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作战装具
  1. 内容

冷战前苏军单兵护甲发展简史·第一章

二战时期的苏军单兵护甲发展简史,第一部分,雪橇掩体

相信读者对二战时期苏军突击工兵部队广泛装备SN-42型胸铠并不陌生。手持波波沙身穿胸甲的苏军突击工兵,往往是二战题材游戏中苏军精锐部队的标准形象。

然而在冷战前,苏军在单兵护甲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远远超过普遍的认知。此文将分章节介绍冷战前苏军发展的几种典型单兵护甲,资料整理汇总自网络,仅做交流讨论,感谢前人的成果。


第一章:滑雪部队轻武器护盾

在冬季战争爆发初期,苏军为基层试验性地配发了SN型胸甲,但并没有配发设计护盾,由于39年末的严重失利,苏军也开始在林海雪原中装备滑雪板对抗芬兰军队,苏军在作战中发现,在突破敌军坚固防线时,由于空旷地带大量的积雪,穿着冬季装备和毡靴的步兵移动缓慢,极容易变成芬兰军队火炮与轻武器的活靶子。

苏军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为战车设计一个拖曳雪橇,可以搭载步兵前进。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拖曳雪橇不仅降低了战车的机动性,实际上也大大限制了步兵的作战能力,效果很不理想。

图为冬季战争时期T-26坦克拖曳步兵雪橇,几年后美军在安齐奥战役时期也搞过类似设计。

于是很快苏军想到了第二个办法,那就是为步兵广泛培训和配发滑雪板用于雪地移动,并在滑雪板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单兵护盾,在官方文件里,这种护盾被称为“防弹板”,这种护盾上面设有观察射击孔,并放在一对滑雪板上,士兵在雪地里匍匐推动带有护盾的滑雪板前进,在这种方式下,护盾能最大限度保护使用者,同时自身重量的影响能降到最小。

其实和一战时期类似的设计一样,这种护盾主要作用是帮助步兵穿越敌军阵地前的无人区,一直推进到可以发起冲锋的距离为止。

图为当时单兵雪橇的设想草图

幸运的是,在冬季战争前线后方就是当时苏联的经济和工业重镇列宁格勒,当地的冶金、金属加工等产业十分发达。1939年12月底,列宁格勒军区相关部门向伊佐拉工厂和基洛夫工厂分别下达了滑雪护盾的生产订单。到1940年1月15日,两个工厂分别设计出自己的产品,送往列宁格勒步兵学校进行测试。测试主要是检验护盾对炮弹破片以及轻武器从不同角度射击的防护能力、护盾配合滑雪板在雪地的移动速度以及护盾视野与射界实用性等,部队代表、军校领导、军医代表以及两个工厂的负责人都观摩了测试。

图为在列宁格勒步兵学校学员正在测试两厂产品

ZB-SH护盾

伊佐拉工厂提供了20套护盾,其产品的厂家代号为“ZB-SH”。

这是一种铸造(看起来更像是轧制的)四面体护盾,厚度为6 毫米,为了更好地在雪地上滑行,护盾的下部向内侧弯曲。在护盾的右侧开有一个12×6.5 厘米的观察射击孔。观察射击孔能保证步兵在使用步枪时射击范围为向右40-45°,向左10-15°,用DP轻机枪射击时两侧的射击范围都减少5°。护盾利用螺栓固定在滑雪板上,不包含滑雪板的ZB-SH护盾重量约为39千克。

KZP护盾

基洛夫工厂提供了10套护盾样品,厂家代号为“KZP”,这是一种四面焊接护盾,有一个向前弯曲并加强为两层的正面、一个补强的顶部和垂直的两侧,装甲板厚度为4毫米,因为正面为两层,所以正面厚度为8毫米。在正面右侧有一个竖直的椭圆形开口,使用步枪时射击范围为向右向左均为10°,用DP轻机枪射击时只能直射,不包含滑雪板的KZP护盾重量为35.4千克。

图中的KZP护盾遗失顶部护板

对比测试情况

测试围绕操作便利性、移动速度、防护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1、操作便利性

ZB-SH护盾和KZP护盾均能在2-3分钟加装或拆卸滑雪板,有所不同的是ZB-SH护盾使用的夹具通用性更好更快捷,KZP护盾需要提前在滑雪板上安装配套固定件,比较麻烦。

图为ZB-SH护盾内侧注意其和滑雪板的连接方式

而且KZP护盾的武器射界太小,操作不便。两厂用于测试的样品边缘都没有很好的打磨,导致架设在射击口的轻武器被划伤。参与测试的人员希望护盾内部能加装钩挂弹药袋的设计以方便使用。

2、移动速度

苏军测试让操作人员在200米外推着盾牌和滑雪板匍匐前进,并对突然出现的目标进行射击,用时约20分钟,击中了所有目标。爬行约200米后,在距离目标阵地65-7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一次冲锋,然后测量操作人员的脉搏。高个子脉搏为每分钟140次,中等身高为每分钟120次,小个子为每分钟110次,这一结果令人满意。

3、防护效果

苏军使用1908版轻弹(以下简称轻弹)和1930版重弹(以下简称重弹)这两款54R步枪弹对两款护盾进行了多轮射击测试。

首先使用轻弹在200米外射击护盾,其中8发子弹击中ZB-SH护盾,但只留下弹痕。6发子弹击中KZP护盾,其中2发打在侧面装甲的子弹击穿了护盾。当换用重弹射击时,击中ZB-SH护盾的12发子弹中有三发击穿,两发击穿了底部,一发击穿了侧面。KZP护盾表现较差,击中的9发子弹中有5发从正面击穿护盾。

然后射击距离缩短到100米,有23发轻弹击中ZB-SH护盾但未击穿,有21发轻弹击中KZP护盾,有一部子弹分击穿了正面第一层,但未击穿第二层。当换用重弹时,有9发击中ZB-SH护盾,其中2发击穿底部。测试人员使用重弹在100米距离上对KZP护盾正面进行了猛烈射击,共有72发击中,有21发贯穿两层装甲,51发击穿了第一层。

最终苏军对测试结果表示满意,并认为两种护盾在解决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后,就可以列装部队。苏军认为这种护盾在步兵突破敌方狙击枪、步枪和机枪火力是,应被大量使用。


不过苏军更倾向使用ZB-SH护盾,因为ZB-SH护盾防护效果更好,操作更方便,而且必要时可以快速拆下滑雪板单独使用,因此苏军建议基洛夫工厂参考伊佐拉工厂的设计进行改进。

图为进行实弹测试后的KZP护盾

图为进行实弹测试后的ZB-SH护盾

150K护盾

除了列宁格勒地区工厂的设计,位于莫斯科附近加里宁格勒的第8号工厂在1940年1月也设计出一款滑雪射击护盾,工厂代号为“150K”。150 K护盾采用折叠结构,正面有一个射击孔和两个观察缝。护盾的顶部是波浪状的,这是为了割裂护盾轮廓提高伪装效果。装甲板厚度在3-5毫米之间,个别零件的连接为焊接。150K的问题是防护效果类似KZP护盾,不太理想,但优点在于可折叠携带方便,而且更适合作为阵地战移动护盾使用,150 K护盾未参与冬季战争,在1941-1942年间被生产并用于苏德战争。

实战效果

在1940年1月测试结束后,护盾随即投入量产,并在2月列装前线部队,部分护盾被芬兰军队缴获。从目前流出的资料看,使用的基本都是伊佐拉厂设计的ZB-SH护盾,目前关于此类护盾的具体使用情况不明。有说法是效果不理想,因为实战中作战环境比测试环境更复杂,护盾比较容易陷入积雪中无法移动,量产的护盾防护效果也不太稳定,有些达不到测试时的水平。不过护盾在相对平坦的地区比较好用,移动不算太费力,必要时还可以再牵引其它雪橇。

不过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这种设计,我们就能发现护盾对步兵的保护是有的,但是十分有限,让移动缓慢的步兵在敌方阵地前龟速移动肯定不是个好想法。

图为苏军正在使用ZB-SH护盾

图为苏军在冬季战争时期遗留在战场上的ZB-SH护盾

战后改进

冬季战争结束后,射击护盾的研究没有终止。伊佐拉工厂继续改进ZB-SH护盾,伊佐拉工厂将ZB-SH护盾装上两大两小四个轮子,以便在无积雪的地区使用。这种护盾被称为“ZBSH-K”,护盾本体重量约为36公斤。

另一种伊佐拉工厂改进的ZB-SH护盾被称为“现代化” ZB-SH护盾,这是一种加大加长版ZB-SH护盾,其底部进行了补强,侧翼有所延长,重量约为54公斤。

图为现在遗留下来的“现代化” ZB-SH护盾,注意底部有所加强

1940年4-5月,根据库利克元帅的命令,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市区内的部队射击场测试了包括伊佐拉改进护盾在内的多种单兵护甲。

在这次测试中ZBSH-K护盾的测试结果并不成功,主要问题如下:

1、重心偏高,在前进过程中容易翻车。

2、观察与射击十分困难。

3、四个轮子提供的机动性十分有限,稍有持续上坡的地形,就会对操作人员产生极大的体力消耗。而小轮子对于一些小的沟壑或者乱石嶙峋的地形无能为力。

而“现代化” ZB-SH护盾的测试结果要好得多,虽然护盾重达54公斤,但是由于滑雪板的加长,护盾在移动和射击过程中显示出了非常好的稳定性(原资料未说明具体测试方法)。而且防弹能力也大大加强,在测试时,1908版轻弹未能击穿护盾,1930版重弹射击护盾时,在200米距离上正面击穿率约为11%,其中一个参与测试的“现代化” ZB-SH护盾装甲板出现裂纹。当射击距离缩短到50-60米时,护盾底部击穿率为20%,侧面击穿率为60%,护盾边缘击穿率则接近100%,当迫击炮弹在护盾正面炸开时,护盾能抵御破片伤害,但破片有可能伤害到操作者露出的腿部。

经过测试,苏军认为伊佐拉的“现代化” ZB-SH护盾是最具实用性的设计,但也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苏军认为这种护盾在步兵冲击敌方防线或者用于阵地防御时很有用。

苏德战争中的护盾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各种射击护盾在1941年-1942年被大量制造和使用,除了滑雪部队使用,偶尔也能发现苏军在阵地防御时使用。除了之前提到的制式型号还能看到许多粗糙的土造护盾,经过研究这些大多是在列宁格勒以及莫斯科周边的大小工厂手工或半手工制造的。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已经列装部队的ZB-SH、150K等护盾经过一次改造加强。而到1942-1943年这段时间里,护盾已经不再广泛使用了,大部分还是遗留在北线的各个主要战场的堑壕阵地上,很多护盾在战地被改造为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德军和芬兰军队偶尔也会使用一些自制或缴获的护盾用于加强防御。

为苏德战争时期苏军使用过的部分土造护盾

苏德战争时期护盾主要用于加强阵地防御

图为利用ZB-SH护盾改造的小碉堡

图为芬兰军队在继续战争时期使用缴获的ZB-SH护盾

图为俄罗斯地方战争博物馆展示的三种护盾,从左到右分别为“现代化”ZB-SH护盾、150K护盾、列宁格勒地区生产的一种土造护盾

射击护盾出现的时间很早,苏俄军队早在日俄战争时期便有使用,而苏联的护盾主要受冬季战争刺激而产生。这种护盾在阵地防御或突破敌方阵地时有一定价值,但是因为比较笨重,携带不便,随着苏军在战争中后期转入反攻,这种产品便逐步销声匿迹了。

如何让步兵突破敌军防线前的无人区,在当时是各国军队普遍遇到的难题,而冬季徒步移动问题就更大了,苏军在同时期发展的风力雪橇,算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