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背景资料 > 新闻资料
  1. 内容

管窥CBRN·生物篇·附录2:各国主要的进攻性生物武器项目

20世纪各国主要的进攻性生物武器项目

image.png

20世纪曾经开展的进攻性生物武器项目分为生物战剂研制、布撤方式试验、武器化研制和实战使用计划等4类。本书所记项目仅是100年来难以计数的进攻性生物武器项目的代表,因有较多的文字记载而被列入此项目名册。各项目均有基本的技术描述,可供对技术史有兴趣的读者查阅。项目标题包括序号、国别、时间、项目负责人或机构、项目名称或代号。


1、法国1921-1927年特里拉特“细菌云雾”项目

该项目属于布撒方式试验。主要进行有关细菌空气传播方面的试验,试图把疾病传播技术与新的空战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变动的大气条件对细菌云团毒性的影响,以发现病菌云团対动物的杀伤力、病菌经炸药爆炸扩散后的生存能力、病菌云团在人气中或遇到障碍物后的扩散途径等。经过试验,特里拉特认为,尽管微生物很弱,但在寄存体外它们可以借助潮湿的环境存活,像咳嗽和打喷嚏出的唾沫可以传播细菌一样。湿的媒介团能使病菌保持最大的毒性。空气是细菌的一个“广大的培养场所”,只要它是潮湿的,就能促成细菌的生长,使其能在一个城市的上空有效地散布针对当时的科学家都怀疑微生物能否抵捎炸弹爆炸时造成的冲击力,特里拉特解释说,瞬间的爆炸将驱散而不毁灭这些微生物。特里拉特认为最有效的生物攻击手段是从飞机上投掷生物炸弹,可以把细菌培养液装入弹壳中,炸弹引爆后可形成有巨大传染力的“细菌云雾”。他把细菌装填到炮弹和航空炸弹中进行试验,研制了一种“能产生病菌云团的炸弹”,并在空投试验中取得满意效果。不过,当时他并不认为病菌能在进行干燥处理后有效传播。后来的科学家证明邦是可能做到的,而且更有效。特里拉特的团队还研究了免疫云团,试图通过这种方法使动物免疫。

整个研究一直持续到1927年。参加该项目研究的除了特里拉特领导的实验室,还有 Sevran爆炸实验室和巴斯德研究所等单位。


2、德国1932-1934年地铁通风系统模拟细菌传布计划

该项目属于布撒方式试验。1932年开始,德国间潜入英国法国,就使用化学和生物武器对伦敦和巴黎进行空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査。他们计划在巴黎和伦敦地铁口偷偷播撒红灵菌(沙雷氏菌)。它们在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使用这种模拟物意在作为一种试验手段,以査明空气流如何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整个地铁系统扩散毒气或病菌。这个试验的战术背景是:由低空飞行的飞机所撤播的细菌被地铁空调系统吸入地铁通道。有文件称,德国间渫仅在巴黎就有对8个地铁站口进行试验的计划。这些计划被英国时代杂志编辑亨利・威克汉姆・斯蒂德报道泄露后,震惊了西方和苏联,引发了此后列强间的生物军备竞赛。


3、日本1936-1945年人体细菌试验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从1933年8月开始,侵华日军关东军防疫部细菌试验所(后扩充为防疫给水部,其本部代号731部队)在石井四郎带领下,先后在中国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哈尔滨市平房区进行人体细菌试验,包括:(1)人体感染细菌实验,人为使被试者感染病菌,然后观测记录人体的病变;(2)活体解剖试验,将人体(活人)感染细菌的病变部位切下来,进行观察、记录、绘图(或最终制成标本),以获取更准确的实验数据;(3)病理解剖诊断,对因细菌感染死亡的被試者进行尸体解剖,以求对病变情况做最后的诊断。人体细菌试验分实验室试验和野外试验两个场所。在野外实验中,通过引爆细菌炸弹使受试者感染。

731部队的人体细菌试验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残忍杀害了约3000~4000人。除731部队外,日本其他细菌战部队也做过人体细菌试验。使用的细菌有多种,主要是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通过人体细菌试验,日本获得了美国用至少20年时间才能获得的数据。


4、德国1939-1944年克里耶维实验室项目

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囊括了德国生物武器研发的主要项目。1940年克里耶维开始对法国、苏联、英国、加拿大、美国的生物武器研究和战备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来自各方的情报使他确信生物战的可行性。1940年秋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继续着法国人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混合使用的研究。他研究真空下各种病菌的生存率,尝试提高紫外线照射下炭疽杆菌的耐力。进行过从飞机上布撒沙雷氏菌实验。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使用消毒剂杀灭生物武器气溶胶的实验等。通过研究,克里耶维对生物战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将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混合使用是可行的;炭疽气溶胶是一种很有效的武器;鼠疫是可以大规模对敌使用的生物武器:土拉杆菌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对付游击队的最理想病菌是痢疾杄菌、副伤寒杄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等;大功率的喷雾器可以用来布撒牛物武器。


5、加拿大1939~1941年班廷项目

此项目包括了班廷在生物武器研发方面的所有工作。二战初期,在为加拿大起草的一份形势分析报告中,他提出对报复、防卫德国生物战威胁的意见,在可能的破坏性媒介中列出了破伤风菌、狂犬病毒、气性坏疽菌、鹦鹉热衣原体、炭疽杆菌、肉毒杆菌毒素、口蹄疫病毒(对动物)等。他要人们警惕由昆虫传播的疾病以及对水源的攻击。1939年班廷来到英国,目的是说服一些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相信开展生物战研究计划的必要性。他携带了一份计划备忘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可能制造生物武器的媒介进行评估;二是细菌武器研究,如浸毒子弹、飞机散布的“细菌尘”等;三是建立警戒委员会”,用于侦查、跟踪可疑的生物疾病,并向公众警示、规定和指导。

1940年,班廷在加拿大开始对多种病原体的生理影响和细菌布撒方式进行试验。他的第1次生物武器实地实验于10月在多伦多东北的鲍尔瑟姆湖进行,从1架低空飞行的飞机上播撒了附着干燥伤寒杆菌的锯末,开辟了利用飞机布撤器布撒细菌的途径。


6、日本1941-1945年731部队细菌炸弹项目

该项日属于生物战剂武器化项日。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满洲第731部队)在1941-1945年期间,共研究了9种细菌炸弹,即伊型、牢型、哈型(Ha)、尼型、旧宇治(Uji)式、50型宇治(Uji)、100型宇治(Uji)、口戈型和乌型。其中Uj型炸弹和Ha型炸弹在战后引起美军特别关注。3个型号的Uji是多用途炸弹,用陶瓷和硅藻土烧制弹壳,有一定的透气作用,爆炸时不需要过多的炸药。既可以填装耐热、耐干燥的芽孢菌如炭疽杆菌、气性坏疽菌、破伤风菌等,也可以填裝带鼠疫杆菌跳蚤。跳蚤的耐高温性能好于裸菌。Ha型炸弹专为扩散炭疽孢子而设计。其弹壳为钢制,弹壁很溥,内有中央爆管,可容纳浸在500毫升炭疽乳化液中的1500个圆柱形徵粒。Ro型炸弹与Ha型炸弹大体属于同一类型,但体积更大,可装载2升液体细菌战剂。Uiji型炸弹的主要目的在于造成地面污染,引起伤口感染则是其第2位的考虑因素。Ha型炸弹的主要目的在于造成伤口感染炭疽杆菌。除了陶制鼠疫跳蚤炸弹,其他炸弹都没有定型和投产。


7、日本1941-1944年100部队攻击牲畜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日本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满洲第100部队)承担对动物和植物攻击的细菌研究和试验。研究的病原体包括牛瘟病毒、羊痘菌、马鼻疽杆菌、炭疽杆菌、马铃薯霜霉病(疫霉屑病原菌)、形成黑麦粉的麦角菌、形成稻瘟病的稻梨孢菌等。还曾选择小麦腥黑粉病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小麦的线虫寄生和黑麦粒可同样用来作为引发小麦腥黑粉病的植物杀伤剂。它们被视为优于其他植物病进行研究的植物杀伤剂,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而且可以无限量地获得。在野外试验方面,曾将牛瘟病毒和羊痘菌撒到雪地上以及撒在雪地饲料上,以检查它们在冬季气候下的效能。

日军还曾在结尔布勒河一带进行传染牲畜的实验,目的是在最近似苏联国境的气候条件下检验细菌武器的效能。实验中用马鼻疽杆菌传染了河流和湖泊,用炭疽热细菌传染了地面。进行过多次试验场试验,将细菌炸弹排成一条直线,在距离地面5米处引爆,然后观察在距离爆炸点不同远近的地方沿各自路线吃草的各种动物的感染情况。直到日本战败,没有一种动物、植物致病菌的研究达到可将其作为进攻性武器使用的阶段。


8、美国1941-1942年洛弗尔“地狱建设者——山羊粪”项目

该项目是民间科学家实施的别出心裁的细菌布撒方式项目。科学家兼商人斯坦利・洛弗尔应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的前身)之召,招募一些科学家从事“地狱的建设者”项目研究,这是一项任由科学家奇想的甚至荒唐的新武器研发计刘,其中包括“山羊粪项目。计划在1942年的北非战役中将研制的模拟羊粪蛋空投到德军占领的摩洛哥国土上。摩洛哥的羊比人多,山羊粪几乎到处可见。洛弗尔研制出的山羊美中含有化学药物,对苍蝇很有吸引力,甚至能使冬眠的苍蝇苏醒过来。这些山羊粪上都撒上了兔热病、鹦鹉病的病菌。科学家预计会有数以百万计的苍蝇麇集在这些山羊粪上,带走病菌病传染给德国土兵。这些病菌可使德国士兵虚弱数天到周。这一计划未及实现,德军就从北非撤出了。


9、加拿大1942-1944年里德肉毒毒素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1940年代初期是加拿大生物武器研发的活跃时期,尤其在肉毒毒素武器的研发上。在得到德国准备用肉毒杆菌毒素来对付盟军部队的消息后,里德实验室开始大量生A型肉毒杆菌以寻找免疫的方法,皇后学院和萨非尔德设施则开展报复性肉毒杆菌武器(X武器)的计划。到1944年的夏天,大量的测试用肉毒杆菌武器(X武器)已经准备就绪。新标记的A型和毒性稍微弱一点的B型品系问世之后,肉毒杆菌毒素变得更加致命随后进行了弹药试验。肉毒杆菌装填到一种型号为500b的航弹上,在900米高度爆炸,大约8000平方米面积受到沾染,密度约为每码1到5个单位。这个数据显示了相当高的精确性。附着弹片上的毒素穿透战衣,进入皮肤或者没剪毛的羊。穿透6英寸或更多。试验显示,在空气中播撤肉毒杆菌粉末,在极度稀释的情况下有致命危险如果扩散,死亡率将达到70%。


10、美国1943-1944年马克1型炭疽炸弹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武器化项目。1943年开始,美国在英国的细菌气雾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散布和感染实验,并对英国波顿的F型炸弹进行改进。利用一种原米供化学武器用的1.8千克重虽爆炸力炸弹,改造成用于装填液体生物媒介。然后再将196枚这样的炸弹集成为一枚集束炸弹,撞击地面后可依次连续爆炸。改造后的这种炸弹最后被命名为SPD马克1型。用炭疽杆菌激化物进行的试验表明,马克1型炸弹没能充分利用媒介,激发的云团很小,只有约10%的战剂被分散成传染性气溶胶。但由于时间紧迫,主管科学家们认为马克1型已可以批量生产。1944年5月迪特里克营的个试点厂生产了第一批5000枚炭疽杆菌装填的炸弹,是英国订购100万枚炭疽炸弹的一部分。


11、美国1943年10月-1945年迪特里克堡云雾室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布撒方式试验。二战期间,美国生物战计刘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是云雾室项目。它开始于1943年10月,到1945年1月在迪特里克营全面展开。其目的是从呼吸感染的实验室小动物身上获得病原体再繁殖方面的数据。期间,病原体的气溶胶感染作为传播天然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尚未被人们广泛接受。除了英国和加拿大在这方面一些不太精确的实验外,这个云团气雾室项目为确定气溶胶感染的各种机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一旦这些机制被阐明,就能够对造成非自然形式的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在迪特里克营研究过的病原体包括炭疽杆菌、马鼻疽杄菌、布鲁氏菌、土拉杆菌、类马鼻疽杆菌、鼠疫杆菌、鹦鹉热衣原体、球孢子虫病真菌、牛疫病毒、纽卡斯特病病毒、鸟鼠疫病毒以及稻瘟病、水稻褐斑病、马铃薯晚期枯萎病、谷类茎叶锈病等。


12、英国1944年法尔兹“阿拉丁行动”计划

该项日属于实战使用计划。1944年夏天,法尔兹和英国皇家空军制定出计划,飞机在执行常规空袭返回时向德国空投500万只炭疽牛饼,日的是消灭德国的食用牛和奶牛群。此即“素食者行动”,后称为“阿拉丁行动”。但该计划最终没有实施,因为德国人已经在常规军的打击下溃败了。早在一年之前,英国已在波顿生产了共500万个炭疽牛饼。封装前的牛饼由伦敦肥皂工人制造。牛饼由亚麻仁粉制成。由波顿设计的封装机器通过细玻璃管将炭疽孢子注入牛饼中间的孔内,而后用亚麻仁粉封住装填孔,最后烘干、打包、封存。据估计,十几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出动一次所投放的炭疽杆菌牛饼足以对德国北部农村的牛群构成威胁。由于炭疸热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这些牛饼也可能在未来引起疾病暴发。


13、英国1941-1944年法尔兹炭疽弹项目和紧急使用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武器化项日和实战使用计划。在实验室试验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1943-1944年,法尔兹研制出F型炭疽炸弹。由于炭疽战剂代号为N,也称N炸弹。这是生物战剂武器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N炸弹是为战路性轰炸而设计的,106枚重量为4磅的小炸弹装进500磅重的集東炸弹中,可在半空爆炸,使芽孢在尽可能大的空间播撤开来。1944年夏,正值盟军对德国展开密集轰炸的时期,法尔兹制定了一项向德国6个重要城市(柏林、汉堡、斯图加特、法兰克福、威廉港和亚琛)空投炭疽惮的紧急计划。粗略估算,如果总共装有4万枚500磅N弹的轰炸机群,一次性轰炸德国的这6个主要城市,其中方圆590平方千米的柏林是最大的目标,那么将有50%的居民可能由于暴露于炭疽烟云中吸入了炭疽杆菌而死亡,地面染毒将达数年之久,皮肤感染的巨大危险将迫使居民撤出。这一计划由于战局迅速变化而未实施。


14、日本1944年“保号计划”中的细菌攻击计划

该项目属于实战使用计划。1943年4月,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了秘密的“保号碰头会”,研究对美、英、中盟军的细菌战问题。该会议形成了初步的细菌战计划。其大致内容为:日军准备对华和对美英实施大规模的细菌战,用30架飞机攻击中国、细甸、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其他岛屿,每2个月攻击一个地区。使用的弹药为石井四郎研制的装填鼠疫跳蚤的陶制炸弹。跳蚤的需求量是每月300千克。跳在老鼠身上繁殖,生产300千克跳蚤需要30万只老鼠。为此731部队各支队购置设施大力养老鼠和跳蚤,并在中国多地和日本国内搜购和收集老鼠。这一项目未最终完成,因跳蚤产量不足等原因,细菌袭击计划最终未实施。


15、美国1940年代毁坏庄稼的生物战剂计划

该项日属于生物战剂研究,是美国二战期间生物军备8项主要进展之一。美国在开发毁坏庄稼的化学战剤的同时,也开发了一批真菌战剂,并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如可以腐蚀烟草、大豆、甜菜、白薯和棉花根茎的齐整小核菌(战剂C)、可以引起马铃薯的晚期枯萎病的巴里马铃薯晚疫病菌(摩特)(战剂L0)、一种可以毁坏稻谷的真菌稻瘟病菌(战剂IE)、可以产生“秧苗枯萎”以及早期稻米作物“棕斑”的稻长蠕孢(战剂E)等。


16、美国1945-1946年马耳他热“US”弹项目

该项目属于战剂武器化项目。目的是研制一种低致死率的生物武器。马耳他热(布鲁氏菌)战剂致死率低,大约2%。袭击一个城市所需要的马耳他热炸弹还不到炭疽炸弹的1/10。而袭击效果只有一天的染毒持久度。它与持久染毒的炭疽炸弹可以适应不同军事需要。英国专家认为:再也没有必要认为生物战是一种文明世界所反对的战争方式。US炸弹之类生物武器的进一步研制工作,加上使公众对这种武器有一定的了解,很可能使人们认为,这种武器是种非常人道的武器。


17、英国1946年波顿“红色旗舰”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武器化项目。在英国F型炭疽炸弹和美国马克Ⅰ型炭疽炸弹的基础上,英国空军参谋机构制定“红色旗舰”研究计划,要求波顿生物部在1955年之前制造一种针对人使用的生物炸弹。该机构的一份报告说,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需要制造种450千克重的集束炸弹,一种包含许多“子”弹的“母”弹,以覆盖广阔的范围。根据前一年试验的估计,200吨这种炸弹可导致座260平方千米的工业城市中50%的人员死亡。高空炸弹被认为效果较好,为此波顿需开发一种准确的高空天气预报手段,并使病菌媒介具有抗严寒能力。


18、英美1948-1949年“马轭行动”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撒播试验。1948-1949年,英国研究人员在加勒比海的安提瓜岛和圣基茨岛附近进行了名为“马轭行动”的生物媒介海上散播试验。这是英国战后进行的第一次系列试验。美国科学家对此给予了配合,提供了一些病原体和炸弹。现场装填的炸弹利用下垂的引信在距海面30~45厘米处引爆,让气雾向小舢板上关在笼中的动物散播。试验动物包括豚鼠、绵羊和猴子。在约两个月时间里共进行了27次细菌试验,包括一些由气雾发生器进行散播的试验。根据有关报告称,由于计算错误和计划仓促,试验所得成果不多。


19、美国1953年迪特里克堡“圣乔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撒播方式试验。根据美国空军的要求,迪特里克营的科学家们成立了一个“圣乔弹药消费计划小组”。其任务是从1953年起对城市目标实行炭疽杆菌攻击模拟,以评估如何对苏联的城市实施炭疽杆菌攻击。秘密的试验涉及喷酒非传染性的烟雾剂173次,旨在判断杀死基辅、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居民需要撒下多大剂量。在拟议的攻击中,每一枚集束炸弹将释放出536个子炸弹。撞击地面后,每个子炸弹将释放出略多于一盎司的炭疽杆菌烟雾。烟雾剂的范围大得异乎寻常。演习在圣路易斯、明尼苏达和温尼伯进行,这些城市的气候和规模与苏联目标城市相似。当年1-9月,试验者们通过位于城市不同地点装在汽车顶上的气雾发生器散布激化物云团。1950-1954年共进行了79次炭疽激化物(BG)试验,包括海上试验和陆上试验;1950-1955年在杜格维进行了25次病菌媒介的露天实地试验,模拟的细菌包括炭疽、霍乱、布鲁氏菌、Q热及土拉杆菌……

“圣乔计划”一直持续到进入60年代。


20、美国1953-1966年“自衣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制。从1953年起,在与七日基督复临会的领导签订了一项非正式协议后,美国军医医疗队开始对教会的自愿者进行一系列试验。开始阶段代号为CD 有91个自愿者参加,他们被置于有Q热立克次体气雾的环境中。Q热可以有把握地用抗生素治愈。在CD-22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54年迪特里克营开始进行“白衣计划”-对近200人进行了人体试验。1963年到1966年是该计划的高峰期,主要试验的病种有野兔病、委内瑞拉马脑炎和皮肤性炭疽热。皮肤性炭疽热与吸入性炭疽热不同,是完全可以有效接受治疗的。1967-1969年,在计划结束期转向对热带病的研究,主要对象是沙蝇热、黄热病、裂谷热霍乱和一种叫做Chikungunya的蚊子寄生病毒。研究范围包括22种微生物,还有将玻利维亚出血热病毒和裂谷热等出血热病原变成武器的计划。“白衣计划”于1973年结東,但陆军的历史记载显示,有些试验一直进行到1976年。


21、美英1955年“大面积概念”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投放方式试验。随着美国将生物武器界定为大规模杀伤武器,如何大规模使用成为美国研究的一个重点。1955年举行的一次美、英、加三方会议上,美国政府宣布了它的“大面积概念”新战略,生物袭击将不仅对准点目标,而且要污染整个地区,做法是由飞机或军舰散播一条绵延的病菌线。1957年,英国首先进行散播荧光硫化锌镉微粒试验,在北海上撒播一条480干米长的微粒线,然后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收集空气样本,以跟踪所作的散布。同年,美国军队也同样在从南达科他到明尼苏达的路线上撒播硫化锌铬。1958年2月,在杜格维试验场重复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一条长达1000千米的散播线可对数百万人产生影响。试验还表明,一些病菌可以在试验中存活。干燥谷物的供应商制作了“线性原料喷酒器”,这一装置能够从飞机上连续喷酒细菌,确保染菌烟雾覆盖广大地区。


22、美国1950年代昆虫媒介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和投放方式研究。美国在50年代进行过大量媒介昆虫传播生物战剂的研究。如埃及伊蚊项目:研究成功使埃及伊蚊在潮湿的纸片上产卵,从而大量繁殖伊蚊;设计了月产1.5亿只埃及伊蚊的工厂。曾在佛罗里达州的靶场投撒未感染黄热病毒的雌性埃及伊蚊,培养其叮咬小白鼠和人,获得成功。实验证明,投下一天之内蚊虫的扩散距离为1.6~3.2千米,而且叮咬了很多人。还在贝克岛和加拿大的赫德森湾进行过感染了黄热病毒的埃及伊蚊投撒试验。

鼠疫跳蚤项目:1956年制成每周生产5000万只能传播鼠疫的跳蚤的设备。鸽子弹项目:将谷类锈斑病芽孢沾染到鸽子的羽毛上,放飞100英里后,仍有足够的芽孢,可以让燕麦地染上病毒。或将染了毒的羽毛填入“集東炸弹”中,用羽毛做病菌媒介。此外,还有染有图拉伦斯菌病的扁虱和染有霍乱、炭疽和痢疾的苍娓等项目。


23、美英加1960年代112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撒播试验。1962年,美国陆军在犹他州的道格拉斯堡建立了一个新的德塞雷特试验中心。在该中心协调下美国陆海空三军开始了“112项目” 个扩大的化学和生物武器陆海试验项目。加拿大、英国参与合作。试验在美国范围广大的罗伯特・哈里斯,杰里米·帕克斯曼・杀人魔法——毒气战和细菌战秘史陆地、海(岛)上以及英国的波顿、加拿大的拉尔斯顿进行。在持续多年的项目活动中,共进行了包括代号为“大汤姆”、“荫蔽的丛林”、“黄叶”、“魔剑”、“红云”、“DTC68-50”在内的近200次大小试验。动用了多种型号的飞机和舰船,以气雾扩散为主,兼有蚊子传播方式,散播了炭疽杆菌、土拉杆菌、Q热立克次体、登革病毒、黄热病毒、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多种生物激化物。


24、美国1960年代初生物导弹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武器化项目。60年代美国研制了6种型号钓导弹弹头以运载生物战剂,其中包括“潘兴”导弹、“狮子座”导弹和“中士”导弹。“中士”导弹的有效载荷由720个小炸弹所组成,每一个小炸弹宽3美寸,含有7益司病毒剂。炸弹束里面灌入了氟利昂制冷剂降低温度。在10英里的高空释放,在大气层的边缘,小炸惮在下落时散开,覆盖地域超过60平方英里,将毒剂喷酒在空中,一如良好的喷酒器。


25、美国1960年代初马歇尔计划(对古巴生物进攻计划)

该项目属于实战使用计划。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夺取政权后,美国军界官员制定了入侵这个岛国推翻卡斯特罗的应急计划。其中最秘密的计划是迪特里克堡的“马歇尔计划”。为此计划美国细菌战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细菌战剂“鸡尾酒”,由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简称SEB)、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病毒和Q热立克次体组合而成,旨在使毒性长时间连续发挥作用。动物实验显示这种组合作用很大。派恩布拉夫兵工厂总共制作了数千加仑这种“鸡尾酒”。根据计划飞机将从派恩布拉夫兵工厂起飞由东向西根据季风飞行,在重要的城市、港口和军事基地喷酒混合毒剂,重点将是哈瓦那。细菌对美国军队不会产生威胁。根据预测,美军将在“鸡尾酒”的所有烟雾消散后入侵古巴。

1960年代初,美国军方还进行了马歌尔计划演习,但马歇尔计划最终没有实施。


26、美国1960年代天花病毒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项目。19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帕特里克和他的同事们在迪特里克堡进行了关于将天花病毒用于战争的研究。他们首先研究了如何在鸡蛋和人体组织中培养繁殖该病毒。在恒河猴身上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并取得预想效果。之后,又研究了使天花病毒更耐久生存的方法,诀窍是让病毒处于休限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冻干或冷冻干燥。一日休眠,细菌保持睡眠状态,即使返回到室温时也是如此,以这种方式可以保持数年甚至数十年。该过程还会使细菌毒剂效力大増。最后,他们还研究成功了将干燥后的病毒制成粉末以利于撒播的方法,并为此开发出微型烟雾发生器或雾化器。他们在某机场使用模拟剂进行了室外实验,结果表明每12个旅行者中就有1个会感染,然后,疾病在全国传播流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方曾试图用这种天花病毒来解决令他们头疼的“胡志明小道”问题,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实施。


27、美国1966年纽约地铁模拟细菌试验

此为生物战剂布撒方法项目。目的是研究怎样才能将细菌导入地铁隧道。陆军特工人员躲在纽约地铁顶部的格栅上,把“无害的细菌”喷酒到车站上。烟雾不时地落在候车旅客身上,旅客拍打拍打衣服,抬头看看,然后走开。几分钟内火车开动的气流漩涡就把细菌传播到整个隧道。另ー个试验是由特工人员携带看似平常的灯泡乘车,实际上灯泡内装满了细菌。当无人注意时就把灯泡扔到黑暗的隧道中去。实验结果表明,欧美地铁网可能是敌人选择散播细菌的场所。


28、苏联1973~80年代“生物配制"计划

此为一项国家计划,是苏联将基因技术用于生物武器研究的一系列项日的总称,属于生物战剂研究项目。1970年代初,苏联分子生物学家、科学院副院长尤里耶・欧契尼克夫从西方杂志中了解到基因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在他的游说下,1973年苏联成立被称为“生备所”的部长会议总局,制定了“生物配制”计划(一说“酵素计划”)。该计划召集了全国最优秀的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生物学家,耗资数十亿卢布,开启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基因改造武器研究。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数十座生物研究机构。该计划主要进行保持病原体的毒性和大规模弹药生产的实验室研究,包括土拉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天花病毒、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病毒阿根廷出血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针对对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细菌和病毒进行试验,提高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率。该计划还培养出能够抵抗抗生素的鼠疫杆菌和土拉杆菌,并试图把病原体的基因进行结合以增强其毒性。该计划还建立了生产生物媒介的工旦莫斯科下令,整个系统可随时投入病原体生产,把它们装入弹药,并向目标发射。


29、苏联70-80年代836号炭疽杆菌株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项目。1953年,苏联设于基洛夫被称作“19号大院”的细菌工发生事故,炭疽外泄流入城市下水道系统。陆军立刻派员对排水系统消毒。1956年,最初发现这种菌种的生物学家西索夫在基洛夫下水道抓到的一只啮齿类动物身上发现了新菌种,比原先的菌种毒性更强。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设于哈萨克斯坦的偏远地区斯捷淄诺格尔斯克实验室,把上述啮齿类动物身上的新菌种分离出来,最终生产出了被他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菌株-836菌株。这种菌株,不仅能抵御炎热和寒冷,甚至还有变体,可以击败抗生素。该菌株的致命力量是其他研究机构制造的炭疽杄菌的3倍,无论是干燥的还是液体的都是如此。同样攻击效果所需孢子少,因此可以在导弹、炸弹中运载更多的打击力量。


30、苏联1988年底起SS-18炭疽导弹项目

该项目属于武器化项目。1988年深冬的某一天,苏联“生备所”第一副所长肯・阿里别克被召到陆军总部。陆军总部第15局局长李宾丁斯基在密室里向他和另外3位上校布置了一项高度机密的任务一-SS-18生物导弹计划。那3位上校是生物大队的人,该大队隶属于参谋局,负责为轰炸机和导弹装上生物武器。他们4人被告知,苏联领导层已决定让SS-18导弹配备生物战剂,用于攻击美国的城市。适合于用导弹运载的生物战剂是炭疽杆菌。阿里别克很快计算出,装填10个弹头至少需要400千克的炭疽杆菌。依现有条件,生产这批战剂大概需要10~15天时间。在最佳条件下,100千克的炭疽芽孢能在美国人口密集的地区造成300万人丧生,只要1颗SS-18导弹,就可以消灭像纽约这种大城市的所有人口。


31、苏联1981-1990年印度1号天花病毒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1959年,一位苏联旅客在印度感染病毒,回国后让46名莫斯科市民染上了天花。苏联政府派遣特别医疗小组到达印度,帮助清除该病毒后,将该病毒的菌种携带回苏联。苏联人发现,该天花病毒毒性强烈、稳定,经过一段时间仍具传染性;只要有适当的添加剂,它的保存期限可超过苏联现存的菌种。几年后,这和天花病毒成为苏联天花战争菌种的主力。为了纪念分离出这种病毒的年份,它被命名为“印度-1967”,车方的密码中称之为“印度一号”。

1980年代后半期,苏联生物武器五年发展计划将天花列为“特别项目”。为了该项目,苏联投入3亿卢布经费,在约卡欧拉建造病毒生产工厂,并建造了一个630公升的病毒反应炉用于制造天花病毒。后来又将生产线提升到产业规模,每年能够制造80~100吨的天花病毒。在天花战剂研究上苏联迎头赶上、最后超越了西方。


32、苏联1981年兔热病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目的是尝试将已有疫苗的兔热病转变成武器。1980年代,苏联军方从欧洲某研究机构获得一种和土拉杆菌种,可以破解接种过疫苗的猴子体内的免疫力。1982年初夏开始,苏联“生备所”的专家们在复活岛测试这种武器。他们用20个装有土拉杆菌的炸弹和500只非洲猴子做实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几乎所有具有免疫力的猴子都死了。第2年,他们又用效果更好的兔热病干燥变种做实验,又取得成功。于是,新兔热病变成武器列入苏联弹药种类。


33、苏联1980年代U变种马尔堡病毒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1967年,德国法兰克福以北的马堡白令制药厂发生了一次由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引发的疫病暴发事件,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31名感染者中有7人死亡。这种病毒被命名为马尔堡病毒。9年后,相似病毒出现在非洲萨伊的埃博拉河岸,造成430人丧生。此次造成疫情的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死亡率为70%~90%。这两种病毒都被视为病毒有机体的新家族——丝状病毒。

在首度被发现的10年后,一种马尔堡病毒菌种送抵苏联,并立刻被列入病毒战剂名单,并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病毒。苏联设于西伯利亚的、被称作“传媒”的国家滤过性病毒学暨生物科技学研究中心,把马尔堡病毒列为专项项目进行研究开发。在这项研究中,由于操作失误,项目负责人乌亭诺夫献出了44岁的生命!而经过乌亭诺夫这个活生生的“培养器”后,马尔堡病毒更强力、更稳定,因而这种新菌种取代了旧的菌种,并被赋予新的名称——U变种。


34、苏联20世纪70-80年代奥布连斯克项目(“篝火”和“米吐尔”)

布连斯克中心从事研发以中枢和末梢神经系统为目标的武器(火)和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武器(米吐尔)。“火”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被称为“苏联生物武器研究中最黑暗部分的两个密切联系的项目”之一,由“生备所”设于莫斯科南郊的库布连斯克的研究机构实施,由科学家多马拉斯基、谢尔盖·波波夫负责。其目的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造毒素一一细菌武器。他们发现,素毒可以破坏人的神经纤维,有一种基因能指定制造素毒的遗传密码,科学家能够合成这种基因,在试验室内以人工方式复制后,再插入细菌细胞中。若能找到能和素毒搭配的细菌菌种,植人的基因就能与细菌一起得到繁殖。他们宣布,找到了适合髓素毒的细菌宿主,就是假结核邶尔森氏菌。将髓素毒基因插入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距离插人鼠疫耶尔森氏菌只有一步之遥。鼠疫这一人类最久远的生物武器将会因此出现新的形态。谢尔盖・波波夫还将髓素毒基因插入军团菌。正常的军团菌要病倒实验室动物需要成千上万个细菌,但基因重组后的军闭病菌仪以少数细胞就能非常活跃。“米吐尔”也是生物战剂研究项目,致力于细基因改造,制造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菌种。四环素是效力最强的抗生素之一。多马拉斯基发现一种细胞质体具有抗四环素的基因。在制造生物杀虫剂所用的色林吉亚杆菌菌种中,可找到这种细胞质体。在炭蕴杆菌和鼠疫杆南中结合这种细胞质体,试验成功了对四环素有抗药性的新战剂。


35、苏联20世纪80-90年代克格勃“长笛”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苏联生物武器研究中最黑暗部分的两个密切联系的项目”中的第2个项目也在秘密进行中。该项目代号为“弗菜塔”( Fleyta),意思是“长笛”,是由卫生部第3局经管的,包括史文林研究中心在内的几个机构具体实施。其主要目标是,使用肽和其他“生物调节剂”,为克格勃制造精神病理和嗜神经组织的细菌毒剂(精神和神经生物媒剂),供克格勃进行特殊任务——包括政治暗杀行动时使用。


36、苏联(俄罗斯)1980年代“传媒”“奇美拉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奇美拉/嵌合体是一种想像中的狮头羊身蛇尾的怪物。这种怪物在自然界也许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基因工程领域,人工制造一种“四不像”物种是不难的。苏联被称作“传媒”的国家滤过性病毒学暨生物科技学研究中心于1989年开始实施的“客迈拉计划”,目标就是探讨“天花一埃博拉热”病原武器的可能性,以最终创造出一种“嵌合体病毒”。他们首先实验将委内瑞拉马脑炎基因插入牛痘,并很快取得成功。然后他们针对重症天花进行类似的基因操控,试图创造出“双重病媒”一一能同时引发两种疾病的超级武器。创造“嵌合体病毒”的结果未见披露,但从他们通过改变基因,先后研发出对多种药物有抗物性的马鼻疽杆菌种、能抵抗炭疽病疫苗的炭疽杄菌菌种的情况看,最终日标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类似这种研究的成果也可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和平目的,这或许是1990年代俄罗斯停止进攻性生物武器研制后的新方向、新趋势。


37、伊拉克1974-1996年生物武器研制计划

该计划是一个从生物战剂研究直到武器化的全过程项目。1974年,伊拉克开始探索制定一项生物武器研制计划。被推为伊拉克生物武器之父的微生物学家纳赛尔・阿尔辛达维负责这项工作。1984年,一群生物学家开始在一个化学武器军事工业综合体中进行研究1988年伊拉克建立了阿尔哈卡姆工厂,批量生产炭疽热、野兔病毒素,后来又生产病毒。1980年代,伊拉克从美国购买了4种炭疽杆菌种,超级大国所使用的其他病原体和毒素也出现在伊拉克兵工厂的档案上。1995年,在联合国特委会调查时,伊拉克官员承认,有5枚飞毛腿导弹装了炭疽热菌,16枚装了土拉杆菌,4枚装了黄曲霉毒素。同年,萨达姆的女婿、前政府高官侯赛因・卡玛尔在约旦接受采访中称,所有这些活动都已经结束,他已于1991年下令销毁伊拉克的化学和生物武器计划。


38、南非1981年“海岸计划”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1981年,南非为了应付対于其种族主义政府和种族隔离政策的政治威胁,开始进行一项化学和生物武器的联合研制计划。其中包括制造细茵武器的秘密项目一“海岸计划”。一个名叫沃特・巴松的高级心脏病学家、军官被任命为该项目负责人。该项目研发了炭疽热、霍乱病菌、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肉毒杆菌毒素等,以及人体免疫缺陷性病毒(这是导致艾滋病的原因),并计划建立一个大型的秘密生产基地。这类“失能毒剂”曾被用来危害了数以百计的南非囚犯。有报道说“”海岸计划”曾计划研制“黑弹”,用于有选择性地把在种族混杂区内闹事的黑人杀死,或使之致残。


39、美国1985年费尔科大肠杆菌基因改造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研究,致力于细菌基因改造,将危险细菌基因植入温和细菌,生产出“设计的病原体”。1980年代,美国斥巨资用于“生物防御”研究,与苏联展开一场未宣布的生物武器竞赛。生物学家斯坦利・费尔科将一种危险的基因植入大肠杆菌,创造了一种攻击人体细胞的超级细菌。该细菌的攻击力能够成功地被模拟。植入的病原体是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是鼠疫耶尔森氏菌的个危害较小的旁系。鼠疫耶尔森氏菌能导致瘟疫。费尔科命名了该基因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部分。它产生出侵入的毒素。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中一种常见的细菌,由此改造而成为危险的细菌。


40、美国1997年中情局“洞察”项目

该项目属于生物战剂武器化研究。1997年7月,乔治・特内特出任美国中情局局长。出于对生物防御问题的关注,他在中情局内成立一个防扩散小组。小组成员之一的杰恩・约翰逊认为生物弹药和运载系统都是重要的,他敦促他的同事研究苏联为发动生物攻击而开发的武器系统。于是,在中情局内部形成了一个名为“ Clear Vision”的项目一旨在通过了解生物战的历史洞察它的未来。其目的是复制外国的武器,提高美国防御生物攻击的能力。该计划从苏联人开发的武器系统入手,特别关注了苏联在炸弹束研究方面的工作,并为此建立实验室,制造这种炸弹束,在风洞中进行了测试,以衡量它的散播特点。2000年测试取得成功。后来又扩展到基因重组方面,首先试图通过将某种基因移植人病原体的方法制造出一种超级细菌。

2001年,由于一直受到来自社会对它是否符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质疑,该计划被迫终止。w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