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还是新玩具?SCOPESWITCH 卡宾镜导轨
打脸要及时
最近在一个可以让LPVO卡宾镜实现滑动变倍的瞄准镜镜座很火,视频被很多人发过。LPVO卡宾镜这几年就够火的了,这个SCOPESWITCH的镜座更是火上加火。
看视频这个镜座的确高大上,不用去旋转镜筒调节,左手都不需要离开护木,只需要拇指前后滑动推动滑块,即可变倍。举枪,寻找目标,快速变倍精确瞄准,一气呵成——神器啊!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黑科技的实用性还需要打个问号,甚至几个问号。
首先疑惑的就是可靠性。
其实这个导轨并非黑科技,就是在导轨上面装一个滑槽,滑槽的滑块拉动钢丝,钢丝再带动装在瞄准镜调整轮上的滚轮实现变距调整。
虽然官网上说这个结构不怕灰尘,然而小石子呢?无论是开槽,滑轨,还是钢丝导轮,都有被石子卡住的可能。
官方宣传说的是滑轨故障还可以用自己拨动手轮变倍,但是如果真的是滑轨被卡住,除非排出石子,要不就只能拆掉变倍手轮上面的传动轮,不然用手也是无法拨动的。
第一个小问题:滑动阻力来自于瞄准镜,拉动有多费劲就看瞄准镜有多大阻力了。
而第二个大问题就来自于用户到底使用的是什么瞄准镜。如果是前焦平面(FFP)的瞄准镜,问题不大,仅仅是倍率的变化。
如果使用的后焦平面(SFP)瞄准镜射击远距离目标,那射手就必须保证瞄准的时候瞄准镜处于最大倍率,否则分划并不准确,具体原理就不多解释了。射手在远射的时候需要手动确定滑块已经滑到了最后,稍微一点点偏差都不行。
这样的操作增加了射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犯错误的地方,甚至如果射手并不了解瞄准镜原理,那么打不中目标的概率就会成倍的增加,所谓的“方便操作,也就方便犯错”。
既然聊到了操作问题,那么咱们就说一些纯纯的操作问题——就是前手不断地变换持握位置。
这种“弹吉他”式的操作方式,肯定入不了一些“一致性”大佬的法眼,对于步枪来说,很多场景就没必要对应复杂的操作,前手位置变化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影响据枪。
豪叔:对,大佬就是我
更为重要的是在实战场景中,频繁切换倍率会增加隧道视野效应,增加暴露时间。射手很容易下意识的为了“看得清→瞄的准”而前推放大倍率,陷入隧道视野,也就增加了射手在外暴露的时间。
这在三枪赛中并不是什么问题,而在实战中,却是射手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和其它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实战中的武器除了瞄准镜,还会装有枪灯,激光指示器等设备。而且护木导轨的上方,下方,都是黄金位置,因为在纵向是与枪管同轴的。这么长的镜座占据了上方很大位置——尽管官方说不影响激光指示器的安装,但从视频来看,如果是短管步枪,就已经没有位置在枪管上方安装激光指示器了。
枪灯和激光指示器的操作原来只需要拇指推动即可,而这个滑轨明显是和枪灯、激光指示器的操作是冲突的。如果安装了变倍滑轨,就需要像下图一样,枪灯和激光的开关只能安装在护手侧面,即有可能影响滑轨的定位,也有不方便激光和枪灯的操作。
这个配置,串联夜视仪啥的是别想了
除了以上结构和操作的问题,还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在步枪上搞一套这么复杂的东西么?什么场景才需要这样的产品?
这种滑轨变倍功能明显是为了提升当前流行的LPVO(Low Power Variable Optics)变倍镜的操作便利性而设计的。
如果你的使用场景是各种比赛,没有恶劣的使用环境,没有敌人向你还击,不需要频繁的操作其他附件,你要做的就是快速精准射击,这套附件非常OK。
或者你的场景就是开枪之前需要明确的PID才行,看清对手手里拿的是手机还是手枪,那么充分利用LPVO的倍率大带来的观察优势,也是非常OK的。
脱离了这两个场景,那么这种装备的实用性将大大降低。
因为LPVO虽然可以变倍到6-10倍,但大倍率受限于物镜尺寸,视场较小,一般只用来观察目标,或者射击600米以上的目标。而实际上视场宽度、搜索识别速度,图像明暗程度结合的最好的倍率其实还是3倍。
这就与全息+菠萝镜,或者Elcan Spector DR等等“速瞄”瞄准镜无异,反而直接变倍来的更快,600米以内也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本就必要采用如此复杂的系统。
自反恐战争结束以来,战术市场面临着市场需求缩小和产能过剩的挑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陷入了内卷状态。由于需求不旺盛,各个厂商都在竭力寻找卖点,不断推出各种小花样来增加产品的可玩性。
然而,这些努力却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作为一个关注战术装备的消费者,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令人惊喜的新战术背心了,每次看到的新产品都只是变化微小,或者增加一个有趣但没什么用的功能。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