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 淘宝店 手机移动站 战甲500人QQ群:198302786

战甲军品资料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背景资料 > 军品图书 > 正文

印度叛乱(二)

[ ] 来源: 海宁的虚拟世界 作者:鱼鹰社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268号:印度叛乱中的英军-The British Troops in the Indian Mutiny。原作者Michael Barthorp,绘图Douglas Anderson。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orlntLJF67n?d=.jpg


A:反叛者

A1:印度骑兵,英国东印度公司第2孟加拉轻骑兵团

A2:中尉(Subadar),英国东印度公司第12孟加拉土著步兵团

A3:印度士兵,英国东印度公司第54孟加拉土著步兵团

本图描绘了三名来自作为起义骨干的孟加拉正规团的军人形象。在背景中展示的是勒克瑙城(Lucknow,印度北方邦首府,译者注)的天际线。

所有十支孟加拉轻骑兵团都采用带有橙色面饰(除了第5团,他们采用的是黑色面饰)的“法国灰色”制服。图A1人物所在的团在坎布尔(Cawnpore)发动叛乱,他的服装是制服和本土服装的组合,其形象以孟加拉工兵的阿特金森上尉的铅笔草图画和他在德里战役中创作的平板画为基础来描绘。

根据英国军官的绘画描绘的A2人物是第12孟加拉土著步兵团的一名本土军官,他所在的团在瑙贡(Nowgong)和占西(Jhansi)参与了叛乱,和许多同僚一样,在发现自己的团或营已经参与到叛乱之中的时候,这位穿着正规军制服的军官倒向了他的同胞士兵们而非那些英国上级。

图A3人物所在的团在德里参与了叛乱,其形象依据女王陛下第75步兵团的Richard Barter上尉的描述来复原。他穿制式的热带军便服,但裤子则由被称作dhoti的兜腿布所取代,而很多印度士兵也是这样做的。

 

B:德里

B1:军官,英国东印度公司孟加拉炮兵团

B2:下士,第60王属皇家步枪军团女王陛下第1营

B3:印度士兵,英国东印度公司第4旁遮普步兵团

本图和图C代表的是在德里的女王属部队和保持忠诚的东印度公司各团。图中背景描绘的是德里山上的重要地标建筑旗杆塔(Flagstaff' Tower)。

图B1以德里围城战时在孟加拉炮兵第4营1连服役的中尉F.T.Hume留下的照片为原型来描绘。他所穿的絮棉外套是19世纪中叶在印度的军官们经常穿着的服装之一。他的头盔是当时的几种款式中的其中一种,在这次叛乱的围城战中,相比女王属部队的军官它更多的被东印度公司的军官们所使用。

B2人物以阿特金森的草图画为依据,它所在的营1845年时被派驻印度。出现褶皱感觉的帽套提示我们帽套里面的军便帽上围着一条头巾,这是用来遮阳或额外保护来对付刀劈的。尽管德里的气候炎热,但有证据表明第60团第1营仍然坚持穿着步枪兵的绿色制服,至少在执勤时是如此,因此这名人物穿着寒冷气候中使用的紧身上衣。在德里之战中,该营使用的是长版的恩菲尔德步枪,直到战争尾声,他们才得到其他步枪团所使用的短版恩菲尔德步枪。

图B3这名阿富汗人来自旁遮普非正规军中的一个营,他的形象以Fane上尉的一幅平板画和W Carpenter的一幅画作为基础来描绘。这个营服役于勒克瑙(Lucknow,印度北方邦首府,译者注)军事行动的末期。图中士兵身穿全土黄色制服,配备大多数旁遮普步兵团所使用的棕色皮装备。他的步枪是撞针击发的布伦瑞克式并搭配军刀式刺刀,腰带上的弹药包连接一根绳子,这是有利快速填装子弹的一种设计。

 

C:德里

C1:士兵,英国东印度公司第2(孟加拉欧洲人)燧发枪团

C2:印度士兵,英国东印度公司西默(Sirmur,印度一地区/王国名,译者注)营

C3:军官,女王陛下第75团

在德里的两支孟加拉(欧洲人)燧发枪团中,第2团穿的是染成棕土黄色的白色衬衫和裤子(图C1),而第1团的服装被染成了灰色。燧发枪团保留了他们背带上的扣别,这种物件已经被其他女王属团废止使用。他手中的武器是配置槽型刺刀的1842年版击发式步枪。撞针帽放置在腰带上的棕色小包里。

孟加拉工兵部队的Medley上尉记录说在德里的两支当地的廓尔喀营中的一支——西默营(后来的第2廓尔喀步枪团)保留穿着了步枪兵的绿色制服(如C2图)。和女王属步枪团的人员(图B2和H2)一样,他的装备也是黑色皮革制品。除了槽型刺刀,本图所依据的原始资料中很难看出他们这个营装备的是哪种武器,但当时马苏里(Nussoorie,印度地面)营的一张照片显示他们使用的武器很像是1840年装备给近卫步兵士官们的2英尺9英寸长枪管的撞针击发步枪。

依据第75团Barter上尉的描述描绘了图C3人物。这个团从1849年开始在印度驻扎,在德里,和平时期他们只穿着白色军便服上衣和裤子,战斗进程中服装被染色而呈现出一种“石板蓝色”色调。Barter还描述说第75团军官的紧身上衣采用的是翻领。攻击德里时,Barter上尉的军便帽上围了两支头巾,这是为了能“官运亨通”的迷信做法。同时,第75团的所有军官都扔掉了他们的军刀鞘,于是军刀本身通过扣别挂在腰间。这里的军刀是步兵1822年版的,而左轮手枪是1855年版亚当斯式。德里陷落后,第75团连同女王陛下第8团(他们穿着类似服装)一起随后参与了第二次勒克瑙(Lucknow,印度北方邦首府,译者注)增援战,两个团当时仍然穿着他们的破碎褴褛的石板蓝色服装。

图中背景描绘的是德里的拉合尔大门。

 

D:阿瓦德(Oudh,印度历史地区名,位于今天北方邦中心地区),第一次勒克瑙救援战,1857年9月

D1:士兵,女王陛下第32(康沃尔郡)团

D2:中士,女王陛下第90(佩斯郡志愿)轻步兵团

D3:军官,英国东印度公司马德拉斯欧洲人燧发枪团

D1人物所在的团于1846年开始在印度驻扎,1857年6月开始,他们成为防卫勒克瑙总督代表府的中流砥柱并一直坚持到9月亨利·哈弗洛克(Henry Havelock,英国将军名,译者注)的增援部队到达。这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这名士兵在军便帽上缠绕头巾,有一名叫Metcalfe的士兵就是这么记述的,他还记述了白色夹上衣和粗麻布工作裤的使用。Metcalfe还提到了“滑膛枪”的使用,这说明当时第32团还没得到恩菲尔德式步枪,所以我们描绘这名士兵使用1842年版的步枪。

图D2和D3人物都来自哈弗洛克的纵队,D2依据的是马德拉斯工兵的Sankey中尉的一幅水彩画,D3则根据照片资料描绘。D2人物所在的团是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部分从英国出发的,因此还装备着出发时的带有帽套的军便帽和棕色的“舰艇外套”。另外D2人物还穿着英国本土的制式夏常服裤子。他的武器是带有军刀式刺刀的短版恩菲尔德式步枪,这是专供他这一军衔使用的,而通过一条链子与背带连接的哨子则是轻步兵中士专用的。第90团的部分成员是在船只失事并丢失掉所有装备的情况下到达印度的。

在从加尔各答前进到阿瓦德(Oudh,印度历史地区名,位于今天北方邦中心地区)的过程中令人敬畏的上校Neill为他的马德拉斯燧发枪团(如图D3)装备上了白色的外套和蓝色的军便帽帽套,这为该团赢得了“Neill的蓝帽子的绰号”。在一些阶段,外套是必须被染色的,因而在不同照片中它们呈现明显的色泽差异。根据团史记载,1857年至58年间的寒冷天气中,这个团得到了“加棉絮的红上衣”。D3人物将军刀腰带围在上衣里面,这是不穿礼服时的一种通常习惯。另外该团所有燧发枪手都装备的是恩菲尔德步枪。

图背景中描绘的是勒克瑙总督代表府。

 

E:阿瓦德(Oudh,印度历史地区名,位于今天北方邦中心地区),第二次勒克瑙救援战,1857年11月;坎布尔(Cawnpore),1857年12月;勒克瑙的最终攻克,1858年3月

E1:士兵,女王陛下第53(萨洛普郡)团

E2:士兵,女王陛下第9(女王属皇家)枪骑兵团

E3:军官,皇家海军

科林·坎贝尔爵士(Colin Campbell,英国增援部队指挥官,译者注)的部队解围并救出了勒克瑙城中的守军,这些增援部队包括了像1844年开始就驻扎在印度的女王陛下第53团(图E1)和图E2、B3、C3人物所代表的那些团以及在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皇家海军上校Peel指挥下的一支海军旅。表现了之后在坎布尔的第三次战斗时第53团士兵Hannaford形象的一幅肖像画与皇家海军上校O·琼斯的一幅画作一起成为了我们描绘头戴带帽套的军便帽,身穿红色上衣和白色裤子的E1人物的基础。第53团是仅有的三支采用红色面饰的步兵团之一,他们参加了本图题目中所列举的所有三次行动。

女王陛下第9枪骑兵团参与了整个德里围城战的战斗,战斗中,和其他的德里团不同,他们身穿的白色军便服未染色。从10月4日开始他们换上了自己的本土军常服(如图),军官改穿布面夹克。军便帽帽套在9月染了色并增加了白色头巾的使用。印度叛乱期间赢得过12次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第9团总是被目击者们描绘成为“尽善尽美”,因为他们穿“漂亮的服装,拥有整洁的仪容”,并且“对着装有着严格要求”,同时拥有“勇武果敢,冲锋在前”的美誉。E2人物装备的是1853年的通用版军刀和不带枪旗的9英尺长岑树杆长枪,德里战役之后,后者就被废弃掉了。第9团穿着图中这种服装还参加了11月和次年3月在勒克瑙的战役。

E3人物依据的是皇家海军上校O·琼斯的自画像。在勒克瑙战役的最后阶段,这位军官作为坎贝尔爵士部队中的一名志愿者主要在第53团和海军旅中服役。骑马时军官们通常穿马靴,但根据图画资料,皇家海军上校Peel和其他的一些军官穿宽松的白裤子与马靴搭配。大多数人使用的是带帽套的军便帽,但Peel上校钟爱的则是一顶头盔。水兵戴他们自己的拥有白色帽套的宽檐草帽,穿蓝色宽松上衣和白色裤子。

 

F:阿瓦德(Oudh,印度历史地区名,位于今天北方邦中心地区)和罗希尔坎德(Rohilkand,印度地名,译者注),1858年3月至8月

F1:骑手,皇家马拉炮兵

F2:下士,女王陛下第79(卡梅隆)高地人团

F3:骑兵军官(Rissaldar),英国东印度公司霍德森骑兵团

从英国本土增援而来的部队大部分由来自坎贝尔郡的骑兵部队和来自皇家炮兵的野战炮兵所组成,他们并没有在印度多年服役的经验。依据一幅照片描绘的图F1人物身穿皇家马拉炮兵的英国本土军常服,军便帽上缠绕着头巾。他的右护腿和他的鞭子指示出他作为一名骑手的等级。

1857年末女王陛下第79高地人团(图F2)到达印度。该团团史记录表明在勒克瑙(Lucknow,印度北方邦首府,译者注)的战斗之后罗希尔坎德战役之前,一身红色装束的他们改穿染成浅蓝色的水手式工作服(如图)。带有絮棉遮阳装置的苏格兰无檐皮帽子开始装备,同时他们的苏格兰式便帽也加上了浅蓝色的穆斯林式头巾。无论尺寸如何,无檐帽在印度来说都算是一种很实用的帽子,帽子后部多少能提供些阴凉,而帽子翻过来戴时(这是第93高地人团的习惯),会产生空气吹拂羽毛的效果。带有皮套子的苏打水瓶在该团到达加尔各答之前就装备了。步枪是恩菲尔德式的。方格裙为克兰卡梅隆(Cameron of Erracht)高地人的样式,红绿两色袜口的筒袜也是第79团所特有。

霍德森骑兵团是1857年5月在旁遮普成立的一支非正规骑兵团,其建立者是孟加拉燧发枪团和近卫步兵团的前军官W·S·R·霍德森中尉,团里的成员大多数为锡克人。他们参加了在德里的战斗以及第二次增援勒克瑙和攻陷了勒克瑙的战斗,并频繁在阿瓦德(Oudh,印度历史地区名,位于今天北方邦中心地区)参与行动。虽然他们身穿通常的土黄色制服(如图F3),但依据同样的照片资料还可以看出该团还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其他服装和武器,因而,他们首要的识别标志就变成了红色的头巾和腹带。该团的团史记述说红色的肩带也被使用,这一点得到了奥特金森的平板画的证实,但另一方面,这一点则缺少照片证据的印证。另外图F3人物的武器是当地人使用的被称为“tulwar”的弯刀和一把“胡椒粉盒”手枪。

 

G:中印度,1858年1月-6月

G1:士兵,女王陛下第14(国王)轻龙骑兵团

G2:军官,女王陛下第86(皇家道宁郡)团

G3:炮手,英国东印度公司孟买马拉炮兵

第14轻龙骑兵团在1841年进驻印度,在1856年-57年间的波斯战争结束之后它们又回到了印度。根据该团的档案显示,除了正式场合外,他们多年来头包围巾,围巾一头垂下来保护脖子,因此该团得到了头巾人(Pagri-Wallahs)的绰号。在中印度,他们最初穿自己的开领布制服,但面对高温环境下的酷热行军,他们换上了图中的短袖服装或是用咖喱粉染色的衬衫。G1人物装备的是1821年版轻骑兵军刀和维多利亚版卡宾枪。该团从1857年6月开始就在中印度地区持续参加行动直到第二年夏天。注意他当时的敬礼方式。

图G2人物所在的第86团在1858年4月3日占西(Jhansi,图背景)暴动和6月19日-20日的吉瓦利亚(Gwalior)的战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这个团的一名军官J.G.Dartnell的回忆我们描绘这名军官身穿制式便服夹上衣和染成深蓝色的裤子。他的皮制头盔是孟买制造的,包上了白色棉布套和围巾。1857年11月初,可以看到参加在中印度的行动的第86团的人员穿着自己的制服上衣,戴包上白色帽套的平顶圆筒军帽,之后这种帽子被带帽套和护颈帘的军便帽所取代,上衣则变成了晚间或寒冷天气穿的红色夹上衣以及日间或热天穿着的袖子挽起的灰色毛料衬衫。

G3人物的形象以女王陛下第95团中尉J.N.Crealock的一幅画为依据。他戴罗马式头盔,头盔上的装饰所有三支东印度公司马拉炮兵团各有不同,但都采用白色帽套;与头盔搭配的是寒冷天气穿着的上衣和带有皮加衬的裤子。这三支部队都一直驰骋在中印度战场上。

 

H:中印度,1858年3月-9月

H1:士兵,女王陛下第72高地人团(奥尔巴尼公爵团)

H2:士兵,女王陛下步枪旅(骆驼军团)

H3:士兵,女王陛下第95(德比郡)团

H1人物所在的团在1858年1月到达印度。团史记录中表明在最初的行军中他们还戴着插羽毛的苏格兰无檐帽,穿红色的紧身上衣和粗棉布裤子;但3月份在科塔(Kotah,印度地名,位于拉贾斯坦邦,译者注)扎营之后,E.J.Upton中尉的一幅草图画显示该团各级军人的裤子都换成了苏格兰格子呢紧身裤,格子图案为代表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亲王的该团标志性的图案。在29日对科塔的进攻中,苏格兰圆帽被图中这种带帽套的军便帽所取代。在紧身上衣被替换成为水手式工作服(见图F2)之后,军便帽被保留使用并被染成了“土棕色”。

H2人物是1858年4月由女王陛下第88团中的两个连共200名步枪兵所组成的骆驼军团中的一员。他穿装饰着所在团面饰的棉布服,这种服装在夺取勒克瑙(Lucknow,印度北方邦首府,译者注)之后随着步枪兵的绿色制服被废止使用而开始采用;遮阳头盔则是在坎布尔(Cawnpore)大量生产的一种。这名人物的形象以J.N.Crealock的一幅草图为蓝本绘制,原始图中显示这样一名步枪兵和一名锡克组骑手一后一前骑在骆驼上,锡克族骑手头上缠黑色头巾,另有一名装备白色个人装备的士兵也很可能来自第88团,他是名锡克族人,头上缠苍白色头巾,头巾的颜色也可能是黄色的,来符合第88团专用面饰的颜色。

Crealock所在团的代表是图H3,该团在1858年年初到达印度,本图人物形象以Crealock的草图和杂志资料为依据。在科塔(Kotah),他们使用带帽套的军便帽,穿红色紧身夹上衣和粗棉布裤子,这身服装一直穿到5月;6月份,夹上衣就被白色的“舰艇外套”所取代了。Crealock描述了他们在吉瓦利亚(Gwalior)行军时的情况:“500名胡子拉茬,皮肤晒得黝黑的男子穿着白色的水手服式外套和破碎的蓝色裤子,很多人赤着脚或穿着当地式样的软鞋,头戴采用白色帽套的基尔马诺克式军便帽,有时候帽子上还围一条毛巾或彩色棉布条”。加上作为对这一描述的补充的一幅草图画资料,我们构建了图H3人物的基本框架。在采用“舰艇外套”之后军官们还是暂时保留了他们的红色夹上衣,但之后他们就选择使用宽松的灰蓝色外套了。在吉瓦利亚,一名军官曾戴过一顶黑色天鹅绒猎人帽,帽顶围裹着一条蓝色围巾。

H图中所有三名人物都使用恩菲尔德步枪,步枪兵所拥有的短版步枪也被所有士官们所使用。图背景中描绘的是吉瓦利亚要塞,它的被攻占很大程度上结束了中印度地区的战斗,之后只是一些扫尾工作了。

军品服装 |  装备装具 |  晒装备&国产测评 |  特种作战 |  户外装备 |  图片鉴赏 |  背景资料 |  军事视频 |  军事壁纸 |  军品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