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聚氨基甲酸酯
PU是Polyurethane的缩写 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高聚物的主链上含有重复的—HNCO—O—基团的树脂,通常由多异氰酸酯、多元醇聚合物或芳香族二胺等经逐步加
PU是Polyurethane的缩写 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高聚物的主链上含有重复的—HNCO—O—基团的树脂,通常由多异氰酸酯、多元醇聚合物或芳香族二胺等经逐步加成聚合而成。由于聚氨酯含有强极性氨基甲酸酯基团,调节配方中NCO/OH的比例,可以制得热固性聚氨酯和热塑性聚氨酯的不同产物。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线型和体型两种。体型结构中由于交联密度不同,可呈现硬质、软质或介乎两者之间的性能,具有高强度、高耐磨和耐溶剂等特点。
由于,只需要简单修改配方,便可获得不同的密度、弹性、刚性等物理性能。目前,已大量替代玻璃纤维保温材料、木材、传统橡胶制品等
1849年德国化学家沃尔茨(Wurze)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合成了烷基异氰酸酯。接着化学家霍夫曼(A.W.Hoffmann)在1850年成功合成了苯异氰酸酯。后来亨切尔(Hentschel)等人在1884年合成了异氰酸酯。
在当时异氰酸酯并没有找到什么利用价值,也根本没有运用于高分子化学合成。直至德国化学家拜耳(Bayer)和当时实验室的同事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异氰酸酯可合成聚氨酯和聚脲化合物,可是实用性依然不大。1933年,美国杜邦公司的卡罗瑟斯(W.H.Carothers)发明了“尼龙',刺激了德国。当时德国想尽快发明一种能与其抗衡的产品。这也加速了那时的拜耳对聚氨酯的研发工作,他们发现链状的聚氨酯具有热塑性、可纺性,能制成塑料和纤维。当时,商品名为Igamid U 和 Perlo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