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晒装备&国产测评 > 晒装备&造型
  1. 内容

[OLD School]四色丛林时代美国海军陆战队造型外拍

(备注:作者在新西兰,不违反国内法律)作为一个偏好old school的陆战队粉,如果一说起自己是玩老学校的,他人的反应不是觉得本就如此,而是莫名惊讶,这实在是一种耻辱。好比哪天我跟别

(备注:作者在新西兰,不违反国内法律)

作为一个偏好old school的陆战队粉,如果一说起自己是玩老学校的,他人的反应不是觉得本就如此,而是莫名惊讶,这实在是一种耻辱。好比哪天我跟别人说起我是玩陆战队的,结果对方的反应是诸如“才知道你是玩陆战队这个方向的”,那我干脆买块豆腐撞死好了。

不过似乎之前大多数的本人照片不是穿着常礼服就是穿着数沙CUU、狼棕OTV,基本上没有体现自己的old school方向。因此决定以本次自曝为契机,发布系列老学校帖,重设old school玩家形象。
外拍前,先根据自己的预想和手头持有的物品确定出最适合的造型。目前身边只有一套四色丛林BDU和一双公发龟背底全皮靴,还都是后期版本的,因此毫无疑问,本次造型的时间将被大致设定在90年代中后期。

关于本次外拍所用装具,试拍时曾尝试了MOLLE II,但最后还是本着尽量不重复组合的原则,决定将MOLLE II留给以后搭配三沙DCU的造型用,因此最终选用了另一款相当有代表性的战术携行载具——TLBV88。灵感则是来源于1999年的一张照片。
[URL]e43e9807a33d064e29a109411d10bb2f.jpg

关于TLBV88,在此做一段简要介绍(作为老装备,TLBV88肯定已经被科普无数次了,但也正因它们是老装备,新人可能由于追新而往往将其忽略,因此,周而复始地重复科普,也是有必要的):

1988年,美国陆军研发中心设计了一套新的装具系统,旨在取代之前的ALICE系统,该系统英文缩写为IIFS,全称是Individual Integrated Fighting System,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整合型单兵战斗系统”。该系统又分为“战斗载具部分”和“生存载具部分”。

“战斗载具部分”包括新款腰带、战术承载背心以及一款(榴弹手)弹药携行背心。其中系统配套的新款腰带本打算在此帖中多加一小段科普,但为避免喧宾夺主,还是决定暂时不讲。榴弹手弹药携行背心,相对来说,也不如另一款更早期的榴弹携行背心经典常见,在此与“生存载具部分”的详细情况一同略过。

TLBV88就是该系统中的那款战术承载背心,其最大特色就是改变了以往长期以来传统的腰部承载理念,而将主要承载份额移到了躯干上。标签上对它的英文称呼为VEST, TACTICAL LOAD BEARING,按照中文语言习惯翻译就是“战术承载背心”(在这里原稿中本还打算写一段关于装备英文名称翻译与命名的探讨,无奈这个话题更加巨大深广,还是更适合另行开文专门论述,因此正式发帖时将此段文字撤去)。

于这款战术携行装具的名称,国内外其实都有多个大同小异的叫法,例如LBV、TLBV、ITLBV、LBV88等等。这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个人认为国内军圈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称呼比较好,便于研究与交流,避免误会。个人认为叫TLBV88是最权威同时也是最科学的,一方面TLBV本身就是该装具标签上的官方命名,另一方面,加上其年份88,有助于防止与以后可能出现的同名装具混淆。

到9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型,国内军圈也一直没有给它一个标准的称呼,而是“斜袋LBV”或者“LBV1、LBV2”这么叫着,我同样本着前面所述的兼顾权威性、简洁性与科学性三者平衡的理念,认为叫ETLBV88比较合适。ETLBV88将弹匣袋改成了斜置便于取用,原有的尼龙材料也改成了网眼材料,便于散热。下面上一张几年前自己拍的老图,图中的载具就是ETLBV88,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与本次外拍中穿着的TLBV88的区别。
[URL]e10bd93d1e7c6dd4aa048f730015bc9f.jpg

TLBV88的出现,本来是打算替代ALICE系统中的LC装具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在美军中形成了TLBV88与LC1/2并行的局面。相对来说,TLBV88要比ETLBV88更常见,选用TLBV88比ETLBV88更适合90年代普通陆战队步枪手的形象。

先自己给自己揭个短,把问题都说在前头,避免有些问题出现不必要的重复说明:

1.迷彩伪装油的使用。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没有实际经验,再加上拍这段的时候又赶上最后抢时间,太阳已经在落山了,因此本次外拍就匆匆地象征性地涂了一点,所以实际效果并不专业严谨,在此表示遗憾。
2.物品的挂载。关于各种包具、附件等的挂载,在实际使用中,很少有所有物品挂装齐全并如教科书般严整规范的,在一定程度内不存在标准挂法,因此在模拟拍摄中,造型应该符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平衡。
3.道具的使用。本次道具就是前段时间发帖涂装改造好的TD,吐槽它的大可不必。非常时期,能拿到这样一个道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更何况在廉价仿真玩具里正确的M16A2版型几乎不存在。大家还是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吧~~

揭短完毕,如果还有我自己没发现的,欢迎抱着正确的态度探讨补充。

起头一张
[URL]a4ecfb325867de314f71d45f8b53cc2e.jpg

第一组动态

[URL]859366c3e7c96020f2c9178ad2493131.jpg
[URL]618552181ae838722103ee124b75a91e.jpg
[URL]6d9a1210cea5135ddd4ba20a8697de3f.jpg
[URL]618552181ae838722103ee124b75a91e.jpg
[URL]6d9a1210cea5135ddd4ba20a8697de3f.jpg
[URL]420ed1c57fc81ee661941b776d895e1a.jpg

第二组动态

[URL]fc01e0a68fa5bc40194767304b572a88.jpg
[URL]d325998adaf0375eb986eddc92205deb.jpg
[URL]18cfcfdba98835b2bb7d93e111d9696f.jpg



收尾一张
这一张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其参照原型就是出自下面这张网上广为流传的迪克·克拉默的经典画作之一了。可惜拍的时候不能对着镜子微调,达到和原图完全一样的角度和姿势。

在上述单人自曝之外,另加一组,也是本次外拍最有意思、最有特色的一组——之前从未尝试过的处理方式,本人最早是在国内著名军品玩家蓝骑的照片里看到,这次经过拍摄者的提醒,萌发了也尝试这种效果的想法——即以固定机位拍摄多张不同动作的照片,最后合成,达到多人出镜的效果。




事实证明,这次的效果是很成功的!本来只是打算试一试,结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第一次尝试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本人表示很满意,也深受鼓舞。以后尝试一下更多人的场面效果也并非不可能~
 

其实本帖也是在向另一位军圈前辈“永远的履带”致敬!“永远的履带”是对我早期影响比较大的前辈之一,最早看见他的照片,就是身着四色丛林BDU的老陆战队形象。我的很多基本的理念都是在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至今我还记得他大概于04年在SC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自己国仿LC中型背包的帖子。也许我对四色丛林时期陆战队如此狂热的迷恋也多半是受他的影响吧。本还想发几张前辈当年的照片,无奈时间久远,网上已经无迹可寻了~~

最后,还要感谢在本次外拍中给予了极大帮助的两位军圈朋友!一位是军圈上一代的老前辈,整整一天,开着车四处找景,全程帮忙拍摄。也正是因为他的提醒,才会有最后一组合成照片素材的出炉。另一位则是同样身为USMC狂热死忠粉丝的@ @oSEEDo, 最后一组照片的合成是他的功劳,之前的很多需要PS处理的照片也是他义务帮忙的,对于他的帮助,实在是非常感谢!


根据上次的教训,在此容我注明:欢迎转载,但请告知原作并注明出处。谢绝盗图!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