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刀的故事(1):从何为战术刀说起
曾经有一次,我刚刚买了一把战术刀,跟朋友们炫耀一番之后,突然其中有一位发问道:“什么叫战术刀?”我愣了半天,是啊,战术到底为何物?在这个到处都是“战术”的军品年代里,是不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战术”是啥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战术一词最早应该是由罗马人发明的,用来指代军队在战场上的队形变换等动作。而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则是“指导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战斗的基本原则、战斗的方法和战斗的组织实施。在实际战斗中,应该根据敌对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地形、天候、水文等条件灵活运用。”乍看之下,无论哪种解释方法,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战术刀或其他战术装备除都与军事相关以外,便几乎毫无关系了。
罗马军团的阵型演变,在罗马时代,调整军团阵型便是“战术”二字的全部含义了
好吧,把范围缩小回到战术刀上,为什么要叫做“战术”刀呢?额,毫无疑问,战术刀不是拿来指导会战的,也更不可能涉及什么会战原理。那么,今日用在装备上的“战术”二字到底为何意呢?指代用于军事用途的装备?指代质量优秀,在军事行动中可以给士兵带来便利的装备?也许以上意义均有吧。总之,今日用在装备上的战术二字,具体意义是有些模糊的。只要是有些附加功能的装备、服装,似乎都可以跟“战术”扯上边。不过战术二字,最重要的,还在于体现装备的多用途能力。
事实上,就连我自己,在第一次听到战术刀这个叫法的时候,都感觉有些纳闷。为什么是战术刀?难道只要不是一柄军用匕首,便几乎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么?事实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战术刀,实际指代的是那些设计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刀具。举例而言,野外生存使用的刀具自然要比普通匕首更耐用、设计更周到一些。而当你想在火情来临时凿穿一扇锁住的防火门或是从落入河水中的汽车中逃生时,普通匕首、刺刀也肯定是不行的。这时你需要的就是那些战术刀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并非什么新鲜之物,早在上千年之前,人们便已经在使用类似功能的装备了,只不过因为当时的冶金技术和思维方式限制,形式上会显得与现在相差很多。像早年希腊重步兵携带的匕首、罗马军团步兵佩戴的短剑,多多少少都有着多用途的一面。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这二者也可以算是战术装备了哦。
罗马军团步兵使用的短剑,追根溯源的话,这腰酸是最早的战术刀之一了
在越南战争时期,双方军队很少发生大规模的会展,战争形式转化为班组小队在丛林中互相猎杀的游击战。士兵们无法像二战或者朝鲜战争那样指望后勤保障,一切装备都要自己背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减少一名士兵所需携带的物品重量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做到这点的唯一办法,便是尽可能增加单件装备的用途和可靠性,减少所需携带的装备数量。对这些士兵们而言,匕首不再只是一种冲锋时插在枪尖的武器,平时也不仅仅是拿来开罐头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野外生存所需的多用途匕首、小刀的需求自然而然便随之诞生了。
最初,在各国军方对野外生存匕首(也就是战术刀)的要求是,外形必须足够紧凑,使其随时都可以随身携带。在功能方面,战术刀必须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如果士兵们乘坐的直升机被击落,战术刀必须有能力切断直升机上的绳索、电缆等可能缠绕士兵身体的阻碍,使士兵脱身。而在利用竹木制造掩蔽所、切割食物、制造陷阱、弓箭等简易武器时,战术刀也必须能够应付士兵所需。要知道,尺寸和功能这两点对于士兵而言是很简单的选择——如果战术刀不够小、不够轻,士兵便根本不会去带着它;如果到了战场上之后士兵发现这把刀作用不大,那很快便会将其当做垃圾扔掉,这也是为什么士兵们经常会丢弃掉一些专门用途的工具。
在越战之前,军需部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没有将精力放在刀具等冷兵器方面了。自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人类便再也没有将刺刀当做重要作战手段(也许只有俄国和亚洲除外)。在这个过程中,军方对于刀具的兴趣愈发消逝,而且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单兵野外生存装备的重视程度也没有任何提高。在他们眼中,既然军队是一个由数千、数万人构成的整体,士兵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后勤部门或集中人力来克服。好在士兵们自己并没有遗忘这一点,毕竟这直接关系着他们的性命。
越战初期,美国陆战队拥有一种名为KaBar的匕首,而陆军却只有几种枪刺可用。在二者之中,陆军枪刺由于是作为肉搏战武器设计的,韧性有余而强度不足,在与对方拼刺刀时可以吸收不少冲击力,但在作为野外生存之用时却难以应付很多切割、劈砍硬物的需求。为应付后一情况,不少陆军士兵也不得不用各种手段拿到了陆战队的KaBar匕首。与普通枪刺相比,KaBar刺刀通用性要相对更强一些,但对于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或者空降兵而言,却还是不敷使用,他们只能选择自己购买野外生存匕首带到战场上使用了。
美国陆战队装备的KaBar刺刀,其通用性要比陆军枪刺强很多,但却仍然难以达到真正的通用标准
在北卡罗来那州布拉格堡的烟雾弹山,也就是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的驻地,60年代初期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大约在同一时刻,第82空降师的士兵也在私下购买了大批各种各样的商版匕首,但每一种都会在某一方面具有缺陷,找不到十全十美的型号。几经权衡之下,反而还是陆战队的KaBar综合性能最好,只不过KaBar实在不能算是结实,很容易便会弯折。除KaBar匕首以外,商版中性能较好的有Buck、Gerber等牌子的产品。Buck匕首虽然坚硬锋利,但太容易折断了。Gerber的匕首则是在设计上过于注重白刃战,在野外生存所需的功能上缺失严重。
在此期间,一个名为Randall(蓝道尔)的品牌脱颖而出。说是品牌,其实也就只是一间作坊,不过在老板W.D.蓝道尔的精工要求之下,店里所有的工匠都有着不凡的技艺,制造出来的匕首自然也出类拔萃。事实上早在二战期间,蓝道尔的匕首便已经获得了结实耐用、用途广泛的美誉,不少绿色贝雷帽的士官自行购买了蓝道尔的产品,并利用皮套将其佩戴在腰带上,而不像普通匕首那样挂在背带上,即使在发生事故时,士兵与背负的装备分离时,只要他不会连裤子都丢掉,匕首就肯定还在身上,随时可以取用。
蓝道尔品牌的匕首,这种精工打造的优质匕首为美国军用战术刀的发展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