加绷带包扎止血。

同时,还规定在以下情况禁止非专业军事医疗人员松解止血带——使用止血带已经超过 6 个小时;伤员休克;肢体断离。当肢体受到如此长时间的挤压之后还会产生更严重的风险,那就是与地震救援中时常会遇到的“挤压伤”类似的情况:虽然严重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伤员短时间内生命无忧,但是肢体受到长时间挤压开始产生足以致命的有害物质。此时,如果在没有任何辅助措施的情况下贸然解除止血带,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系统并迅速扩散至重要脏器,直接危及伤员生命。

为了尽可能消除这一风险,当伤员被转运至野战医院后,必须先通过液体复苏等方式中和或阻止有害物质的扩散,才能解除止血带并对伤员实施进一步的治疗。

6.jpg

7.jpg

橙色和蓝色的训练专用C-A-T单手旋压止血带

也正是由于这一风险,旋压止血带民用急救领域尚存争议,目前尚未普及。然而,大量的实践与案例都表明,止血带仍然是战场上应对四肢伤大出血的首选救命器材,对于挽救伤员生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美军为一线士兵配发的IFAK(Individual First Aid Kit)单兵急救包中,都会包括至少一条C-A-T旋压止血带用于自救,而班组或小队内的专职医疗兵还会携带更多止血带。与急救包内的其他医疗用品不同,C-A-T旋压止血带通常被美军士兵直接挂在作战装具的胸前、肩带上等触手可及的位置便于第一时间取用。

完成火力下救护之后,在接下来的战术区域救护环节还需要对伤员实施进一步的救护,止血仍然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止血涉及到的急救用品主要有以下两种:

 

“以色列绷带”

美军在单兵急救包中配置绷带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一名美军士兵随身携带的单兵急救包中都包含有一条绷带。同时,使用绷带包扎伤口也是最基础的战斗创伤自救与互救技能。

目前,现役美军部队广泛采用了一种因为由以色列国防军(IDF)设计而得名的“以色列绷带”。相比于传统的绷带,这种“以色列绷带”的创新之处在于:

1、使用弹性绷带取代非弹性绷带,对创伤的压迫止血作用更加明显;

2、将无菌辅料与绷带结合在一起,并在绷带上增加了用于固定的塑料卡扣,减少了操作步骤,同时也实现了可单手固定。

使用者只要撕开无菌包装取出绷带卷展开,将白色的无菌敷料对准创伤部位覆盖好,将绷带穿过固定卡扣之后反折再螺旋包扎或根据创伤位置选择适当的包扎、固定方式。

10.jpg

同样可以单手操作的“以色列绷带”,白的部分是用于覆盖创伤部位的无菌辅料,新月形的则是用于固定绷带外端的卡扣

使用“以色列绷带”或类似急救用品对伤员进行止血,应该是在战术区域救护环节(脱离敌方有效火力威胁后)对伤员实施的急救。

11.jpg

美军士兵在训练中使用“以色列”绷带包扎伤口

12.jpg

13.jpg

使用“以色列”绷带配合C-A-T旋压止血带进行止血训练

这种“以色列绷带”现在也成为了美军IFAK(Individual First Aid Kit)单兵急救包中的必备急救用品之一。由于负责生产医疗用品的承包商有若干家,因此不同批次单兵急救包中的绷带,其包装、颜色等细节会存在差异,不过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都是一致的。

14.jpg

15.png

北美救援North American Rescue公司的战斗创伤绷带,也是采用了绷带上附带敷料的一体化设计


含有促进止血成分的战斗敷料

由于使用弹性绷带对伤口实施加压包扎的方法,在应对大量出血创伤时仍然会有些力不从心,因此美军专门引进了含有促进止血成分的战斗敷料COMBAT GAUZE,主要来自两个商业品牌——QUIKCLOT及CELOX。

16.jpg

美军士兵手持一整包早期的QUIKCLOT止血粉末

18.jpg

与QUIKCLOT齐名的CELOX止血敷料

众所周知,人类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成分,具有凝血作用,有利于止血和封闭伤口。不过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十分缓慢,因此无法解决大量失血的战斗创伤。不过,科研人员延续这一思路,找到了具有相似功能但是见效更快的人工促进止血成分。

第一代止血敷料利用干燥纤维蛋白作为止血剂,最早使用这类敷料的是美军特种作战部 队的医护兵,但是由于这种止血敷料未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认证而被收回。替代材料是冻干壳聚糖敷料及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采用QuikClot敷料。

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止血成分对静脉性出血甚至动静脉复合出血都有很明显的止血效果。其作用原理是以矿物质为基底的敷料吸收了血液中的水分,使得血液中 的凝血因子和细胞被浓缩,从而加速凝血过程。第二代止血敷料出现在2007年左右,包括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一系列止血因子。到2008 年,战斗敷料(combatgauze)在美军中广泛使用,并取代了上一代的止血敷料。

最初期的QUIKCLOT战斗敷料就是一包采用真空包装的壳聚糖成分粉末。使用者撒开包装将粉末直接撒在创伤处,壳聚糖成分就会迅速使创伤表面的血液迅速脱水并形成类似果冻状的半凝固血块,再配合绷带绑扎施加压力起到止血的作用。

不久之后,根据来自战场的反馈信息,QUIKCLOT公司将散装壳聚糖粉剂改为含有壳聚糖成分的纱布敷料,便于对肢体特殊部位(腋窝、腹股沟)和肢体以外部位(头、颈、躯干) 的创伤进行填充。战斗敷料被做成不同规格,甚至可以直接用于填塞枪弹贯穿肢体后形成的空腔。

17.JPG

改进之后的QUIKCLOT COMBAT GAUZE,将有效成分注入敷料中,使用更加方便

目前,含有促进止血成分的敷料不仅被应用于战术急救领域,同时也被消防救援、户外极限运动等领域采用。

19.jpg

含有止血敷料的户外运动急救包

未完待续

image.png

更多战术急救内容及训练,请扫码关注戟安国际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