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1 s!——纳丽德E51评测
那啥,收到纳丽德E51的快递,还在穿短袖,现在吧……总之还是先感谢 @战甲装研君 和@纳丽德EDC装备 自从收到了E51,笔者真的是每一天都随身带着,使用感受也是逐渐有感而发,现在来汇总
那啥,收到纳丽德E51的快递,还在穿短袖,现在吧……总之还是先感谢 @战甲装研君 和@纳丽德EDC装备 自从收到了E51,笔者真的是每一天都随身带着,使用感受也是逐渐有感而发,现在来汇总一下。
包装和开箱这个环节省略掉吧,反正都是纳丽德统一风格,而且之前已经有人写过。
说实话,刚一拿到E51的时候 ,这个编号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E当然是代表 EDC了,那么51是因为修改了51次设计方案?还是在5月1日定型?又或是设计师是P51“野马”的粉丝?结果有相关人士来澄清:别瞎琢磨了,E51是在原有E5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所以叫E51。我说那你们这个命名规则不符合基本法啊,应该叫E5A1,再出改进型叫E5A2,就像M16、M16A1和M16A2嘛,结果对方回了我一个“呵呵毕竟军宅”的表情就不理我了。
(E51的前辈E5,对比之下可以看出这些年来纳丽德产品外形设计的进步)
对比一下E51与其前作E5,不论是外观、细节 和性能,都有很明显的改进(其实我自己手里也没有E5,是对照了网上查来的数据)。例如手电的最高亮度有了显著的提高(400流明提升至1000流明),同时在这一亮度之下的续航时间也并没有减少太多(3小时Vs2.5小时)。另外,E51的口袋夹,由原先E5通过“C”形卡圈直接卡在手电筒身上的设计,改为用尾盖的下缘将“C”形卡圈套住。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口袋夹在受力超过阈值时与手电筒身分离导致手电意外遗失,除非口袋夹被生生拉断。
纳丽德E51与TA40对比
够小,够轻,够便携
E51头部保留了E5以及其他早期纳丽德产品标志性的灯头“八道筋”防滚设计,而又改进得更加圆润秀气
另外,隐藏在灯头之下、螺纹之间的Micro USB充电端口以及可内置充电的18650锂电池,更是“代差”式地提高了E51的勤务便利性,同时显著降低了使用成本。当然,这一优势不仅仅是针对之前的E5,对于目前在销的很多其他品牌手电也同样是无法忽略的一大优势。我认为,E51的这个隐藏式Micro USB充电端口,难点不在于设计,也就是决定要把它放在哪里,而在于厂家有没有足够稳定、成熟的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检验来保证设计落实到生产,否则就无从谈起。
将灯头拧开,“芝”就变成了“苟利……之”,哦不对,就露出了Micro USB充电端口
口袋夹上小巧的“纳”字标识,可惜筒身上的“战甲”激光刻印Logo被挡住了
口袋夹上的C形环卡住筒身之后,又被尾盖的边缘遮盖,更加牢固
E51的尾部按钮式开关,相比E5要更加“激凸”一些,手感当然也更好了嗯嗯别想歪了。不过,尾部按钮式开关“激凸”的设计很容易导致误触(我自己就发生了一次,要用手电的时候才发现一点电量都没剩下),因此在携带的时候最好还是先将尾盖拧松半圈,将电路断开最为保险。使用前再拧紧保证随点随亮。
E51的尾部按钮开关被加高,手感更好
说过了“变”,再来说说“不变”。E51的外形设计很有点值得品味——既保留了E5以及其他早期纳丽德产品标志性的灯头“八道筋”防滚设计,同时还进一步修改了每一道“筋”的外形,使手电整体效果看起来不再生硬,而是凭添了几分秀气。再加上口袋夹上那个小巧的“纳”字标识,应该说,这种既有“品牌标志性外观”的传承、又与时俱进的的外观设计,不仅仅是国产手电,对于很多国产品牌的工业产品来说都是一个短板。纳丽德从小处着手,做出了很有进步的产品!
对比过E51与E1,再来说一说我对E51产品定位的一些想法吧。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纳丽德新推出的手电产品都是像TA15、TA30这样外形彪悍的“战术大佬”,而相比之下,E51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然而我想说的是,一件产品,对于某一特定用户群体的针对性越强,其适用范围就会越窄,此消彼长,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吧。E51不要破窗器、去掉攻击头,减轻重量,缩小体积,让外形更加圆润光滑,更加适合在口袋或包中随身携带。同时不要忘了,E51算然更小只,但是与TA15、TA30一样都是发射7.62×51mm全尺寸,哦不对,串行了,都是使用18650电池供电的,仅从照明来说,在亮度以及续航时间方面丝毫不比TA系列差。再加上RMB298的价格优势(想当初这个价格只够买一支最便宜的入门级神火G2,还不包含电池,现在早就不只这个价钱了,而E51这可不仅仅是一支手电,而是包含了可充电锂电池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照明解决方案!只需要一次性投入!)。我认为,E51并不仅仅是警员手中的第二支备份,也不仅仅是EDC圈子中的新宠,它的定位,是要给所有需要一支手电的普通人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会继续将E51带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