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刀的故事(2):越战后的军用匕首和折刀
接上文:在此期间,一个名为Randall(蓝道尔)的品牌脱颖而出。说是品牌,其实也就只是一间作坊,不过在老板W.D.蓝道尔的精工要求之下,店里所有的工匠都有着不凡的技艺,制造出来的匕首自然也出类拔萃。事实上早在二战期间,蓝道尔的匕首便已经获得了结实耐用、用途广泛的美誉,不少绿色贝雷帽的士官自行购买了蓝道尔的产品,并利用皮套将其佩戴在腰带上,而不像普通匕首那样挂在背带上,即使在发生事故时,士兵与背负的装备分离时,只要他不会连裤子都丢掉,匕首就肯定还在身上,随时可以取用。
在当时,私下购买蓝道尔匕首的官兵主要会选择两种型号,一位M14型攻击匕首,其刃部长度在19厘米左右,最厚处厚度约为6毫米,刃材本身也十分坚固耐用,既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在硬度上也足以得到保证。在设计角度而言,M14匕首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野外生存和格斗刀两种功能,但相对还是更偏重于格斗能力。除M14型以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便已经开始生产的M1型匕首也是不少人的选择。其材质和形式与M14型十分接近,只是刀刃要显得更为轻薄一些,而且并不如后者那么坚固(必须提及的是,M1本身事实上也已经十分坚固了,在第82空降师对各种匕首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没有一柄M1断裂)。总体而言,在蓝道尔最初的设想中,这两种匕首只不过是通用性更强的格斗匕首而已。
不过无论设计初衷如何,这两种匕首很快便被应用在多种多样的用途之中了。士兵们会使用蓝道尔匕首去劈砍、切削建造掩蔽所、陷阱以及木质简易武器的材料,也会拿着蓝道尔去参加格斗训练,甚至在肉搏中直接刺杀丛林中的敌人。在那个时代,如果以综合性能而论的话,蓝道尔是举世无双的。在M1和M14两种匕首中,又以刃部更厚重的M14型通用性更好一些,在清理道路和劈砍障碍时更加坚固耐用。在使用M14匕首的情况下,普通士兵仅需五分钟便可以在一面木板墙上开辟出一人大小的开口。
蓝道尔的M14(上)和M1(下)匕首
在当时的环境下,蓝道尔匕首拥有着近乎完美的设计。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它也有着自己的缺点。由于采用了相对较软的工具钢来锻造,其刀刃是很容易被磨钝的,士兵需要经常打磨刀刃,才能保持其锋利。所幸这种材质打磨起来也算是非常方便的,即使在战场上随便捡起一块较为平整的石块也能够将匕首打磨完成,因此也没有太多士兵会抱怨这一点。对士兵们而言,这种匕首既足够轻型,携带起来不会增加任何负担。同时又有着足够的强度来应付极端求生情况,而即使是为了提高韧性而在刀刃强度上做了一些妥协,其强度也还是足以保证足够锋利,在野外求生和白刃搏斗之间足以取得平衡。虽然在那个时代还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把多功能匕首称为“战术刀”,但蓝道尔M14本身无疑已经是一种优秀的战术刀了。
如之前文章中所说的,士兵在战场上往往十分挑剔。太重、用处不大或是用起来不顺手的东西一概都会被扔掉。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士兵要进行长达数日的长距离步行巡逻,光是武器、弹药、食物、防弹衣以及各种附件装备便已经要达到60磅以上了,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超过100磅。不堪重负的士兵不仅会丢弃装备,有时甚至连口味不好或是提供能力不多的食物都会扔掉!说句题外话,到了今天,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国大兵所需携带的装备并不比越战时更轻。也许防弹衣稍微轻了一点,背负系统设计得更合理了一些,但各种瞄具、夜视仪、电池的增加又把这一部分的减重完全埋没掉了。因此即使到了今天,重量依然是战术刀在设计方面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越南战场和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士兵对比,可见在这种特殊地形战争中(前者为丛林,后者为山地),士兵需要自行背负的东西始终都很多,这也导致士兵对于战术装备始终有着轻量化的要求
说回到越战,当时美国陆军中还配发过一批Shrade牌的折刀。虽然其性能与蓝道尔的匕首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作为切割食物等用途的辅助刀具使用起来还算不错,但作为野外生存刀具切割竹木等材料或作为格斗刀刺杀敌人时便完全不敷使用了。同样重要的是,这一批折刀的配发量并不大,陆军也并没有再采购新的同类产品,因此只有一少部分伞兵部队拿到了Shrade折刀。
Shrade牌的折刀
在第82空降师的伞兵中间,很多人会将折刀挂在胸部口袋里面的系索上,这样一来,即使身着全套伞具,士兵也可以很方便的把刀掏出来。也许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当伞兵被降落伞挂在树上时,能否方便地掏出刀子隔断伞绳便显得性命攸关了。大约也是在Shrade列装伞兵部队的过程中,一些士兵们自行买到了德国Linder公司生产的“黑猫”折刀。在优质钢材的保证下,黑猫折刀在有着与其它同类道具不相上下的强度同时大幅降低了刀刃厚度和重量,如果你不特别加以注意的话,可能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带着它了。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分谨慎的伞兵会在身上带两把黑猫折刀,分别塞进伞兵靴里,左右一边一把,以免自己在即被挂在树上,又有胳膊摔断时发生无法取用折刀的悲剧。哦,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人只要稍加练习,都是可以单手打开黑猫折刀的,对上述情况而言,这显得尤为重要。时至今日,Linder还在生产大约20美元一把的黑猫折刀,实在是实惠之物。
德国Linder公司的黑猫折刀
著名的Buck110折刀也在同一时期面世,坚固讨巧的设计很快赢得了数百万平民用户和部分第82空降师官兵的青睐。但在另一方面,Buck110折刀却也从未获得过特种部队的青睐,后者始终认为Buck110的刀刃过于脆弱,完全无法适应特种部队的高强度野外行动,而且其重量也相对较大,导致他们更愿意选择轻便耐用的德国黑猫折刀。要知道,Buck110已经重到放在口子口袋里绝对会让人感到不适的地步了,绝大部分使用者甚至要专门在腰带挂上一个附包来携带它。
风靡全球市场的Buck110折刀,但这款折刀在重量和耐用性上并不太好。
从美国军方大规模介入越战开始,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关于是否需要列装制式战术刀的疑惑都始终在困扰着美国人。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位名为马国森(英文名Al Mar)的华裔前空降兵及特种部队成员创建了自己的军刀工厂,并设计出了杰出的Eagle折刀。对于这款折刀相对较小的尺寸而言,其耐用性让人惊讶,同时外形上也显得十分优雅。在Eagle上市之后,立刻便挤掉了Buck110和黑猫的一部分市场。进入80年代后,马国森又得到了原陆军上校James Rowe的帮助(此人在越南战争期间曾经做过五年俘虏),并第一次针对野外生存需求设计出了名为SERE的折刀。