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战例与故事
  1. 内容

140年前漂浮在塞纳河上的无名少女,可能没想过自己会被后人如此纪念

做心肺复苏术训练时,你可能亲过她

19世纪80年代左右的一天清晨,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旁的塞纳河畔,有人发现了一具少女遗体静静地漂浮在河上。然而她生前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身后的岁月中竟然会被人们以多种形式如此纪念,从雕塑、文学、歌曲……甚至是心肺复苏术练习用人偶。

4db7faf4-4f1e-4469-9e7f-91393f746bcc.jpg

本文的主角,L'Inconnue de la Seine

故事,要从约莫140年前讲起。

按照被复述上千次的说法,那是19世纪80年代左右一个薄雾朦胧的清晨,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旁流经的塞纳河上,有人发现了一具静静漂浮着的少女遗体。警察接到报案随即抵达现场,在简单检查过尸体之后并没有发现明显外伤,初步推断为投河自尽,于是他们决定将这具尸体送至停尸房等候验尸官的进一步检验。

当班的验尸官本来并没有在意这具无法确认身份、无人前来认领的遗体,但在仔细端详后,他被安详合上双眼的这位少女恬静姣好的面容所深深吸引。不知怎的,鬼迷心窍的他竟然将这副面容制成了石膏像所使用的蜡样,以期将其制成石膏像永久留存下来。

c21ce9c7-0372-4d15-9feb-3917250b8084.jpg

L'Inconnue de la Seine

如果说现在看来,传说中的这位验尸官鬼迷心窍这个说法有些离谱……但实际上当时整个欧洲社会都有点离谱——就比如这具尸体被送往的巴黎停尸房(The Paris Morgue)。

当时位于巴黎圣母院东部的巴黎停尸房设有专门的展厅,摆放的也不是他物,均为从塞纳河上打捞上来的尸体。巴黎停尸房的展厅创立于1864年,本意是巴黎市政府希望能够以此形式供寻人者找到自己已经去世的故人遗体。

87dcb041-78ae-4af8-9002-b2bc10aecb3a.jpg

巴黎各界参观停尸房展厅的情景

然而在巴黎停尸房展厅对外开放的第一天起,整个事情就有点变了味儿:相当多的巴黎市民涌进展厅,或许只为寻求一点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最重要的是,门票免费。于是乎巴黎停尸房的展示间竟然以此形式成为了巴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甚至名声已经遍及欧洲各地——在当时欧洲各国的巴黎旅游手册上,都能找到巴黎停尸房这个景点的推荐内容。甚至在后来,一部分“颇受欢迎的”尸体在变质腐烂之后,还被工匠仿制为蜡像留存继续展示……

在传说之外,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上文我们提及的这位无名少女的遗体成为了1907年巴黎停尸房展示间关闭前陈列的一具尸体展品。但出乎意料的是,按照那位鬼迷心窍的验尸官拓下来的蜡样所制成的、拥有无名少女面容的石膏像,竟然在其后数年间风靡了欧洲各地,成为了各界名流陈列于室的收藏品之一。

3f308443-8bd1-4a29-89b1-e1eccc7b66c0.jpg

L'Inconnue de la Seine 雕塑作品

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无数的社会名流都对这恬静微笑的面容趋之若鹜,以至于不只是由蜡样制成的石膏像颇为热门,人们甚至喜欢直接收集带着这少女面容的面具。

传闻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局外人》的创作者阿尔贝·加缪就曾经收藏过这样一副带着无名少女遗容的石膏像,他将其视为自己最为喜欢的雕塑作品之一,将其的那抹微笑与《蒙娜丽莎》相提并论;著名诗人于勒·苏佩维埃尔,则收藏有少女面容的面具,他甚至将这一形象带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描写道:

Elle allait sans savoir que sur son visage brillait un sourire tremblant mais plus résistant qu'un sourire de vivante, toujours à la merci de n'importe quoi. (她云游四方,却并不知道自己面容上带着一抹颤抖的微笑,那抹微笑远比任何生者的微笑更加永恒,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都饱含仁慈。)

74f6f46d-8bca-4db6-a202-2e1084a37969.png

L'Inconnue de la Seine 和按照其面容制成的面具

甚至当1930年左右,来到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的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冯至,都曾为商店中摆放的无名少女石膏像那微笑着的面容所倾倒,甚至为其提笔撰写了一篇散文,名为《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文中是如此描写少女微笑的:

不是悲,不是喜,而是超乎悲喜的无边的永久的微笑,笑纹里没有她祖母们的偏私,没有她祖父们的粗暴,没有她兄弟姊妹们的嫉妒,它像是什么都了解,而万物在它的笼罩之下,又像是不值得被它了解。——这该是天使的微笑了。

83d03636-b8d7-4d93-8d25-2ee598267aee.jpg

现代诗人、散文家冯至

其后,“塞纳河上的无名少女”这一题材,被数以百计的艺术家投影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从诗歌、乐曲,再到芭蕾舞剧、舞台剧、音乐剧……有这一传说衍生出的艺术作品不计其数。但似乎所有的这些,都只停留在对于少女那抹微笑背后深意的揣测之中,归根结底也仅是从猎奇行为中提炼的文化素材罢了。

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事情开始向有趣的方向发展。

彼时,由 Åsmund S. Lærdal 建立的挪度公司(Lærdal),正因其生产的儿童玩具与印刷品逐渐在玩具行业站稳脚跟。由于掌握了当时还颇为先进的 PVC 材料技术, 挪度旗下品牌 Tomte 所生产的玩具车从挪威销往世界各地,成为了欧洲颇为畅销的玩具品牌之一。

c5d01587-c8d3-4600-979c-b7262c5c6dd3.jpg

挪度旗下品牌 Tomte 所生产的玩具车

由于在软塑料这项材质上的成就,Åsmund Lærdal 曾经接到了来自挪威国民防卫军的订单,希望为他们生产用作士兵包扎训练而使用的软塑料模拟伤口。这也让人们意识到软塑料可以用在除去玩具外的更多民用途径上。

之后,挪威港口城市斯塔万格的一位麻醉师 Bjørn Lind 找到了 Åsmund Lærdal,他的需求比较特殊——Bjørn Lind 希望 Åsmund Lærdal 为其制作一个 CPR 用训练人偶。

CPR,全称为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即我们所熟知的心肺复苏术,目前准确的步骤有三步,依次分别是“实施胸外按压”、“畅通呼吸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1958年时,奥地利医生 Peter Safar 和美国医生 James Elam 将原有技术进一步完善,他们二人为心肺复苏术做出的最大贡献便是增加了人工口对口急救术,并且证明了向心脏骤停的患者嘴中呼气是有效的做法。

d6d32363-f3e2-4d39-873d-505c1c09831e.jpg

被称为“CPR之父”的 Peter Safar

心脏骤停一旦发作,如果患者无法在病发现场得到及时的抢救,4~6分钟内便会对其大脑以及人体其他重要脏器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心脏骤停后必须在现场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术,为进一步抢救、挽回患者的生命赢得最宝贵的“黄金四分钟”。

为了将这一民众皆可上手操作的心肺复苏术推广向大众,Peter Safar 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训练手段。而 Bjørn Lind 在知道 Safar 的需求之后,找到了 Laerdal,希望他能够使用软塑料为其制作一个 CPR 训练用人偶。

Åsmund Lærdal 本人非常乐意为其效劳,因为他自己深知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早在1951年,Åsmund Lærdal 自己的小儿子 Tore 在游玩时一度溺水,是 Åsmund 凭借着自己的急救知识及时畅通了 Tore 的呼吸道并进行人工呼吸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c9998480-2344-4837-ad5a-3f8a9cc314fa.jpg

Åsmund Lærdal

但在制作人偶的时候,Åsmund Lærdal 犯了难,因为人偶的面部实在无法确定要做成怎样的面容。在这个时候,Lærdal 想起了自己曾经见过的 L'Inconnue de la Seine 雕塑,便打算将这样一张安详微笑的脸作为 CPR 训练用人偶的面部。

于是在1960年,人类史上第一个心肺复苏术训练用人偶——复苏安妮(Resusci Anne)在 Peter Safar、James Elam、Bjørn Lind 和 Åsmund Lærdal 的共同努力下正式问世,并开始进入到了普通民众 CPR 培训之中。而这张无名少女的恬静笑脸,也因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16e81ad2-f415-4bd1-a597-876370f684d5.jpg

作为 CPR 训练用人偶的复苏安妮

自1960年至现在,CPR 心肺复苏术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急救课程中的必备科目之一。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们,可能在急救课程中见过了无名少女这张温柔的笑脸。

140年前的塞纳河上所漂浮着的这位少女,真正身份恐怕我们已经无从知晓,L'Inconnue de la Seine 恐怕也仅仅只能以传说的形式流传下去。对于这张恬静微笑面容的真正来源,直到现在都尚且存有很多争议。

但有一件事,我敢确定是这位无名少女生前从未想过的——自己在溺水而亡后留在世间的最后一抹微笑,竟然让百年后不计其数的溺水者赢得了与死神做最后抗争的“黄金时间”。

仅凭这一点,我们值得纪念她。

c8bce09a-94bf-4004-80bd-0b5c4bf8cdac.jpg

L'Inconnue de la Seine 被陈列为“世界上被亲吻次数最多的脸”

全文完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