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背包挎包
  1. 内容

战术你的户外——Lii Gear 咆哮蟋蟀 16L模块化背包评测

一直以来,许多军品圈玩家也同样都是户外爱好者,本着“战术你的生活”的理念,许多同好们都喜欢使用战术装备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战术背包。但久而久之,许多老铁发现,由于设计理念的


一直以来,许多军品圈玩家也同样都是户外爱好者,本着“战术你的生活”的理念,许多同好们都喜欢使用战术装备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战术背包。但久而久之,许多老铁发现,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各类战术、军版背包在自重、背负等方面对比专业户外背包存在着巨大的劣势,情怀与实用间的选择让许多人十分为难。终于,随着两年前Lii Gear的突然出现,圈内玩家们就多了一个二者兼顾的选择。

关于Lii Gear,这两年来各类的介绍与采访也出现了许多,在此就无需重复。在这个品牌出现后不久,我也入手了一个23L Daypack解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对Lii Gear的不断了解后,我将其定义为一个战术风格通勤户外品牌,因为Lii Gear的产品大量使用了战术包具的设计元素、面料、辅件与配色,但是最终的设计目的还是为了通勤与户外使用。创始人Lii本身作为一个资深玩家,在设计包具的时候,借鉴了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设计经验、尝试使用了许多新兴面料、加上自己的理解与创新,给业内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言归正传,我这次测评的,是LiiGear最新推出的"Roaring Cricket"咆哮蟋蟀16L背包平台。按照敦家的说法,咆哮蟋蟀的开发定位是想在13L的基础上强化背负,在23L的基础上缩小容量,针对市场,定价在千元区间(起售价999元),面料上与现阶段市面的主流产品拉开差距(起售便是XPAC,高配版200D纯Dyneema),颜色少但是都是需求大反馈好(Xpac颜色为Multicam和Black Multicam,Dyneema为灰黑色),Daypack最适中的容积(16L,同时兼容15寸电脑),方便取拿(U型拉链,但是比23L丝滑很多),扩展空间大(近10种组件可以选购),背负上大马拉小车(肩部蝴蝶桥设计无出其右,攀山鼠运用蝴蝶桥最小的背包也是30L的快马,而咆哮蟋蟀16L便使用如此强悍的背负)。在这种种条件的组合下,"Roaring Cricket"咆哮蟋蟀16L背包平台诞生了。

                              

下面我就将通过与23L的对比以及实际使用感受来说说这款"Roaring Cricket"咆哮蟋蟀16L背包平台。

首先来看看咆哮蟋蟀的本体:

图中左边是我用了有一年的23LDaypack,右边则是新出的咆哮蟋蟀16L,两个包虽然都是MULTICAM色,但是23L Daypack采用的是500D cordura而咆哮蟋蟀16L采用的则是330D XPAC(XPAC这玩意战甲、敦家和Lii GEAR都介绍过多次了我就偷懒不重复了)与500D cordura拼接面料,因此同在空包状态下,咆哮蟋蟀看起来明显比23L Daypack更挺更美观。正面看,咆哮蟋蟀延续了23L Daypack倒U型拉链、双侧水壶侧兜、正面犀牛PALs 织带加弹力固定绳结构,但是在接下来的测评中你会发现Lii根据23L的使用反馈与咆哮蟋蟀16L的定位做出了不少改进。

(虽然在空包状态下看二者差不多大,但我尝试后发现23L完全装的下咆哮蟋蟀16L)

背面看,两款包则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23L的背负结构与外貌主要借鉴了犀牛,背长可调,肩带和原配腰封中规中矩。而咆哮蟋蟀则是在延续了自家13L通勤包背垫的基础上在加了一个腰垫提升舒适性,再配上了带有蝴蝶桥结构的肩带,这些接下来都值得细讲。

咆哮蟋蟀16L的背垫与13L一样采用了厚实的带孔填充层,外包弹力纱,在提供了舒适贴背感的同时也不会像三明治布那样磨损衣物,这点我在23L上深有体会。不过就透气性而言,不管再怎么设计,长时间背负后都只有湿透这一结果。

考虑到咆哮蟋蟀16L相较于13L具有更大的容量,加之各种辅件的扩容,在使用中常常会有更大的负重,这就要求咆哮蟋蟀16L不能像13L一样只有简易背垫,于是Lii在咆哮蟋蟀上也增加了一个腰垫,提高背负时的舒适感,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腰垫要比背垫厚实上许多。

咆哮蟋蟀16L腰垫的连接方式与23LDaypack类似,不过23L用的是鱼骨扣固定而咆哮蟋蟀16L则是采取织带反折缝纫打枣的方式固定,由于腰垫并不涉及承重,所以到目前使用来看都未存在过可靠性问题。

将腰垫打开,就可以从下方抽出背板,这个设计也是来源于犀牛的引擎盖腰垫,对于调节背板而言十分快捷方便。

将背板抽出后,可看见咆哮蟋蟀的背包由两根碳纤维杆支撑,有效的减轻了自重,背板也带有一定的弧度,相较于23L的背板具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背板本身也还是无法调节弧度。

肩带与包体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结合包体的宽织带与肩带上的日字扣,咆哮蟋蟀的背长并不能调节,通过宽织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包体的高低,但是包体调低后会出现在运动中大幅度晃动的情况。

相较于下方的23L,咆哮蟋蟀16L的肩带厚度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最厚处将近有23L的两倍,终于解决了我对23L肩带的怨念。咆哮蟋蟀16L肩带的贴身一面与23L一样采用了舒适的弹力布,并且延伸至肩带两端,预防出现磨脖子的现象,非常的贴心。

咆哮蟋蟀16L的肩带下端固定方式与23L一致,都是采用蝴蝶扣,这种连接方式的强度在我一开始接触时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不过经过了长时间的负重使用,蝴蝶扣证明了自己用作承重是完全靠的住的。

要说咆哮蟋蟀16L最出众的设计,那当然是其肩带上的蝴蝶桥,也是所谓大马拉小车的设计核心。蝴蝶桥这一设计来源于攀山鼠,其结构优势在于可以让背包重量更加均匀的施加在肩部,以减缓肩部在长期背负后的疲劳感。对比起攀山鼠自家用铝杆来制作蝴蝶桥,Lii gear所用的日本东丽顶级的3K碳纤维片材质来制作显然更胜一筹,在重量、强度与逼格度上都比铝杆具有更大的优势。蝴蝶桥上下两端都使用了海帕龙面料进行了固定补强,整体也更为的美观。

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如图在海帕龙面料与蝴蝶桥接触的受力部位出现了损口,这点是Lii gear在接下来的生产中需要注意的。

看完了肩带再来看看胸带,咆哮蟋蟀16L的胸带固定方式与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所不同,是将肩带上缝制成纵向molle织带,共有五格可调,然后用鱼骨扣来进行固定。但这种固定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胸带的调节位置被限定了,可能有的使用者会出现胸带位置不上不下的窘境,另一方面就是作为胸带的固定方式极为不靠谱,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用力一拉胸带或者一扩胸肩带鱼骨扣就崩出的情况。

鱼骨扣崩出的情形如图所示,据说许多小伙伴的胸带已经在户外实操过程中丢失了,我的运气较好每次掉的时候都被我及时发现捡回来了,这点也是Lii在出货时必须改进的。

按照Lii的设想,这款咆哮蟋蟀16L同样设计有高逼格的腰封,腰封与包体的连接采用的是First spear专利的TUBES快拆组件,不过遗憾的是实际使用的并不是ITW原产的TUBES,而是国内某复刻厂家生产的仿品。作为一个专业的战术户外品牌,选用复刻厂家生产的辅料既不符合品牌的定位与定价,也有可能给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带来各种隐患,就这个TUBES复刻品来看,圈子里有部分使用者已经出现了在使用中腰封自动解脱的情况了。

仅从外观上看这个复刻的TUBES快拆组件感觉还是不错的,但可靠才是最重要的。

背负部分讲完了来讲讲包体部分:

咆哮蟋蟀16L包体背面的顶部与23L类似,四个伞绳挂点可以用来加挂副包与配件,顶部防水拉链口袋,Lii gear的Logo,最重要的是10乘10的魔术贴毛面比起23L终于能贴上更多更大的装逼章了,而且我一直认为MC色毛面即便不贴也逼格满满。

拉链头包裹了热塑管,便于戴手套使用。防水拉链两端都做了遮盖,以防雨水从拉链头间隙浸入。

不过让我不能理解的是,顶包在注意了那么多防水细节的同时,红线左侧的顶包部分却拼接了普通的cordura面料,有种功亏一篑的感觉。

咆哮蟋蟀16L为了解决23L防水拉链开合不顺的问题,换用了普通的YKK拉链,并在全程配有拒水遮盖,不过拒水遮盖同样是普通的cordura面料,而且很容易上翻外露,所以也给拉链全程的拒水能力打了个折扣。

咆哮蟋蟀的正面带有两列各四个的犀牛PALs织带,可挂载副包进行扩容,理论上也可以兼容Molle副包,不过两边宽度约是五格Molle,这就导致绝大多数的Molle副包无法使用(其实就是告诉你还是安心买Lii家的副包吧)。

(Lii家出的各类副包)

除了PALs织带外,正面与23Ldaypack同样设置有X型弹力固定绳,不过咆哮蟋蟀也对弹力固定绳进行了改进,中间X型交汇处使用的是快勾扣进行固定,打开和固定都十分方便。


打开快勾扣,将所需要固定的衣物放在包中央,上下两边一拉一勾就可将其轻松固定。终于解决了我在使用23L上的弹力固定绳固定软壳时,需要使劲塞还总是将软壳弄得皱皱巴巴的问题。

除了竖向固定,对衣物进行横向固定也是极为方便的。

再来看看咆哮蟋蟀16L的侧面,侧面可视部位包括水壶袋采用的都是cordura面料拼接,这点倒是无可厚非。上下共有两条压缩织带,可对包体进行压缩,上方的压缩织带还可以辅助侧袋固定较长物品,以及用于组合袋鼠袋等Lii自家的辅件。

相比起23L的侧兜采用压缩织带进行收紧调节,还是弹力束口的侧兜更适合日常的使用,方便快捷。侧兜外的压缩织带可以连同侧兜一起压缩,并且缝制有织带环固定位置预防未收紧时乱甩。此外,水壶侧兜内主仓一侧则是采用了XPAC面料避免侧兜湿水后影响主仓。

侧兜下方隐藏有排水孔

不过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如图所示,侧兜与主仓会相互挤占空间,在主仓装满东西的情况下,侧兜的容积便会有所下降。

包底成梯形,带有四个附件接口,由于采用了XPAC面料,所以并没有开排水孔。

拉开拉链打开主仓,完全拉开后可露出约三分之二的主仓,方便整理放置仓内物品。前盖上延续了23L上下两个网兜的设计,这个设计非常的实用,我经常用来装医疗包和证件,下方网兜的下沿与拉链最低处基本一致,方便装取网兜内的物品。

主仓贴背一面带有一大块魔术贴毛面,可以加装各类魔术贴勾面副包或弹力收纳组件,方便通勤时弥补主仓分割不足的问题,魔术贴毛面下沿也与拉链最低处平行,这样也方便拆装副包与装取副包内的物品。

上下两个网兜中间有用于调节外部弹力固定绳的限位扣。

魔术贴毛面的正上方是用于固定水袋的挂环,此外围绕着魔术贴毛面还有八个口字扣用于固定接下来Lii会推出的原厂副包。

作为一款模块化背包,Lii gear不推出相应的副包组件来满足大家(赚大家钱)怎么可以呢。在此次测评中,Lii还很阔气的发来了三款配套的模块化组件。

一是用于分割主仓的魔术贴勾面副包。

这款魔术贴勾面副包的结构非常简单,正面及下方采用了大量网布,背面有两条魔术贴勾面。我想这个副包应该是一个试制版,因为我发现和其他测评者拿到的都有区别,所以还需要等Lii最后定型了才知道最终的样子。

副包内还有一条魔术贴毛面,可以根据需要加装弹力收纳辅件,便于收纳各种EDC小零碎,我就在里面加装了一个麦格霍斯出的弹力收纳组件。

自家出的组件尺寸自然是刚刚好。

二是配套的Lii GearAccessory Pod

我在一拿到这个Accessory Pod的时候其实是懵逼的,因为之前我在资料中看到这个副包号称底部扩容包/帐篷包,看起来像个桶包。但是我拿到时看起来这个却像个倒梯形的小挎包,而且大小估计只能装下某些超轻量化的帐篷。这个扩容包全部采用XPAC面料,配有防水拉链,作为底包而言可以充分保护包内的物品。两端的三角扣可以接上肩带让其成为一个挎包,拉链绳同样用热塑管包裹,扩容包正面缝制有Lii gear的Logo。

但当我将其完全填充满后,由于侧面剪裁为方形,所以撑起来后确乎就是个桶包,容量也是杠杠的。

扩容包的背面还有两条竖向兼容MOLLE的织带与横向固定织带。

织带的固定也是使用鱼骨扣

打开这个扩容包后里面还有两层分隔,不过我收到的拉链网兜上的拉链头没有拉绳,这应该是打样样品吧。有了分割,这个扩容包就更适合做单肩挎包了。

随包配有配套的捆扎带,连接背包底部的四个接口将其固定。

捆扎带所用的扣具十分便于快速收紧放松与解脱。

扩容包背后的Molle固定带刚好是五格宽,可以固定在主包正面的PALs织带上,一包多用。

最后是咆哮蟋蟀16L配套的袋鼠带,话说Lii家在23L出的时候就说要出配套的袋鼠袋,所以买了23L后我就一直在等袋鼠袋的推出,可当我激动地收到随咆哮蟋蟀16L发来的袋鼠袋后,这竟然不兼容!

袋鼠袋全部使用的是cordura面料,用上端的两个插口与下端的两个鱼骨扣固定在主包上,袋鼠袋正面是4排轻量化版本molle规格的织带,背面是一个拉链网袋。

袋鼠带上轻量化织带与标准Molle织带的大小对比。

袋鼠袋的安装方法就是将上端的插扣与包体的压缩织带上的插扣相结合

袋鼠袋下方的鱼骨扣穿过包体最下方的PALs织带

袋鼠袋装好后,颜值有所降低,不过对于户外与骑行来说,袋鼠袋的扩容效果都是很重要的。

光静态展示就哔哔了那么多,接下来终于到了实操的时候了。

装好背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徒步

两日的行程,晚上在山上休息一晚,我与另一个背着我23L daypack的兄弟分担所需要的装备。

主仓我装了一个驼峰3L宽版水袋,但宽版驼峰水袋显然不如瘦版合适。包内的水袋挂环就像量身定做一般与驼峰的挂钩大小刚刚好,不过这也导致将水袋解出时颇费功夫。在包内的网袋里我装入了自己配置的医疗包与一些杂物。

接着我再塞入了一个极限温度5摄氏度的睡袋,这就已经接近咆哮蟋蟀16L主仓的极限容量了,而后我还在两边空当塞下了我的换洗衣物。

袋鼠袋的内侧网兜内我拿来装不小心掉水里的手套,网兜设计使得其非常适合在户外装那些湿漉漉的需要单独放置让其自然干的东西。

袋鼠袋被我拿来固定了一个装满随身装备的C2二奶包,我也尝试过用袋鼠袋来装双人帐篷,不过由于双人帐篷过长过大无法固定只好放弃。

袋鼠袋正面的织带上我固定了一个歌路途信号灯用于夜间标识。

顶包我拿来装夜间需要用到的各种照明设备。

包底扩容包我拿来装风衣与钛杯餐具这样一些不怕挤压的装备。

由于山上湿气很重,即便是XPAC加防水拉链,第二天早上起来扩容包内部也依然有点潮湿。

在全部装备装满后,由于会互相挤占空间,所以两边侧兜只能塞入500ML矿泉水瓶大小的物品。

咆哮蟋蟀16L的水袋出口与23L一样都分布在包顶两侧,使用防水拉链,不过对于军版驼峰水袋的水嘴而言,这个水袋开口还是小了许多,硬塞容易造成磨损。同样的在肩带上的水管穿环与织带环都与驼峰水袋吸嘴的尺寸格格不入,于是我用了一个D环来解决其固定问题。

肩带内采用织带限位鱼骨扣固定的唯一好处就是方便加装各种扣具来挂在一些小工具与帽子。

在这次徒步中,我还尝试用D环将C2的二奶包固定在胸前当做一个胸包来使用,不过由于只能固定上面两点所以稳定性还是不足。

在正确调节之后,整个包体可以完全贴紧背部,不过由于背长不可调节,对于身高较高的人来说,包体的位置会偏高,如果加上腰封,腰封会完全变成护腰,就显得十分鸡肋,并不能实现转移重量的作用。

肩带的曲线设计完全符合人体,不会出现卡脖子的情况,厚实的肩带加上先进的蝴蝶桥设计,最大程度的将背包的重量均匀施加给肩部,非常贴合。我在背23L的过程中,一直对肩带有着满满的怨恨,长时间大重量背负后肩膀可明显的感觉到是一条线在受力,肩膀会有要断掉的感觉,但是咆哮蟋蟀16L在长期负重背负后,虽然肩膀也会累但是感觉很均匀,是一个面在受力,疲惫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蝴蝶桥的位置应位于肩膀的最上方)

除了户外,咆哮蟋蟀16L拿来通勤也是极好的。

例如配合上Lii家出的各种副包进行短期出行旅游

也可以去香港进行扫货

又或是带上装备去靶场啪啪啪



最后,我总结一下Lii gear这款咆哮蟋蟀16L给我的感受:


 1、咆哮蟋蟀16L延续了Lii家追求轻量化的传统,在提供了硬背负的同时将自重控制在了1KG内。

2、包身上改良后的X型弹力固定带相较于23L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我这种在冬季南北跑的人来说,方便收纳固定脱下的软壳是非常重要的。

3、 倒U型拉链十分方便背包内物品的拿取,而且可以在空置情况下保持包体挺立,再配合上XPAC面料,即便在空置背负时也能保持美观。包顶部加大的魔术贴毛面也可以进一步满足各位贴章狂人的需要。

4、作为一款户外背包,16L的主舱容量加上各种附件的扩容,完全可以满足单日徒步穿越的需要,在队友的配合下,也可以满足两三日徒步的需要。由于肩带采用了蝴蝶桥的设计,在不使用腰封的情况下,长期背负自己所需的装备物资也并不会感觉到过度的不适。全包大部分采用了XPAC面料,在户外可以有效抵御湿气并防中小雨与意外的泼溅,面对各种灌木的钩挂与岩石的摩擦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破损与撕裂,可以随地扔随便操。

5、作为一款通勤背包,16L的主舱可以容下15.6寸的电脑,拥有大块的魔术贴与数个接口用于连接附件,使用者可以自己的使用需要购买相关的组件进行分割,甚至可以作为器材包进行使用。通过使用蝴蝶桥这一大马拉小车的设计,在城市短期背负中,背包的重量甚至可以完全忽略。背包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全部采用了弹力纱,对于各种材质的衣服都十分友好,再也不用担心喜欢的衣服被背包磨损的情况。两侧的弹力侧袋尤其方便在日常携带水壶和雨伞。

6、咆哮蟋蟀 16L作为一款模块化背包,Lii家为其准备了大量的接口与相应的附件副包,就目前我接触到的来看,设计的都十分巧妙实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而且据说咆哮蟋蟀16L还可以连接到接下来会推出的大容量背包上。

7、此外,还必须要指出的是,蝴蝶桥的设计虽然非常巧妙,实际使用起来效果也十分显著,但是背包的重量始终是施加在肩膀之上,并没有被转移,只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来缓解肩部的疲劳感,所以不要神化蝴蝶桥结构的作用,如需要背负大重量的东西,还是应该选择拥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带腰封的背包。


所说综合以上来看,咆哮蟋蟀16L是一款优秀且有新意的产品,但是还是有种种无法忽略的小问题需要改进。例如部分位置拼接常规cordura面料导致包体拒水性能的下降;背长无法调节使得腰封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身高较高的人背起来包体位置也会偏高;使用复刻的TUBES快拆组件使得整个品牌形象有所下降;胸带采用鱼骨扣连接非常的不牢靠;包覆蝴蝶桥的海帕龙面料容易被磨损;水袋水管出口的大小与肩带的织带设计不利于水袋的使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Liigear作为一个由资深玩家所创造的新兴品牌,广大同好们都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希望,希望Lii gear可以稳扎稳打,精益求精,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