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附件工具
  1. 内容

傍身利器 — 简评保罗PUAL青峰机械便携甩棍

青峰机械便携棍

001.jpg

棍者,侠之仁也。

棍,无刃无尖,使用时不受像其它有刃有尖一类兵器的技法限制,即便是不会武术的人亦可随心所欲的使用,对于需制敌又无需夺其性命的仁人志士而言,可谓好处多多,不用顾虑许多。由于取材方便,加工建议,唾手可得,普及广泛,棍还被称之为百兵之首。

002.jpg

(原始人使用木棍)(对不起,图放错了,下图才是)

003.jpg

最初的棍作为工具可追溯到2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无论是面对野兽的防身,还是逐步开化的智力发现有时工具比徒手更好用,于是从拾取自然掉落的枝干转变为主动采集加工的木棍。

直至公元前400-300年春秋战国时期,竹木棍棒由之前的简单工具身份正式转变为车战兵器,名为殳(shū),为“车之五兵”之一。

004.jpeg

公元前200年的秦朝,车战减少,殳由车兵变为步兵,同时便大大的提高了普及率。公元600年的隋唐时期,随着工业技术和生产条件的提升,棍的用材及工艺也大幅提升。公元1100-1200的两宋时期,棍不仅普及到民间,甚至还有百花争艳的趋势,各家钻研出不同风格的棍术,各有不同的使用技法。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善使棍,水浒中曾赞他“一条杆棍等身齐,打遍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好了,棍的历史点到为止。真要从公元前几百万年前半人半猴开始用说到现在,别说评测了,论文都码出来了。棍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眼下,咱们还是看看自己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保罗PUAL青峰机械棍吧。

005.jpg

包装盒很简单,一个长方形的抽拉式塑制收纳盒。没有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硬板盒、彩绘塑封表面等等。原因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包装再华丽,用的时候也用不到,反而成本都要融到商品价格里,与其这样,还不如简化包装,不让消费者们花冤枉钱,追求产品的最大性价比。

006.jpg

PUAL TACTICAL BATONS(保罗战术甩棍)字母的另一面就是商品的款式简述了。品牌、品名、产品特点、产品款式、产品类别及防伪一应俱全。我这只呢,便是全钢黑色17英寸款。

品名之所以定位青峰,个人揣测应意为青翠山峰,青象征活力,代表产品的轻便灵活;峰象征稳重,代表产品的踏实保靠。

007.jpg

打开包装盒,里面有一块儿硬质EVA泡沫做堵头,起到一个固定兼防护的作用。

008.jpg

拿开EVA泡沫的堵头,里面露出塑封袋里的便是这次的主角 — 青峰机械甩棍。

009.jpg

丢开包装盒,可以看到,塑封袋除了甩棍本体,还附有一份儿说明书。

010.jpg

说明书中简单介绍了甩棍的历史和用途,同时也简单介绍了阻力棍与机械棍的区别,以及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使用方法。

011.jpg

接下来,我们开始好好了解一下青峰机械便携甩棍的本体。

012(改).jpg

万事从头做起,观察也不例外。整体棍身虽是标准圆柱状,但在头部LOGO位置,采用了略微的缩颈设计(两侧由亮蓝色线条示意),与其说是缩颈,不如说头部的直径才是主流便携棍的直径,而棍身则出于提升握持感的考虑,进行了略微增粗的设计,这样在握持时,手感及稳定性,要明显好于常规便携棍的纤细不适。

013(改).jpg

棍身主体上遍布防滑纹理。蓝色标示的区域,为斜向螺旋形防滑纹理,其上带有细细的横向防滑纹理,可以起到多向防滑的效果。

014(改).jpg

视角拉远,来看看整体,其中蓝色覆盖的区域,为上图所说的多向防滑纹理;而橙色覆盖区域,则密布着细细的横向防滑纹理。不同方向处理的防滑纹理,配上间隔凹槽起到的纵向防脱手效果,加上尾端微突的尾盖,无论是握持手感、还是握持稳定性、还是防抢放脱手,统统不在话下。

实操18.jpg

实操19.jpg

我个人掌围22cm,中指尖至手腕20cm,超技手套M码,Oakley手套L码,应该可以算是大多数男性同胞的手掌大小了…手掌张开时可以看出握持区域基本都在防滑纹覆盖范围,握持时能充分感受防滑效果。不过毕竟是便携棍,为了考虑便于携行而牺牲了直径,握持时多少不及传统直径的棍子舒服。

015.jpg

这张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尾端细细的横向防滑纹理,甚至尾盖上也一并加工上了。背夹除了方便随意挂载固定外,本身采用可拆卸设计,也满足了不同用户使用习惯及固定位置的需求。

016.jpg

靠近头部缩颈处的横向防滑纹理,其下方的环状凹槽则是背夹的可选固定槽。

017.jpg

根据使用习惯可以将背夹取下,固定于前部的固定槽内。

018.jpg

也可以反向固定,达到备战状态下的快拔需求。后文会配图来说明固定方式。

019.jpg

打击头前端有堆尖处理,无论是在收纳状态下用来破窗,还是在展开状态下提升捅刺的杀伤力,都是很好用的。同时有两条环状凹槽,用于手动拉伸展开时,提升拿捏的稳定性和防滑效果。

020.jpg

用于解除锁定的尾盖,布满了细密的环状放射性防滑纹理,提供了很好的按压手感。解锁键直径20mm,大小适中。

021.jpg

用拇指按压时,大小刚好够拇指指尖完全按下的。但同理,如果戴手套使用的话,可能会略有不便。

022.jpg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相关参数。在收纳状态下,自打击头的尖端处至尾盖的底面,全长为200mm,与官方公布的尺寸一致。

023.jpg

可能有朋友会对长度单位不是太有概念,放这张图来对比一下就足够简单明了了。一掌长而已,指尖到手腕的长度。换句话讲,抛开背夹不谈,只要是能把你整只手放进去的衣兜,用来收纳这根青峰机械便携甩棍,轻轻松松。

024.jpg

展开状态的长度为418mm,近乎半米的尺寸。官方参数为419mm,其实只要不是精密仪器,无论是测量精准度也好,还是生产个例也罢,在参数上有正负1mm的差异可以说完全都是在正常情理之中…当然,这1mm我觉得应该还是我手动测量手抖造成的…

025.jpg

实操17.jpg

喏,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几乎是整个手掌加上小臂的长度了。之后我换了一个姿势,手掌握拳,刚好是握拳后指根关节到肘关节的长度,不过受姿势影响,没拍照片…

026.jpg

打击头的长度为19mm。

027.jpg

打击头的直径为13.95mm,姑且四舍五入定为14mm吧。

028.jpg

前节长度为103mm。

029.jpg

前节直径为10.96mm,按11mm算吧。

030.jpg

中节长度为117mm。

031.jpg

中节直径为15.95mm,嗯嗯,16mm。

032.jpg

握柄的长度为181mm。

033.jpg

其中尾盖能占10mm左右。

034.jpg

握柄的直径为21.13mm。

035.jpg

前端因缩颈缘故,直径相较握持处略细,直径为20.51mm。

036.jpg

尾盖处为考虑方便拿取握持,及防止脱手,直径是要大于握柄的,为26.76mm。

037.jpg

尽管握柄的直径是21.13mm,但如果加上背夹,要比尾盖更要突出。为27.06mm,尾盖的直径才26.76mm啊。

038.jpg

拧开并抽出尾盖时,受连接尾盖的锁定杆的固定影响,会连同中节和前节一并自握柄中取出。这张照片中能看到尾盖本身的螺纹处有橡胶环固定,既可以起到防尘作用,还能有效降低受外力作用时螺纹松动。同时能发现,中节的末端有尼龙垫片及金属垫圈来提升稳定性,使得棍体无论是在收纳状态还是展开状态均能纹丝不动,不会稀松乱晃。

039.jpg

在握柄内壁的前端,也同样有尼龙垫片及金属垫圈,在收纳状态可避免中节在内晃荡,在展开状态又可与中节末端的结构相呼应以提高整体稳定性。

040.jpg

锁定结构是与ASP类似的鼓碟锁系统,在如今可能不那么有新意、有亮点,但起码胜在技术成熟、皮实耐用。

041.jpg

大致简单分解了一下,杂事繁多,就没完全彻底的进行拆解。

042.jpg

打击头下方的固定螺杆,长度足足11mm,几近是打击头自身的长度了,可以充分的固定打击头于前节上,还能保证足够的吃力强度。同样螺纹末端也带有橡胶圈,拧紧后可利用橡胶的缓冲及膨胀特性,有效降低使用中螺纹松动的情况。

043.jpg

收纳状态下的重心,位于居中偏靠攻击头的位置。这样的重心设计,不仅在携行时可以保证棍体的稳定,不会轻易摆动;还能再甩动时,有助于快速展开棍体。当然,作为机械棍,直接拉住打击头完成展开也是一样可以的,只是气势上会稍逊一丢丢。

044.jpg

展开后的重心,反而在居中偏靠握柄的位置。这样在使用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棍随腕动,腕随心动。

045.jpg

青峰机械便携棍的自重是352g,与官方参数完全一致。

046.jpg

如果有朋友对这个352g没有概念,换两样东西就明白了。一只手机+一只火机,就已经超过青峰的重量了,所以不必担心会背负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047.jpg

实操01.jpg

至于携行方式,如果兜够深,可以直接通过背夹辅助固定,将青峰完全放入兜内。

048.jpg

实操02.jpg

也可以50/50的固定方式,也就是露出一半,通过背夹与腰带固定,另一半藏匿于兜内,降低暴露率。优点是稳定性更好,缺点就是拿取恐怕不会太方便。

050.jpg

实操03.jpg

将背夹移至前置挂点挂载方式一,正向挂载在腰带外侧。

实操04.jpg

实操05.jpg

取用时主手掌心向身侧,虎口朝上,降至甩棍处握持后向前上方向抽取。

实操06.jpg

实操07.jpg

实操08.jpg

实操09.jpg

取出后顺势向前下抡圆后进入待击状态。优点是可快速拿取,取出时一并将甩棍转为展开状态,同时过程中还能拉开与敌间距,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缺点是携行时不便剧烈运动,否则容易脱落。

049.jpg

实操10.jpg

将背夹移至前置挂点挂载方式二,反向挂载腰带外侧,要挂在主手另一侧的腰间,如右手为主手,则挂载于左腰间。

实操11.jpg

实操12.jpg

取用时手掌微张,掌心朝向身体,虎口朝向棍体,主手绕过腹部扭身抽取。

实操13.jpg

实操14.jpg

实操15.jpg

实操16.jpg

取出后顺势手臂横向抡圆回收,进入待击状态。优缺点与上一条挂载方式一致。

051.jpg

最后,东西确实是好东西,但有句话不得不说。无论你是妄图征服扩张领地的热血青年,还是成熟内敛只求防身的稳重青年,哪怕以它傍身只为那万一的刹那,不管是攻是防,我个人都不希望那万一的刹那真的出现在你我的生活之中。w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