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背包挎包
  1. 内容

腰侧的百宝囊 — Maxpedition DEP附件包评测

有幸可以得到Maxpedition DEP 附件包的评测资格,那就尽我所能,以能够直接接触的便利条件,加上能力范围内所网罗的相关资料,来尽可能以白纸黑字方式剖析这个产品。如果能够让看


  有幸可以得到Maxpedition DEP 附件包的评测资格,那就尽我所能,以能够直接接触的便利条件,加上能力范围内所网罗的相关资料,来尽可能以白纸黑字方式剖析这个产品。如果能够让看到这篇的朋友,可以通过字面及图片,就能有包在手中的感觉或者相对更透彻的了解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这款产品的结果,那么这篇文基本也就值得了。

Maxpedition DEP Pouch的官方图

右上角的“Maxpedition”,就是美马的品牌名称,国内音译为“迈比迪炫”…这个音译是好是坏,就见仁见智了,不属本文的主要内容。右下角的“AGR”则是该品牌近年来新推出的系列缩写名称,全称为“Advanced Gear Research”,“先进装备研究”,这个系列名称妥妥的高大上啊!也变相的表明了美马的态度,该系列的产品,肯定无论是设计、用料还是工艺,统统都要全方位的体现“先进”的这个理念。

Maxpedition官网的DEP附件包页面

 

在这个页面可以看到官方的商品命名:DEP Daily Essentials Pouch,DEP每日必备附袋。可见官方对这个产品的尺寸、分隔及装载能力,就日常随身物品而言,也是信心满满的。

而产品本身既有手提的提环,提环两侧又有可以连接肩带的D环,背面又有可以配合Molle的格带,如果单单叫做腰包或提包,反而限制了产品自身的超强适应性,抑制了用户更有效的挖掘使用模式的切换空间。反观国内的商家们,受包具尺寸及传统使用观念的影响,及主流市场的狭隘,或主动或被动的都把这款产品称之为“腰包”…个人感觉还是不大准确,略有偏激…

另外在这张图里,大家可能会看到右下角我圈出的红色虚线方框,这个位置呢,是官方对这个产品的一个介绍,总共四个界面,相对还是比较全面详尽的,下面给大家依次说明。

第一个界面“Description”,也就是“产品描述”。


这个界面,就是笼统的对产品做一个概述。上半部为官网的原文,下半部为我个人为部分英文不大擅长的朋友翻译的中文,能力有限,让大家见笑了…

经常上网的朋友应该知道,带下划线的大多都是链接性质的内容,也就是点击后会打开一个新的页面,那这个带下划线的部分是不是链接呢?

点击后,就打开了这个聚合物连接夹扣的页面

好,让我们来接着往下看。

第二个界面“Specifications”,也就是“产品规格”。

这个界面,列举了种种产品的特点,也就是俗称的卖点。其中下划线的部分,一样是开启夹扣页面的链接。最下面一段特点后面的“*”,以及底下关于“*”的注解,都是我个人添加上的,因为不单独备注的话,没上过Maxpedition官网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

这两幅产品展示图片中,为了体现包包本身的装载收纳能力,特意塞满了物品来拍照。为了避免部分“智商发育不健全”的人士投诉购买的包内不含图片中的物品,官方特意在最后一条标注了出来。

另外说一句,在上面这些卖点里,我唯一感兴趣的是“TPU-840D尼龙复合物”这个东东,这个材料也就是DEP包具正面及背面可以穿插固定Molle系统的激光切割材料。于是,我就小小的搜了一下…

这个材料无论是肉眼观察,还是触摸手感,都让我莫名的想到一个叫做Hypalon的材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海帕龙”。这个材料名词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最早接触到的就是Crye Precision公司的JPC背心了。

Hypalon=氯磺化聚乙烯橡胶

既然是Crye Precision这么有逼格的一个公司选用的材料,而且还是用于战场的背心所采用的材料,那么为什么Maxpedition却不选用呢?往下看…

取自战甲的《波兰特种部队装具一览 背心篇(上)》 链接: 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6-10-14/5288.html 


Hypalon无论特性多么全面,但就目前所使用最广领域仍是舰船一类的就可以看出,Hypalon主要还是以耐腐、耐燃、耐低温为主…而一旦进入到温差大及日照强的环境下,老化速度就会激增,龟裂、破损的情况会让人十分头疼。美观性大打折扣不说,使用寿命及受力强度的下降才是最让人苦恼的。

而相对适温性更强,且同样耐磨,甚至弹性更好的TPU材料,作为可以直面阳光的面料来使用,肯定要优于Hypalon材料。但TPU的缺点是强度不及Hypalon,怎么办?

简单!Maxpedition公司将840D的Nylon(尼龙)材料与TPU组成复合材料,一下就保证了表面耐用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平面抗拉扯强度。

第三个界面“Dimensions”,也就是“外形尺寸”。

这个界面,将DEP包具整体尺寸、主袋尺寸及前面的附袋尺寸一并报出,英寸和厘米的单位都有,可以说是照顾了全球的受众群体,甚至连包具净重也都有。

点击第三个界面中的“View Product Dimensions Diagram”后打开的页面

这个新页面,直观的讲解了第三个界面中“L”、“W”、“H”分别指的是包体的哪边参数。

第三个界面“Materrials”,也就是“产品用料”。

这个界面主要需要讲一下的是第二点,分两方面:一方面原文中的“Hex Ripstop”,另一方面就是我个人理解翻译的“六边格编法”。原文中的“Hex Ripstop”说实话,我没查出来Hex具体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一个品牌,也有可能是一个编法的命名。

只是查到了一个叫做“Hex”的棋类游戏,是六边形蜂窝结构的

而“Ripstop”的意思,则很好查。

查到某个织物面料论坛上关于“Ripstop”的讨论结果(果然隔行如隔山啊…)


于是,通过这个尼龙格子布的解释,结合包具本身所体现出的面料效果,我个人主观性的给自译出“六边格编法”这个特有名词,也就是第二方面…大伙见笑了…

而之所以选用六边形蜂窝结构,而没有像作战服或者制服一类采用正方形结构,是因为服装的正方形结构,是为了避免常规布料在剐蹭后撕裂并越扩越大,是以安排的强化线构成的正方形网格,用于避免破口扩大,所以服装所用的格子布起初又被商家们称作“防刮布”。而包具因为面料本身采用的就是耐磨耐刮的尼龙材料,所以,剐蹭撕裂的情况可以说是几乎没机会出现的,而大部分时间包具面料需要面对的,是对于内装物品无限增加而带来的鼓胀问题,这样的话,面料的强化目的就大于了防护目的,所以才采用了正六边形的蜂窝构造。

轻易就可以百度到,蜂窝结构在减轻质量并提高强度的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另一方面,无论是影视画面还是实际物品,也通常以六边形的蜂窝结构来代表先进科学技术或者作为一些需要受力的部件核心机构(无形中又对“先进装备技术”这个系列有了一笔添色)

唯一表示歉意的就是,官方所说的“Box-and-X”到底是个什么鸟缝合技术,我真心没查出来…

好了,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让我们实打实的看一下Maxpedition DEP这个小包到底怎么样。

先来个正视图,实物的颜色要较官方图看起来那样更深一些…而且因为没有填充胀满,看起来也没有官方图片中那样饱满硬挺。咦?有个线头…

先来看正面的小附袋,方方正正的一小块儿,尺寸上面官方图中说得很清楚,11.4厘米见方,2.5厘米厚。正面激光镂空用于连接其它Molle系统附包的部分,就是TPU-840D尼龙复合物了。透过孔洞可以看到主要面料,500D并采用蜂窝结构强化的轻量化尼龙面料。

这个角度来看,TPU-840D尼龙复合物的表面质感,或者说纹理也好,真的跟Hypalon“海帕龙”蛮像的…其实用手指挑起来后用手指捻搓,手感也很像…

正中的环形打枣,几乎Maxpedition新推AGR系列的每款包包上都有,再配合上正六边形蜂窝构造的尼龙面料,可以说算是Maxpedition的“家族化设计”的共通点了…讲真,家族化设计这个理念,最开始以及最普及的领域,其实是汽车行业。各个品牌的不同款车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通点来彼此呼应,像什么大众、宝马、奥迪等等…但在尼龙制品产业里面,采用家族化设计,无论哪款产品,只要看一眼就能让人准确叫出品牌的,也只有Maxpedition(美马)和Magforce(台马)了,一个是蜂窝结构+环形打枣=备显科技感;一个是1200D尼龙+注胶=黑亮亮的表面。

正面小附袋的正上方,就是可以粘贴各种魔术贴的一块毛面。因为是被一圈蜂窝结构的500D尼龙面料盖住四周,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走线外翘起的边边角角会刮手,或者剐蹭衣物。毛面的尺寸是8.5cm x 5cm,对于绝大多数8cm x 5cm的魔术贴来讲,完全轻松驾驭。而除了毛面的这个尺寸外,上下各有1.2cm的尼龙包边宽度,左右为1.5cm的尼龙包边宽度,也就是说即便贴个10cm x 7cm的大型贴章,也完全有足够的空间…不过对于四周没有贴合而翘起的边缘,这个就只能自己克服了…

接着往上看,就是DEP包的顶端手提环了,同样为尼龙编织,不过密度要较两端低很多,所以手感并不是很硬,反而是很软很滑的一种触感,而且还有一定的厚度。但这个厚度,并没有像其他背包、挎包一类的加厚提手那么舒服,因为…

这个手提环,真的、真的、真的特么很窄!!也是,对于这个小附袋的设计初衷,以及个体尺寸而言,并没有多么大的装载空间和承重目的,完全不需要又宽又厚的手提环…但是,但是,这个手提环也太糊弄一些了吧…个人感觉完全就是个形式主义成果啊…

图中手提环上下两端,也就是逐渐变宽并固定D形环的部位,相对尼龙的密度就要较手提环大很多,也就是硬了很多,基本就是按不动、捏不动的程度。

位于手提环两侧固定的D形环,D形环上下的部位分别有单线打枣和双重走线来固定位置。D形环为UTX多奈福品牌的,无论是品质还是强度,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由手提环开始,让我们把视线从正面转到侧面来,包的侧面为DEP的刺绣字母,另一面空白。

既然开始来看侧面,就不得不开始谈拉链了。拉链采用的是YKK的尼龙隐形拉链,配以尼龙绳固定的熟胶拉环。

拉环的底面为Maxpedition(美马)的字母浮雕刻字,连细节都不放过品牌宣传,啧啧啧…

拉环的设计理念很简单,不同于以往的尼龙绳系扣,那种开合拉链至少需要两根手指来捏拽尼龙绳,而这种拉环结构,只需要一根手指勾住拉环,即可轻松开合拉链了。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这个熟胶拉环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尤其以这种小包的体积来对比。一旦前方小附袋的拉环和后方主袋的拉环都堆在同一侧,互相干涉混淆不说,从视觉效果上也会给人一种重心偏移的错觉。所以实际使用时,前方小附袋的拉环和后面主袋的拉环,在闭合靠拢时,就需要各据一方了。

另外一个不足就是,所有、所有、所有包都会面对的拉链转角,这个位置受拉链开合时手部带来的拉拽力的方向影响,再加上面料本身的软硬程度,会导致拉头在转角过渡时的不顺,往往需要另一只手的辅助固定,拉链才能顺利拉开。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拉链不要转这种“90度直角弯”,比如说做一个六边形的附袋,拉链转角是“120度钝角弯”;要么就是在这种“90度直角弯”的内侧转角处,拉链两边各加一个较硬的强化件来起到稳固作用。不然这个问题真心无解。

沿着侧面继续看到包包的底面,可以看到,前方小附袋和后面的主袋下端,各有一个金属的排水孔。其实个人觉得,这个排水孔完全没有意义,因为这个DEP附件包的尺寸实在是太小,无论是作为腰包还是连接背带作为挎包使用,基本都是贴近身体的状态,而且又因为基本位于身体侧面,无论左右都会有双臂遮挡在包体上方,如果这个小包都需要排水孔来排水的话,那我真的不敢想象用这个包的人会被浇成什么样…

哦对,这个包也可以通过后面的Molle系统来作为附包使用,挂载在其他具备Molle系统的大包上面,这样一旦使用者进入一个完全没有遮蔽物的暴雨环境下,难免会被浇得很凄惨…看来具备排水孔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另外多嘴说一句,排水孔的内径是6mm,各位如果使用这个包的话,就尽量不要在内部分隔以外的地方装过于纤细的物品,以防不知不觉就不见了…

侧面基本看完了,结合之前所说的尺寸,外加上我个人在前面反复说这个包并不大,尽管有数据,可能大家还不是太确定实际的大小。所以来一张对比照,我的手掌围22cm,中指8.5cm,标准的MechanixWear(超级技师)手套M码的手型。从我这个手和包的对比照来看,大家多少心里能有个数儿了吧…

看完侧面接下来就是背面了,背面主要由TPU-840D尼龙复合物经激光切割而制成Molle固定系统,以及两条PJC5聚合物连接夹扣构成。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心里估计直接就是一道晴天霹雳:卧槽!仇恨条!!

这个也不怪大家,毕竟之前的所有附包,用于固定Molle系统的,无外乎就是尼龙固定条和聚合物固定条,而聚合物固定条的固定结构设计基本单单考虑固定牢固性,而不管拆装的是否方便。

 


之前大家所遇到的聚合物固定条无论条幅本身形状如何,是直线边缘还是浪线边缘,固定处的结构都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固定强度是保证了,但一旦需要拆卸的话,基本就只能靠众多用户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任意发挥了,螺丝刀、锥子、折刀…基本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就是不用几次,不是手指受伤,就是固定条破损报废。大家对这种聚合物固定条简直恨到牙痒痒,所以直接称其为“仇恨条”。

但Maxpedition(美马)的这个聚合物连接夹扣,可真的是彻底摆脱了“仇恨条”这个称呼了,具体我们稍后说明。

让我们往下面看,这个固定处是不是跟以往的“仇恨条”完全不一样?!结构不同不说,也不再是方方正正、愣头愣脑的设计了,反而有那么一丢丢的流线感和科技感…

背面底端又是硕大的Maxpedition(美马)的字母熟胶贴片,这品牌宣传意识也是没Séi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说这个Maxpedition(美马)的PJC5聚合物连接夹扣。先从固定处说起,从外观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跟以往传统的“仇恨条”的固定处不同,而开启方式,也完全不同,根本不需要任何工具的介入,单单靠两根手指就可以轻松搞定。

像上图那样,想解开这个连接夹扣的第一步,就是伸出两根手指,一根负责压住印有MAXPEDITION字样的固定框条,另一根手指负责翘起插入片的扣眼部分,So Easy…

之后,保持插入片的翘起状态,保证扣眼不再落回下面的固定销就可以。然后空出的另一根手指,从印有MAXPEDITION字样的固定框条上,顺势滑到下方斜面的定位齿上,轻压至定位齿最高处低于固定框条的高度就好。

然后负责翘起插入片的手指向上推动插入片,另一根手指则勾住印有MAXPEDITION字样的固定框条,使推动插入片的手指的出力可以有效传递到插入片上,避免整个连接夹扣移动而导致解锁开启不流畅的情况出现。

结果就是这样,轻松愉快的仅靠两根手指就打开了这个PJC5聚合物连接夹扣,完全不用像以往的“仇恨条”一样无所不用其极的费劲头痛…只有“条”而没有“仇恨”了是不是…安装的流程更简单,只需要反向操作即可,唯一相对麻烦的就是因为材料硬度及韧性的缘故,连接大包Molle系统的时候,来回往复穿插时会比较累手。这个没有办法,毕竟就算以往的“仇恨条”,穿插时也一样累手…

彻底拆掉PJC5聚合物连接夹扣后的背面,过半的面积由整块的TPU-840D尼龙复合面料构成,经过激光切割的方式分为了五格的Molle系统。上下四角及上下中央,需要受力的部位都有做打枣补强,保证了的负重甚至受到拉拽时的本体强度,让用户可以放心使用。

这个呢,就是拆下来的PJC5聚合物连接夹扣…

夹扣上的刻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来了解,我就不多嘴说什么了,也没什么可说的…

把夹扣重新穿回包上,再配上我自用的腰带来比量一下,毕竟我个人对于这包的使用需求很简单,就是作为腰包使用就够了。如果想相对固定得牢靠一点,就只利用上面两格的Molle格就好,夹扣的插入片绕过上两格后经过腰带压下穿入第三格,经第四格后穿出,压过第五格后插入连接机构,完成固定。

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固定得很牢很稳,即便包里装些重物,也绝不会出现运动时在腰带上乱跳移位的情况。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无论穿插,还是固定,都很不方便,很扣手…

相比之下,还是这种固定方式既方便又省事,最重要的是还很得劲儿…但缺点也一样明显,那就是固定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十分不尽如人意,动作幅度稍大些,作为腰包的DEP就已经在腰上顺着腰带开始来回溜达了…

包的外表到这里基本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包内的分隔…先从正面的前方小附袋开始讲起…

首先打开前方小附袋,以腰包携行方式从第一人称视角来看就是这样的结构,上半部分为靠外的一面,下半部分为靠内的一面。

靠外一面先看到一条弹力织带,被尼龙走线隔成三段,长短不一,可用于固定不同大小的物品。从左到右的弹力织带宽度依次为2.5cm、3.5cm和4.5cm,弹性织带的延展率大概介于30%-35%之间,换算后这三格依次对应可收纳固定周长为3.2-3.3cm、4.6-4.7cm和5.9-6cm的物品。

但由于弹力织带是通过尼龙缝线固定在后面浅色分隔的单层隔布上,所以一旦收纳固定周长太过正好甚至勉强的物品,多少都会对后面的分隔空间造成影响。

最右侧最大一格的弹力织带,固定一把SOG的迅猛龙多功能钳,可以说是轻轻松松

 

而中间这格的弹力织带,固定迅猛龙就很勉强了,可以说我完全是暴力硬塞进去的,不推荐其他拥有这款包包的朋友这么做哦…而最左边的弹力织带,就没有试了,塞根儿笔估计就是极限了。

三格弹力织带后面的浅色分隔,实际并不深,直立插入迅猛龙,那片单层隔布连迅猛龙的背夹都盖不住,但并不影响拉链闭合。考虑到以后弹力织带上有可能还要固定物品,加上还有靠身体一侧的分隔,及里外两面分隔之外的中间空间,所以这个分隔里更推荐装一些偏薄的物品。

接下来看靠身体一面,也就是靠近主袋的内侧一面。跟靠外一面一样,也是从左到右依次三格弹力织带,长度分别为2.5cm、3.5cm和5cm,与靠外一侧基本等同。而因为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渐宽,所以不会出现小小相对和大大相对的尴尬场面,对于空间的利用还是很互补合理的。内侧一面跟外侧一面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隔层空间。不过对于前方小附袋的尺寸来讲,分隔空间不见得越多越好…

跟外侧一面弹力织带的收纳能力几乎完全一样,区别就是没有后面的分隔空间。

合上前面的方方正正的那个小附袋,现在我们来看DEP的主仓内部结构。靠近背面,也就是贴近身体一侧,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两层弹力织带的分隔结构,和一个独立的分隔空间,上方有一个小小的伞绳环结构,下方左侧的是产地标。

先来看顶端的这个小小的伞绳环,之所以说小小,因为整个这个伞绳环,也就食指的手指甲大小。至于用途,如果说是用来挂水袋的话,我内心绝对是拒绝的。个人觉得这玩意儿充其量也就是挂一个伸缩钥匙扣一类的吧…比如说下面的那种…

接下来看两层弹力织带的分隔结构,两层均为弹力织带,里层的3.9cm宽,外层的2.5cm宽,中间由尼龙缝线固定在一起。里层的横向宽度约11cm,但因为受外层紧贴固定的弹力织带影响,所以在里层内部固定物品,弹力织带的伸展率并不能有效发挥,甚至说可以忽略这条分隔带是有弹性的这点。

外层的弹力织带由于中间被尼龙缝线扎死,所以被平分为左右各5.5cm宽。如果外层弹力织带和里层弹力织带都需要固定有一定厚度的物品,那么只能像图中一样分开错落排放,同时牺牲其中一个外层的织带分隔。如果同时由外层的弹力织带来固定两个有一定厚度的物品,那么无论是内层的弹力织带,还是更下面一层的隔层空间,都只能不放东西,或者仅放置一些较薄的物品才可以。

最里面的隔层空间,宽度约为11cm,深度约为13.5cm,如果从低到顶全算上的话,约为18.5cm,考虑到面料的软度,在牺牲包体形状的前提下,放置物品的长度可以延展到19.5cm,深灰色封边同样为弹性织带,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固定作用。如上图所示,一个套了Magpul Bump Case的水果街机,丢进去后连听筒孔都漏在外面。大家手里有果机的,用手指挡住听筒孔,就能知道这个分隔的深度了。另外,这个分隔的单层隔布,实际上是半透明的网格材料。

刚才那张图看的不是很清楚,这样图里把手机换了个面,透过这个半透明的网格材料,已经可以看到手机背面的摄像头和补光灯了,实际肉眼看要比照片还要更明显一些,只是在照片里体现不出来罢了。

位于网格分隔一侧的就是产地标签了,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看来无论欧美哪国的品牌,只要想压低成本及价格来抢占市场,那么低廉成本的东南亚劳动力肯定是跑不了的。

欧美地区本土制造的高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不仅仅是亚太地区的消费者吃不消,甚至连欧美地区的消费者们,在使用过亚太地区生产制造的产品后,在享受到低廉价格的同时,发现并没有在质量方面比欧美本土的产品有落差,所以现在一样对欧美本土生产的高价同类产品不屑一顾,反而更钟情亚太地区出品的商品。

接着我们再来看主袋内部空间靠外一面的结构。

靠外一面最上面,硕大的MAXPEDITION(迈比迪炫“美马”)的织唛标识,中间特意用醒目的红色来标出ADVANCED GEAR RESEARCH(先进装备技术)的系列名,最下面的官网网址反倒用最小的字体…说真的,在前面光看外观的时候,我就已经被Maxpedition的宣传意识雷得外焦里嫩,恨不得满包都是品牌的标识才好,所以如今在里面再看到这种品牌的强势宣传,我已经麻木了…

而且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出,DEP包的内衬面料,虽然是浅银灰色不透明的尼龙面料,但上面一样有与外部面料相呼应的正六边形蜂窝结构的纹理,而且,每个六边形的“蜂窝格”内,还都有一个不同角度的“M”字样。而那个“M”还是一个稍微扭曲变形的M。

没错,,就是品牌字母里的首字母的略弧形M。

外侧的半透明网格材料,深度为11cm,宽度也是11cm,果机丢进去就是这种效果。从这张照片可以更明显的看出这个网格材料的透明程度(靠,之前拍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让屏幕亮起来拍)。

这种透明材料的应用初衷,是为了便于查找放置在里面的物品都有什么,但这种大小的附包,除非拿到眼前来看,不然在腰间或者其它背包侧面的话,一定距离基础上,即便面料是半透明的,也并不容易看清里面都有什么。

内侧的单层尼龙面料隔层空间,宽度11cm,深度14cm,丢个果机进去就露出听筒孔上方的光线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几乎整个电话都没进去了。从底到顶的距离差不多有18.5cm,放个小型的笔记本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

 

结语:

 DEP这款包,无论用料还是设计,都十分贴切AGR(先进装备技术)这个系列的主题,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设计者的想法。但个人觉得,DEP这款包,成也分隔,败也分隔。

这话怎么讲呢?成也分隔在于,一款包的分隔越多,越能收纳使用者更多种类的物品,满足使用者分门别类独立放置的需求,尤其对于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患者。而败也分隔则在于,分隔多不是坏事,但如果包的整体尺寸不够厚,塞进琳琅满目的种种分隔把包塞得满满涨涨,拉链都不一定拉得动。如果真有那么多需要分隔存放的物品,倒不如直接换一个大一号的包来装更轻松。


总之,DEP这款包主要适合什么样的群体使用呢?就是那种背个挎包得空着一大半的人群,出门倒不如考虑DEP,不需要随身携带太多物品,基本一包烟一个火,一串钥匙再加一些零碎的小玩意儿就适合。简简单单的挂载腰侧当做腰包使用。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