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泽曼与SOG 5把组合工具钳对比
上周抽空陆续购入了2支莱泽曼Charge TTi、1支莱泽曼New Wave、1支SOG B61、1支SOG S66(S66 到手后把B61退了,具体原因后面会说),综合试用了几天后大体上对目前组合钳市场的这两
上周抽空陆续购入了2支莱泽曼Charge TTi、1支莱泽曼New Wave、1支SOG B61、1支SOG S66(S66 到手后把B61退了,具体原因后面会说),综合试用了几天后大体上对目前组合钳市场的这两个顶级品牌的主要产品有了感性认识,在这里送上一篇简评,具体的数值和厂家背景资料我就不Ctrl V了,大伙有兴趣自己百度,这里只谈我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水平有限,偏颇之处各位担待
莱泽曼Charge TTi
莱泽曼New Wave
SOG B61爆破钳
SOG S66爆破钳
由于SOG的B61和S66未能同时拥有,所以合照里没有S66,多了一把跟随我多年的瑞士军刀
序言
知道组合工具钳这个概念起码要追溯到十几年前上中学的时候在军事杂志上看到的莱泽曼广告。正如我们这一代军友很多是看着杂志封三的“菁英”、“赤兔”和“阿尔萨斯”广告成长起来一样,男人么终究是有爱玩的天性,关注虽然关注,不过对于当时动辄上千的“天价”而言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偶尔在高端军品店橱窗里看到实物,回家能回味好长时间。后来偶然的机会别人送了我一把瑞士军刀,这么多年倒也凑合着用得蛮顺手,组合工具钳这个“梦想”也就不知觉中放了下来,直到今年年底选购礼品,无意中想起了当年这个实用而又精致的东西,又一次开始了关注。
经过我长期粗暴使用的瑞士军刀
莱泽曼当然是“老熟人”了(其实连摸都没摸过),SOG工具知道的比较晚,以前道听途说SOG部队的一点历史,也知道这个牌子出直柄战术刀(因为国内有很多山寨的),最近才知道居然还出组合工具钳。当我第一次看到黑色涂层的军版SOG B61爆破钳时彻底被迷倒了,这个号称是美军特种部队采购装备的东东看起来太与众不同了!于是我决定,在采购这批钳子的最后,收一支SOG算做对自己辛勤工作一年的奖励吧,也算是实现中学时的梦想。
第一部分 对莱泽曼两款产品的认识
上面是New Wave,下面是Charge TTi
佩服莱泽曼的营销手段,组合工具钳其实就是工具,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莱泽曼竟然整出那么多版本来,Charge TTi其实算是New Wave的升级版,功能基本相同,主打的钛合金手柄我个人以为炒作概念的成分更大。加上两片钛柄,一排7个台湾产的工具头,两个挂扣,一个国产人造革套和铁盒,Charge TTi的身价比New Wave贵了将近一半。手柄加钛片后厚度增加而且硌手,握感其实反而不如New Wave来的光滑圆润,至于厂家宣传的钛柄可以使皮肤舒适防止刺激那更是无稽之谈,不干活的时候谁天天把钳子攥在手里?过去用国产碳钢老虎钳的时候也没听谁说谁皮肤过敏啊。当然了,作为礼品而言,Charge TTi还是显得相对大方一些,毕竟别人一打开盒子有大堆东西可以玩上一阵子,显然比New Wave只有孤单一支来的有趣。
下方为Charge TTi,此图可见两款功能和配置都基本相同
左为Charge TTi,除了钛柄,尺刀顶端加了勾刀是该款区别New Wave最明显的地方,问题是我认为同样是切断绳子,有找勾刀的时间早就打开主刀直接切断了,实用性不强。
其他部分,两者基本完全一样。至于Charge TTi配套的工具头实用性其实不大,因为装配上座后长度太短,很多稍微深一点的螺丝孔伸不进去。个人建议,如果想用来当礼品送人,Charge TTi合适些;若是自用或者家人用,New Wave足矣,不要羡慕Charge TTi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最后,你不要说我没提Charge TTi的主刀首次使用了S30V钢材,使之更耐腐蚀,锋利保持度与硬度也更好(据说硬度达到了惊人的61HR),我只是觉得,作为老百姓日常随身使用,这种性能的差别并不足以支持Charge TTi比New Wave贵出那么多。
第二部分 对SOG索格两款产品的认识
SOG索格工具据我所知B开头的都是表面带黑色涂层的款式,也就是所谓的军版,S开头的都是不锈钢色的款式。SOG B61爆破钳据说频繁在电影《拆弹部队》中露脸,之后名声大噪,而它低调的外观和沉稳的气质也立刻征服了我。
SOG B61爆破钳折叠状态
但收入囊中的新鲜感一过我就发现了问题,而且越来越不满意。也许这真的是专业工具,在握把内有限的空间内居然占了两片线琐来容纳下面的东东,我至今也说不清这个塑料材质的小块的具体作用,据说是拆炸弹时用来替换雷管顶在原位的,但问题是在这个价位购入的工具,里面有一个如此浪费空间而且一辈子用不到的东西,难道只是为了标榜手里的钳子是个军版的?
传说中的拆弹工具,标有1/4字样,意义未知
接着发现了更影响心情的设计问题,SOG B61的主刀在手柄内侧,也就是说使用主刀必须在展开钳子后,这非常不便!因为在平常主刀的使用频率远比钳子要高得多。而且主刀是齿刃,将来维护不便。当然这也不能怪SOG,毕竟这个型号的设计初衷就是一个专业排爆钳,而不是我等屁民天天挂在屁股上的玩具
主刀在内侧和外侧的区别,莱泽曼全系都是外侧
于是立刻决定退回才摸了11个小时的SOG B61,入手SOG S66
SOG S66折叠状态
这款钳子主刀在外侧,并且有直刃和齿刃两把主刀,双保险锁定,方便而且安全,同时取消了那个用不上的拆弹工具。但是该款相对更为笨重,手柄为光亮的不锈钢,易沾上指纹,而且表面突起较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感,而且容易挂住尼龙刀套
SOG S66表面较为复杂
SOG S66的工艺比B61更为精致,而且有镂空的SOG商标
SOG S66取消了B61上的木锯和剪刀,改为勾刀,这一点非常遗憾,难道好东西真的不可兼得吗?不仅如此,勾刀和其他5件工具紧紧地挤在一起藏在握柄中,取其中之一都不太方便,往往动了一个其他都动起来。而且紧贴勾刀的开罐器设计有问题,总是卡住勾刀,每次去勾刀都会把开罐器一起紧紧地带出来。。。。严肃的批评一下!
个人建议,如果真的是有强烈的军品情节,想拥有和美军特种部队拆弹专家完全一样的装备,那么就选B61,买回来纯粹是收藏,供着就好。如果是自己用,还是收S66吧,随身用几十年的东西,还是顺手点好啊!
第三部分 莱泽曼对比SOG索格,我的看法
通过使用对比,我感觉作为组合工具领域顶尖的品牌,莱泽曼和SOG都有自己强烈的特色。莱泽曼长于营销,给工具附带上了工艺品的内涵,产品线丰富,各部件性能较为均衡;SOG专业而且低调,坚守自己作为工具的本分,工具钳产品不多,但每一种比较有特色,各部件中以钳子的性能为重点,其它的工具较为平淡。另外,莱泽曼提供25年的保修,而SOG出门就没人管了。。。不过我觉得要是寄回美国原厂修,还不如买个新的您说是不是。。。
从包装风格上就能看出区别,当然这些包装都是国内产的,但莱泽曼在国内广告上的投入远比SOG大得多,知名度也不是一个层次的。
莱泽曼的礼盒包装
SOG简陋的纸盒,破破烂烂的真让我郁闷
标配的尼龙套
SOG S66比莱泽曼整个大了一圈,不过工具当然是“一寸长一寸强”,大点的手感自然好。
左为莱泽曼,右为SOG
SOG的主钳采用具有专利的齿轮复合式杠杆原理设计,开合比莱泽曼要顺畅省力得多。莱泽曼的钳头是直接铰链在握把上的,折叠较为费力。在同样的握力下SOG主钳的剪切力比莱泽曼要大得多,同时,其钳头采用的钢材也比莱泽曼要好。
两者钳头对比
SOG的线锁每片簧片对应一件工具,簧片较为细小,解锁时需用指尖用力顶,比较费劲,戴手套时较难操作,锁定到位后除主刀外每个工具都有旷量,虽然轻微活动但锁定应该问题不大,体现了SOG的粗犷。
莱泽曼的锁定操作较为简便,且所需力道不大,戴手套也能操作,工具基本没有旷量,赞一个!
好了,困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一朝的梦想实现,发现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从店铺到我住处有四十分钟的车程,上周基本上每天都在往返,每次拿回的一个钳子,基本在回到住地前的车上就已经摆弄的差不多了,新鲜感也就过去了。我想,工具终究是工具,硬要给它加上多少文化多少内涵(比如莱泽曼的钛柄),其实本身就是件很空洞的事情。希望我留下自用的SOG S66可以像上一把瑞士军刀一样,真正成为用起来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