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EDC装备
  1. 内容

战斗识别系列(二)Glow stick / 一次性荧光棒

冷光的战术艺术

低照度的下目视识别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早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火把是人类除了星光、月光等自然光照之外唯一能够借助的能够让自己看清暗夜或洞穴中环境的外界力量,之后衍生出来的蜡烛、油灯等等无一不是火把的变形,在军事领域中,人类使用火把不仅在夜间用作照明,更用作识别手段,不同的火把数量或者阵形,甚至火焰颜色的差异都被视为识别敌我的方式,直到这一百多年来,电灯和电池的出现,火把这种古老的照明及识别设备才淡出人们的视野。

Flickr_-_The_U.S._Army_-_Chemical_lights.jpg

现代军事行动中,包括电筒在内各种照明设备的使用非普遍,甚至在夜视仪的配合下还可以使用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照明设备,但这些设备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高,需要使用干电池或者充电电池来提供电能,在电池耗尽或者丢失损毁时,任何照明设备也都变成了废物,而且,包括电筒在内的直射型照明设备具有相当的指向性,起本身的识别性差,很难有人能够识别出直射入眼的强光究竟是来自队友还是敌人,在瞬间的迷茫之际很可能就已经命丧黄泉,为此,很多人怀念起当年的火把,当然,怀念归怀念,毕竟不可能在现代战争中高举火把冲锋陷阵,那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在黑夜或低亮度环境下识别队友,标识环境呢?——将过氧化物和酯类混合物进行化合反应能够释放光能,且不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171405856.jpg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提出需要一种主要用以标识人员、设备或环境的,安全的、简便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化学照明设备,以供战场环境下大规模使用。很快,多种设计方案纷纷送来,1965年6月,由Bernard Dubrow伯纳德·杜博朗和Eugene Daniel Guth丹尼尔·尤金·古斯发明了一种带包装的化学发光材料(专利号3774022);1973年10月,Clarence W. Gilliam克拉伦斯·W·吉列姆、David Iba Sr. 大卫·伊巴一世和Thomas N. Hall托马斯·N·霍尔设计了另一款化学照明设备(专利号3764796);1974年6月,Herbert P. Richter赫伯特·P·里克特和Ruth E. Tedrick罗斯·E·泰德里克发明的化学发光器也获得了专利(专利号3819925)……但是这些都不能完全符合军方的要求。

直到1976年1月,由Vincent J. Esposito, 文森特J·埃斯波西托、Steven M. Little史蒂芬·M·李特以及 John H. Lyons约翰·H·莱昂斯的专利发明(专利号3933118)才基本上满足军方的要求,在结构上也接近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荧光棒的形式。

6a00d8341bfadb53ef019b01bca190970d.jpg

该专利提出,在一个独立包装的塑料管套中以液态形式悬浮一支含有第二种物质的易碎玻璃管,使用时,摇动塑料管,打碎中间的玻璃管让两种液体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发出亮光。该专利甚至还包括了一种类似“不倒翁”结构的底座,用来在投掷这些发光管的时候可以保持直立状态,使得其更加明显,在标识道路、跑道或者着陆区的时候效果更好,这种发光管因为不产生热量,不会成为安全隐患,即使被车辆碾压也不会失效,因此使用和部署起来更加便捷。

就在这些发明一项接一项诞生的同时,美国海军也一直在中国湖海军武器中心China Lake Naval Weapons Center进行不断的试验。今天我们最为常见的Cyalume荧光棒是由来自Bell Labs贝尔实验室的Edwin A Chandross 在Frank Arthen 和Laszlo J. Bollyky 的设计基础之上改进而来,弗兰克和拉斯洛来自著名的化学品公司American Cyanamid美国氰胺公司。

maxresdefault.jpg

荧光棒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其设计成全密封状态,因此完全防水,不需使用电池,其产生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荧光棒还可以承受很高的压力,在水下也能使用,而且起造价低廉,适合大规模使用,除了在军事用途和救援救灾之外,还没广泛应用于露户外露营、休闲潜水、夜间垂钓、水下作业,工程建筑甚至包括家庭娱乐或者婚礼庆典。

_DSC0417.JPG

_DSC0418.JPG

_DSC0427.JPG

Cyalume荧光棒是最为常见的牌子,图为不同包装的Cyalume荧光棒,Snaplight是Cyalume荧光棒的另一品牌

荧光棒外形多为长条状,外层采用聚乙烯包装,内置一玻璃夹层,通过折弯、击打或揉搓等动作使玻璃管破裂,引起两种化学物质化合反应,从而使得荧光染料释放光能,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荧光反应”。

荧光棒外层塑料管中的化学药品是荧光染料和草酸苯酯混合物,玻璃管内是35%浓度的双氧水。混合草酸苯酯和双氧水接触后产生化学反应,草酸苯酯中的酯类被氧化,产生两个苯酚分子和一个过氧化酯分子即二氧杂环丁二酮,过氧化酯自发分解为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是荧光染料成激发态,受激发的染料回到基态的过程会借由释放光子来释出能力,不同的染料结构会获得不同的波长,也就代表产生不同的颜色。

_DSC0592.JPG

_DSC0420.JPG

BlackHawk Industry的Night-ops系列中,除了战术电筒,还包括了一次性的荧光棒

_DSC0443.JPG

荧光棒的使用非常简单,双手轻轻掰弯塑料管至内侧玻璃管破裂即可

不同的荧光剂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譬如使用9,10-Diphenylanthracene二苯基蒽  (DPA)会产生蓝色光,使用9,10-Bis(phenylethynyl)anthracene 双(苯乙炔基)蒽 (BPEA)会产生绿色光,使用1,8-dichloro-9,10-bis(phenylethynyl)anthracene 1,8-二氯-9,10-双(苯乙炔基)蒽会产生黄色光,使用5,12-Bis(phenylethynyl)naphthacene双(苯乙炔基)芘会产生橙色光,使用Rhodamine B罗丹明B 会产生红色光。

不同的荧光剂还会对发光时长产生影响,一般的荧光棒发光时间在6~8小时左右,有些会超过10个小时,而有些短时间使用只会维持5-15分钟左右。

_DSC0423.JPG

130601-F-ZE564-002.JPG

110818-N-LO372-589.jpg

无标题.bmp

_DSC0453.JPG

army.mil-2007-01-17-141758.jpg

为了在军事行动中保持隐密性,一种发红外光的荧光棒在反恐战争中被美军和其他盟军士兵大量使用,在夜视仪的辅助下,可以清晰的识别出使用者或使用环境,但是不会被肉眼发觉

BUDs-training-Hell-Week.jpg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的选拔训练中,为了保证夜间训练的安全,没人身上都会挂上一根黄色或绿色荧光棒以提供有效识别

_DSC0444.JPG

_DSC0446.JPG

_DSC0447.JPG

_DSC0449.JPG

_DSC0456.JPG

_DSC0458.JPG

_DSC0450.JPG

不同颜色的荧光棒其使用寿命也不同,长的可达12个小时左右,短的只有2~3小时,有一种高亮度的甚至只能保持5分钟,可作为特殊环境下的应急照明使用

msrt-hr.jpg

usmc-special-reaction-team-hr.jpg

9101941218_f665dea137_o.jpg

_DSC0463.JPG

在很多VBSS或CQB任务中,美军都会携带大量荧光棒用来进行标识安全区域,为了方便使用,一般都会把外包装撕掉之后挂在战术背心或者腰带上,为了能够便于钩挂,不同品牌的荧光棒一般都设计了用来穿绳子挂物的挂钩或者穿孔

_DSC0461.JPG

_DSC0462.JPG

国产Triceratops牌的5分钟超亮版本荧光棒,注意其挂钩较大,适应性更佳

_DSC0465.JPG

超亮版本的Triceratops荧光棒比普通的荧光棒要长一些

start-gallery-seal.jpg 

13064420765_40343f640c_o.jpg



11799968336_3effb556c5_o.jpg

很多美军士兵为了使用方便,会在步枪枪托位置棒上几根荧光棒

SFMali.jpg

更多的士兵选择将荧光棒连包装一起插在PALs织带之间,使用灵活性更高

_DSC0581.JPG

_DSC0587.JPG

_DSC0591.JPG

5029783345_4f3d47186a_o.jpg

长久以来,国内生产的各种规格荧光棒基本上主要用于垂钓和娱乐,譬如开演唱会时挥动,适合军事和民事任务的高可靠性的荧光棒多为进口产品,但是目前来说这个局面正在被改观

随着荧光棒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也越来越被重视,虽说其本身结构简单坚固,但是其所含的含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依旧具有低毒性,若发生泄漏,被人体误吸或触碰,可能会造成恶心、头晕、麻痹、昏迷等现象,但是只要正确使用荧光棒,不用过度折弯外塑料管,不认为以锐器破坏管身引起漏液的话就不会有伤害,正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射性问题,也不会担心,因为荧光棒只是化学反应激发出的发光现象,而非使用放射线激发,对人体是无害的。

全文完,感谢雷神的大锤提供拍摄协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